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月刊667期

攝影/黃筱哲 自我盤點 自我盤點,所做所行, 是否皆益人間? 是否毫無偏差? 是否此生無憾? 救拔苦難非盡量而是盡心, 秉真誠之愛帶動人間美善, 珍惜慧命把握因緣利自他, 菩薩道上天下安和永傳續。 ‧ 證嚴上人 靜思晨語 慈濟月刊 祈禱長疫將盡 特別報導 祈禱長疫將盡

001 2022.6 社會韌力的所在 社‧論 Omicron 慈濟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已進入第三年 , 防疫逐漸鬆綁的此時 ,臺灣本土的 確診人數卻快速攀升 ,甚至超過去年三 級警戒時的疫情高峰。 如此是否意味防疫 需再升級 ?不少 專家學者認為,面對傳播力高,重症率 和致死率相對低的 病毒,毋需加 重防疫限制,因為若一定比例人口接種 疫苗及已感染,有助於群體免疫 。政府 也提出﹁與病毒共存﹂的呼籲,期望在 維持醫療量能、提高疫苗施打率的情况 下,減少疫情的衝擊。 對比許多國家已經 接受 ﹁與病毒共 存﹂,臺灣社會仍瀰漫憂懼的氛圍 ,民 眾擔心是否染疫 ,以及確診後對家庭 、 人際網絡和身心狀況的影響 。疫苗似乎 無法完全防堵重症的發生 ,醫療量能能 否承載必要的治療,似乎也不確定。 本期特別報導中 ,花蓮慈濟醫院於 清明連假後曾發生院內感染 ,所幸即時 控制。心理治療與諮商中心主任林喬 祥 談到,確診者隔離接受治療後 ,有時仍 會遭 異樣眼光 ,心理上也蒙受陰影創 傷;此往往出於民眾的恐懼與誤解 。如 今人們對新冠肺炎已有更多的 認識 ,且 了解到其近似流感的防治之道 ,我們可 以正面心態看待疫情的發生 ,保持內在 的安詳和諧,在需要協助時勇於求助。 我們也注意到 ,在暗夜長路裏踽踽 獨行的多是家庭照顧者 。他們多數是女 性,認為自己必須扛起照顧病苦家 人的 責任,隨著家人病 情的起伏而 陷入愛 別離苦的糾結,箇中辛苦卻未必被人理 解。 本期主題報導的作者 廖明聿是慈濟 志工,二十年來接 連照顧失能 父親 、 失智母親,經歷了長年的煎熬 ,一度也 對未來感到無助徬徨 。她在書寫他人的 生命故事,與學習佛法之間獲得滋養 , 感悟到陪伴父 老去的同時 ,自己也在 學習變老,體會諸行無常的道理 ,坦然 面對所有的歷練。 這個時代疾疫的考 驗很多 ,曙光前 的暗夜似乎特別漫長 。但也在此時,益 發顯示所有人同是 ﹁生命共同體﹂,能 了解彼此的 困頓和希望 ,進而互助互 愛,是社會韌力的所在 ,也才能真正免 於疾病的威脅,得到精神上的自由。

002 ○○ ○ 心靈交流道 小事與大事 六六五期 ︽慈濟︾月刊, ﹁證嚴上人衲履 足跡 ﹂其中一 篇,記錄著志工早 會中 ,上人 回憶慈濟第一 個醫療個案盧 丹 桂女士的故事 。眼睛幾乎看不 到的盧女士 ,一頓飯煮了先 生 預計分三天煮 的二顆高麗菜 給 孩子們 飽餐 ,因而被 先生責 備。她覺得自己很 沒用 ,就這 樣想不開輕生了 。 慈濟在協 助盧女士 就醫之 後,認為先生工作 穩定 ,案家 生活還過得去 ,就結案了,沒 想到後續竟然 發生這樣令人 遺 憾的事。上人深感內疚 ,因此 訂下了至少三 個月複查個案 的 規則,勉勵慈濟人要 定期了解 照顧戶 的生活 情形 ,這也因 此讓慈濟慈善 工作調整得更 完 善。 ﹁不要輕視起因 ,哪怕微 如毫芒的小事 ,也可能造成大 影響;在黑暗中看見 螢火蟲的 極微光,也能給人希望 。﹂這 是上人 透過五 十六年 前的故 事,給弟子們的教誨 。 品書會上,我們品著盧丹桂 女士的故事 ,慈濟基金會同 仁 羅佳典娓娓道 出當年 ︽慈濟︾ 月刊與他的故事 。 二 五年羅佳 典考上大 學,升大二時因為 在課業上不 用心,被退學了。在不同的工 作環境中遊蕩 了四 、五年,在 家待業的日子 益發無聊 ,他隨 手拿起堆在角 落的 ︽慈濟︾月 刊,看出了興趣 ,便循著月刊 附錄的聯絡點 ,找到離家最近 的慈濟園區 ,正好參與了一 場 浴佛大典。 浴佛的莊 嚴氛圍 、志工的 親切招呼,在羅佳典心中 盪起 了漣漪;他開始跟著志 工到學 校跟小學生說 故事 ,之後又加 入慈青學長會 ,一同做環保 、 參與新芽課輔 、到老人院關懷 等等,愈做愈歡喜 。有一天決 定:﹁回學校讀書吧 !﹂二 一三年他考上 慈濟大學 ,畢業 幾年後到了慈 善志業發展處 北 部社福室服務 。 羅佳典過 去從事過 各式各 樣的工作,從來沒有得到 爸爸 的讚許,當他告訴爸爸 要進慈 濟工作時,爸爸說:﹁很好, 你要好好做!﹂ 當年拿起 月刊翻閱 的小小 動作,讓羅佳典加入 慈濟大家 庭。看著諸多謙卑 、和氣的典 範身影,他收斂了自以 為了不 起的銳氣,也改善了跟爸 爸之 間的關係。 ﹁許多影響 很大的事 ,都 起源於一件很 小的事 。﹂上人 的這句話,羅佳典很有感受 。 花蓮 徐翠苓 好好走路 早上連線聆聽上人開示後 , 騎著機車去菜 市場買菜 。轉彎 時被一位急著 上班的小姐撞 上 了!我的腳痛到無 法站立 。不

003 2022.6 【慈濟月刊‧歡迎投稿】投稿地址︰11259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12樓 慈濟月刊編輯部 傳真電話︰02-28989994 e-mail ︰tzmonthly@daaitv.com X 慈濟 一會兒,警察來了、救護車也 來了。內心百感交集 ,這是我 人生中第三次坐上救護車 。 第一次是 陪著婆婆 從醫院 ﹁回家﹂,呼喊著婆婆一 起上 救護車:﹁我們回家了 ,您已 遠離病痛了 !﹂當下努力保持 鎮定,因為這是婆婆 的最後一 哩路,一定要圓滿完成 。 第二次是 陪著突發 性腦中 風的媽 媽轉診 到臺中 慈濟醫 院。當救護車一路 鳴笛 ,我感 慨萬分,本來好好的一 個人 , 怎麼突然變成這樣了呢 ? 這一次輪 到自己 ,心想: ﹁慘了!下個月要去慈 院當志 工耶!﹂照了 光,和醫師討 論後,決定先敷藥再看情況 。 以往 ,文道師 兄常提 醒 我:﹁你走路 就像 ﹃大象走 路﹄,蹦蹦跳、蹦蹦響;上人 開示說:﹃走路要輕、怕地會 痛。﹄結果你法都沒 入心 ,還 是改不過來 。﹂從前我口頭上 說:﹁好啦!我會改進的 。﹂ 心裏卻 想 ,六十五 年來 習 慣,哪這麼容易改 變 !但想到 ﹁克服難,不能被難克服 ﹂, 我還是勉力改 進 。這陣子每踏 出一步都小心 翼翼 ,如嬰兒學 走路、深怕又來個萬 一 。換個 角度想,這次過後,說不定我 就能改正這個習慣了呢 ! 這次的 經歷讓 我深深 體 會,能用雙腳好好 走路 ,人生 才是幸福彩色 的 。祝福自己早 日康復,早點回到志工行列 。 彰化 黃水月 拔草如修行 雨後,靜思精舍 藥草園區 的路泥濘難行 ,蘆薈園裏的雜 草長得比蘆薈 還茂盛 。其中一 種雜草,草莖堅韌無比 ,超級 難除。一位師姊發難 求救 ,我 試著半割半拉 ,草竟一動也不 動,費了九牛二虎 之力終於割 除,但是深處的根 還是沒能盡 除。 有位師兄 感嘆 :﹁外面的 草容易 ,裏面的難除啊 !﹂ 面對這麼難纏 的雜草 ,需要更 大的耐心。 ﹁咦!這裏有鳥 巢 !﹂正 當大家埋頭除 草時 ,忽然有人 驚呼,大家圍過去一 探究竟 。 在雜草叢中有 一窩鳥蛋 ,上空 有一隻鳥盤旋 著 ,應該是鳥媽 媽吧!有人說:﹁我們不要破 壞牠的生態,這堆草留著。﹂ 遠遠看著那 一叢保護 著鳥 巢的雜草,隱然覺得那是 慈悲 的印記。萬物共生息 ,慈悲不 但讓愛延續 ,也讓大地生生不 息。 我體會到,即便身處五濁惡 世,只要心中有一道真理的光 , 循著這道光 ,不畏艱難地往 前 走,慈悲的足跡綿延不斷,也將 印記在歷史的長河中。 拔草如修 行 ,也是在修 戒 定慧。在滾滾紅塵中 ,需要智 慧避開誘惑及 污染源 。面對種 種的考驗與磨 練時 ,能看清煩 惱的源頭 ,以法對治,就能回 歸清淨。 彰化 陳秀嫚

目錄 二 二二 年六 月一 日出 版 第 期 臺灣新冠肺炎疫情於第三年大爆 發,輕症確診者改採居家照護, 北區慈濟志工五月支援新北市政 府居家照護關懷中心,接聽記錄 確診者或居家隔離者來電內容, 以利後續安排。 (攝影/蕭耀華) 社論 社會韌力的所在 無盡藏 息滅無明之火 證嚴上人 特別報導 攝影 蕭耀華 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提醒: 恐懼蔓延比病毒傳播更傷 人 撰文 何姿儀 攝影 蕭耀華 支援新北市居家照護關懷中心 接聽每個急與怕 隔離不隔心 撰文 廖哲民 攝影 蕭耀華 汐止居家照護關懷熱線 不願讓你一個人 撰文 吳珍香 臺北慈濟醫院 擴增疫線希望 撰文 張郁梵 花蓮慈濟醫院 危機總動員 撰文 張郁梵 十二個漫漫長夜 撰文 江家瑜 臺灣防疫 慈濟出力 加拿大經驗 從病毒縫隙找出路 撰文 張素雯 還好是現在確診 撰文、相片提供 黃淑芳 健康百寶箱 確診沒胃口,怎麼吃? 撰文 伍卉苓 插畫 林家陞 親師生 坦白話 念舊也迎新 撰文 李秋月 插畫 鍾庭嘉 一句話的力量 家人之間 撰文 莊玉妅 農禪生活 印加果脫殼記 撰文 釋德澡 慈善全球 烏克蘭難民流徙周邊國家 慈濟延展慈善觸角 撰文 葉子豪 環保日常 家庭相簿 作伙耕福田 福興環保站 撰文、攝影 黃筱哲 主題報導 攝影 顏霖沼 等待那個幸福時刻 撰文 廖明聿 攝影 顏霖沼 當照服員被考倒 撰文、攝影 廖明聿 離開是為了回來 撰文、攝影 廖明聿 老老照顧,怎麼放手? 撰文、攝影 廖明聿 爸爸像山,媽媽是天 撰文、攝影 廖明聿 人生七十還不老 撰文、攝影 廖明聿 陪父母老去 聽家庭照顧者說故事 撰文、攝影 廖明聿 助人線上 心不苦就不辛苦 撰文 廖哲民 攝影 蕭耀華 聞思修 過生日 撰文 王鳳娥 百川歸海 以正向心理面對疫情 撰文 周柔含 祈禱長 疫 將盡 ○ 6 6 7 線上捐款 ▎贊助慈善、 醫療、 教育志業 郵政劃撥帳號:06887791 戶名:佛教慈濟基金會 請指定用途: 1. 慈善:臺灣貧戶長期濟助、急難救助 2. 醫療:推展醫療志業 3. 教育:推展完全化教育志業 4. 國際:國際救援、災後重建 ▎贊助人文志業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人文基金會 請指定用途: 1. 隨喜助印《慈濟》月刊或《檀施文庫》 2. 每月捐助 100 元(一年 1200 元)以上,加入「慈濟道侶 檀施會」,每兩個月可獲贈一本《檀施文庫》出版品 3. 參加「大愛之友」贊助大愛電視臺 ▎慈濟基金會誠摯邀您加入慈濟會員 1. 線上捐款 一指積善共造福緣 一念成功歡喜功德 2. 郵政劃撥、銀行轉帳定期定額自動捐款 1 6 8 ‧ 10 ‧ ‧ 16 ‧ ‧ 20 ‧ 22 ‧ 26 ‧ 30 ‧ 34 36 ‧ 39 ‧ 44 ‧ ‧ ‧ 46 ‧ ‧

本雜誌採用環保大豆油墨印製 愛惜資源 請廣為傳閱 中華郵政臺北誌字第886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1967年7月創刊‧2022年6月1日出版 第667期 發行人/釋證嚴 人文志業執行長/王端正 平面內容創作中心傳播長/王志宏 總編輯/王慧萍 主編/呂祥芳 編輯/李秀玲、葉又華 採訪召集人/李委煌 撰述/葉子豪、廖哲民、張郁梵 攝影召集人/蕭耀華 攝影副召集人/黃筱哲 攝影/顏霖沼 美術設計/陳玉凌 數位主編/楊舜斌 企畫撰述/葉文鶯、黃秀花 行政編輯/蔡嘉琪 感謝 新豪華製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免費製版 繪畫志工/陳九熹、林家陞、蘇芳霈 校對志工/簡素珠、林美枝、張素卿、陳輝明 印刷廠/中華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編輯部/11259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12樓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慈濟期刊部 電話:(02)28989000 傳真:(02)28989994 讀者索閱電話:(02)28989000轉1165 傳真:(02)28989966 Printed in Taiwan ▎慈濟月刊免費贈閱 歡迎到各地慈濟會所取閱 如需定期郵寄到府, 酌收一年份郵資 NT$165 元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人文基金會 ▎數位閱讀慈濟月刊 \ 立即體驗 PDF 全螢幕電子書 103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美好的生日】 每天睜開眼睛面對新的一天,這天就是「生 日」;能安心生活,每天都是最美好的生日。 【覺醒行動】 以齋戒茹素的行動,表達祈求平安的誠意。 釋德 48 ‧ 50 ‧ 54 ‧ 60 ‧ 72 ‧ 78 ‧ ‧ 80 ‧ 82 ‧ 84 ‧ 86 ‧ 88 ‧ 90 ‧ 94 ‧ ‧ 100 ‧ 102 ‧ 社論 社會韌力的所在 無盡藏 息滅無明之火 證嚴上人 特別報導 攝影 蕭耀華 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提醒: 恐懼蔓延比病毒傳播更傷 人 撰文 何姿儀 攝影 蕭耀華 支援新北市居家照護關懷中心 接聽每個急與怕 隔離不隔心 撰文 廖哲民 攝影 蕭耀華 汐止居家照護關懷熱線 不願讓你一個人 撰文 吳珍香 臺北慈濟醫院 擴增疫線希望 撰文 張郁梵 花蓮慈濟醫院 危機總動員 撰文 張郁梵 十二個漫漫長夜 撰文 江家瑜 臺灣防疫 慈濟出力 加拿大經驗 從病毒縫隙找出路 撰文 張素雯 還好是現在確診 撰文、相片提供 黃淑芳 健康百寶箱 確診沒胃口,怎麼吃? 撰文 伍卉苓 插畫 林家陞 親師生 坦白話 念舊也迎新 撰文 李秋月 插畫 鍾庭嘉 一句話的力量 家人之間 撰文 莊玉妅 農禪生活 印加果脫殼記 撰文 釋德澡 慈善全球 烏克蘭難民流徙周邊國家 慈濟延展慈善觸角 撰文 葉子豪 環保日常 家庭相簿 作伙耕福田 福興環保站 撰文、攝影 黃筱哲 主題報導 攝影 顏霖沼 等待那個幸福時刻 撰文 廖明聿 攝影 顏霖沼 當照服員被考倒 撰文、攝影 廖明聿 離開是為了回來 撰文、攝影 廖明聿 老老照顧,怎麼放手? 撰文、攝影 廖明聿 爸爸像山,媽媽是天 撰文、攝影 廖明聿 人生七十還不老 撰文、攝影 廖明聿 陪父母老去 聽家庭照顧者說故事 撰文、攝影 廖明聿 助人線上 心不苦就不辛苦 撰文 廖哲民 攝影 蕭耀華 聞思修 過生日 撰文 王鳳娥 百川歸海 以正向心理面對疫情 撰文 周柔含 身心短路 照顧長路 照 顧 線 上 後 記 照 顧 者 畢 業 生

006 ○ ╲ 無盡藏 臺 灣這一波新冠 肺 炎疫情 擋不住 , 如同敵 軍洶湧 靠近, 醫療人員為這個社 會承 擔起守 城的大 將,全 副武裝 去面對 ;他們 全身穿戴 一層又一層防 護衣物,還要忍耐 少吃 少喝,站在前線的每一 天都很辛苦,讓人 很不 捨。 他們守護生命 、守 護人間的健康,這 一分 的愛,值得我們尊 敬, 期待他 們保護 好自己 的安全 。他、 你、我 也要共同一個無 私的大 愛,相互保護、避 免感 染;因為你健康、 他健 康,自然我也健康 。人 人健 社會就平安。 整天戴著口罩 雖然 感覺很悶,但在單 獨的 空間拿下口罩吐口 氣就 好;其實心靈的壓 力比 口中的悶氣更辛苦 。心 靈的悶氣看不到、 摸不 著,但日夜難安, 壓得 透不過氣來,沒有 空間 可以放心。 如今 的世 界如 火 宅,有氣候變遷的 森林 火災,有人為的戰 爭烽 火,還有人心的無 明之 火,都是災難。相 較於 地球,人何其渺小 ,但 凡夫凡事只有「我 」, 他方的災難好像與 我無 關;有了這樣的自 我, 貪之無厭,只看到 我愛 的名、我愛的人、 我愛 的物資、我愛的環 境, 很多的我愛 要 ,就 想占為己有。 其實雙手展開 ,能 擁抱進來的物資又 有多 息滅無明之火 如今的世界如火宅,災難偏多, 有氣候變遷的森林火災、 有人為的戰爭烽火,還有人心無明之火; 現在最迫切的就是喚醒人人覺悟,人間有愛。 證嚴上人 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 二二年五月二日至十七日 畫作 陳九熹

007 2022.6 ── 慈濟 不能 理解 為什 麼 天下會 有戰爭 ,造成 那樣悲 悽的苦 難;不 過,在苦難中也看 見了 「愛」。美國、法 國、 德國、荷蘭、土耳 其等 八個國家地區的慈 濟人 已在波蘭會合,親 手遍 布施,也有難民與 志工 合作,一起進行發 放; 慈濟無法走到的地 方, 就與人道團體合作 ,保 障苦難人能生存下去。 他們走在前線 ,我 們要有力量支援他 們, 呼籲點滴會合成愛 的能 量;不只是募款, 而是 要啟發人心,看見 這麼 多苦難,要知道苦 難的 成因,來自於人迷 失了 方向,也有所警惕 ,還 要為自己的生命價 值而 付出。 少?雙手已經抱滿 了, 心滿足 了沒? 還沒有 滿足!放不下手裏 的, 還想去取拿不到的 。貪 無厭足,貪、瞋、 癡造 業,搶奪傷殺,變成 災 禍。 俄羅斯、烏克 蘭戰 爭已持續兩個多月 ,多 少人擔心受怕,不 得不 倉皇失 措離開 家園, 逃到波 蘭等鄰 國。孩 子跟著 父母逃 難,無 辜茫然 。這段 時間是 如何度過的?還有 因緣 再回去嗎?記憶中 的家 園還在嗎?美滿的 家庭 破碎了,看著人們 生離 死別, 也不禁 跟著心 碎。這 一時的 落難, 到底會 延續多 長呢? 比起過去從無到有 的時 代,要重建會更辛苦。 人類的互爭互 鬥、 彼此侵占傷害,這 人心 的無明、人造的災 禍, 讓多少人受苦難, 也讓 人愈來愈擔心。現 在最 迫切的就是淨化人 心, 喚醒人 那一分沉 迷的 心。向外有求,會 很辛 苦;自我祈求:心 中有 愛,心念正確,戒 慎虔 誠。「 戒」就 是守本 分、守規矩,知道 哪些 事情不能做。 感覺 天氣 冷, 多 披上一 件衣服 就能禦 寒;用 餐時間 到了, 安穩坐下來享受 熱騰騰 的餐點。吃得飽、 穿得 暖、住得安穩,非 常幸 福;但同一秒鐘, 遠方 的苦難人腳步沉重 ,不 知方向何在。我們 要感 恩造福因,得好緣 ,享 福果,還要發揮佛 法精 神,「無緣大慈、 同體 大悲」 人傷我 痛 人苦我 ,大慈 是穩 定人心,大悲要救 拔苦 難,每 天分秒 不空過 醫療的分秒是 拯救 生命, 慈善的 分秒就 是讓天下苦 難人得到依 靠。 不要以為力小 而不 為,愛 的能量 來自於 點點滴滴,分分 毫毫、 一點一 滴匯聚 起來, 就能讓天下平安, 何樂 不為;期待人人發 揮生 命的價值,在這個 時代 留下閃亮的點點心 光, 為普天 下苦難 人盡心 力,也結 好因好 緣, 盤點此 生心安 理得, 輕安自在。請大家 多用 心。

008 Omicron 祈禱長 疫 將盡 新冠肺炎疫情來到第三年,變異病毒株 快速傳播,如同海嘯衝擊全臺, 確診者以輕症及無症狀居多,居家照護成 為主流; 緊閉房門的家家戶戶並不孤單,因為堅實 後援守護在門外。 特別報導

新北市政府在 六樓禮堂 設置「居家照 護關懷中 心」,由各局處人力與電 話志工接聽與解決各種疑 難雜症,幫助輕症確診者 安心在家療養。 (攝影/蕭耀華)

010 Omicron ○ Delta ── De l t a Omicron ── ‧ ‧ 如 果你周遭沒有人確診,表示 你沒有朋友。﹂這是新冠肺 炎疫情熱區人們相互流傳的 玩笑 話,雖然語帶解嘲,但也點 出了 病毒的高傳播力特性。 二 二二年春天,本土新 冠 肺炎確診病例快速攀升,中 央流 行疫情指揮中心不但沒有 級防 疫警戒,還陸續宣布放寬防 疫措 施,縮短居家隔離天數與啟 動輕 症居家照護模式。 去年、前年病毒崛起 的高重 症率、死亡率、醫療量能吃 緊的 景況,彷彿還歷歷在前,面 對媒 體與各界觀點論戰不休,疫 情海 嘯等形容詞映入眼裏, 少 民眾 感到憂心忡 忡,深怕自 己確診 ﹁害﹂ 別人,遭受歧視, 也深 怕被別人﹁害﹂到。 面對這波疫情,到底 該不該 害怕? ﹁這波疫情來得急, 傳染力 強無庸置疑,也擋不住,但 毒性 跟 病毒株完全不一樣,所以 我們必須認知一件事情 戒慎 防疫但不必恐慌!﹂ 談起這波疫情,臺中 慈濟醫 院院長簡守 信首先要釐 清大家 的觀念:﹁ 如果把這一 波本土 疫情,當成去年五、六月疫 情的 話,雖然病原都稱為新型冠 狀病 毒,但會有一點張冠李戴。﹂ 以客觀事實來看,去 年流行 病毒株,臺中 慈院住院病 人中有高達八成需要供應氧 氣, 兩成插管,中重症比例極高 ;今 年的整體個 案數雖然攀 升,但 病毒株以輕症為主 ,再 加上國際間已有不少先進國 家演 示大流行的結果,透過數據 證實 可以朝向普通感冒 方式來 處置 多休息,在病毒量最高的前 疫情數據每天都在更新, 病毒也會不斷更新, 簡守信認為,人們對於疾 病的認知,也要保持更新 。 真正需要害怕的不是病毒 ,而是歧視確診者與貼標 籤,製造緊張的社會氛圍 。 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提醒: 恐懼蔓延比病毒傳播更傷人 撰文 何姿儀 攝影 蕭耀華

011 2022.6 R N A 慈濟 三天自我隔 離,避免傳 染給他 人;症狀嚴重時就醫治療, 可以 得到即時的照護。 寬心理解,關懷取代恐懼 疫情數據每天都在更 新,病 毒也會不斷更新,簡守信認 為, 人們對於疾病的認知 也要 保持 更新。 ﹁在病毒的世界裏, 唯一不 變的就是﹃變﹄。﹂尤其是 單股 結構的 病毒,複製過程容 易出錯,而會經常產生突變 ,但 並不表示情況就 惡化。﹁ 從病 毒演化的觀點來看,弱化毒 性, 與宿主共存,加上高傳播力 ,才 能成為它的生 優勢。﹂ 四月本土疫情擴大,四月二十八日 家用快篩試劑販售實名制上路,民 眾於藥局排隊購買。

012 Omicron 非洲的伊波拉病毒之 所以有 地域的局限 性,無法全 球大流 行,正是因 為它們的致 死率太 高,傳播鏈容易斷掉,這對 病毒 來說並非有利條件。 毒性弱、傳播力強, 才是病 毒發展的長久趨勢 新冠肺 炎感 冒化是必然 走向,而現在 已有 愈來愈多國家對待 病毒 等同於一般感冒。 ﹁以高強 度措施去 圍堵感 冒,那就有點奇怪。如果把 每個 小弟都當成大哥,全部送到 綠島 關起來,那綠島馬上不堪負 荷, 社會治安反而會出問題!﹂ 過度恐慌、過度隔離 ,社會 的功能反而會受到阻礙,更 會讓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兩年多,民眾已 習慣進入醫院 要經過重重檢 核, 也了解在大流行時盡量減輕醫療人 員負荷。

013 2022.6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 tsel f . 慈濟 確診者或密切接觸者,遭受 到歧 視與不必要的壓力。 ﹁要了解現在病毒的 傳播力 強,傷害性不那麼大,確診 者更 不是罪魁禍首, 應該把他 們污 名化。﹂ 如同有些人對於漢生 病、身 心症、身心障礙者仍然存在 歧視 感,甚至社區集體排斥他們 的中 繼之家,簡守信感嘆,這不 是成 熟社會應該有的現象。 ﹁多了解 、多包容 、多關 懷,建立正確的認知,彼此 和諧 共存,讓社會得到良好的運 作, 這是需要自我提醒的部分。﹂ 醫院、護 理之家等 養護機 構,是中重症高風險族群的 聚集 地,為了保護身罹疾病、高 齡而 抵抗力較差的住院患者和住 民, 必須採取嚴謹的感控措施, 將病 毒阻絕於外,或限制於特定 範圍 內。 但醫院的 情況不等 同於社 區,若是把社區的作為提升 為醫 院的作為時,人心反而會惶 惶不 安。 ﹁美國羅斯福總統曾 說:我 們唯一需要害怕的,是害怕 本身 ︵ ︶。恐懼是會蔓延 的,人人驚惶失措下,對自 己、 對社會都不好。﹂ 莫築高牆,做該做的事 簡守信以鯀禹治水為 比喻, 四千年前黃 河氾濫嚴重 ,大禹 和父親鯀採取截然不同的治 水方 式;鯀築堤堵水,汛期依然 洪患 遍野,大禹 則順應水性 疏通河 道,讓洪水有了出口而能長 治久 安。 面對疫情也是如此, 要引導 大眾對病毒 多所認知, 和平相 處,不要過度恐懼,更不要 每個 人都築起高牆。 對疾病的歧視與貼標 籤,製 造緊張的社會氛圍,才是真 正需 要害怕的事,不應讓恐懼無 止境 地升高。在醫院裏,他看到 不少 因為過度使用酒精消毒而皮 膚龜 裂、發炎感染的患者;其實 ,適 當時機用肥皂洗手,就能有 效減 少感染機會。 有些人杯弓蛇影,三 天兩頭 快篩,先不論實際意義如何 ,鼻 子就先受不了。也不是緊盯 確診 者足跡,凡走過必高規格消 毒, 就能恢復正常生活。 ﹁不需要自己嚇自己 。﹂簡 守信說,證據已經告訴我們 ,真 正會造成感染的,都是那些 密切 接觸、脫下口罩的地方,家 裏反 而是需要注意的場所。如果 家中 有長輩、幼兒,而自己對於 接觸 史有所顧慮,寧可在家就把 口罩 戴好,有症 狀就先自我 隔離。 ﹁每個人都能在被匡列之前 主動 因應,做好自己與家人的健 康照 顧,才更重要。﹂ 而對於確診後的輕症 居家照 護,醫院已能透過視訊醫療 協助

014 Omicron ○ C 因應 變異株高傳播力,自 主防疫措施成為控制嚴峻疫情 的重 要方法之一。 診治,即使是流行性感冒, 也免 不了有一定比例的併發症和 中重 症患者,必要就醫時,多數 地區 的交通便利性也很高。﹁臺 灣的 醫療體系能提供給居家照護 者非 常好的陪伴跟支持 民眾要 有信 心,把心安穩下來。﹂ 氣候變遷,更衝擊生存 簡守信提醒:﹁未來 ,依然 還會有新興的傳染疾病。﹂ 病毒 會不斷變異,也許偶然會出 現人 類免疫系統無法抵抗的特性 ,而 造成另一波傳染病。一九一 八年 西班牙流感,全球估計四分 之一 人口感染、五千萬人死亡, 但當 時人們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敵 人是 什麼;現在,人們能在 個 月之 內完成基因定序,一年之內 研發 出疫苗,醫 療能力不可 同日而 語。 ﹁不要過度恐慌,但 是要把 新興傳染病當成提醒。﹂ 畜共 通疾病,或是經由動物傳人 ,成 為人類無法抵禦的新病毒, 無不 都是在提醒著人們反思,如 何愛 護環境、尊重動物 和諧共處。 相較於未來無法預測 的新病 毒,簡守信認為,人們更需 要擔 心的是氣候變遷的問題。 ﹁人們會因為害怕疾 病而採 取行動,遵循防疫規則,但 對氣 候變遷卻無感。若是毫無知 覺, 就容易我行我素,最後因集 體的 無知而造成巨大的傷害。﹂ 去年耶誕節前幾天, 強烈颱 風雷伊橫掃菲律賓,造成全 國近 四百人死亡,許多觀光景點 被夷 為平地,破壞力僅次於二 一三 年的海燕風災。十二月強颱 在氣 象觀測史上,實為少見。 ﹁人類活動造成溫室 氣體增 加,海平面溫度每上升一度 , 大氣中水氣含量就會增加百 分之 七,加上地球自轉的帶動, 大量 的水氣就會形成暴雨、颱風 ,弱 勢國家生活會變得更辛苦。﹂

015 2022.6 D ○ 慈濟 又如今日德國,為了 實現非 核家園的理想,而大量依賴 俄羅 斯的天然氣供應,隨著地緣 政治 的變化而來源不穩,綠能又 無法 有效滿足,反而要回頭考慮 高碳 排放的燃煤供電,造成環 境破壞。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英國 大城市因工廠大量使用燃煤 ,使 得霧霾蔽日,心肺疾病患者 死亡 率攀升,大量的孩童因體內 欠缺 維生素 患有佝僂症;在人們正 視空污危害,立法改善後, 情況 終於逐漸改善。 簡守信期待,愈來愈 多人與 企業關注氣候變遷問題 透 過科 技發展與經濟力的輔助,實 現碳 平衡的目標,永續環境健康。 非洲莫三比克二 一九年在伊代風 災過後,爆發各種傳染疾病,簡守 信隨著慈濟賑災團前往義診。

016 Om i c r o n ‧ ‧ 新 冠肺炎 疫情猶如 ﹁野火燒不 盡,春風吹 又 生﹂,感染者雖然多為輕症 或無 症狀,但病毒傳染力高,全 臺確 診病例暴增。為了擴大醫療 應變 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 心強 化確診者輕重症分流;確診 人數 全臺最多的新北市,於四月 十四 日啟動﹁居家照護計畫﹂。 無論是輕症居家照護 或者是 密切接觸者的居家隔離,因 為無 法出門,立刻產生種種困難 例 如物資採買、居家照護關懷 箱派 送、垃圾清運、心理諮詢、 寵物 照顧、弱勢家戶協助、防疫 旅館 安置及其他緊急事故 等 。因 此,新北市政府及各區公所 衛 生所成立居家照護關懷中心 ,開 設近千條電話專線,並招募 社會 團體志工投入接聽,協助民 眾解 決疑難雜症,每日來電高達 六、 七萬通。四月下旬,慈濟志 工應 中和、汐止 、八里等區 公所邀 約,至公所、衛生所支援繕 打資 料及電話關懷。 豈料,進入五月,新 北市單 日確診已突破萬人,居家照 護人 數也超過三萬人;市政府擴 增居 家照護關懷專線,急需人手 。慈 濟基金會宗教處北區會務組 許美 雀組長提及:﹁當我將人力 求 提出,社區志工踴躍報名; 市政 府的關懷中心試運行時,就 有近 九十位志工投入!﹂ ﹁這裏是 新北市居 家照護 關懷中心, 請問需要什 麼協助 嗎?﹂於市政府大樓六樓禮 堂, 電話聲此起彼落 新北市政 府局 處同仁以及各界志工 忙得 不可 開交,提筆寫下電話那頭的 醫療 或生活需求,以溫言婉語紓 解孤 單在家的壓力和焦慮,傾聽 後提 全臺輕症居家照護人數以 新北市最多,居家隔離者 也大幅增加, 生活突然改變需要協助, 與疾病共處的焦慮需要有 出口, 志工支援電話前線,接應 民眾的每個「必要之急」 。 支援新北市居家照護關懷中心 接聽每個急與怕 隔離不隔心 撰文 廖哲民 攝影 蕭耀華

017 2022.6 慈濟 報給市府單位進一步解決。 不少 志工都異口同聲地說,接起 每通 電話,最想要傳達的就是 ﹁別 怕,有我們在!﹂ 沒有人願意生病 電話關懷對慈濟志工 而言並 不陌生,中和區慈濟志工陳 慧娟 表示,前年起,中和區公所 成立 全臺第一個區級﹁居家檢疫 關懷 中心﹂,慈 濟志工即受 邀加入 ﹁防疫志工﹂,電訪海外回 臺的 居家檢疫者;爾後有不少志 工持 續支援衛福部及中和區公所 相關 事宜。﹁雖然有經驗,但這 次挑 戰更大,因為防疫政策每天 都隨 疫情滾動式調整,志工也必 須了 慈濟志工應新北市衛生局邀請,接 聽民眾來電,回應居家隔離期間所 遇到的各類問題。 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 下 午兩點的記者會,和民眾互動 時 才不會造成誤導。﹂ 陳慧娟也提到,此次疫 情來 得很快,確診量暴增,公部門 同 仁難免措手不及,﹁接到中和 區 區長的邀約時 志工們就覺得 必 須挺身而出。﹂ 電話中,民眾透露出﹁ 急﹂ 還有﹁怕﹂;陳慧娟表示,確 診 人數陡升, 讓原有作業 流程塞 車,﹁民眾告訴我們,需要隔 離 通知書,因為上班、孩子上學 也 要請假;還 有獨居者急 需關懷 箱、快篩試劑和溫度計,更有 人 自己和家人都確診了,需要我 們 幫忙聯絡防疫旅館和就醫、視 訊 看診⋯⋯﹂對民眾而言,每個 需 求都是必要之急! 投入電訪關懷的慈濟志 工, 多數在慈濟會所擔任諮詢志工 , 或是有社區弱勢家庭訪視經驗 。 淡水區志工張瑞珍提到,一通 電 話往往要對談十幾、二十分鐘 ,

018 必須耐心傾聽。民眾都知道 基層 工作人員的難為與辛勞,但 遇到 困境難免著急,例如會激動 提到 尚未收到關懷箱和快篩試劑 ,張 瑞珍回應:﹁真的很抱歉, 但現 在確診者實 在是太多了 ,請您 再等一下。 ﹂對方的語 氣也趨 緩:﹁我也知道人很多,你 們辛 苦了。﹂張瑞珍也感恩對方 的體 諒:﹁最辛苦的是你們, 沒有人 願意生病!﹂ 志工也用祝福化解焦 慮,土 城區慈濟志工蔡束止表示, 有一 位確診者表 示自己昨天 喉嚨很 痛,今天稍微好了一點,她 便恭 喜對方:﹁祝福你喔!相信 你會 慢慢恢復健康,會愈來愈好!﹂ 蔡束止真誠地說:﹁ 我們在 第一線能夠發揮最大的功能 ,其 實就是安撫民眾的情緒,關 懷他 們的需求!﹂ ﹁我確診了,該怎麼辦?﹂、 ﹁家人被隔離了,該怎麼辦 ?﹂ 這類電話內容比例很高,蔡 束止 會先關心對 方是否有哪 裏不舒 服,得知大多數人都是輕症 ,她 會安慰對方多喝水、好好休 息, 隨時注意 自己身體 狀況;她也 叮嚀民眾,在快篩陰性後才 能出 門。 ﹁電話真的是﹃熱線 ﹄,一 掛上接著又一通來,喝水的 時間 也很少,中午吃飽就要趕緊 回到 接線位上!﹂蔡束止說。 用體貼取代害怕 許多公益團體加入居 家照護 關懷中心的服務行列,包括 法鼓 山、新北市社團領航員、新 北市 樂活公益協進會、中華民國 紳士 協會等。和慈濟志工一樣, 應對 疫情,都是新手上路,需要 熟悉 每日的政策調整。 來自新店區的法鼓山 義工廖 淑珍,在疫情嚴重時也曾協 助接 聽法鼓山的安心專線。不少 民眾 遲未收到確診單、隔離通知 單, 志工專心傾聽民眾來電內容, 也緊 跟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政 策調 整,在回覆詢問時才能準 確傳達。

019 2022.6 ‧ 慈濟 她除了請民眾再等待,也把 目前 系統塞車的實情告訴他們 ﹁如 果真的是緊急事件,我們也 會趕 快送單給市府同仁。﹂ 病毒危機四伏,外出 支援電 花蓮慈濟醫院心理治療與諮商中心主任林喬 祥醫師指出,居家隔離期間,有些人會經常感覺 心神不寧、坐立不安、精神不易集中,或是不自 覺的肌肉緊繃、心跳加速容易流汗。這種焦慮 的心理狀態,是人在生命安全遭受威脅時,會出 現的自我防衛機制,是正常的壓力反應,建議可 以透過下列方式來改善: 維持日常生活作息: 隔離期間應避免過多的 臥床休息或過長的小睡補眠,保持規律作息,持 續平時所從事的家務或運動習慣,才能避免因白 天睡太多、活動量減少,而導致晚上沒有足夠睡 意,或眠生理節律打亂,進而干擾夜間睡眠品 質。 充足睡眠: 睡眠充足有助於 壓力與情緒調 適,睡眠時間至少要七至八小時;建議將室內溫 度調整至攝氏二十至二十五度,營造較容易入睡 的就寢環境。 安排睡前放鬆儀式: 累過頭的亢奮會讓入睡 更困難,建議睡前安排和緩且放鬆的活動像是 喝杯熱牛奶、聆聽慢板音樂、瑜伽伸展練習、閱 讀散文;或就寢前一至二小時泡澡等;也可以練 習緩慢呼吸進行放鬆,以降低急性壓力誘發失眠 的可能。 林喬祥主任強調,假如透過上述方式仍無法 改善焦慮情緒,甚至 出現頭痛、肌肉痠痛 、心 悸、胸悶、全身無力、發抖、拉肚子等自律神經 功能失調症狀,可進一步至身心醫學科就醫,尋 求專業醫療協助。 居家隔離這樣做 撰文 張郁梵 話關懷不怕 嗎?陳慧娟 有感而 發:﹁疫情 中,每個人 都想保 護自己,每一個人都希望自 己平 安;但是上人教導我們,要 讓每 一個人都平安,自己才會平安。﹂ 廖淑珍也說:﹁社會有需要 時, 就要出來付出!﹂ 政府與民間團體通力 合作、 固守民眾健康,盼人人都平 安, 度過疫情難關。

020 ‧ 新 北市汐止區公所四月十日成 立﹁居家照護關懷中心﹂, 三十一支專線電話中,八線 由汐 止慈濟志工協助接聽或撥打 ;從 四月二十一日上線,每位志 工每 日平均電訪約百多通。 衛生所從疫調中匡列 出被居 家隔離的對象,接著通知當 事人 注意事項及 安排到醫院 篩檢時 段;護理人員在電訪時要花 費相 當的時間完成,又加上確診 人數 大增,每位居隔對象需要等 待一 段時間才能被聯繫到,不免 情緒 激動。因此,志工的任務就 是先 電訪叮嚀居隔者不要出門, 請他 們耐心等候衛生所人員的電 話; 若有身體不適者或其他緊急 情況 者,志工會趕緊請衛生所人 員優 先處理。汐止區公所役政災 防課 課長劉曉玉說,慈濟志工就 像是 急診室的檢傷分級,問清楚讓行政 單位判斷,需要就醫者加 速流程。 今年初從職場退休做 全職志 工的顏桂蘭 ,承擔人力 邀約及 統籌責任。 志工人力不 足時, 她主動邀約或自己補位;遇 到困 難時,她說誠如證嚴上人所 言: ﹁甘願就歡喜﹂,真誠去邀 約、 去做,心不難,事就不難, 況且 是為社區民眾服務的事,又 能分 擔區公所及衛生所龐大業務 量, 大家都很樂意。她除了每天 和志 工行前叮嚀,還不時帶著小 點心 慰勞區公所 、衛生所的 志工和 工作人員;每個人雖戴著口 罩防 疫,但都歡呼著:﹁小確幸!﹂ 電話一通接過一通, 顏桂蘭 說,民眾大部分詢問快篩劑 關 懷箱、居隔單何時能到,還 有居 隔者身體不適需就醫或藥品 不足 等幾種問題,更有許多是全 家人 都染疫,非常焦躁不安,﹁ 我們 感同身受去傾聽,詳細記錄 對方 的需求,說明會立即轉請相 關單 位協助,所得到的回應都是 很感 謝志工安撫他們的心。﹂ 每通電話能讓居家隔 離者適 時了解後續 會為他做什 麼,也 一通電話,幾句溫言軟語 , 志工希望為居家隔離者點 亮一盞希望之燈。 汐止居家照護關懷熱線 不願讓你一個人 撰文 吳珍香(新北市汐止區慈濟志工)

021 2022.6 慈濟 讓他們知道 自己並不孤 單,有 一群人一直在關心,陪伴他 們在 家安心防疫。一位男士來電 說, 他花了好久的時間才打通電 話, 經過志工詳細解釋,讓他忐 忑不 安的心放下許多;一家四口 被居 隔,若是有 不舒服、快 篩又是 陽性時,他就知道該如 何正確處 理了,﹁他開心地直說了三次 謝 謝,還說感謝志工協助分擔 區公 所及衛生所人員爆量的工作。﹂ 此刻我們守護彼此 每週數日投入電話關 懷的張 育萱,從事貿易工作,外語 能力 極好,耳尖的她聽到區公所 志工 對名單上﹁豆芽菜﹂般的英 文姓 名很困擾,於是上前當﹁不 請之 慈濟志工投入汐止居家照護關懷中 心,電訪居家隔離民眾。 (攝影/吳珍香) 師﹂,協助聯絡分別來自埃及 和 菲律賓的兩位確診者。 埃及籍人士因公外派至臺灣, 接到電話關 懷時感動地 直說: ﹁臺灣人好有愛心!﹂張育萱 也 祝福他早日康復,﹁我很開心 , 被需要的感覺真好!﹂ 還有一戶全家都居隔, 一時 找不到人幫忙採買物資,女兒 此 時還發燒了,志工陳明美認為 是 緊急狀況,立刻轉達,區公所 員隨即以急件處理;家屬聽到 已 做安排,不安的心才緩和下來。 還有居隔者住處垃圾堆 積數 日,無法外出丟棄,孳生蚊蟲 , 使得小孩皮 膚過敏;雖 是日常 事,區公所也派人前往收垃圾 。 陳明美感受到這分貼心。 張育萱說,近距離看到 區公 所人員承受民眾一時的情緒, 但 對民眾的關懷不減;臺灣有這 群 無名英雄守護著,真的很有福 ! 而能夠出勤的每位志工,造福 田 得平安!

022 App ‧ ‧ 在 新北市一間飯店餐廳,臨時 搭建的辦公區裏,幾名護理 人員正忙著用電話問候新冠 肺炎 確診者,態度從容淡定。去 年七 月三十日,臺北慈濟醫院完 成集 中檢疫所任務,時隔半年多 ,再 度進駐另一間旅館 由工務 同仁 與志工合作改裝為檢疫所; 和去 年不同的是,今年除了照顧 收治 在集中檢疫所的輕症患者, 還包 括居家照護的確診者。 四月起,本土確診者 連續多 日破千例,中央流行疫情指 揮中 心展開輕、中、重症患者醫 療分 流政策,全臺於四月下旬相 繼於 一週內啟動 居家照護方 案。其 中,新北市已率先於四月十 四日 啟動﹁居家照護計畫﹂,由 衛生 局與十二間核心醫院建立﹁ 綠色 通道﹂,讓無症狀或輕症病 患在 宅照護,把醫療量能保留給 中、 重症患者。 臺北慈院趙有誠院長 指出, 臺北慈院作為新北市居家照護 責 任醫院之一 ,負責承接 新店、 平溪、雙溪 、瑞芳、貢 寮、蘆 洲等六個行 政區確診民 眾的健 康照護工作 ,更特別設 置二十 四小時不斷電專線,接受民 眾諮 詢。 分流在家安心養病 臺北慈院 居家照護 關懷小 組,於集中檢疫所四月二十 一日 啟用時進駐,接收衛生局每 天四 次傳來的確診者名單,一一 致電 問診,評估健康狀況,分流 至醫 院、集中檢疫所,或居家照 護, 並在一小時內將聯繫結果回 報給 衛生局。 護理師們除了通知民 眾進行 居隔、解隔,還要協助下載 居家 照護健康管理工具,教導他 們利 用 自填疫調及自主監 測;若 有醫療需求,也會安排醫師 視訊 從居家照護、集中檢疫所 到醫院, 臺北慈濟醫院提供病患完 整的一條龍照顧, 關懷確診者的範圍擴增, 醫療使命不減。 臺北慈濟醫院 擴增疫線希望 撰文 張郁梵 攝影 蕭耀華

023 2022.6 Call Center 慈濟 診療。 負責統籌調度的臺北 慈院護 理部吳秋鳳主任表示,電話 關懷 對護理人力是一大挑戰,﹁ 除了 固定在集中檢疫所輪值的三 個專 科護理師和個管師外,不足 部 分,就由我和護 部副主任 及四 位督導下來填補空缺。﹂ 吳秋鳳補充說明,集 中檢疫 所一天分兩 班,白天八 名護理 師、晚班一 名,﹁去年 指揮中 心提升全臺疫情警戒到三級 ,醫 院門診量降載,所以可以空 出多 餘人力來支援;今年院內門 診照 常,占床率、服務量都蠻高 的。 好在同仁都很願意承擔,醫 院、 集中檢疫所兩邊跑也不嫌累!﹂ 臺北慈院居家照護 設 在集中檢疫所,同時照顧收治在檢 疫所與在宅的輕症者,理部主任 吳秋鳳(左一)帶領同仁熟悉工作 流程。 集中檢疫所啟動前,吳 秋鳳 一一詢問八位前往支援的護理 師 需求進行排班,也貼心將需要 照 顧小孩的成員排在白天,沒想 到 其中一位同仁見狀回覆,可以 配 合輪晚班,﹁她請我不要考慮 這 個,怎麼排他們都可以配合! ﹂ 讓吳秋鳳很感動! 需要分流的確診人數與 日俱 增,護理師有時加班到半夜, 因 此行政同仁、慈濟志工後來也 加 入支援。吳秋鳳說明:﹁先前 以 為一天六百 多位病人是 極限, 但邁入五月,一天就增加一千 多 名個案。尤其每位確診者的狀 況 不一樣,有些電話三到五分鐘 講 完,也有些到二、三十分鐘。﹂ 分流及資料確認並不困 難, 但初確診的民眾接到電話,有 種 種問題需要幫助。醫療品質中 心 李佑軒表示:﹁在我們打電話 之 前,公部門 可能還沒來 得及聯 繫他們 所以除了確認資料, 我 們也扮演安撫的角色,告訴他 們

024 A l pha Delta C T Omi cron 一些流程、注意事項,讓他 們安 心、放心養病。﹂ 臺北慈院五月與地區 醫療院 所合作,共同承擔居家照護 ,協 助分流、關懷與視訊門診, 讓確 診民眾的心有所依靠,得到 最好 的照顧。 兒童確診比例增高 根據兒科醫學會統計 ,去年 本土疫情爆發後,臺北慈院 共照 顧全臺九分之一的確診兒童 ,其 中包括一名兩個月大 嬰兒 ,是 年紀最小的案例。臺北慈院 副院 長鄭敬楓是兒科醫 師,這兩年承 擔集中檢疫所副指揮官,協 助檢 傷分類,他發現, 去年 和 變種病毒株在兒童身上症狀 都很輕微,甚至還有全家確 診、 孩子卻絲毫沒有症狀的案例。 鄭敬楓以兩個月大的 男嬰為 例,雖然他在染疫後體內病 毒量 很高, 值僅十三、十四,但 醫護團隊長期追蹤三個月後 卻發 現,男嬰從確診到出院,始 終無 症狀,反而是照顧他的阿嬤 一直 咳嗽,後來入院治療。 反觀今年流行 的 病 毒株,雖 然傳播率與 感染率驚 人,但因成人普遍已施打三劑 疫 苗,確診個案以無症狀居多 ,反 倒是兒童因沒有施打疫苗, 染疫 後﹁絕對不是﹃輕症﹄兩個 字可 形容!﹂少數還會比一般流 感嚴 重,除了發燒、咳嗽、喉嚨 痛以 外,鄭敬楓發現,這波疫情 染疫 兒童常有噁心、嘔吐、腹瀉 等似 腸胃炎症狀,也有部分在發 燒後 出現哮吼、熱痙攣和抽搐。 鄭敬楓提醒,某些孩 童在發 病後會出現三十九度高燒, 雖然 藥物治療後,症狀普遍在三 日內 改善,但因兒童腦血管屏障 功能 還不健全,容易導致病毒侵 犯腦 部,引起腦神經 變的後遺 症, 因此只要家 屬反應孩子 身體不 適,居家關懷小組就會通知 科 清潔人員在護理師指導下,熟練 穿脫防護裝備;檢疫所啟用後, 他們幫忙送餐至住民房門口,並 收取換洗衣物及垃圾,是可能實 際接觸確診者的前線工作人員。

025 2022.6 ‧ ‧ ‧ ‧ 慈濟 醫師進行遠端會診。 鄭敬楓分享,視訊問 診也發 生許多趣事。年輕夫妻平時 忙於 工作,子女多半是由長輩或 保母 幫忙照顧,新手媽媽緊張地 打給 護理人員,表示家中六個月 大的 孩子一直拉 肚子,不僅 一天三 次,而且排出來的糞便也很 稀。 ﹁我請家長把孩子剛才清理 的尿 布打開來給我看,結果發現 小朋 友的排泄物很正常!﹂鄭敬 楓解 釋,寶寶的糞便含水量高, 雖然 對成人而言可能是腹瀉,但 對於 還在喝母乳或配方奶的嬰幼 兒來 說,排泄物稀稀軟軟很正常 ,大 便頻率也會比 高出許多 ,只 是因為爸媽沒有實際照顧嬰 幼兒 的經驗,所以才會虛驚一場。 鄭敬楓笑說,這次居 家診療 也發現有一種﹁燒﹂叫做﹁ 阿嬤 覺得你發燒﹂。一位阿嬤焦 急地 打來反應﹁孫子燒到昏迷、 不 醒﹂,實際問診後卻發現, 原來 是孩子前一 晚熬夜打電 動太晚 睡,才會賴床起不來。 因隔離在家而影響作 息的案 例並不在少數。一名五歲小 妹妹 向護理人員主 訴自己頭痛得很厲 害,但鄭敬楓看診時觀察妹 妹進 食,發現胃口很好,仔細詢 問後 才得知 她一直盯著電視看 ,才 會因為眼睛過度疲勞造成頭痛。 儘管居家診療沒辦法 利用聽 診器聽診,不過鄭敬楓認為 ,透 過視訊問診,一對一面對病 人, 也能即時提供對方所需的醫 療照 護,﹁以前靠病人主訴來判 斷, 現在利用視訊診療,可以請 患者 移動鏡頭,讓醫師做出更精 確的 診斷。﹂ 至五月中旬統計,臺 北慈院 視訊照顧的確診者已逾一萬 三千 人,而且每天持續增加。院 內專 責病房已滿床,仍設法加開 ;在 急診,平均每兩分鐘就會有 病人 求治。板橋志工連工帶料在 戶外 搭設疫病門 診,於五月 九日啟 用,讓輕症 者在採檢後 可以看 診、取藥返家隔離照護。趙 有誠 院長提到,看到夜間在急診 外仍 有滿滿的人潮 心情非常沉 重 也很感恩醫護同仁願意站在 第一 線;在疫病的海嘯中 大家 只能 沉著應戰,虔誠祈求:同仁 、病 人與家人們都平安健康。 (資料 提供/曹耘綺、廖唯晴) 臺北慈濟醫院 全員守護社區 照顧加護病房及專責病房的中重症及兒童患者 為居家照護者及安養機構住民視訊看診 承接加強版集中檢疫所 開闢兩個篩檢站與成人、兒童疫病門診

026 ‧ ‧ 因 為理解確 診後被隔 離的心 情,所以 我更要站 出來幫 忙!﹂花蓮慈濟醫院急診護 理師 余哲寧,作為院內群聚感染 第二 名確診者, 歷經十多天 的隔離 生活,他很能體會期間的惶 恐不 安。 得知確診的那一天, 是他在 急診最後一個工作日,隔天 就要 轉任內科專科護理師 卻直 接進 入專責病房隔離。解隔後馬 上回 到急診支援,也在四月十八 日花 蓮慈院承接加強型防疫旅館 首日 進駐,希望藉由自身經驗安 病人 的心,並發揮專業協助他們 接受 治療。 余哲寧在加強型防疫 旅館固 定輪值晚班,每天和白班護 理夥 伴完成工作交接後,他繼續 盯著 電腦上密密麻麻的住民資訊 仔細 詳讀。考量這波疫情以無症 狀感 染者為主,加上收住在加強 型防 疫旅館的確診者有很高比例 是高 齡長輩,所以除了病人回報 的健 康數值,他也會花時間翻閱 每位 住民過去的病史,註記出高 風險 病人,以備即時應變。 一旦確診者住進加強 型防疫 旅館,就會收到一組溫度計 及血 氧機,隔離期間每日回報自 主監 測的體溫、血氧和心跳。余 哲寧 注意到一位六十多歲住民心 跳緩 慢,查閱病史,發現她患有 心臟 病,長期服用慢性藥物,交 班時 便叮囑白班護理師多留意, 果然 隔天對方就出現胸悶、喘不 過氣 等不適症狀,讓余哲寧深信 自己 沒有白費心力,﹁幸好有注 意到 她!﹂ 把風暴當成磨練 時間回溯至三月三十 一日下 午,一位剛從急診下班、準 備和 親友前往墾丁旅遊的護理師 ,因 從第一位急診護理師確診 , 第一時間匡列隔離同仁與 病患高達三百五十位, 急診不能停,各單位 紛紛站出來支援…… 花蓮慈濟醫院 危機總動員 撰文 張郁梵 相片提供 花蓮慈濟醫院

RkJQdWJsaXNoZXIy MTI1Mjcw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