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月刊 • • 行善生力軍 心燈薪傳 主題報導心燈薪傳 658 2021年 9月1日出刊
送舊歲,迎新年, 虔誠祈求 天下平安,社會和睦,人心向善。 懇切發願 你我同心同志願廣度眾生濟苦難。 螢光雖微,點滴共聚閃亮人間, 啟發無數清淨的愛、覺悟的情 活躍在慈善大道造福, 精勤聞法入人群修慧 福慧俱全,歲歲年年。 螢光匯聚 心光相續 二 二一年歲末祝 福 證嚴上人開示 (攝影/蕭耀華) • • 行善生力軍 心燈薪傳 主題報導心燈薪傳 ── ── ○
001 2022.1 心蓮再度綻放 B N T 社‧論 慈濟 慈 濟與台積電 、鴻海暨永齡 基金會共 同捐贈予主 管機關的一 千五百萬劑 新冠病毒疫苗已陸續 抵臺 ,緩解了 疫苗短缺的緊張。 對慈濟而言 ,購捐疫苗實超出 能力所 及,證嚴上人不 畏艱難 ,秉持一貫的 信 念:﹁不知錢在哪 裏 ,但是知道愛 在哪 裏。﹂許多實業家相繼護持 ,全球慈濟志 工也藉由義賣等方式展 開愛心勸募 ,其中 最特別的當屬 ﹁ 賣心蓮 ﹂。 ﹁賣心蓮﹂最早是一九八六年花蓮慈濟 醫院將落成時 ,樂生療養院的漢生病病 友 所發起,無形的﹁心蓮﹂每朵一萬元,病 友間募得一百多萬善款 護持建院 ,引起社 會紛紛響應 。 本期特別報導中 ,花蓮靜思堂一群 平 均六十多歲、發心維護道場整潔的 ﹁福田 志工﹂匯集了百朵心蓮 ,期盼為疫苗善款 貢獻心力。他們之中有些是沒有經 濟收入 或較為弱勢的長者 ,許多人的前半生歷盡 滄桑,節儉積攢小錢 ,或邀約親友共襄盛 舉 , 而圓滿了行善 心願 。 新北市一位慈濟 志工經歷了家人 陸續 確診、自己也一度住進重症加 護病房的恐 慌,深感染疫之可怖 、疫苗需求之孔急 , 她在病床上發願捐出百 萬 。儘管這是身為 藍領勞動者 的先生和她 打拚一輩子 才有 的儲蓄,但她說,錢如果沒有用在這個當 下可能會後悔 ,﹁幸好平安出院 ,還來得 及!﹂ 上人時常以﹁火金姑﹂為喻強調,個人 力量微小,卻可在暗夜裏匯聚光明;行善源 自對世間眾生的真誠之 愛 ,以及自身生命 的信念 , 這份信念普遍存在於任何宗教 。 印順導師在︽我之宗教觀︾談到,宗教 的本質並非人與神的關 係 ,而是人在經歷 生命中的苦難後 ,期望藉宗教達成究竟清 淨的終極理想 ,而這必須從提昇自我的 修 行實踐開始 。 哲學學者傅佩榮亦指出 ,人之可貴,在 於不論命運好壞 ,都相信生命具有意義 , 自己具有存在的價值 ,此即信仰之所在 ; 凡由外在所追尋而得的 名利權位並不足以 真正肯定人生之意義 ,最終都得放棄 ,唯 有內在心靈的充實才是活水源頭 。 歲末之際,全臺年度授證暨歲末祝福典 禮陸續展開。本期主題報導中 ,培訓志工 在疫情中完成了培訓課 程 。這分矢志投入 的初心,也是實踐超越自我的理 想 ,將在 菩薩道上領略心蓮綻放的法喜 。
002 ── 心靈交流道 媽媽的滿分人生 證嚴上人 說要 ﹁盤點生命 價值﹂,媽媽用生命做 慈濟 、 做環保到最後 一口氣 ,生命也 因為接觸了慈 濟而有光彩與 價 值,是滿分的人生 。 我的媽媽 林秀如 ,從三十 多年前在臺中 新民商工聽上 人 演講,呼籲﹁用鼓掌的雙手 做 環保﹂後,那雙手一直沒 有停 過。即使晚年坐輪 椅外出散步 時,也一定隨身攜 帶大型塑膠 袋,沿路撿寶特瓶 、鐵罐、紙 箱等回收物 ;她說,寶特瓶可 以做成毛毯救人 ,真好! 媽媽每天 散步二至 三次 , 目的是撿資源 回收物 ,即使血 壓計 壓脈帶 綁在手臂上 ,也 要掛著 血壓計 一起外 出做環 保,想要盡她最後 一點心力 ; 一旦發現血壓 下降 ,我就趕快 推著她回家 。妹妹來探望時 拍 攝的珍貴照片 中 ,媽媽坐著輪 椅、手緊緊抓住塑 膠袋 ,不讓 裏面裝著的回收物掉落 。 媽媽過往 做環保 ,有時會 被人嘲笑或驅 趕 ,她以上人法 語﹁對的事,做就對了﹂來勉 勵自己,安慰自己的受 傷 。這 條路上縱然有 逆境 ,她從不退 縮說不做了 ! 上人的一 句法語 ,媽媽奉 行一生;自她發菩提心 起 ,三 十年的 歲月落 幕了 ,我好想 她! 媽媽的精 神就像上 人所說 的螢火蟲,雖然微小,但盡心 盡力照亮他人 ,也為自己發光 發熱;希望世界上有 更多像媽 媽一樣的慈濟 人 ,一起行善、 發光發熱。 臺中 張素粧 等待開花結果時 這幾年每 到月底 ,是﹁回 信﹂給監獄收容人 的時候 ,也 要附上他們捐 款給慈濟所開 列 的收據。 信,雖是薄薄 的一張紙 , 但也是 與收容 人的一 種約定 做好事 !所以再怎麼 忙 , 也要騰出時間 來回信 ,同時分 享一句︽靜思語︾共勉。看到 其中楊同學的 來信很感動 ,他 分享:﹁靜思語非常適 合我 , 歹事做多了 ,總要轉個念 ,善 念才是無上道 。感恩師兄師姊 的點撥,與你通信間不 知不覺 也增長了福慧 。﹂ 接著他寫 道 ,過往曾借 提 至北部的看守 所 ,所內被告以 搶劫罪居多 ,﹁談話中我問 , 什麼人 你不會 去搶 ?對方回 答,穿慈濟制服的 師兄師姊 , 他不會去 ,房內同學也紛 紛 認同。﹂ 一個人若 善念時時 生 ,就 不會做錯事 、走錯路,讓家人 傷心、讓社會混亂 。感恩有緣 與楊同 學通信 ,我們沒 見過 面,但善因、善緣不斷持續 , 只因他出自一 念善 ,共同來做 好事。
003 2022.1 【慈濟月刊‧歡迎投稿】投稿地址︰11259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12樓 慈濟月刊編輯部 傳真電話︰02-28989994 e-mail ︰tzmonthly@daaitv.com ○ ○○ ○ 慈濟 他每月寫 信時附上 一百二 十元的郵票 ,我將郵票轉成 現 金捐給慈濟 ,這樣的愛心付 出 已經有兩、三年了;相信善種 子 深植在他心中,正等待因緣 成熟,開花結果、長成大樹。 桃園 李明霂 對的事,繼續做 二 二二年,我就進入 領 ﹁老人年金﹂的年齡了;最近 上人一直提醒 我們盤點生命 , 想想我 這一生 還好有 加入慈 濟,從做中學做人 、從做中增 長生命價值。 二 九年開始 承擔慈濟 醫院醫療志工 領隊 ,每次都戰 戰兢兢,希望是為醫院 加分而 不是減分。最近這次帶隊 特別 感傷,遇到很多認識 的法親 , 不是自己身體 出現問題 ,就是 來醫院陪伴家人 。 以往總覺 得醫護人 員最辛 苦,實際上被照顧 的人和照顧 人的人也很辛苦 。 上個月遇 到潘師姊 時 ,我 剛好在大廳服 務 ,她坐著輪椅 等待女兒去停 車 ,我們相互問 候;這個月再見面 ,是在心蓮 病房,喚她名字時 ,勉強睜開 眼看我一眼說 :﹁謝謝!﹂隔 天再去看她 ,已呈現半昏迷 狀 態。 縱然不捨 又能如何 ?十餘 年來醫療志工 的見聞 ,生離死 別,每天都在醫院 上演 ,如此 無常的人生還 有什麼好計較 ? 活著真好 !珍惜現在所擁 有 , 對的事,做就對了。 彰化 黃水月 事業有成,善行有傳 二 二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 臺中靜思堂正 準備舉辦歲末 祝 福,一樓大廳,工作人員引導會 眾報到及進場,喜慶熱鬧;一對 以女兒名義捐款支持慈濟購捐新 冠病毒疫苗的夫妻檔,吸引了我 的注意 。 李鑫於沙 鹿經營車 床製造 二十多年,事業有成,也樂於 推動公益活動 ;太太陳素貞回 憶,李鑫在參加實業家靜思生活 營後,整個人完全不一樣了! 李鑫說,那次聽到 臺中知 名餅店老闆分 享他第一次到 花 蓮,因見到了上人 感動不已 , 把身上三萬元 全部捐出 。上人 還關心問他 :﹁你身上的錢都 捐出來了,怎麼回家?﹂ 回程火車 上 ,李鑫的便 當 不見了,當時好懊惱 :堂堂一 個實業家,怎麼連一個便 當都 沒辦法管好 ?卻見到整車的 實 業家們動員 ,熱心四處翻找 。 那時,他心中好糗 ,卻也感動 莫名。 這次,慈濟志工 來到他的 公司推素、募心募愛,他馬上 響應!﹁上人真的幫臺 灣做了 很多事情,我們都支持 。錢要 看淡,再賺就有。﹂這段話彷 彿也是他要對女兒說的 。 看著他們 進場 ,見證到以 愛以善傳家,我也感動莫名 ! 彰化 張慧蘭
目錄 二 二二 年一 月一 日出 版 第 期 年度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十一 月起於全臺陸續開展,慈濟大家 庭增添行善生力軍 ;證嚴上人 領眾點傳心燈,慈 濟人心光閃 亮人間,虔誠祈 願歲歲年年平 安吉祥。 (攝影/蕭耀華) 社論 心蓮再度綻放 無盡藏 從我開始 點亮人間希望 證嚴上人 主題報導 撰文•廖哲民 攝影•蕭耀華 擺渡 到達菩薩道起點 撰文 林慈緣 攝影 蕭耀華 疫起 揚善 撰文•廖哲民 好事說給好友聽 口述•沈豫臻 整理 廖哲民 攝影 黃筱哲 抱歉,我來晚了! 口述•游群翔 整理 廖哲民 攝影 黃筱哲 一個人或一群人 口述•高昕妤 整理 廖哲民 沒人比我更有說服力 撰文•石于芳 聽媽媽的話 撰文 劉秀觀 親師生 坦白話 親子之間,誰先放下手機? 撰文 李秋月 插畫 鍾庭嘉 健康百寶箱 好好吃飯 撰文 伍卉苓 插畫 林家陞 線上請法籤 熟練生信心 撰文 潘靜涵 特別報導 整理 編輯部 幸好我還來得及 口述•許小鳳 整理•巫慧俐 快閃攤位 顧客聞善而來 撰文•陳淑美、劉秀觀、李玉如、黃淑 媖 千元鈔 一張變成三張 撰文•陳怡霖 清淨福田 綻放百朵心蓮 撰文•黃素貞 慈善國際 印尼志工出任務 拯救疫情下的小攤販 口述 葉凌薇 整理 黃曉倩 寰宇視界 臺灣南投 心頭清爽的第一步 撰文 陳雪玉 攝影 陳秋燕 菲律賓 看見醫護人員對我笑 資料提供 慈濟菲律賓分會 印尼 洪水圍城 馳援萬戶人家 圖文提供 慈濟印尼分會 緬甸 物價漲 送白米渡河紓困 撰文 黃露發 人物誌 受助是一時 阿菊阿嬤捐百萬 撰文 林秀蘭 攝影 顏霖沼 書訊 《草地仁醫陳文德》作者序 以報恩的心落筆 撰文 張麗雲 《惜地:中區慈濟志工環保口述歷史》摘文 環保老「冰」永不言退 口述•曾益冰 撰文•張淑宜 攝影•黃世澤 聞思修 月亮玫瑰 撰文 釋德澡 一條註定的歸鄉路 撰文•張素雯 百川歸海 點滴疫苗匯聚愛心 撰文•林建德 代代有傳人 我捐 涓滴都是愛 ○ 6 6 2 1 6 8 14 ‧ ‧ 18 20 ‧ ‧ 26 ‧ ‧ 32 ‧ 38 46 ‧ ‧ 48 ‧ ‧ 50 ‧ ‧ 52 ‧ 54 ‧ B N T 線上捐款 ▎贊助慈善、 醫療、 教育志業 郵政劃撥帳號:06887791 戶名:佛教慈濟基金會 請指定用途: 1. 慈善:臺灣貧戶長期濟助、急難救助 2. 醫療:推展醫療志業 3. 教育:推展完全化教育志業 4. 國際:國際救援、災後重建 ▎贊助人文志業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人文基金會 請指定用途: 1. 隨喜助印《慈濟》月刊或《檀施文庫》 2. 每月捐助 100 元(一年 1200 元)以上,加入「慈濟道侶 檀施會」,每兩個月可獲贈一本《檀施文庫》出版品 3. 參加「大愛之友」贊助大愛電視臺 ▎慈濟基金會誠摯邀您加入慈濟會員 1. 線上捐款 一指積善共造福緣 一念成功歡喜功德 2. 郵政劃撥、銀行轉帳定期定額自動捐款
本雜誌採用環保大豆油墨印製 愛惜資源 請廣為傳閱 中華郵政臺北誌字第886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1967年7月創刊‧2022年1月1日出版 第662期 發行人/釋證嚴 人文志業執行長/王端正 平面媒體總監/王志宏 總編輯/王慧萍 主編/呂祥芳 編輯/李秀玲、葉又華 採訪召集人/李委煌 撰述/葉子豪、廖哲民、張郁梵 攝影召集人/蕭耀華 攝影副召集人/黃筱哲 攝影/顏霖沼 美術設計/陳玉凌 數位主編/楊舜斌 企畫撰述/葉文鶯、黃秀花 行政編輯/蔡嘉琪 感謝 新豪華製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免費製版 繪畫志工/林家陞、陳九熹、蘇芳霈 校對志工/簡素珠、林美枝、張素卿、陳輝明 印刷廠/中華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編輯部/11259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12樓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慈濟期刊部 電話:(02)28989000 傳真:(02)28989994 讀者索閱電話:(02)28989000轉1165 傳真:(02)28989966 Printed in Taiwan ▎慈濟月刊免費贈閱 歡迎到各地慈濟會所取閱 如需定期郵寄到府, 酌收一年份郵資 NT$165 元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人文基金會 ▎數位閱讀慈濟月刊 \ 立即體驗 PDF 全螢幕電子書 99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健康之道】 三餐無虞很有福,也要感恩有「吃福」―― 吃得正確、不造殺業,素食是健康之道。 【相約做好事】 做好事的人愈多,愈能讓大眾受到啟發與 帶動,讓社會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釋德 56 58 61 62 66 ‧ ‧ 70 ‧ ‧ 72 ‧ 74 ‧ 76 ‧ 78 ‧ ‧ 82 ‧ 84 90 ‧ 94 98 社論 心蓮再度綻放 無盡藏 從我開始 點亮人間希望 證嚴上人 主題報導 撰文•廖哲民 攝影•蕭耀華 擺渡 到達菩薩道起點 撰文 林慈緣 攝影 蕭耀華 疫起 揚善 撰文•廖哲民 好事說給好友聽 口述•沈豫臻 整理 廖哲民 攝影 黃筱哲 抱歉,我來晚了! 口述•游群翔 整理 廖哲民 攝影 黃筱哲 一個人或一群人 口述•高昕妤 整理 廖哲民 沒人比我更有說服力 撰文•石于芳 聽媽媽的話 撰文 劉秀觀 親師生 坦白話 親子之間,誰先放下手機? 撰文 李秋月 插畫 鍾庭嘉 健康百寶箱 好好吃飯 撰文 伍卉苓 插畫 林家陞 線上請法籤 熟練生信心 撰文 潘靜涵 特別報導 整理 編輯部 幸好我還來得及 口述•許小鳳 整理•巫慧俐 快閃攤位 顧客聞善而來 撰文•陳淑美、劉秀觀、李玉如、黃淑 媖 千元鈔 一張變成三張 撰文•陳怡霖 清淨福田 綻放百朵心蓮 撰文•黃素貞 慈善國際 印尼志工出任務 拯救疫情下的小攤販 口述 葉凌薇 整理 黃曉倩 寰宇視界 臺灣南投 心頭清爽的第一步 撰文 陳雪玉 攝影 陳秋燕 菲律賓 看見醫護人員對我笑 資料提供 慈濟菲律賓分會 印尼 洪水圍城 馳援萬戶人家 圖文提供 慈濟印尼分會 緬甸 物價漲 送白米渡河紓困 撰文 黃露發 人物誌 受助是一時 阿菊阿嬤捐百萬 撰文 林秀蘭 攝影 顏霖沼 書訊 《草地仁醫陳文德》作者序 以報恩的心落筆 撰文 張麗雲 《惜地:中區慈濟志工環保口述歷史》摘文 環保老「冰」永不言退 口述•曾益冰 撰文•張淑宜 攝影•黃世澤 聞思修 月亮玫瑰 撰文 釋德澡 一條註定的歸鄉路 撰文•張素雯 百川歸海 點滴疫苗匯聚愛心 撰文•林建德
006 ╲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二一年十二月一日至二十日 從我開始 點亮人間希望 如同螢火蟲發出光亮,每個人都能付出力量, 好事從我做起,好話從我說起,彼此勉勵,相互讚歎,人人讓生命亮起來。 無盡藏 十 二月十日,美國中 西部六個州遭到三 十多個龍捲風席捲 ,其 中一個甚至移動了 三百 多公里,等於整個 臺灣 從北到南的距離; 再牢 固的房屋也如同紙 糊一 般,不費吹灰之力 被席 捲摧毀;慈濟人已 啟動 救災。 不只美國,菲 律賓 風災、馬來西亞水 患, 看到此 刻天下 種種災 難,讓人感慨、擔 憂。 氣候變遷威力之強 ,自 然生態 已不規 則,四 大不調頻頻發生, 不能 再說「那離我很遠 」, 其實不遠。宇宙說 來很 大,但人類共同賴 以生 存的地球只有一個 ,龍 捲風、 大地震 難以預 警,森林大火燃燒 遍野 畫作 陳九熹
007 2022.1 慈濟 分秒秒提高警覺, 不再 隨境造作;停止追 逐欲 念,生活會輕安自 在。 要反觀自性,聽聽 自己 心的聲音 也對自 我聲 聲呼喚 ,將自 己的良 知、覺性 醒,不 再迷 茫。 最近常說起「 螢火 蟲」(火金姑), 在黑 夜中,螢光點點 閃亮, 燦爛光明,雖然無 法照 亮黑暗大地,卻有 一種 活躍的 生機, 真是人 間景物之美。看到 大自 然的生機,就會思 考現 在人間 希望在哪裏。 還是要有信心 ,就 從自己做起,呼籲 和影 響更多人。好話不 斷宣 導,好 事不斷 來做, 彼此勉勵,相互讚 歎, 人間哪會沒有希望 呢? 天下事人人有責, 自問 似乎成為常態,空 氣污 染嚴重,能見度愈 來愈 差;世間就像陷入 一片 黑、霧、暗。 人力 真的 能勝 天 嗎?其實人很渺小 ,卻 也很自大,控制不 住貪 念、欲念,道理普 遍人 人皆知,但明知不 可為 還是為之,衝動造 惡後 又後悔;當下次境 界現 前了, 還是由 不得自 己,妄動造業,在 不知 不覺間累積成強盛 的業 力。人的心態和行 為, 造成了異常 生態。 佛陀來人間說 法, 說盡世間苦、空、 無常 之理;但人很難體 會和 覺悟,反而是在 中作 樂。人生方向迷茫 ,就 會背道而行。 人皆有佛性, 修行 要修的是斷除習氣 。分 有沒有盡到責任, 雖然 我們力量很微小, 但如 同「螢火蟲」也能 發揮 點點閃亮,不要輕 視自 己,相信自己能付 出一 分的力量,每個人 也都 能讓生命光亮起來。 我也期待自己 是一 隻火金姑,和大家 的光 亮會合,群策群力 ,閃 閃發亮,給予黑暗 的社 會一線光明 引導 正確 方向;還要往前飛 ,接 引更多人來投入。 「盤點生命」 ,反 省這輩子是天天造 福、 利益人間,還 不 知不 覺地空過時日。如 果做 得不夠,趕緊再努 力向 前;如果做了不少 ,既 然知道方向是對的 ,還 有很多人需要我, 做好 事不能少我一個, 要繼 續提升 自己、 看重自 己。 只要願意付出 ,力 量多少 都沒有 關係。 於家庭 盡心力 ,於事 業利 社會,更進 一步 把所得的利益回饋 於社 會,不只營利在人 間, 更要造福在社會。 對的 事情,對準方向做 就對 了,一心一志 勇 猛前 進,把握因緣, 就功 德,成就福緣;如 果三 心二意 ,時間 與因緣 過去了,那念 心也失去 了。 好事 如果 我們 不 做、好 話如果 我們不 說,天底下就沒有 道理 可說了。期盼人人 當菩 薩,人人能說法; 現在 正是需要我們的時 候, 我們就身體力行, 做得 心安理得、理得心 安。 請大家多用心!
全臺培訓志工受證 前夕回到「心靈故 鄉」花蓮靜思精舍 巡禮。
他們來自社會各個層面, 有不同歷練與想法,年齡有長有幼, 卻立志守共同的規則、朝共同的方向 前人鋪路,後人還要廣開大道, 讓世間苦難蒼生多一分受助的因緣與力量 ; 見習、培訓、受證,慈濟家庭年年添丁 多了血緣之外的法親家 ,共同擔挑天下 重任。 代代有傳人 主題報導 撰文•廖哲民 攝影•蕭耀華 ──
010 在慈濟委員與慈誠隊員培訓課程進入尾聲之際, 全臺培訓志工分三梯次返回靜思精舍尋根。常住 師父導覽精舍景物 ,叮嚀大家要常常 「回家」 (左圖);一組組學員來到蠟燭間,觀看待冷卻 的蠟油脫模後插上燭芯,「不掉淚的蠟燭」是常 住眾自力耕生的經濟來源之一(右圖)。 尋根•親近靜思家風
011 2022.1 慈濟
012 ○ 二 二一年十一月上旬起, 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 於全臺展開,證嚴上人逐一為志工別上慈濟委員 證或慈誠隊員證(右圖);其中一場,新受證志 工「入經藏」演繹《靜思法髓妙蓮華》的〈火宅 喻﹀(左圖),自許當如《法華經》 的大白牛 車自度度人,應社會所需為志業募心募愛。 受證.菩薩道上起步
013 2022.1 慈濟
014 ○ ‧ ‧ 所謂「培訓」,就是培養 正知正見的信念,訓練守 之不動的道心。 由已受證的委員陪伴學員 深入學習與自省, 確認不是一時的感動 而 生生世世智慧 選擇; 如同「擺渡」,將有緣人 送渡到彼岸,彼岸並非終 點,而是菩薩道 起點, 相互接引又相互成就,人 間菩薩「一」生無量。 每 年慈濟委員與慈誠培訓課程 中,尋根精進與皈依圓緣課 程最受海內外學員期待。二 二 一年十月起新冠肺炎疫情趨 緩, 臺灣的學員獨享親身回﹁家 ﹂尋 根,以及近距離與證嚴上人 分享 參加培訓的心裏話。 每人加入培訓課程的 因緣各 有不同,圓緣課程約兩小時 的分 享中,就可 以聽到數十 種﹁被 渡﹂的因緣, 知在海內外 每年 上千位的培訓志工中,更有 百百 種﹁被渡﹂ 故事,這無非 也是 ﹁無量法門﹂的見證。 ﹁因緣到了!﹂苗栗 的謝銘 育分享,﹁我國中時,就跟 著父 母在慈濟環保站做資源回收 ,那 時候的我只 當作在遊山 玩水; 而到慈濟苗栗園區輔具平臺 任職 後,我看著 人們從借用 輔具到 歸還,一是 健康痊癒, 另一是 往生。生老 病死,讓我 體會能 ﹃做﹄就是﹃福﹄。﹂ 家住南投的藍金雲, 草根中 帶著點幽默 分享培訓第 一個遇 到的難關: ﹁培訓的第 一天, 我拿 十本書,不識字的我 慌 了!問自己怎麼辦?而且每 個月 還要交出讀完一本書的心得 !想 了想,打電話給在高雄教書 的兒 子商量,是不是我不要參加 培訓 了。兒子說:﹃沒關係!我 幫您 讀,再寫心得給您。﹄他寫 好心 得後,還解釋那本書的大意 給我 聽,我也就過了這一關。﹂ ﹁沒想到疫情來了, 改成線 上培訓課程!我不會上網, 就打 電話給在科技界工作的小兒 子, ﹃沒問題 !我幫您 設定線上 學 習,我也加入群組。﹄﹂結 果, 一人培訓,家中三人一同加 入群 組, 起上課。 擺渡 到達菩薩道起點 撰文 林慈緣(花蓮慈濟志工) 攝影 蕭耀華
015 2022.1 慈濟 身著灰衣制服的培訓志工由慈濟委 員陪伴,返回花蓮參加精進研習, 在「飲一杯智慧法水」課程中,靜 思精舍常住師父聆聽大家的心得與 困境並逐一解惑。 陳強聲與陳如君,不 同的家 庭,卻都是因為孩子﹁渡﹂ 了他 們進入慈濟,﹁兒子參加慈濟青少 年成長班,我也加入了班級志工行 列,陪伴兒子一路成長,帶孩子到 老人院及醫院當志工﹂、﹁我 孩 子參加兒童精進班,我也成 了班 級志工,更了解慈濟⋯⋯﹂ ﹁我們有 四個孩子 相繼就 讀慈濟中 學;小兒 子的慈誠懿 德會爸媽鼓勵我與同修一起 出來 培訓⋯⋯﹂臺中的劉明峯與謝 美 黛,因為孩子的因緣,讓法 緣父 母﹁渡﹂了血緣父母,﹁我是澎湖 人,從小家中餐餐有鮮魚,現 在 全家餐餐素食了。﹂謝美黛 如是 說。
016 ﹁在整理慈濟環保 站的歷史 溯源中,了解早期推動環保 志業 的艱辛,更加堅定我參與慈濟 的 決心。﹂臺中的宋克家, 認為能 在五十五歲的這一年,在慈 濟五 十五周年受證,別具意義。劉 子 甄是慈濟人的第二代,﹁疫 情期 間,我參與整理早期志工的 口述 歷史,師姑、師伯的艱辛足 跡, 提醒我要繼續承擔使命。﹂ 史料 的力量提醒這些培訓志工不 只要 留住史料, 並有責任再 創寫歷 史。 ﹁我的專長是建築工 程,經 常穿梭在兩岸三地,忙忙碌碌 。 疫情之前,每每回精舍,精 舍的 門總是開著 ,而且可以 看到笑 瞇瞇的慈師父迎接我們;疫 情來 臨後,敬愛的慈師父不見了 ,近 全臺培訓志工於疫情趨緩後到花蓮 精進、尋根與皈依,更加了解慈濟 人的使命。
017 2022.1 ‧ ‧ ‧ ‧ ‧ ○○ ○○ 慈濟 距離看著師 公上人,上 人年邁 了!﹂也是 ﹁慈二代﹂ 的吳宗 芸,哽咽地傾吐心裏話,﹁ 以前 媽媽總是勸我﹃要把握因緣 ﹄, 原來是這麼回事!現在才懂,而我 以前總以為機會﹃永遠﹄ 。﹂ 她利用疫情期間無法 出國, 努力補足見習、培訓課, ﹁我發 願,在未來的工作帶著師公上人的 祝福,到各地讓慈濟遍地 開花。﹂ 這批培訓隊伍中有諸 多﹁慈 二代﹂的成員,這些種子已 株株 成長茁壯,期待鬱然成林。 上人 懇切叮嚀大家:﹁不要忘了 今天 的發願,殷勤精進!﹂ 慈濟委員 及慈誠隊 員的培 訓,是由一群已受證的志工 承擔 相關事務 ,諸如報 名作業、 課 程安排、隊員陪伴、總務生 活、 文書記錄等,樣樣不可少, 才能 讓整整一年的培訓工作,環 環相 扣、節節相通,圓滿完成。 培訓工作就如同擺渡 ,而培 訓的工作人員就如擺渡人, 在渡 口用力搖著櫓槳,將有緣人 從此 岸送渡到彼岸;這段路,是 成就 他人的重要歷程。而培訓者 到達 彼岸後,不是終點,卻是菩 薩道 的起點。 ﹁渡﹂,自渡也渡他 ;﹁渡 口﹂是菩薩道的起點, 相 互接 引、相互成就的作場! 慈濟草創時期,並沒有慈濟委員名稱,慈濟人拿著一本簡單的簿 子就向人勸募;靜思精 舍常住眾自力耕生,善 款純粹作救濟之 用,故稱捐錢的人士為「會員」而非信眾,負責勸募、收款的慈 濟人則稱為「委員」。當年也還沒有社區分工架構,幾位委員為 一組,就開始濟貧家訪。 一九八八年開始明訂慈濟委員制度,執行委員推薦、受證制度, 全臺將受證的慈濟人都要回到花蓮;其後菩薩隊伍愈益浩蕩,即 分別在花蓮、臺中分會、屏東分會三地受證。 一九九三年,慈濟委員組織正式邁入見習、培訓與受證三階段, 也將每年兩次授證的慣例改為一年一次,上人於年末行腳到各地 會所,為當地志工授證,並與歲末祝福合併舉辦 一九九五年 使培訓委員更進一步了解志業並建立共識,資深委 員首次統一規畫為期半 年的培訓課程。當年為 慈濟二十九周年 慶,在靜思精舍首次舉辦全球慈濟精神研討會。 二 四年歐美非洲慈濟幹部精進研習會,一百餘位委員、慈誠 及榮董受證;二 五年首辦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 推展慈濟志業的重要力量
018 ‧ ○ ○ N G O 臺灣疫情三級警戒期間,志工培訓 課程無縫接軌地進入線上 模式。 (相片提供/洪叡芸) 連續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 ,讓志工培訓課程遇上挑 戰, 從實體到雲端,變化球穩 穩接, 無論是自修或揚善,從來 沒有理由中斷! 疫起 揚善 撰文 廖哲民 炎疫 統 計至二 二一年十 二月, 全球共有 逾十一萬 人完成 至少兩年的見習、培訓,並 正式 受證為慈濟志工。二 二一年五 月中旬後,臺灣新冠肺炎疫 情警 戒提升至三級 社交距離、 場館 分流、人數管制等必要的防 疫措 施,讓慈濟志工年度的見習 、培 訓實體靜態課程全面暫停 也無 法進入醫院擔任醫療志工、 走入 弱勢家庭訪視 社區的各個 環保 站點也關閉數月,可說是慈 濟志 工培訓史上不曾遇過的挑戰。 但學員的學習不能停 ,於是 六月到八月 的課程緊急 ﹁上雲 端﹂。在負 責志工培訓 的慈濟 基金會宗教處精進培訓組團 隊統 籌下,線上課程多元 又扎實 ── ﹁從竹筒歲月到國 際 ﹂, 談慈濟如何從五十多年前日 存五 毛錢的小錢行大善,至今慈 善足 跡已走過一 百二十六個 國家地 區;花蓮慈濟醫院蘇真瑩營 養師 分享,蔬食 如何吃得好 又吃得 巧;慈濟大 學人文處劉 議鍾主 任,說明 教育特有的﹁ 慈誠 懿德會制度﹂等 讓學員們 持續 熟悉慈濟志業的精神、內涵 與最 新資訊。 桃園志工余淑如觀察 到,當 區學員平均 年齡是五十 到六十 歲,但有六位超過七十歲 最高
019 2022.1 慈濟 齡還有八十二歲,年長者普 遍不 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或是電腦 ,有 些還是 按鍵式的舊型手 機; 培育團隊耐心教到會,甚至 到家 中﹁一對一﹂教學。﹁麥克 風、 視訊鏡頭怎 麼開關?﹂ 、﹁師 兄,聽不到您的聲音耶!﹂ 志工 蘇宏濱說,這時候就要請出 老菩 薩們家中的兒孫輩協助上線。 雖能線上聆聽講師授 課,但 畢竟少了相 見交流的溫 馨,花 蓮區培育團 隊貼心規畫 ﹁互動 題庫﹂,在 每次課程結 束後邀 請志工分 享 課務 組志工楊雅 甯說明,設計的題目如﹁疫 情期 間,上人不斷提醒齋戒的重 要, 請分享您如何力行齋戒?如 何勸 素?﹂、﹁防疫期間如何持 續募 心募愛?﹂其中,玉里的林 素玉 表示,雖然不能像平常一樣 到會 員家中勸募,但可以透過網 路、 電話問候;許多人的經濟受 到疫 情影響,在這非常時期,她 不願 意對方善念中斷,而是建議 善款 當志工時,學員都很踴躍報 名, 想要出一分力! 隨著臺灣疫苗接種率 提升, 也迎來 培訓課 程最後 的﹁尋 根﹂,十月中、下旬,全臺 分梯次而來,靜思精舍大門 前林 木扶疏,常住師父在田裏辛 勤耕 作,這﹁自力耕生﹂的農禪 生活 已持續半世紀,克己、克勤 、克 儉、克難的靜思家風,有學 員高 呼:﹁大開眼界!﹂ 每一組學員依序在靜 思精舍 前與常住師父合影,在常住 師父 的導覽下參訪蠟燭間、環保 站、 落羽松步道⋯⋯,﹁要將燭 芯精 準地插進蠟燭其實不簡單, 藉事 練心、凡事多用心,時刻都 是修 行﹂⋯⋯每 位師父與 學員分享 ﹁無處不是法﹂,許多人也 拿出 手機拍下所見, 備回到社 區後 向更多會眾﹁說慈濟﹂。 授證暨歲 末祝福典 禮在十 一月起展 開,這一 刻不是﹁ 畢 業﹂,而是承擔的開始! 改以季繳或 半年繳,或 暫時減 少捐款金額,等疫情 緩和後再調 整。 九月十五日至十月十 日,慈 濟基金會宗教處更規畫了三 十五 梯次﹁飲一杯智慧法水﹂的 雲端 連線,讓培訓學員在線上與 靜思 精舍常住師父互動,梳理培 訓時 遇到問題的情緒與想法,並 調整 投入志工服務 心態。 其中有學員分享,有 時和老 闆拜訪客戶 就無法茹素 ,怎麼 辦?德佩法 師說,好的 願力要 堅持、要做到,不要反被他 人影 響,期勉學員發願藉由吃素 影響 老闆,讓老闆感受 慈濟人 的願 力;德佩法師也說,在臺灣 吃素 很方便,吃得健康就是福氣! 七月下旬,疫情警戒 降為二 級,全臺各社區學員回到各 地靜 思堂,依防 疫規範進行 實體課 程,是久違的﹁相見歡﹂。 蘇宏 濱說,當時正值各縣市疫苗 施打 熱潮,當宣布可以到疫苗接 種站
020 ‧ ‧ 50 我 是早產兒,先天性的心臟病 讓我時常進出醫院掛急診, 讓醫師打一針後,才能減緩 心臟 的不舒服。 兩年前,﹁老毛病﹂ 突然從 一年一次變 成平均每兩 個星期 就發作一次 。有一天早 上,因 為﹁老毛病﹂緊急送急診, 打了 第三針都不見緩解,只聽到 醫師 說:﹁準備電擊!﹂ 急救過程中,我仍意識清楚, 心裏懼怕不已,感覺生命就要這樣 結束了,於是誠心祈求菩薩保佑: ﹁只要能讓我平安過關,出 院後 一定做回饋大眾的事⋯⋯﹂ 接受 心臟手術後,走過生死交關 的考 驗,我也沒有忘記我的發 願。 姊姊和姊夫是慈濟委 員,我 每個月都交善款給他們 但 以往 只知道慈濟是個慈善團體, 不清 楚慈濟實際 在做些什麼 ,也不 知道從何開始,我於是問姊 姊: ﹁我想做慈濟,可以怎麼做 ?﹂ 姊姊帶著我填報名表,介紹 我認 識社區的慈濟志工, 啟了 的 見習、培訓志工之路。 護膚也談心,身心更美 我開始參與慈濟各項 活動, 也才知道慈濟原來有做這麼 多好 事;我感覺到除了要做得多 ,我 更要做得好,用心就是專業。 在﹁品書會﹂中,我 培養出 閱讀的興趣,也把上人給我 們的 法用在日 常生活。 不過,剛 開 始讀︽靜思法髓妙蓮華︾, 其實 聽不太懂大家在說什麼 以 往我 只聽過阿彌陀佛、南無觀世 音菩 薩,對佛 典和佛法 完全沒有 概 好事說給好友聽 採訪整理 廖哲民 攝影 黃筱哲 沈 豫 臻 職業年:齡: 美容業負責人 志工之路 當我發心做慈濟,有些朋友或客戶全力護持, 必然也會有人因此疏遠;不過,對的事情,做就 對了, 只要發自內心,如實分享所做,時間會證明一切 。
021 2022.1 慈濟 沈豫臻從事美容業二十 二年,也在工作中交到 許多很棒的朋友。
022 念。但是, 透過聆聽大 家的分 享,複誦書中的一字一句, 漸漸 走入經藏,就好像獲得了生 命的 力量。 讀到︿火宅喻﹀,描述長者看 著房屋起火了、為幼子貪玩不肯出 來而著急擔心,對映了我自己當媽 媽後,才了解父母的苦口婆心 , 以前總認為他們嘮叨,沒有 真正 體會父母愛護我們的那分心 也是上了培訓課,我 才進一 步了解﹁減塑﹂、茹素是愛 護地 球的方法之一,開始認識生 命 可貴、護生的重要。先生在 市場 做生意,我跟認識的攤販分 享, 減少使用塑 膠袋才不會 傷害環 境、讓地球一直升溫;我也 跟身 沈豫臻善用時間參與慈濟活動 包 括大寮香積(左頁左一,相片提供 /沈豫臻)或品書會,並利用工作 空檔反覆聆聽上人開示,細心做筆 記(右頁圖)。
023 2022.1 慈濟 邊親友說明,並不只是因為 宗教 因素、愛護生命才要茹素, 我們 一般人也可以藉由茹素為保 護環 境盡心力。 我在報名見習志工那 一刻, 看到慈濟十戒之一﹁不殺生 ﹂, 開始連鍋邊素都不吃了。平 常吃 得很簡單, 不知不覺瘦 了十公 斤。我們從事醫美相關行業 ,知 道要瘦一公斤基本上就要花 一萬 元;茹素護生還可以省錢瘦 身, 也是很健康的飲食方式。 以前我總是不好意思 開口說 慈濟,畢竟我是美容業者, 有經 營店面的壓 力,怕讓人 覺得雞 婆、討厭。我很喜歡我的職 業, 不只讓客人改善肌膚,也因 為工 作結交了許多知心好友;當 我發 心做慈濟,必然有些朋友會 全力 護持我,也有些對慈濟有誤 解的 朋友可能因此疏離、不再到 我的 店光顧,這會不會影響我的 生意 呢? 不過,我知道對的事 情,做 就對了,不要預設立場,只 要我 誠懇、發 自內心, 如實分享 所 見、所做就好。時間就是最 好的 證明,一些我的客人、朋友 也慢 慢成為我的會員;有會員說 ,可 能無法像我一樣完全茹素, 我說 沒關係,從一天一餐蔬食開 始試 試看。 我很重視我的發願,說 了就要做到。很感謝姊 姊跟姊夫讓我 跟慈濟接上線 ;感恩我有很 好的公婆、很 好的先生,護 持 我、疼愛我,讓我沒有 後顧之憂;感恩多年的 老顧客體諒, 讓 排開時間做慈濟。 一 路 走 來 謝 謝 你
024 ○ 客人來我的店裏做美 容,除 了想變漂亮,有時也想找一 個信 任的人談心、倒心中的垃圾 。真 的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 我一 個外人來看,他們的家庭其 實一 切都很圓滿;不過,接觸佛 法之 後我開始了解,已經擁有了 還想 要更多,不滿足的人生很苦。 有時遇到客人和先生 之間遭 遇考驗,我會分享上人法語 ,所 謂丈夫,﹁一丈之內是丈夫 ,一 丈之外馬馬虎虎﹂,不要彼 此糾 纏而是給對方空間。對比我 之前 多半安慰她:﹁看開一點! ﹂現 在比較懂得怎麼說一些有力 量的 話打入她們的心;她們喜歡 跟我 講話,我也更樂於分享。 考驗總難免心頭要定 從事美容業二十多年 了,二 二一年五月 起,店面因 為疫 情停擺了三 個月,但每 個月固 定給廠商的支出照舊,確實 損失 不小;一般 人因為疫情 而經濟 緊縮,因此店裏也流失了一 些顧 客。人生總是有得有失,雖 然收 入減少,我卻得到更多跟家 人相 處的時間。 我的孩子年紀還小, 我雖然 身體不好,但還是為了賺錢 拚命 工作,時常到接近半夜才休 息, 於是讓先生家庭、工作兩頭 忙, 我對他感到很不好意思;現 在更 感恩他,知道我很想做慈濟 ,疼 愛我也護持我。 疫情期間不能實際去 會所上 培訓課程,但透過雲端連線 ,看 到全球志工上課的畫面,我 發現 原來這個世界有這麼多有愛 的好 人,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把 愛傳 給更多的人。 如同我自己的經驗一 樣,從 不了解慈濟到投入而力行, 心靈 充實了,就愈做愈法喜 我 相信 人性本善,只要用對方式, 也能 啟發別人心中的善種子,因 緣成 熟,種子自然會萌芽。 做慈濟是我自己發的 願,既 然說了就要 做到,心裏 才會踏 實。以前我總覺得:﹁賺錢 都來 不及了,哪有時間?﹂然而 就像 上人曾說,一天 八萬六千 四百 秒,如果妥善運用,每一秒 都很 珍貴。 受證慈濟委員後,是 真正做 時間是可以妥善安排的,生活中難免會有瑣事牽絆住自己,但 心念要堅定。不要吝嗇、不要獨善其身,一定要把好事分享出 去。莫忘初心,受證才是真正做慈濟的開始,相信持續會有考 驗,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不要讓任何理由障 礙自己。 準 備 好 受 證 了 嗎
025 2022.1 慈濟 慈濟的開始,要更精進。這 一路 上必然有難關、有考驗,但 就是 告訴自己:﹁心頭要定!﹂ 要有 克服困難的決心,不要有太 多理 由障礙自己前進。 我有﹁幽閉恐懼症﹂ ,害怕 密閉空間與 擁擠的環境 。疫情 前,有次全家坐高鐵出遊,恐 懼 症發作的當 下讓我很想 跳車。 看了醫師、 服藥一段時 間後改 善許多,平 常工作一忙 起來也 會忘記恐懼;但我想到,如 果做 慈濟遇到需要自己開車的時 候怎 麼辦? 總要想辦法克服困難 。若是 三十分鐘的路程,我從每五 分鐘 路邊停車休息,開始慢慢練 出膽 量。每天我都會向家裏的佛 像問 訊、說說這天做了什麼,覺 得很 棒的就祝福自己,遇到困難 也向 佛菩薩說。我也以上人法語 告訴 自己:﹁克 服難,不要 被難克 服!﹂相信起心動念是善的 ,一 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要從臺中回花蓮靜思 精舍尋 根,車程很長,期間不能打 開窗 戶,先生頻頻打電話關心: ﹁還 好嗎?累了就要休息⋯⋯﹂ 這一 路上我不去想空間是否密閉 ,自 然也沒有恐懼;時間分秒走 過, 很順利就到了花蓮。 當初急救時發的願一 直放在 心上,上天既然讓我繼續活 在這 個世間,我一定有使命,要 在人 群中付出;我要不斷提醒自 己, 莫忘初心。 從生病時的一個發願到後來的慈濟 委員培訓,沈豫臻認為自己是帶著 使命而活著要克服萬難,在人群 中付出。
026 ── ‧ ‧ 42 大 學時代想透過社團豐富學生 生活,但我衡量自己 沒 有特殊才能,不會彈吉他、不 會 跳舞,只會 讀書,一路 讀到醫 學系,而且 個性較內斂 ,不知 道該如何與 人互動,覺 得公益 性社團比較 沒有入門的 門檻, 只要有顆助 人的心就可 以,所 以報名參加 了慈濟大專 青年聯 誼會︵慈青社︶。 醫學系要 考高分總 是不簡 單,我還記得當時有位授課 老師 很特別 上課時會和我們分 享靜 思語,他也鼓勵我們在考試 時, 把考卷寫完在最後一題空白 處寫 上靜思語,就可以為我們加分。 大學一年 級寒假, 我到花 蓮參加慈濟 的﹁醫事青 年成長 營﹂,和不同學校、醫療相 關科 系學生交流,在為期一週的 營隊 中,深刻了解慈濟 做的事 ,之 後就陸續承擔校內及臺南校 際間 的慈青幹部,也結識了我未 來的 太太。 大三的大體解剖課, 我所就 讀的成功大學和慈濟合作, 感受 到慈濟的影響力讓許多人即 使離 開人世,仍願意貢獻自己的 身體 讓醫學生學習,我對慈濟更 加認 同,連結也愈來愈緊密。 畢業後,醫院工作的 忙碌讓 我少有時間參加慈濟活動; 太太 後來到慈濟 臺南分會 擔任社工 員,這也 讓我的慈 濟路沒有 中 斷很久 像是營隊 活動需要 醫 護組,或 是幫照顧 戶打掃需 要 人力,雖 然都是小 事,只要 能 出力的部 分我都盡 量一起去幫 忙。 抱歉,我來晚了! 採訪整理 廖哲民 攝影 黃筱哲 游 群 翔 職業年:齡: 胸腔內科醫師 志工之路 慈濟草創是多麼不容易,但上人還是願意踏出那 一步; 反觀我曾經是慈青,進入職場後卻認為要成為志 工是非常困難的。 我想向上人說:﹁對不起!弟子該精進。﹂
胸腔內科醫師游群翔支 援雲林若瑟 院加護病 房,照護病患。
028 S A R S M E R S 當年和我同一屆的慈 青,有 好幾位學業 有成後都培 訓受證 了,他們也鼓勵我參加培訓 ,但 我總覺得家庭、工作讓我分 身乏 術,沒辦法另外撥時間專注 地 訓。倒是太太在新冠肺炎疫 情發 生的這兩年,看著證嚴上人 反覆 提醒眾生:﹁世事無常,來 不及 了!﹂她覺得再不趕快培訓 、跟 著上人做事真 會太晚 希 望我 可以陪她一起走這條路。 結好緣帶動善效應 我是胸腔科醫師,也 照顧過 新冠肺炎患者。新冠肺炎患 者若 是狀況不好,確診兩週後就 容易 呼吸衰竭,甚至會插呼吸管 而使 用呼吸器,若沒能脫離呼吸 器, 就難有開口說話的機會 甚 至可 能來不及跟家人好好地道別 便離 開人世。這讓我省思 健康 時該 如何把握時間對待身邊的人? 有位患有慢性病的阿 嬤因女 感恩太太讓我明白不必因為過多的 擔心而自我設限,勇敢走上培 訓之路;感謝爸媽的支持和信任 ,當我們的後援;感恩同事抱持 開放態度,願意聆聽我分享慈濟 理念,在職場上我覺得這非常困 難,很謝謝他們。 兒傳染而染疫 病況一 惡 化; 脫離危險後,卻因病毒量久 久無 法符合解隔離條件,待在隔 離病 房治療長達一個半月。﹁為 何我 可以出院,媽媽不行?﹂已 經康 復的女兒情緒沉悶、焦躁不 安 家人也備感煎熬。 疾病不僅傷害人體, 也擾動 著每一個家庭。醫療工作者 的壓 力也很大,在疫情一開始時 ,只 要讓別人知道自己在醫院工 作, 大家就退避三舍,好像被當 成病 原一樣;也有些醫護人員乾 脆留 守醫院、不敢回家,家裏因 此少 了一個可以 照顧長輩和 孩子的 人,他們的家人也就更辛苦了。 我很怕自己不小心把 病毒帶 回家,也擔心自己可以參加 培訓 課程嗎?在五月後培訓活動 因為 疫情改為線上進行,避免群 聚感 染,我也鬆一口氣。 新冠肺炎不僅是一個 疾病而 已,造成的影響深遠,必須 認真 對待,也不只是仰賴科學就 可以 處理;從當年的 、爆發 於中東地區的 ,殷鑑不 遠,雖然醫療會進步,但病 毒會 跟著人類共存許久,只要生 活習 慣、觀念沒有跟著調整,疫 情只 會一波比一波更嚴重。 近期有研究顯示,素 食可以 減少新冠肺炎患者轉為重症 的機 率。正好在幾年前,我加入 了慈 濟人醫會洪友仕中醫師的﹁ 淨饍 一 路 走 來 謝 謝 你
029 2022.1 慈濟 食養﹂推素團隊,除了倡導 多吃 原型 物、少吃加工品,也 分享 如何藉由對蔬果的認識進一 步調 理身體。 同事間只有我吃素, 他們有 時也會好奇問我原因,我起 初回 答是為了宗教和健康,但他 們多 半不感興趣;雖然我可以獨 善其 護理站中,游 群翔和同事 討論 工作。即使 個性內斂, 他也會 勇於向同事們分享素食觀念、慈 濟訊息。
030 B N T 身,但就沒 辦法推廣素 食的觀 念。後來讀到許多醫學報告 都顯 示,疾病的發生來自個人的 飲食 習慣,我就敢比較大膽地對 吃著 葷食便當的同事說:﹁這次 你又 是吃哪個動物的屍體?又是 啃誰 的骨頭?﹂ 我和同事感情不錯, 剛開始 他們吃葷食便當時會叫我走 開, 但逐漸會在意我的想法,有 時訂 便當就說:﹁雖然平常只有 你一 個人吃素,今天大家就一起 吃素 好了!﹂原來結好人緣也會 讓人 願意嘗試改變,讓我在推素 上慢 慢有進步。 本土疫情爆發期間, 醫療工 作者多已接 種兩劑疫苗 ;當時 疫苗短缺, 慈濟購捐五 百萬劑 疫苗支持防疫,雖 然有人 認為這並不是慈善組織的責 任, 不表認同,但我還是準備了 撲滿 放在同事看 得到的地 方,邀請 他們省下飲 料錢、每天 一起行 善,當然我 也會刻意在 同事面 前示意投錢 ,希望拋磚 引玉。 不管有沒有 滿這個撲滿 ,起 碼有個開 始,讓我 們的愛心匯 聚成力量。 想得愈多會愈憂慮 近五年來 ,我每天 往返臺 南、雲林兩地通勤上班,晚 上八 點多才到家,早上六點多又 要出 門,加上工作必須輪值,想要 參 加培訓相關 活動,時間 的調配 就十分重要 。夫妻同時 培訓, 我們相互協 調志業、家 業和事 業,也感恩 長輩願意支 持我們 投入志工, 在我們需要 時幫忙 帶孩子。 開始培訓,我才真正 投入例 如居家關懷、慈善訪視等事 務; 也感恩我周遭的同事願意聆 聽、 接受我分享慈濟的理念 記 得有 堂培訓課,精舍常住師父講 述慈 濟草創的早年,上人開展慈 善工 作的篳路藍縷,即使面對種 種不 容易,還是願意踏出那一步 ,讓 我非常感動;現在科技進步 ,跟 當年的慈青夥伴好幾位都已經受證、承擔慈濟事了,他們沒有 大張旗鼓,而是默默付出 ,認為這是本分事,時間 到了就去 做。只要知道方向對了,就督促自己去做到,不要想得太多, 起步就不困難。 準 備 好 受 證 了 嗎
031 2022.1 慈濟 以前比起來,做慈善好像比 較容 易才對。 但如果不是太太邀我 一起培 訓,我還是 會覺得自己 忙不過 來、非常困難,也不會想踏 上這 條路。是她給了我﹁沒試過 不代 表真的不行﹂的信念,也讓 我知 道想得太多、太複雜,就會 擔憂 而自我設限。 早年的慈青夥伴跟我 分享, 承擔慈濟委員的責任是本分 事, 時間到了就該去做。我也覺 得, 只要知道方向是對的,往前 走就 對了,一路上總有人相伴 不必 害怕孤單。受證的形象或身 分是 提醒自己記 得投入慈濟 的初發 心,既然是 出於自己的 意願所 做,就有責任好好督促自己 精進 向前。 游群翔和劉暄芊在大學時期因為投 入慈青而相識,共組家庭多年後也 一同培訓受證。
032 ○ ‧ 27 大 學時期,我參加慈濟大專青 年聯誼會︵慈青社︶,歷經 很多志工活動,包含針對弱 勢學 子的課輔,淨灘、淨山,還 有二 一六年尼伯特風災後訪視與 安 心營隊等。印象最深刻的 是到 中國大陸貴州與慈濟助學生 進行 人文交流;那是我第一次離 開臺 灣,對海外有很多想像與好奇。 以往對偏鄉的印象, 僅只於 交通不便,貴州當時也是。 居住 環境相對沒那麼好,打個雷 可能 會造成全鎮的電網壞掉而停 電; 下雨時有些住家會進水。在 一般 觀光客眼裏,貴州山鄉如世 外桃 源,但資源的匱乏就是當地 人的 日常;不過,實際接觸後, 發現 他們知足安樂,不覺得自己 比別 人落後,生活十分自在。 這讓我感 到衝擊, 特別是 ﹁如何看待貧窮﹂的價值觀 ,總 覺得有些想法在內心隱隱萌芽。 開啟善門的一把鑰匙 大學之所以參加慈青 這樣的 服務性社團,是因為覺得在 資本 主義的世界裏,有人富有、 有人 相對被剝奪,如果社會中沒 有協 助翻轉貧困的團體,那麼貧 窮者 該如何翻身? 即便提供資源讓弱勢 孩子可 以接受教育,但要脫離原生 的貧 困環境其實沒有這麼容易; 致力 一個人或一群人 採訪整理 廖哲民 高 昕 妤 職業年:齡: 小學教師 志工之路: 行善一定要加入一個組織嗎? 不論是救災或是關懷弱勢,一個人的力量沒那麼 大; 在慈濟,即使走偏走累,也會有人拉著你、陪你 說話。 從慈青 到慈濟 委員, 高昕妤 (中)在社區慈濟人陪伴下完成 培訓,並肩在志工之路。 (攝影/許金福)
034 ○ 於慈善工作的組織,例如慈 濟, 就是很必要的存在。證嚴上 人很 有智慧,建立了﹁教富濟貧﹂的系 統,讓相對富有的每個人知道,我 們多少都有些責任讓社會更好 兩年前我進入職場, 成為小 學老師,已是慈濟委員的 媽媽不 時問我:﹁要不要參加培訓?﹂我 覺得來日方長、還有時間,即便沒 有培訓,我也持續在做慈濟事。 但我也思考著,自己 行善和 一群人一起付出的差別,﹁ 行善 一定要加入一個組織嗎?﹂ 不論 是急難救災或是關懷弱勢, 一個 人能做的事情有限,也有時 會做 到疲乏、不確 自己做的到 底是 對的還是錯的;在慈濟,當 自己 二 一六年尼伯特風災後,高昕妤 和慈青夥伴到臺東縣馬蘭 國小舉辦營 隊,陪伴孩子們度過暑假。 (攝影/詹進德)
RkJQdWJsaXNoZXIy MTI1Mjcw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