慈濟月刊691期 2024.06
四月三日花蓮強震後民宅多有受災,當地工班一時難應所需,具有泥作、鐵工、油漆等專業技能的慈濟志工自全臺而來,承擔一百多戶輕損戶修繕。(攝影/陳何嬌)
e-Book.e-Magazine
四月三日花蓮強震後民宅多有受災,當地工班一時難應所需,具有泥作、鐵工、油漆等專業技能的慈濟志工自全臺而來,承擔一百多戶輕損戶修繕。(攝影/陳何嬌)
佛陀修行成道,以其覺悟的智慧對眾生說法,兩千五百多年來弘傳迄今,讓人聞法受益;星馬志工團隊秉持「回饋佛陀故鄉」師志,長住印度菩提迦耶深耕慈善,於思龍加村關懷貧苦村民。 (攝影/蕭耀華)
全臺超過兩萬間店家、攤商加入慈濟愛心商店,樂見顧客將零錢投入放在店鋪的竹筒撲滿,共同行善造福。(插畫/徐淑貞)
啟業十八年的臺北慈濟醫院,二○二四年三月升格成為醫學中心。二十多年前,慈濟志工誠意奔走,獲得數十位地主同意,臺北慈院得以在新店萬坪土地上建構,成為城市綠洲中的救人堡壘。(攝影/王賢煌)
星馬慈濟志工長住佛陀故鄉,帶動居民自助助人;二○二三年十一月尼泊爾西部強震,慈濟為山區五校援建簡易教室,並送去藍毘尼職訓婦女編織的絨線帽禦寒,讓將那攸小學學生安心上課。 (攝影/洪德謙)
靜思精舍菜園中,常住師父用大寮收集的洗米水澆灌菜苗,勤勞作務;靜思家風,自力耕生,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妙法就在日常生活中。(攝影/蕭耀華)
在澎湖花嶼窄巷,慈濟志工奮力將超過百公斤的電動床運往需要輔具的家庭。慈濟環保輔具平臺成立六年來,已經送出六萬多件輔具到四萬多個家庭,觸角從都會延伸到離島深山。(攝影/顏霖沼)
《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十月於臺北小巨蛋舉行,四天十場累計逾兩萬多人次於場中演繹;圖為優人神鼓及志工詮釋〈六瑞相〉,為佛陀宣說《法華經》前示現的祥和莊嚴境界。(攝影/黃筱哲)
「大愛神岡抹草園」中,志工悉心照顧藥草。大地萬物蘊藏生機,滋養眾生,蔬果與藥草能為健康打底。(攝影/黃筱哲)
七月下旬於彰化體育館舉行的八場《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現場及線上大約六萬五千多人次參與,虔誠祈福;其中〈德行品〉段落,志工與專業人士共同呈現靜思家風。(攝影/黃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