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髓手札‧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證嚴法師 著 法髓手札.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法髓手札.法華經藥草喻品第五

4 靜思法髓妙蓮華 10 14 18 22 ○ 26 30 34 38 42 八六六集 信歸一乘 契佛心懷…… 八六七集 藥草喻品 普被群機…… 八六 集 回顧四品 入心無漏…… 八六九集 諸佛功德無盡藏 ……… 八七 集 四無礙智 善說度眾…… 八七一集 諦理無涯 信解難量…… 八七二集 深心信解 通達無礙…… 八七三集 佛德浩瀚說難盡 ……… 八七四集 五大之恩 天地之德…… 目 錄

5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46 50 54 58 62 ○ 66 70 74 78 82 86 八七五集 身口意密 慈悲應化…… 八七六集 佛如醫王 善用法藥…… 八七七集 澍法雨 利眾生………… 八七 集 法雨普潤 饒益各殊…… 八七九集 雨無差別 隨分受潤…… 八八 集 如來出世 如大雲起…… 八八一集 修功立德 滋潤福利…… 八八二集 如來十號 ……………… 八八三集 四弘誓願 得佛涅槃 八八四集 體解三業 隨智慧行…… 八八五集 佛音遍聞於三界 ………

6 靜思法髓妙蓮華 90 94 98 102 ○ 106 110 114 118 121 126 130 八八六集 觀機說五乘 …………… 八八七集 聞法持戒 後生善處…… 八八 集 五乘各入法中 ………… 八八九集 恆度眾生樂善利 ……… 八九 集 法雨普霑 隨器成就…… 八九一集 根性利鈍 說法無量…… 八九二集 種相體 佛如實知…… 八九三集 究竟涅槃 常寂滅相…… 八九四集 慧心安忍 護惜眾生…… 八九五集 佛慈慇切 引眾開解…… 八九六集 破有法王 出現世間……

7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134 138 142 ○○ 147 ○ 150 ○ 154 ○ 158 ○ 162 ○ 166 ○ 171 ○ 175 八九七集 了知因緣 不務速說…… 八九 集 慧雲含潤 遍覆一切…… 八九九集 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 九 集 五陰盛苦 聞法清涼…… 九 一集 法雨普澤 證入真如…… 九 二集 一相一味 隨分受潤…… 九 三集 一雨所及 皆得鮮澤…… 九 四集 性分大小 所潤是一…… 九 五集 為諸眾生 演說諸法…… 九 六集 開示演說出世之道 …… 九 七集 充潤枯槁 令眾得樂……

8 靜思法髓妙蓮華 ○ 178 ○ 182 ○ 186 190 193 197 201 205 209 214 218 九 八集 佛德圓滿 無上大覺…… 九 九集 一音演暢 甘露淨法…… 九一 集 恆為 切 平等說法…… 九一一集 說法度生 終不疲厭…… 九一二集 平等法雨 終無懈倦…… 九一三集 隨其根力 所證各異…… 九一四集 善知無漏 三明六通…… 九一五集 行精進定 是上藥草…… 九一六集 自知作佛 決定無疑…… 九一七集 安住神通 轉不退輪…… 九一八集 佛平等說 稟潤各殊……

9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222 ○ 226 230 234 238 242 246 250 254 九一九集 說法平等 一心無差…… 九二 集 如來甘露 唯一無二…… 九二一集 法一機異 契立心願…… 九二二集 聞法得果 各得增長…… 九二三集 聲聞緣覺 漸入一乘…… 九二四集 住靜思惟 通達諸法…… 九二五集 潤於人華 各得成實…… 九二六集 權實不二 入於佛道…… 九二七集 漸漸修學 悉當成佛……

10 靜思法髓妙蓮華 ○ 二 一五年二月廿七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六六集 信歸一乘 契佛心懷 時間,在年月日分秒鐘過,送歲末迎新春。 四季復始又新春,願行者心春恆勤耕。 佛於無邊際大劫海中駕慈航, 恆持悲愍求菩提度眾上彼岸, 信解三乘一真實法契佛心懷, 實報佛恩唯是受教行菩薩道。

11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時間,在年月日分秒鐘過」,送走歲末迎來新春;時間不 斷地流逝過去,但願我們修行者的「心春」要永住,把握住心的 春季,永遠要時時勤耕耘。因為大地逢春,一切草木都繁榮滋茂 起來。 〈信解品〉已經說完了 巧遇新春來臨,開始要進入〈藥草 喻品〉。記得講〈信解品〉時 一直說佛恩,我們用很多寶物, 很用心殷勤供養佛,是否就是報佛恩呢? 其實,佛陀用很長久的時間,來來回回四生五道,於無邊際 大劫海中駕慈航,把握與眾生接觸的那一分機會來助緣,在眾生 中成長他的智慧,福慧雙修,就是「恆持悲愍求菩提」的這一念 心,發心立願要救度眾生。 因為佛陀初發心的第一念,是在地獄中自己受苦 ,看到苦

12 靜思法髓妙蓮華 難眾生的苦;這念悲憫心起,要用很長久的時間付出,去探討這 條菩提覺道。不只自覺,還要覺他,度眾生上彼岸,這是佛陀的 心願。 我們要如何回報佛恩呢?需要的是信解三乘一真實法。佛陀 覺悟時的心靈境界,希望人人要和他一樣覺悟人人本具佛性。可 惜,眾生根機不堪受這種大法,佛陀不得不觀機施教,所以將一 乘法分成三乘,三個階段的教法 佛陀悲心,要讓曲解的人能體會這條菩提道是這麼的筆直、 平坦,我們要好好地用直 進來道場,接受佛法的智慧,這是佛 陀最期待的。 「實報佛恩唯是受教」,要能體會真 覺性,我們就要入人 群中去,才能細膩 體會眾生的心態,眾生的苦源,就是來 無 明。我們要走這條菩薩路,就要去探討苦的原因來自一念心;一

13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念心啟動起來,身口意開始掀波浪,這就 是眾生。我們受教 一定要行菩薩道,才 能體會眾生的心態、造苦的源頭,我們才 能夠救度眾生。不只是自覺,我們還要覺 他,才是回報佛恩。 愛的力量就是無私大我,我們要回歸 真如本性,以回報佛恩。佛陀在無邊大劫 海中駕慈航,恆持悲憫,求菩提,度眾生 上彼岸;我們唯有信解佛陀的法,信受奉 行度眾生,才是報大佛恩。

14 靜思法髓妙蓮華 ○ 二 一五年二月廿八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六七集 藥草喻品 普被群機 諸子領悟佛之智慧甚深, 今更說明眾生之機不同, 如來悲愍 法則皆平等, 譬喻三根各潤一雨均霑。 從〈序品〉一直到〈方便品〉、〈譬喻品〉、〈信解品〉一 路下來,已經看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終於領解佛陀的智慧甚深、 甚深,微妙甚深,也相信人人皆有與佛同等的智慧,於是佛陀就

15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為他授記了。從〈譬喻品〉開始,佛陀的智慧,那種遼闊、浩瀚 無邊的真理,我們愈來愈能體會到。智慧無形無體 卻能涵蓋宇 宙大地萬物,一切一乘真理無不含藏在其中,我們漸漸都能體會 了。 漸漸走入〈信解品〉來,了解人人本具與佛同等,有很豐富 的智慧;真如本性本來就有,但是一念偏差,方向「差之毫釐, 失於千里」,就此流落在五道四生。雖然見到佛, 也體會佛法了, 但是無法體會佛陀的本懷;佛陀所要說的,不只讓我們了解苦, 知道苦的源頭,還要我們將累積下來的無明、煩惱、惑這些苦的 源頭消除掉。尤其是無量數的塵沙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 微細的起心動念、開口動舌 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常常說:「大錯易改,小錯難除。」大的錯誤, 我懂得改過, 但是微小的習氣,叫做塵沙煩惱或塵沙惑,要改實在很難。惑

16 靜思法髓妙蓮華 就是不能理解。 佛陀很透徹清楚眾生的根機,他平等為人人說法,希望人人 根機平齊,了解成佛的道理,人人也都能夠成佛,這是「如來悲 愍說法則皆平等」。佛陀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希望所有在法會中 聽法的人,都能與舍利弗、須菩提等一樣體悟、領解;不只大道 理能了解體會 還要將塵沙無明也都去除。 所以,所說的法必定要「三根各潤,一雨均霑」 希望一雨 三根普霑。一陣雨下來,普及大地,大樹、小樹 幼苗,大小根 葉,同樣都能得到雨水滋潤。大樹、小樹,花花草草都一樣,各 隨根機接受水分。 法水是修行者慧命的資糧,水譬如法,水能洗滌我們一切 垢穢,我們也需要法 來清除煩惱。大地五穀雜糧要靠雨水才能 成長,以供應人類的生活,我們也要依靠佛所說的法水來滋養慧

17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命。所以,法譬如水,法水滋潤我們的慧 命,我們的生命需要的也是水。 眾生在天地之間,需要四大調和,一 雨普潤,就是天地循環調和。滋潤天地, 需要天降雨;人人的心地 就要佛法來滋 潤。「故說此喻」 就是〈藥草喻品〉。

18 靜思法髓妙蓮華 ○ 二 一五年三月一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六八集 回顧四品 入心無漏 序品以序事而有條綜理按時, 方便品說佛智慧門甚深難解, 譬喻品中開權顯實方便說三, 信解品窮子自卑入寶藏不取。 〈序品〉是敘述事相,大家來到靈鷲山, 希望聽佛說大乘法。 來的人有四眾弟子,還有天人、十方菩薩,所有天龍八部紛紛齊 聚道場,當時的場面非常壯觀、莊嚴。

19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佛陀開始講演《無量義經》,說菩薩法,這個菩薩法與人間 事息息相關;佛法在人間,不離世間法。《無量義經》完全是講 述人間疾苦,修菩薩行,要投入人群中做種種救濟方法。佛法在 人間,救度眾生的方式有很多,《無量義經》的敘說,是「序事 而有條綜理按時」。 因為來到法華靈山會時,佛陀表示,修學佛法,行菩薩道, 最終成佛,回歸真如本性,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故從〈序品〉開 始,所敘述的事相,有條有理,綜合、按時 很慎重的開頭。 〈序品〉結束了,又有文殊、彌勒菩薩起來互相對話。 接著, 佛陀在〈方便品〉中說佛智慧門,讚歎諸佛智慧,讚歎佛所契悟 宇宙天體人間種種事理的智慧,實在是很深,甚深難解。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聽佛陀一直讚歎覺悟的境界、智慧的境 界,舍利弗已經了解佛陀的 心態,了解佛陀來人間的一 大事因

20 靜思法髓妙蓮華 緣,都是用平等心;期盼所有弟子,人人都能體會自己本具真如 佛性。舍利弗也體會到這是真實法,還要普遍人間,讓人人都能 了解這是一個廣度眾生的法門。 來到〈譬喻品〉時,開權顯實,讓大家知道,不只是三車, 為了出火宅,希望人人選擇的是大白牛車。迦葉尊者、須菩提、 迦旃延、目犍連等都體會到 了,於是再用窮子喻,「我們已 經 體會到佛陀的教法,譬喻我們過去就如貧窮子一樣,雖已接近寶 藏,但是很自卑,覺得這與我無關,不敢想要取著 」 明明寶藏就在周圍,卻只是獨善其身,年紀也朽邁了,還是 一無所有,對法仍沒有成就,這是用窮子來譬喻。譬喻之後才有 信解,這些智慧、地位較高,在領導、負責教育僧團的上座比丘 出來表示 我們都信解了,我們過去就是 樣不覺而無知,明明 寶藏在我的身邊,就是沒有這個心願要取著。

21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我們不要聽聞法而有漏,沒有法去解 開煩惱,就是有漏。煩惱來了, 如如不動, 因為心中有法,任何境界現前,我們內心 都不受煩惱入侵,這叫做無漏。 要達到無漏,需要不斷地鍛鍊,即便 用一輩子的時間鍛鍊,也還 不夠 佛陀 要我們生生世世,堅定道心 在無量劫中 上求下化,一路走過來。大家聽 要用心 體會,聽得無漏,才是真正法入心。

22 靜思法髓妙蓮華 ○ 二 一五年三月二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六九集 諸佛功德無盡藏 時光長河,源遠流逝億兆難計; 世代交替,自古來今諸佛出世; 歷劫累世,修持戒定慧勤行道; 長空無涯,功德難量說不能盡。 時光長河是源遠流長,無央數劫,無法計算,億兆難計;時 間之長是幾億幾兆,難以計算,佛陀卻在這麼長遠的時間,經過 無數生死,世代不斷交替。自 古來今,諸佛出現在人間,真 理

23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永遠都是存在;因為覺就是真理,真理需要由人來覺悟。覺悟的 人,將他所了解的心境再敘述,不斷傳誦,道理永遠都存在 自古來今,諸佛出世都是 累生累劫上求下化,不斷 教育眾 生;不論在什麼樣的世代,什麼樣的人間,他都在人間做度化, 將道理說予大眾,用身體力行表達出來,以內修外行教導眾生。 在佛陀的《本生經》中,不 知有多少生世;曾說過《 蜂王 經》,一隻蜜蜂的故事 或者一隻跳蚤的故事, 也是他的一生世。 可見蠢動含靈皆有佛性,也有牠的因緣果報。這種世代交替,自 古來今,諸佛來來回回在人間,歷劫累世都是修行於戒定慧。 修行者不能缺少守持戒律,定心專念,才能產生智慧。在人 群中看盡人生污濁,心理的狀態、習氣的難改、造作 偏差;分 析人間生態,增長他的智慧。常常說,佛陀教導我們要入人群中 去,一方面造福 宣導佛陀的教理;將 陀清淨無染、菩提大覺

24 靜思法髓妙蓮華 的種子播在人人的心田裡,自己還要身體力行,不受人群中的濁 氣所污染。這是一個使命,必定要歷劫累世, 經歷很長久的時間, 不斷來人間,在人群中造福,增長智慧。 當然必得修持戒定慧,還要勤行道,要很殷勤,一點都不能 懈怠,這是我們修行所要堅持的。過去佛、未來佛都是這樣修來 的,現在的釋迦牟尼佛也是。「世代交替 自古來今諸佛出世」 , 就是過去不斷成佛,不斷來人間,不斷世代交替,同樣不斷將這 個道理在人群中教導,過去、現在、未來 諸佛都是一樣。 其實,諸佛菩薩在歷劫以來,用種種方法堅持修行,過去的 時光已經很長了,未來的時光也無法計算。長空無涯,他們上求 下化,成佛之後,法留在人間,倒駕慈航又再來, 但見長空無涯, 諸佛菩薩來來回回人間,為了度眾生所累積的功德難量,說不能 盡。

25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佛恩難報,我們要恭敬、尊重諸佛菩 薩,恭敬、尊重佛的教法,受法之後還要 身體力行;我們身體力行,依教奉行,投 入人群中去度化眾生,這就是報佛恩。

26 靜思法髓妙蓮華 ○ ○ 二 一五年三月三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七 集 四無礙智 善說度眾 善說法義詞樂說四無礙智故, 序事有條序理按時應機 , 有宏觀細思巧妙法度無量眾。 天下宇宙萬物真理,完全攝受在佛陀的心腦中。他來人間度 眾生,話從口出,他所想、所了解的一切道理要從口說出來,叫 做善說。「善說法義詞樂說四無礙智」,要有說法無礙、 義無礙、 詞無礙、樂說無礙,具備這四種條件,。

27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 儘管我們一直想將所了解的法表達出來,詞不達意,人家也 聽不懂。佛陀的法性覺海,他覺悟之後的智慧要表達出來,必定 要具備這四種無礙的智慧。佛陀的四種智 大圓鏡智、平等性 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等,也要表達出來, 眾生才有辦法體會。 佛陀一生的說法,先三後 ,都是應佛陀 心智,觀眾生根 機,適應眾生所需要,他循循善誘來教育。也都不離開「法」、 「義」、「言詞」、「樂說」,很歡喜要說給大家知道,這就是 佛陀一生說法所具備。 佛陀不只說法,他用種種言詞。法,要敘述事,要說道理, 要先說人事。做事若能圓滿,做人就圓滿;人事圓滿,就是理圓 滿。所以他用種種方法 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如何修行,面對人 事物的時候,要如何處理而不會受到事物來染污我們的心。 佛陀要用很深奧的義理為我們分析,所以「序事有條序理按

28 靜思法髓妙蓮華 時」,要看時機、看場合,還要應個人的 根機,都要用智慧來觀察。同一個法,佛 陀也要經過分析,敘述義理,使用他的言 詞,不厭其煩,誨之不厭,教誨眾生不生 厭倦,很殷勤樂說,才能「序事有條序理 按時」,才能應機無礙。 佛陀具有「宏觀細思巧妙」。佛陀的 覺性慧海如此宏觀 如何對眾生有利益? 心思要微細觀察。知道如何利益眾生,且 讓眾生歡喜接受, 簡單法入心、身體 力 行;這就要宏觀而細思,發揮那分巧妙的 智慧,說一切法,度無量眾。 所以,我們要有宏觀細思巧妙,用法

29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度芸芸眾生。我們必定要將佛陀的教法入心來,才能在人群中引 導眾生,造福人群。

30 靜思法髓妙蓮華 三月四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七一集 諦理無涯 信解難量 佛法雖多不出權實, 權實之外更無別法, 諦理無量無邊無涯, 含意法多信解難量。 佛法深廣如大海,我們要很用心、專心,法才能入我們的心 來。佛法,一句道理能包含天下事物,何況千經萬論,其中的道 理更多 陀對天體宇宙萬物的真理,完全收納在他的覺海中,

31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要向眾生敘述;眾生的心量 還未打開,能夠容納多少佛陀 所說 的法呢?但是佛陀還是用盡心機,設權逗教,用種種方便法叫做 「權」,應眾生根機來教育。 佛陀所覺悟的量是如此之大,只是應我們的心量來授法、教 育,不出權實。實法是佛陀的本懷,但是眾生的根機不堪接受, 就要花比較長久 時間體 悟。所以「權實之外更無別法 」 根 智是大根或者小根,是大機或者小 ,佛陀就應根 而授法給我 們。 其實,應根機是「權」,但是暢佛心懷,是全部道理的一實 法;不過,我們所能吸收的只有小小的量,故說「權實之外更無 別法」。 「諦理無量無邊無涯」,真實的道理,是無量無邊,廣無邊 際;佛陀的覺海也是廣無邊際。地球以外,還有無數的星球都在

32 靜思法髓妙蓮華 宇宙天空中。天下一切萬物事理,我們都無法徹底了解。將眼光 移回自己身上,身體在行蘊中老病凋零,我們自己都不知道 佛 陀說,身體會老化 但是真如本性是永住,不生不滅, 不老不死, 這叫做「諦理」。 人有真如本性,萬物有物理的本性,這是無始以來本具的定 律。 「諦理」,也就是真理。真理普遍永恆,無量無邊 涯,其 中含意的法很多。要用我們的智慧、心量去體會、 度量天地萬物, 實在無法測量,何況佛陀所說的法呢?要敘述佛陀無量億劫來人 間為眾生付出,所修的功德,更是難量。眾生難信、難解,佛陀 期待人人聽聞佛法 第一要先信解。信,要用智慧去信,智慧若 不開通,信根就無法穩定。 一切人間的假相,佛陀所要說的是真實理,我們要了解的,

33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也是真實法。佛陀 用盡心思,要讓我 們 了解諦理,真理無量無邊無涯,卻是眾生 「信解難量」。 無量劫以來,佛陀上求下化,生生世 世沒有捨棄眾生,累積了廣大的眾生緣。 佛陀所說的法,過去我們有結過緣,才願 意接受;我們現在了 了,學佛要用很長 久的時間,殷殷勤勤,步步前進,不 懈 怠。

34 靜思法髓妙蓮華 ○ 二 一五年三月六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七二集 深心信解 通達無礙 謂求無上佛道大菩提果, 必需殷勤求真諦契深理, 恆時厚植善根深心信解。 大家同心一志修行,求佛道是共同的方向,因為我們所追求 的是無上道,是至高無上的 大菩提果。大菩提就是大覺 悟的意 思,我們既然修行、求道,所追求的目標就是大覺悟。 眾生歷劫以來迷茫在六道輪迴 由不得自己帶業在五道四生

35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中,苦啊!我們既已知道,就要求無上佛道,求解脫。解脫不是 獨善其身,我們必定要兼利他人。 大家既然修行學佛,要用很堅固的信心接受法,成佛證果。 因此「必需殷勤求真諦契真理」,道既然是真,理也非常明了, 就要殷勤直心向前走,直到契深理,也就是無上甚深微妙法。走 到我們的心與理相互契合了。 人與人之間,或者造謠、誹謗等,業啊,因果啊!佛陀過去 生已碰到很多的 緣果報。成佛在人間,同樣的 僧團內外的邪 知邪見很多,同樣被很多的人事物所困擾。佛陀對凡事很了解, 只是用因緣果報 一語化解就過去了。凡夫就是欠缺真正契合佛 的道理,所以還要再修,要殷勤求真諦,不是膚淺的,是很深刻 的。 「恆時厚植善根」,我們要信得很深 才不會一知半解、人

36 靜思法髓妙蓮華 云亦云,信心動搖, 道心就退了;也 必 定要恆時,用很長久的時間,善根扎得很 深、很厚,很堅固,才能深心信解。我們 的信心要 深 要很明確相信,我們的方 向不偏差,不論周圍的環境如何,還是要 很穩當的向前邁開 大步,這叫做求無上 道,大菩提果。 我們希望求得大菩提果,就要深心行 大菩提道,「所行通達無礙」。這就是佛 的正智,我們要走 在這條大菩提直 道, 「所行通達無礙」,我們若有深心的信念, 自然一路通達。如果外面的境界一來,我 們就被它阻礙了,自己信心未深,信心動

37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搖,很多事情不清楚,就會加油添醋。 所以,我們要深心信仰,深心體會,這才是大菩提道直。這 條大菩提道直雖然很長,我們用心深信行,也是會到達。倘若中 途起疑不信,半途而廢,永遠不會抵達終點。所以,我們自己要 建立信心,才能體會佛陀的深理。

38 靜思法髓妙蓮華 ○ 二 一五年三月七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七三集 佛德浩瀚說難盡 佛德浩瀚無量竭音說難盡, 至無量千億劫亦說不能盡, 說佛曠劫施恩修德智慧海, 虛空可量風可繫說喻難盡。 佛德浩瀚無量,佛陀的教育,我們要起感恩心,感恩佛德, 才能虛心受教。佛修行的時間長遠,難以測量。還未成佛之前, 他也和我們一樣發心,發的是大慈悲心 不忍眾生受苦難。從他

39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在地獄中看到苦難眾生的那一念心開始,無央數劫來恆常不變。 佛在世時,殷勤求法,無佛在世時,也是精進修行;上求佛 道,還要走入人群中,下化眾生,在人群中造福 在人群中體會 覺者所說的道理,在人群中體會苦。來來回回, 無法算數的時間, 即便用盡所有的聲音來敘說佛德,也說不盡。 「至無量千億劫」,要說佛陀為眾生發心修行的德 對眾生 的憐憫與愛,即使用盡聲音、用盡千億劫的時間 都說不盡。 佛曠劫施恩;曠劫,就是無法計算的時間,不斷施恩德以教 育眾生,希望眾生能夠脫離執迷受苦的輪迴,希望眾生走入人道 的規戒。佛陀 人人要持五戒,以免失去人身,能保持在人道 中。 佛陀希望人人保持人身,又在人間造福業,行十善;接著又 說四諦法、十二因緣、六度波羅密,讓我們斷盡煩惱 教導我們

40 靜思法髓妙蓮華 脫離三界五道,佛的恩德真是難量。 世間一切都在苦中,迷者在苦中作樂,覺者在苦中說法。讓 大家看看人間的苦難,體會到苦,就能從苦中覺悟,盼望修行者 自覺覺他。這就是佛陀的恩德,不同的根機接受這個教法,能讓 我們受用。 「虛空可量風可繫」,佛的功德,用盡譬喻都說不盡。虛空 到底有多大?我們說不上來;清風拂面,不可能抓住風。「佛曠 劫施恩修德」,浩瀚無量的佛德,用盡聲音、用盡時間,都無法 形容。 我們心中一定要懷著這分恩,佛德在我們內心,才能用心分 析佛法。今天世間有佛法流傳,是因為有這尊佛出現在人間。我 們與佛有緣,也曾經受佛教育 今天才有這個緣在此聽聞佛法, 我們要用很珍惜、貴重的心接受佛法。

41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從〈序品〉、〈方便品〉,到〈譬喻 品〉、〈信解品〉,佛陀憐憫眾生的心很 殷切,現在進入〈藥草喻品〉亦然。佛法 在人間普施潤德,我們要很珍惜。

42 靜思法髓妙蓮華 ○ 二 一五年三月八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七四集 五大之恩 天地之德 天有五大覆蓋之恩, 地有能生承載之德, 天地合一生養萬物, 眾生物體自然所依。 每天能夠平平安安生活,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安穩,人與 人間有那一分溫暖的感情,彼此互愛、互動,若用心思惟,要感 恩的確實很多。

43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浩瀚無際的天空,除了太陽、雲彩的變化外,當中還有一個 「空」。所謂的「空」間,指的是廣大無邊際的宇宙,有太陽、 有月亮、有地球,又有多如繁星的星球。在這顆地球上含賅地水 火風,火就是太陽散發的熱氣,使大地能夠生長萬物;還有風, 有風才有空氣;還有水,若沒有水,大地就無法 植 ,人也 無法存活。 大地能夠承載萬物,包括人類在內 各種動物,不只能生, 且又能載。人類生活在這個大「空」間裡,需要人人和睦相處, 需要人人來淨化。人人呼出去的 濁氣 吸納進來的是乾淨的空 氣,偏偏又多了一個欲。欲心一起, 我們的心思被貪欲擾動起來, 就生出貪、瞋、癡、慢、疑五種毒素,無形無蹤 就開始動作。 這麼多人內心不平衡,五毒糾攪起來,變成因果 一念心的因,造成人間的結果,愛恨情仇,為名為利爭鬥,

44 靜思法髓妙蓮華 彼此互相傷害。開口動舌,無不都是業,無不都是毒,無不都是 濁。人間要平平安安過日子,就需要體解這個大道理。每天抬頭 看天空,低頭看大地,我們要心存感恩,人人有共同的愛心,誠 意對待。 今生來世,綿綿長長,大地供應給我們無窮無盡的物質,我 們用心去了解後,自然懂得疼惜大地,感恩地載之德。若如此, 才是真正懂道理的人。 大家要靜下心來,知道我 們的生活來自「天地合一 生長萬 物」。天地是人人所依靠的 不論是善是惡,都得依靠大地生養 萬物。「眾生物體自然 」, 眾生所依止的大自然界,就 是 「空」。大空間覆蓋著大地,還有火、水、風,與空氣,最重要 的就是水,合起來是「五大」。人人依靠「五大」之恩,天地之 德,天空若乾淨,四大調和, 類就能平安

45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天地合一,供應給眾生源源不斷的物 質,讓我們得以維持生活,我們的心要調 和,善用天地萬物, 賜予我們平安的 生 活。我們的心若不調和 惡用就會破壞, 不只大地受損破壞,人類也會受禍殃 這 是多麼危險!所以 每天 人都要懂得體 諒,要事事感恩,物物也要感恩。

46 靜思法髓妙蓮華 ○ 二 一五年三月九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七五集 身口意密 慈悲應化 雲有形色喻佛應世間謂身密, 雲能覆陰喻佛慈悲即謂意密, 佛說教即普被諸眾生謂口密, 慈悲法應化身遍十法界密布。 平時抬頭看天,感觸到藍藍的一片天,有時候也有潔白的雲 朵飄過天際,或是灰灰的雲遮住太陽。雲朵形色各異,卻普遍在 虛空中。雲,是應著大地的氣與陽光的折射,而有了色彩。

47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這是譬喻佛應世間所需要。世間一切的氣體萬象,所有氣體 向上蒸騰,形成的熱氣能成就大地一切萬物所需要,這個熱氣, 叫做熱能,無處不有。就如佛的化身是應眾生根機, 應世在人間, 無處不在。 佛應世人間,什麼樣的世間、時機,就現什麼樣的身形,普 遍在人間,叫做「身密」。「密」,意即很深奧、微細的道理。 佛就是覺,覺就是諦理。所以 應世人間, 一位聖人出現在人間, 具足很多的道理會合。 佛具足真理、覺道,佛的身形在人間,叫做「喻佛應世間謂 身密」,應世間的需要而成佛了,成佛的過程,要經過人間種種 的考驗磨練 下定決心,身體力行,排除任何困難,道心依舊堅 定,終於成佛了。 這是以理顯事,這個「身密」就是覺悟 真理,覺悟的真理

48 靜思法髓妙蓮華 如佛身一樣。佛就是覺,覺 的本體,是應世間所需,叫 做「身 密」。 「雲能覆陰」,譬喻佛的慈悲即是「意密」。 天空若沒有雲, 熾烈的陽光直射大地,地面上的人也受不了。地面上的人或者建 築物、樹林等等,有時也需要雲來覆蔭 稍微遮一下;眾生熱惱 時,就用雲稍微遮蓋一下。 天空的雲,譬喻佛的慈悲,應眾生所需要,出現在人間。這 是譬喻佛的「意密」,就是心意的道理。 佛心的真理要調和人間, 需要如智慧的熱能,更需要很柔和的慈悲,所以雲 蓋就如佛慈 悲的意密。 「佛說教即普被諸眾生」 道理本來無形無體,經過佛用聲 音敘述出來,用種種譬喻言教來說法 讓我們了解, 這是 的「口 密」,就是口 真理,從口中說出真理,如雲普被諸眾生。

49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慈悲法應化身遍十法界密布」,佛 陀慈悲的法就是真理,將這個道理應化在 人間,「遍十 界」中,循循善誘,不斷 應眾生的根機來說 ,這是佛的慈悲。應 眾生機不斷示現,以教導我們如何修行, 教理行證。

50 靜思法髓妙蓮華 ○ 二 一五年三月十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七六集 佛如醫王 善用法藥 三千大千喻萬物眾生世界, 山川等喻如四相五陰世間, 世界無別法為山川等所成, 眾生無別法謂為五陰所成。 三千大千世界,一千個世界稱作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世界 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一大千世界,此即三千大千 世界。千千為百萬 萬萬為億,億億為萬兆,這是一個無量數的

51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世界;無量無數,無法計算的世界。這個世界, 就是宇宙天體間。 佛陀從覺悟的剎那間,已經體會天體的世界無量無數,無法 計算,這是表達佛陀覺悟後,心靈境界的廣大寬闊。佛陀的心靈 世界,包括天體宇宙間所有的世界,此世界中所有的細菌、 細胞、 微生物等,佛陀都將它們涵蓋在內,這些萬物眾生,都在三千大 千世界中。 人間就在地球的世界裡。地球上所有眾生界,肉眼看得到 有聲、有形的萬物;「山川等喻如四相五陰世間」 這 「山川等」 譬喻我們最親近 身體,身的「四相」有「生、老、病、死」, 心理有「生、住、異、滅」這四相,萬物眾生的世界則有「成、 住、壞、空」。所以,從山川等,縮小到與我們很密切的身體, 以及身心以外的世界,都不離開「四相」。 「五蘊」,色、受、想、行、識,就是「五陰」 緣外面的

52 靜思法髓妙蓮華 境界、色相,將所有的色相,進入我們的心,在我們的意境。四 相五陰,就在這個世間、這個人間,「世」就是時間,這個時間 與人與人的空間,也都涵蓋在三千大千世界之中。 世界就是無別法,本來有形的世界就是這麼的單純,山川谿 谷、山林平地、大海等等;但是「眾生無別法,謂為五陰所成」 , 眾生就是因為「五陰熾盛苦」。 「五陰」,「色」擾動我們心的感受。倘若每天生活在這種 虛擬、幻化無常的世界中,使人心有一點點偏差,各人感「受」 不同,就會去造作業力。所以 色、受、想、行與見識都不同, 造就紛紛擾擾,濁氣很重的世界。 在這種虛幻的世界中,佛陀教育我們,心要定 不要因人亂 了心。不要去看、不要去聽,更不要去做,非禮勿視, 非禮勿言。 這種「五陰所成」的世界,佛陀從無始劫以來,不斷要讓我

53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們了解天地宇宙萬物種種的道理,最重要 的是要調適我們的心,心若不受這些虛擬 幻化 境界所污染,我們的生活自然過得 很輕安、很自在。

54 靜思法髓妙蓮華 ○ 二 一五年三月十一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七七集 澍法雨 利眾生 大地蒙雲雨皆得滋茂, 天雨潤物施恩澤人間, 地能生能養能載萬物, 法喻天地雲雨長慧命。 藥草生長在大地,大地「能生」,藥草是「所生」,不只藥 草,包括大小樹木,還包括人間所有的一切。 大地一切生機完成, 才讓我們合成於行、住、衣、食所必需的物資,無不都是來自天

55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 地雲雨的滋茂。 「天雨潤物施恩」,天若下雨,就能潤濕大地,種子能夠發 芽成為樹,成為草木、五榖雜糧等等。不只是天雨,還要有風, 有空氣,否則 我們也無法生存。可見,地載萬物,天蓋有雲、 雨、風,還有太陽 全都在的大地空間,若能相互調和循環,人 間自然物資無缺,生活無虞。所以,我們要感恩「四大」。 「五大」,則包括「空」間,大空間涵蓋地、水、火、風。 日夜時時提醒人人要有感恩心 故說「天雨潤物施恩來澤人間」 , 讓人間能夠平安、順調過生活。 《法華經 譬喻品》的火宅喻。現在的人間,已經四面 火 起了,還一無所知。現在又再譬喻大地需要水。水對我們人類, 對大地萬物,是多麼的重要。我們現在還是同樣懵懂無知,大量 消耗、浪費水資源而不自知

56 靜思法髓妙蓮華 「地能生能養能載萬物」,我們要很感恩大地能生養、能載 萬物,大家都在大地上同生共住,我們要與天地共生息,要互相 關心愛護,彼此成就,利人也利己。好好修行,就是利己;關心 大地、人與一切物,就是利他,我們要用感恩心。 再者,「法喻天地雲雨」,天若缺了雲,就不會下雨了。我 們抬頭看天,有雲自然有水分,就會下雨。大地空間需 水分; 人與人間需要真諦道理,以倫理來維持我們生活的禮節。人間若 沒有倫理、沒有禮節,做人會很不安、很辛苦。 法,能夠維持我們生活的倫理,待人接物有一個人的禮節。 用真誠的心互相對待,這個社會就會很和睦 以禮節互相接觸, 更美啊!所以,真、善、美的人間,就是靠著法與道理、倫理, 才是真實美滿幸福的 生。 「法喻天地雲雨長慧命」,法能成長我們的慧命,不只是常

57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識,還有智慧。能了解天 地萬物的真理, 我們的慧命得到成長,自然就不會去犯規、 犯法。人與人之間,見人 為善而隨喜,我 們若一起來做 更能體會這種法喜。自做、 見他做,皆大歡喜,這就是更豐富的人生。 而天地之間雖充滿了理,也就是真諦。 這個真諦不是任何人都能 適用。了解這些 道理之後,我們要能適時 趕緊運 智慧, 應對根機而度化。 天空的雲雨能夠普潤 大地,大地能生 能載,我們是在大地中被生被載 被所生, 被所載。天雨來潤濕,道 理與天地合會, 就是回歸真理,以成長我們的慧命。

58 靜思法髓妙蓮華 ○ 12 二 一五年三月 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七八集 法雨普潤 饒益各殊 法雨普潤五眾行者心地, 所有習因種子蒙雨受潤, 根莖枝葉是喻信戒定慧。 聽到外面雨聲淅瀝,就會聯想到外面的樹、草、土都會得到 濕潤,大地生機盎然;〈藥草喻品〉形容的大自然界,必定是相 生相成,這是天、地、人的自然法則。人生循環也同樣是在大自 然的法則中 我們若能循規蹈矩,按照佛 的道理而行,人生自

59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然就能順暢循環。 若沒有法,或者逆了道理,無法循環,就有很多坎坷危機。 人與自然界需要順調,生活才能平安。自然界的不調和,來自眾 生共造的業力。同樣是人類,我們要互愛互動,何況生活是在人 群中互相提供,才能合成很多物資,供應我們生活。若懂得事事 感恩、物物疼惜,人與人間互相愛護, 人間自然法則就會很順暢。 所以,聽到雨聲,就知道外面的境界,雨水潤濕大地,才有樹、 草、五榖雜糧的 機,這是我們懂道理,而 出感恩心。 「法雨普潤五眾行者心地 」,行者的心地需要有法雨 來滋 潤。何謂五眾呢?修行者分為有比丘、比丘尼,有沙彌、 沙彌尼, 還有式叉摩那,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清修士,雖然沒有出家,卻住 在寺院裡,以出家行受持佛的教法,叫做清修士,或近住女,同 樣要受佛的教誡。

60 靜思法髓妙蓮華 同在叢林中修行,受持佛的教法,彼此要同心和睦, 這是「五 眾」。再向外推,就是「五乘」。「五乘」,加上在家與出家共 同的法,就是人間法與天法。人間守五戒,不失人身;修十戒, 十善行,生天堂。加上出家聲聞、緣覺、菩薩, 叫做五乘的教法, 全都能稱為「五眾」、「五乘」。這是佛陀為不同的根機,講說 人人要接受戒定慧的法。戒法不同,什麼樣的人要守何種戒行 由他的發心,循序漸進 叫做「所有習因種子蒙雨受潤」。 大地上所有的草木或是五穀雜糧,都有不同的種子。同樣叫 做人,各人的根機、思想也都不同,長久以來所接受的資訊,養 成後天的習氣不同。所習的因,種子就不同了,善因有大、中、 小,不同的熏 ;法也是隨著大、中、小根機來施教。 「所有習因種子」,不論是大、中、小的習氣,所熏習的善 種子,有了雨水滋潤 受到陽光照射 空氣 流動,自然就會成

61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長。大小樹都是隨它的種子,因緣會合, 得到雨水滋潤。 「蒙雨受潤」,根、莖、枝、葉都能 受到潤澤,譬喻不論我們修什麼行,一定 要先信解。我們要相信、要「體解大道」 , 要「發無上心」。佛陀用一乘法普被一切 眾生,希望一切眾 生都能信解受持 戒、 定、慧。我們心中、行動中必定要有戒, 自然就不會犯錯。我們能防非止惡,心自 然會定,心定就增長智慧,我們要用心去 體會。

62 靜思法髓妙蓮華 ○ 二 一五年三月十三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七九集 雨無差別 隨分受潤 乾為天坤為地 藏物無量, 造化無量萬億 山河大地, 一地共生萬物 資源無缺, 天空四大應時 地利生物。 天為大地之德,地為能生之恩。人生在天地間,我們要感恩 天之德,向下要感恩地之承載;若有感恩心,自然對天地間的事 事物物,都懂得疼惜、互愛,就是報天地之恩。 佛陀來人間教育,

63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我們能回報佛恩的只有一項,就是如何教化眾生入人群中,讓人 人懂道理,人心能夠淨化,就是報佛恩。 乾為天,坤為地,天地間含藏著無量的萬物,無不都是天所 庇護,地所蘊載,能夠提供給人類受用。天地本來含藏著無量數 的萬物,卻是「造化無量萬億山河大地」,天地供應給人類的造 化是無量億,這 天地的恩德。無量億是藏在山河大地,不論高 山、深海、平原 都含藏著無量數很豐富的物資,這是天地的造 化。 「一地共生萬物資源無缺」,其實,我們若適當地運用它, 天地供應給人類的資源無缺。 我們都不知足,貪念心大,就 是過度了。 「天空四大應時 利 物」,宇宙天地本來是如此的祥和; 「天有五大」,這麼開闊的「空」間,含藏著地、水、火、風,

64 靜思法髓妙蓮華 共為「五大」;或者說「四大」,因為「四大」就含在 「空」中。 「天空四大應時地利生物」,也就是包括空與地、水、火、 風的「五大」,無不應時;分分秒秒,日日月月,年年都有四季 輪轉。日復一日,一天過一天,一個時間過去一個時間,再更小 的就是一秒鐘過去一秒鐘,秒秒分分不斷輪轉,也就有日日的天 亮、天黑,不斷地輪轉。初一到十五,十五又到初一 半個月、 半個月過去。春夏秋冬四季輪轉過了,就是一年。這都是在天地 之間,「四大」在「空」中不斷運轉。 天空「四大」,就是應時,隨著四季在輪轉。「地利生物」 , 天地之間含藏著無量數的物資,能利益所有生物,包括植物或者 人物、動物,所以我們所造作的一切,都要很疼惜。 看到開濶的天空,想到人間萬物就是因為有天的庇蔭,得以 四大調和,我們感恩 餘 要好好地珍惜 大地承載能生萬物,

65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一切萬物都是從地而生,從空氣中,水分 與大地合成,隨我們的根機供應。到底我 們的心田要播什麼 種子?要吸收多少水 分?「斯人飲水,冷暖自知」!

66 靜思法髓妙蓮華 ○ ○ 二 一五年三月十四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八 集 如來出世 如大雲起 佛陀權教善戒近趣人天, 若作遠緣深敬低頭舉手, 若作福慧所行是菩薩道, 遠趣寶所六度理事等法。 佛陀慈悲,來人間施教,為一大事因緣開示,盼望眾生能夠 悟入。佛陀設種種教法,開頭就以權教善戒,用十善、五戒來教 育眾生,希望人人在人間行善。上求道理,下化眾生。

67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道理,不只是人倫道德,也包括很多無常,天地間種種奧妙 的道理。大地能夠生萬物,也能載萬物,需要四大都很順暢,這 就是道理。道理順了,氣候就順,天地萬物的理也就調和了。 佛陀開始說權教,第一階 段先說世間人所追求、所 需要的 法,所以「權教善戒近趣人天」。世間若要求福,就要行十善, 不只得人間福,還能得到天堂般享受的福。做人雖然是苦,但能 不失人身,人間才有佛可成 若能保得人身,生生世世,我們還 有機會聽法。 富貴中人能夠投入人群去利益眾生,修菩薩道,是很不容易 的;貧困人家,雖然生活捉襟見肘,卻有豐富的愛心,願意啟發 心靈財富,也是很難得。最大富的人與最貧困的人,能夠接受佛 法,身體力行 要讚歎他們。 佛陀用這個方法啟動人間的愛心, 叫做「近趣人天」。

68 靜思法髓妙蓮華 「若作遠緣深敬低頭舉手」,我們儘管此生無緣修行,聽法 歡喜信受,至少也能與佛結緣。雖然離佛很遠, 卻也見聞到佛法, 雖然還未發心進來修行,卻也是見聞歡喜,這就是作遠緣。雖然 不是身體力行,卻是因緣種 子已經落入心田裡,生起那 分恭敬 心,或者起那分隨喜功德的心。 兩千多年前,佛陀出現在人間修行成佛了,這就是遠緣,無 量數劫以前不斷地遠緣深敬。對一切眾生,我們要深心敬仰,打 從內心深處尊敬他,人人本具佛性,不論現在他是怎樣的偏見、 惡言;但是,未來世中總有一天,他也會遇到有緣人度化,他也 能修行,同樣也有成佛的可能,因為人人本具佛性 「若作福慧所行是菩薩道」,在我們面前發心的有緣人,若 能用心接引,在人群中福慧雙修結善緣、成長智慧, 叫做菩薩道。 「遠趣寶所六度」,不論 修人間行的五戒十善 或者隨時與大

69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家結一念好緣,慢慢地,他就能緣這個境 界來接受佛法。 我們低頭舉手,用身體力行殷實來教 育、造福人間,讓人人內心富足,富有愛 心,就是作未來度化的因緣。倘若因緣成 熟了,彼此之間相契合,知道要走這條菩 薩道。對的路、實的道,我們運用六度向 前直走,即便是很遠的道路 一旦理事能 會合,回歸我們的真如法性,就是佛陀來 人間的目的。

70 靜思法髓妙蓮華 ○ 二 一五年三月十五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八一集 修功立德 滋潤福利 功者內修善念之功, 積功能為善行之德, 善有滋潤福利之功, 德者得也修功立德。 修行要有功德,就要下功夫,內心時時培養這念善念,叫做 功;「眾善奉行」,起心動念、待人接物,要以善念面對人世間 事物。功者內修,要下功夫培養我們的善念,時時不間斷這一念

71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善心。 「積功能為善行之德」,這一念善心要不斷累積,不要讓它 間斷了。善念不只在心裡,是身體力行做出來的, 對人類有幫助, 對社會有付出,讓世人公認,這就是德。 有善念還不夠,還要付出;人生苦難偏多,很多人無法理解 道理,就需要我們去接引他,教他如何走這條路。 我們進學讀書, 獲得學識,就要應用在人群,利益人間,此即善行之德。 「善有滋潤福利之功」,念念善的累積,身體力行去利益人 群,這個善就有滋潤福利之功。在人群中付出,不斷地滋潤我們 的善念 沒有貪念,付出而不求回報,一直增長我們的善行;造 福人間,利益人群,這就是我們最初的那念心。 常說:「發心如初,成佛有餘」,這一念善 時時都要保持 著,不斷將善入心 善念沒有受濁氣污染,只是一心滋潤福利之

72 靜思法髓妙蓮華 功,就能增長、精進我們的善念。 「德者,得也」,用功於心的善念, 「修功立德」,修心的善念叫做功,身體 力行叫做德,故曰「功德」。修的過程用 功,建立我們這一 念善,善的功夫在 內 心裡,才能在生活中養成 此即「修心養 性」。 心要常常修,回歸真如本性,發揮我 們這一分純真的智慧;切莫外面的境界一 來,就起心動念。人間本來是「苦」,苦 從「集」來, 聚集很多的無明煩惱而受報。 眾生由不得自己,帶業往生。即便一輩子 行善,護持正法,臨終最後那一念十分關

73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切緊要。 因果不昧,歷歷不爽,所以我們要修功德,就要多用功,時 時積善念,讓善念在心裡不斷增長,善來滋潤福利,德能修功立 德。一生之中 過去的錯誤就是過去了 趕緊懺悔, 懺悔則清淨, 保持好我們這一念心,我們時時要很謹慎。

74 靜思法髓妙蓮華 ○ 二 一五年三月十六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八二集 如來十號 如來乘如實道而來成正覺, 菩薩隨諸眾生心之所好樂, 僧伽名和合眾精修戒定慧, 自性遍空法界微妙法真如性。 我們學佛,要透徹了解如來的 。用心接受佛陀的教育, 身體力行在這條菩提大直道,叫做「乘如實道」。按照這條路走 過來而成正覺,將天地宇宙間的真理入我們的心,叫做如來。

75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我們修行不只聽佛的音聲入耳,去除煩惱,斷生死而已,還 要發大心、立大願,依教奉行。回報佛恩就要在人群中度眾生, 隨眾生心之所好樂。佛陀要應這個時代,應現在眾生的根機、心 態而施教;菩薩要隨諸眾生心之所好樂,乘如實道而來,了解正 法,我們才有辦法覺悟,這是菩薩。 「僧伽名和合眾」,修行者發心,辭親割愛。以大地眾生為 親,以虛空法界為家,這就是佛陀的大覺悟;大覺悟就要發心, 修行的過程要在僧群中,叫做「僧伽」 「僧伽」既已是捨去一 切名利、至親的人 就要用真心入人群中,虔誠吸收佛法。 今生此世我們聞佛法,發大心,入佛門,還是帶著過去 習 氣;在叢林中也是一樣,各人有各人的習性,但同樣 吸收法入 心,法與法和合,共住共息,道理相互會合,共同生活 敬重, 叫做和合眾。我們各人認真去除自身習氣,精修戒定慧,這個僧

76 靜思法髓妙蓮華 團就能清淨和合眾。 佛陀一雨所潤,天下萬物都能受雲雨 所潤澤,即使五道四生的眾生,也能接受 佛法的滋潤。人人本具佛性, 也都有 如來智性,自性是 遍虛空法界,是微 妙 的法,是大地所有眾生共同的真如法。所 以,修行不只是在僧團中,是所有眾 都 本具佛性。 人人本具佛性,我們學佛,就要「乘 如實道」,菩提大直道這條路要踏踏實實 走過來,「而來成正覺」 回歸我們的真 如本性,過程一定要行菩薩道,隨眾生所 好樂。為了慧命,在僧團中要如法修行,

77 藥草喻品第五.法髓手札開示 和合眾,能夠修到戒定慧三無漏法,遍空法界微妙法,就回歸我 們的真如本性來。我們要用心,心要定、心要靜,把握時間,不 要在煩惱無明中浪費時間。

78 靜思法髓妙蓮華 ○ 二 一五年三月十七日晨語開示/靜思妙蓮華八八三集 四弘誓願 得佛涅槃 四諦三轉始知苦集滅道, 弘誓願成慈悲緣苦與樂, 因見苦諦楚毒立弘誓願, 度化無邊眾生咸成覺道。 人生的苦,來自於「集」種種因緣果報。要滅苦,就要身體 力行,修行於道,斷煩惱,去除無明因的種子,不要再在六道輪 迴。人間紛紛擾擾,處處陷阱 讓我們起心動念、不得平靜。修

RkJQdWJsaXNoZXIy MTI1Mjcw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