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月刊680期

攝影/黃筱哲 養心地 培養愛心,培養心靈福地; 撒播善種,法水灌溉沃土; 勤耘心田,長養一切善根; 修福修慧,把握因緣聞法; 一生無量,菩提綿延成林。 ‧ 證嚴上人 靜思晨語 學無學請記 阿難遂本願 宿世樂多聞 記說羅 羅 喜聞授記音 五章章名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面裡 慈濟月刊 臺東特殊需求者牙科義診 半年相約 用愛包圍 臺東特殊需求者牙科義診 半年相約用愛包圍 特別報導 精神障礙纏縛三代 十八年的漫長守護 主題報導

001 2023.7 月刊五六,法香如故 編 語 —— ○ 慈濟 慈 濟︾月刊在佛教克難慈濟功 德會成 立翌年創 刊 , 年紀只小 了慈濟一 歲;今年五月慈濟五十七周年 , 七月也迎 來 ︽ 慈濟 ︾ 月刊五十六周年 。 最初這本刊物稱為慈濟雜誌 , 從初始 半個月一張到後來 每月一本 , 內容從徵 信 、 善行 、 佛法到更多元的人物故事 、 志 業脈動 議題探討 , 儘管紙張 、 開本 、 發 行週期有階段性的改變 , 然創刊的初衷本 懷 ﹁絕不浪費一字一行 , 說那無益於 人 、 無利於世的話 ﹂,數十年來如昔如 常 , 迄今邁入六百八十期都不曾動搖 ;但 求報真導正 , 期能令眾展閱時 , 嗅得人間 真善美事蹟之芬芳 。 ︽慈濟︾月刊還有一項特色 , 每期高 達三分之一篇幅 , 是由全球人文真善美志 工執筆 。 本期我們編輯慈濟彰化輔具平臺 的故事 , 其中一篇的記錄者詹大為師兄 , 曾經是一間證券公司的超級營業員 , 後來 擔任分公司負責人,卻在五十歲毅然退休成 為全職志工 , 從菜鳥開始學習錄影 、 撰寫 新聞稿和文稿 , 作品常被大愛新聞 、︽ 慈 濟︾月刊 、 慈濟網頁所採用 , 可說是成功 轉型為不輸專業的人文真善美志工 。 如同全球人文真善美志工一樣 , 他們 不只負責記錄 , 也承擔所有慈濟志工的職 責 , 包括勸募 、 訪視及維持會所各項運作 在內的勤務 。 也因此 , 在他們筆下或鏡頭 下的人物和故事 , 不僅即時而且真實 , 更 是他們近距離觀察所得來的精華 。 慈濟環保輔具平臺從二 一七年三月 開辦 , 目前全臺有二十六 個環保輔具平 臺 , 志工消毒 、 清潔 、 維修二手輔具 , 幾 乎每一天都有收送輔具的行程 。 今年四月 底統計 , 共提供五萬多件輔具 , 幫助超過 三萬三千戶家庭;其中元月到四月的關懷 戶次 , 已經超越去年全年的一半 , 需求程 度和臺灣在兩年後邁入超高齡社會 趨勢 符合 。 環保輔具平臺 , 是相應時代變遷而出 現的新興慈善作為 ;而訪視志工於各社 區扶傾濟貧的慈善工作 是慈濟志業之根 本 。 本期主題報導 , 記者跟著志工走入脆 弱家庭 , 記錄他們長期陪伴精神疾病患者 走過幽谷的故事 , 也為超過半世紀如一日 的扶傾濟貧留下具體身影 。 ︽

002 心靈交流道 發願圓滿眾生願 雖然新冠 疫情口罩 令已經 解除,各國也開放旅 遊 ,但是 基於自愛愛人 ,大家進靜思精 舍前,還是會 先來快 篩站報 到,確認一下自己 最新的身體 狀況,不禁感恩師父 們對大家 的一分關心和照顧 。 輪到我入精舍值班的日子 , 來到快篩站 ,已有幾位年長 的 志工在等候結 果出爐 。﹁最近 有很多師兄姊 跟我說 ,他們如 果往生了,後事要託給我 。﹂ 滿頭白 髮 、七十七 歲的林 慧 美,感觸良深地說 ,﹁其實我 自己也有年紀 了 ,誰先走也不 知道,是不是能幫他 們送終更 加難說了。﹂ ﹁靜思精舍 會禮拜 ︽藥師 經︾,回向給會員 ;藥師佛的 十二大願,願願都是為病 苦眾 生,我從去年開始 也想要來滿 人家的願,只要聽到哪裏 有困 難,我就要去滿他 的願 ,幫助 他。﹂林慧美說,自從發了這 個願,就有很多人來 找 ,一時 間變得非常忙碌 。 一位慈濟 同仁傳來 訊息 : ﹁雖然我父親才 六十多歲 ,但 是若有您的關 懷 ,我想對父親 是很大的幫助 。﹂他的父親腳 痛不能走,開刀後還變得 更嚴 重,所以心情低落 。他想了很 久,還是決定請林 慧美去看看 他的父親,寬慰他的心。 ﹁以前聽上 人說來不 及 , 並沒有特別強 烈的感覺 ,最近 才真正 體會到 上人心 裏的著 急。﹂大家一起離開快篩站時 , 林慧美對著年 紀較輕的我說 : ﹁你們要認真做 ,傳承起來。﹂ 這段對話 引起我的 共鳴 , 望著站在一旁 的筆耕志工陳 美 羿,她也年逾七十 ,每天都要 看全臺各地寄 來的作品加以 點 評,還要找時間提 筆寫作 。前 陣子頭暈不適 ,治療了好長一 段時間;身體才剛好轉 ,就馬 上投入帶動和接引志工 。 從這兩位 老菩薩的 身上 , 我深刻 感受到 ﹁以師志 為己 志﹂的那分使命感 。時間分秒 飛逝,如此無情,轉眼又過去 了一天、一個月、一年,很快 一輩子就要過 完了 ;珍惜當下 為自己做點什 麼 、為來生多做 點什麼,才是最實在 、最要把 握的了。 花蓮 林雪儒 遇見慈濟 過去和同事拚輸贏 ,喝酒、 抽菸、吸毒樣樣來 ,爸爸的苦 口婆心、媽媽的兩行眼 淚 ,喚 不回我 的心 。直到那 一天 , ﹁五一二八﹂變成我的名字 , 也是我和父親 最後的相見 ,出 監之後,這個家早已人 事全非 了。 高中課業壓力大,導致身體 疲累,有位同學給了 我一小罐 安非他命,就此陷入毒海深淵 , 也因此被學校 退學 。哥哥大義 滅親把我抓去 勒戒 ,卻沒有成 功;我需要錢,盜領爸爸和哥 哥的存款,就這樣從吸毒 犯變

003 2023.7 【慈濟月刊‧歡迎投稿】投稿地址︰11259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8號 慈濟月刊編輯部 傳真電話︰02-28989994 e-mail ︰tzmonthly@daaitv.com 慈濟 成竊盜犯,那年我二十一歲 。 媽媽走了 之後 ,我也入監 服刑。第一年,我幾乎不敢會 面;直到那一天爸 爸第一次來 看我,帶來一本︽慈濟︾月刊, 從此之後,我和慈濟就結 下不 解之緣了。 吸毒留下 來的後遺 症 ,導 致我有幻聽和 幻覺 ,回家那一 段時間,我是在一個很 混亂的 時空,里長通報警察 把我送到 醫院;與我同房的病 友 ,是一 位很棒的師姊 ,她每天都會邀 我一起背靜思 語 。雖然那時候 的 ,一句都背不起 來 ,但我 對她有一種 深的崇拜 。 離院後,我住到彰 化的康 復之家,主動聯絡那一位師姊 , 我也成為慈濟 會員 。我第一次 去靜思堂,第一次參加浴 佛典 禮,第一次做環保 ,第一次參 加歲末祝福,都是在彰化。 我患有思 覺失調症 ,現在 住在療養機構 ,有機會我就去 做環保,想要沉澱心靈 時就到 靜思堂,上人給 眾生的 法與 情,我永遠不會忘 記 。以前我 總在人群中找 愛 、找關懷;孰 不知,在做了 那麼多 壞事之 後,我才知道,慈濟這個大家 庭原來一直都在 。 因為做了環保,我戒掉多年 的菸癮、酒癮,身體也愈來愈 健康。感恩慈濟的法 親 ,我會 好好地走在這 一條菩薩道上 , 尋找以前沒有的愛與快樂 。 彰化 趙嘉瑞 聽到,說到,做到 承擔志工 早會聽打 任務 , 有一天 聽到顏 惠美清 修士分 享,主題是﹁五毛錢的歲月 ﹂, 其中一段內容讓我念念不 忘 。 她提到花 蓮慈濟醫 院每天 都有病 人或弱 勢團體 尋求幫 忙,每天也至少有 一 、二十位 來到服務臺詢 問醫藥費補助 事 宜,還有人籌措不 出回家的車 資,把手揣進褲兜 裏也只有為 數不多 的零錢 ,或遇經 濟窘 境,時不時連下一 餐都沒有著 落⋯⋯ 顏惠美說,醫院是聞聲救苦 的地方,花蓮慈濟醫院 每年支 付好幾千萬 ,照顧病人和弱 勢 團體;為了幫助他們 ,顏惠美 經常號召志工舉辦義賣活 動 。 我和屏東 的姊姊分 享這段 內容,她知道 三餐不 濟的苦 境,所以連 續三個 月隨喜 捐 款,還讓屏東分會 財務組的志 工來電確認是 否有誤 ;而這分 感同身受且真 心的 ﹁隨喜﹂, 還在進行中。 家人的﹁相契﹂,願意用 ﹁愛﹂作為訴說和聆 聽人間事 的交流橋梁 ,令我感到幸福 的 滋味。也想到,倘若找理由搪 塞,而沒有 承擔志 工早會 聽 打,損失的是我自 己 ;倘若沒 有用心體會說 法者的描述 ,阻 隔布施的機緣也是我自己 。 人間事沒 有如果 ,只有結 果。別忘了用溫柔 的眼光看待 人世間,將﹁愛﹂一棒棒傳遞 下去。 加拿大溫尼伯 候宣如

目錄 二 二三 年七 月一 日出 版 第 期 慈濟人醫會牙科團隊每半年至臺 東養護機構服務,每一張診療床 旁環繞多位醫護人員及志工,合 心協力為植物 、失能者等院民 診療。 (攝影/蕭耀華) 編語 月刊五六,法香如故 無盡藏 珍愛美好人間 證嚴上人 主題報導 精神障礙纏縛三代 十八年的漫長守護 撰文 洪菁菁 攝影 蕭耀華 孩子為何不求助 口述 林麗文 整理 洪菁菁 訪視三十年 黃秀燕引光入室 撰文 洪菁菁 攝影 蕭耀華 當思覺失調時 口述 李嘉富 整理 洪菁菁 大地保母 臺中市 吳貞葉 強韌的玻璃人生 撰文 黃筱哲、蔡瑜璇 攝影 黃筱哲 老得很健康 臺中市 黃淑勤 優雅源於自律 撰文 沈杏宜 攝影 黃筱哲 親師生 坦白話 職場禮貌,新鮮人準備好 了! 撰文 李秋月 插畫 鍾庭嘉 生命的禮物 阿毛與我 口述 邱建銘 整理 劉萃芬 特別報導 臺東特殊需求者牙科義診 半年相約 用愛包圍 撰文 洪菁菁 攝影 蕭耀華 ○ ▎贊助慈善、 醫療、 教育志業 郵政劃撥帳號:06887791 戶名:佛教慈濟基金會 請指定用途: 1. 慈善:臺灣貧戶長期濟助、急難救助 2. 醫療:推展醫療志業 3. 教育:推展完全化教育志業 4. 國際:國際救援、災後重建 ▎贊助人文志業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人文基金會 請指定用途: 1. 隨喜助印《慈濟》月刊或《檀施文庫》 2. 每月捐助100元(一年1200元)以上,加入「慈濟道侶 檀施會」,每兩個月可獲贈一本《檀施文庫》出版品 3. 參加「大愛之友」贊助大愛電視臺 ▎慈濟基金會誠摯邀您加入慈濟會員 1. 線上捐款 一指積善共造福緣 一念成功歡喜功德 2. 郵政劃撥、銀行轉帳定期定額自動捐款 線上捐款 1 6 8 ‧ ‧ 14 ‧ ‧ 18 ‧ ‧ 22 ‧ ‧ 26 ‧ ‧ 36 ‧ ‧ ‧ 40 ‧ ‧ 42 ‧ ‧ 44 ‧ ‧ 6 8 0

本雜誌採用環保大豆油墨印製 愛惜資源 請廣為傳閱 中華郵政臺北誌字第886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1967年7月創刊‧2023年7月1日出版 第680期 發行人/釋證嚴 人文志業執行長/王端正 平面內容創作中心傳播長/王志宏 副總編輯/呂祥芳 編輯/李秀玲、葉又華、蔡嘉琪 採訪召集人/李委煌 撰述/葉子豪、洪菁菁 攝影召集人/蕭耀華 攝影副召集人/黃筱哲 攝影/顏霖沼 美術指導/邱宇陞 美術設計/王伶娟、張文華、劉邦志 數位主編/楊舜斌 感謝 新豪華製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免費製版 繪畫志工/林順雄、陳九熹、蘇芳霈 校對志工/簡素珠、林美枝、張素卿、陳輝明 印刷廠/中華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編輯部/11259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8號 Printed in Taiwan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慈濟期刊部 電話:(02)28989000 傳真:(02)28989994 讀者索閱電話:(02)28989000轉1165 傳真:(02)28989966 ▎慈濟月刊免費贈閱 歡迎到各地慈濟會所取閱 如需定期郵寄到府, 酌收一年份郵資NT$165元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人文基金會 ▎數位閱讀慈濟月刊 《慈濟》月刊官網 全新改版 釋德 107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有良知才有良能】 為社會培養人才,感恩教育不可少。 【誠意方殷】 該做、非做不可的事,再困難也堅定心志 去做,這分誠意最動人,這樣的人生最有 價值。 52 ‧ 58 ‧ 64 ‧ ‧ 72 ‧ 74 ‧ 76 ‧Metta Wulandari ‧ 78 ‧ 82 ‧ 84 ‧ 92 ‧ 96 102 106 ‧ 人醫之愛 每週三 中醫師來我家 撰文、攝影 廖唯晴 慈善臺灣 不再是牢籠,是我的家 撰文 李明霂、汪奇諭、陳怡霖 彰化環保輔具平臺 阿公級志工 扛起慈母的愛 撰文 許君玉、張慧蘭 攝影 黃呈燎 解除蟲蟲危機 撰文 莊雅雯 山路不再獨行 撰文 陳雪玉 慈善全球 印尼眼科義診後 牽著孫女進禮堂 撰文、攝影 翻譯 陳龍仔 聞思修 小羊兒 念親恩 撰文 王慈惟 我是人文真善美志工 撰文 詹大為 人物誌 憲憲兄弟 中年沒有危機 撰文 葉子豪 安心放手也是愛 撰文 楊慧盈 書訊 《長壽樂活:高齡志工的七種思維》 讓生活有趣,讓自己快樂 撰文•吳惠晶 人文教育 當不畢業的教師 遇上「網路原生代」 撰文•廖哲民 百川歸海 法門無量誓願學 撰文 簡玟玲

006 ╲ ○ 無盡藏 我 思我 師,六 十年 前,我的師父給我 六個字:﹁為 佛教,為 眾生﹂,引導我 一生的 方向,讓我在出 家這一 條路走正道、 守分寸, 半分不敢偏差, 半步不 敢走錯,規規矩矩。 佛陀也是我的導師。 佛陀入滅後數 百年,高 僧賢達將佛法一 段段編 輯起來,部部經 藏難能 可貴,句句好話 都是教 育,讓後人學習 如何斷 除凡夫的習氣 與欲念。 在我這一生中, 講過幾 部重要的經典 ︽四十二 章經︾、︽佛遺教經︾、 ︽八大人覺經 ︾,還有 ︽法 華經 ︾、︽藥 師 經︾,其中︽無量義經︾ 讓我永生守持。 尚未出家 前,我在 臺中慈雲寺,聽 到信徒 匆匆忙 忙跟修 道法師 說,鄰居整修房 子,拆 開床板發現床底 下有一 部︽法華經︾, 不知經 過了幾代人家, 要拿去 古物商。聽到︽法華經︾ 的名,總是心生 法喜, 我就趕快將它請回來。 我讀︽法華 經︾、 抄︽法華經︾、 說︽法 華經︾,這一生 也不離 法華道。七十年 前所得 到的這一部︽法華經︾, 現在翻開書頁時也散了。 今年六月,看到 國立臺 灣圖書館送回他 們用心 修復的一部︽古蘭經︾, 細膩的真功夫, 讓人歎 為觀止,很感恩 有這樣 的因緣,讓我很有信心, 所以也將這部︽法華經︾ 委託給他們,讓 古經康 復起來,代代相傳。 我所得到的這部︽古 畫作 陳九熹 珍愛美好人間 人間不可能無病、無苦、無殘、無疾, 但人心調和,人間有愛, 可以做到平安無戰爭, 也能膚慰照顧所有貧病苦難。 證嚴上人 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 二三年六月四日至六日

007 2023.7 ○ ○ ── 慈濟 蘭經︾手抄本, 是二 二 年土耳其胡光 中居 士送給我的,有 五百年 歷史,紙張已 經蛀蝕。 這是很珍貴的 經典 我 很想要好好保 存,很感 恩現代的科技 能修復 可以再延續百年千年。 身處五濁 惡世,就 像在隧道中一 片黑暗, 但經典 可以幫 我們開 道,隧道的盡頭 就是光 明。雖然宗教名稱不同, 但內涵 理 相同 對 人間無益不成 經,有道 理可以傳給人 間,讓不 同根機的人受 用,這樣 的宗教值得弘 傳;無論 是﹁大愛﹂、﹁仁愛﹂、 ﹁博愛﹂,都是融通的, 只要對人間有 益,不分 宗教,好事要 多弘揚 把道開闊 把 路鋪平, 這就是人間之福。 天地萬物可 以供應 人人生活無缺, 四大調 和就能讓士農工商發展, 大家和和氣氣、 相互幫 忙;天氣、水氣、地氣、 人氣和合起來, 不就是 人間天堂、天堂人間嗎? 這麼好的人間, 實在是 沒有理由要彼此破壞。 好話、好的行動、好 的心意,可以造福人間; 反之,口說惡言,挑撥離 間人與人之間 的感情, 擾亂社會,甚至 使得國 與國之間動干 戈。人的 心若沒合,氣就不會和。 只因一念心不調和, 昨天握手相抱、 今日反 目成仇,戰禍中 多少人 流離失所。要整 個人間 無病、無苦是不可能的, 但是可以平安無戰爭。 看不到的心靈欲念, 造成擋不住的 業力;現 實的人間,總是 擔心事 很多。特別是氣候變遷, 造成風災、水災 甚至森 林大火,星星之火一起, 整片森林延燒, 連阻擋 都來不及;天 下災難一 層比一層強,一 年比一 年增,多少人受災受難。 很多人說﹁人力勝天﹂, 真的能嗎?實在 是要好 好自我反省,不能自大, 要謙卑、要虔誠。 用什 麼表 達虔 誠 呢?不是每天一 次的祈 禱,而是時時刻刻,身、 口、意的虔誠: 心無貪 念,常說好話, 與人為 善,相互讚歎。 我愛我 們共同生活的 這一片土 地,也希望大家 共同愛 它、珍惜它。你 的國家 有困難,我的國 家有愛 心可以順利援 助,人民 自由來回,沒有 是非爭 端;世 間所有 貧窮苦 難、病痛殘疾, 都能得 到膚慰照顧。 要讓全球八 十億人 同一念心,是求 不得: 但我們 可以求 我們自 己,每位慈濟人 求自己 去感動與你有 緣的 ; 要創造因緣,見 人說慈 濟、說好話,共 同立宏 願、行好事,普 遍救拔 苦難。 我心裏最大的掛礙, 就是看到世間有 人需要 幫助,卻接觸 不到、幫 助不到;他們 在災難中 倖存,但能活 下去嗎? 想到他們的苦, 想到多 少芸芸眾生在 苦難飢餓 中,而我們天天 平安自 在,真的要知 福惜福, 還要虔誠招呼 更多菩薩 走入人群造福。 請大家 多用心!

008 ‧ ‧ 撰文 洪菁菁 攝影 蕭耀華 精神障礙纏縛三代 十八年的漫長守護 家族有遺傳性的身心障礙,加上嚴重的精神疾病, 慈濟志工陪伴這個家庭三代 一代又一代的生命交疊, 走過十八個年頭無法結案,但更不願意放棄…… 主題報導

009 2023.7 慈濟 慈濟志工楊清雲(左)和徐柿 妹(中)雨夜依舊如約訪視, 為這個奮戰不息的家庭帶來溫 暖依靠。

010 ○○ ○ ○ 客 廳神桌上的香爐插滿香枝, 牆壁、天 花板盡是 經年累 月的煙薰污漬,屋內光 線十分暗 淡,阿玉阿嬤正與臺北 慈濟志工 楊清雲、徐柿妹話家常。 阿嬤有五個子女, 其中四位 有思覺失調症、智能障 礙、糖尿 病等多重共病,唯有已 婚的三女 兒沒有身心疾病。志工 二 五 年起關懷這個辛苦的家 庭,阿嬤 從未抱怨 過生活的 艱苦,更 絕 口不提孩子的身心狀況 ;楊清雲 說,大家心照不宣,避 免碰觸阿 嬤內心隱 隱作痛的 傷口。直 到 有一天, 志工來訪 時發現阿 嬤 的眼角 片瘀青, 阿嬤方才 吐 露:﹁二女兒今天發病 ,把神桌 上的供品 摔落一地 ,還動手 打 我⋯⋯﹂ 徐柿妹說,阿公一 九九五年 往生後,阿嬤獨自扶養 四個身心 障礙的孩子 毫無怨懟 ,母愛的 偉大令人動容。阿 一 向認命, 總是說靠著政府的低收 入戶和身 心障礙補助,加上自己 撿回收、 幫鄰居倒垃圾的收入, 日子過得 去。 二 一 年阿嬤也病倒了, 罹患憂鬱症且無法進食 ,被安置 到老人養護中心,也無 法再照顧 長子,只 好將之送 往精神療 養 院。然而這個家,還有 阿玉阿嬤 放心不下的人,就在那 個幾乎從 來不開門的房間⋯⋯ 女兒發病,媽媽驚恐 ﹁關懷阿玉阿嬤的 那幾年, 只見過小卿幾次。小卿 母女三人 幾乎都關在房間裏,從 來沒有機 會跟他們交談。﹂楊清 雲說,四 女兒小卿有輕度智能障 礙,常遭 前夫酗酒後施暴,離婚 後,帶著 兩個還未上小學的女兒 搬回娘家 住。就在阿玉阿嬤住進 安置機構 後,二姊思覺失調症發 作時也會 動手打小卿,她於是再 帶著女兒 搬離娘家 租屋而居。 ﹁小卿說,她的小 女兒安安 發病的樣子,跟她的大 哥、二姊 發病時一模一樣!﹂像 是解不開 的枷鎖、擺脫不掉的宿 命,小卿 一家三代都遭精神疾患纏 身。 小卿原本在學校當 廚工,寒 暑假期間暫停開伙,她 也沒了收 入,後來改到飯店當清 潔工,收 入才算穩定。小卿沉默 寡言,反 應遲緩、容易緊張焦慮 ,﹁最近 工作還好嗎?小孩近況 如何?﹂ 面對楊清雲、徐柿妹的 關切,小 卿只是點頭、搖頭,更 多時候是 不斷重複詢問:﹁你說 什麼?再 說一次。﹂最後簡單回 答:﹁就 這樣⋯⋯﹂再陷入沉默。 兩個孩子總是猶豫 、瑟縮地 躲在媽媽背後,不 願意讓志工靠 近,不肯回答任何問題;住 處平 日無人來走動,母女三 人也甚少 出門。小女兒安安有家 族遺傳性 的智能障礙,進入學校 特教班就 讀;長女跟妹妹衝突不 斷 國中 時曾到身心科就醫,但 未持續,

011 2023.7 慈濟 女兒安安住院治療期間,小卿憂心 不已,失眠也沒有食欲,徐柿妹 (上圖左)和楊清雲(上圖中)常 來探望;這天帶來電鍋和食材(下 圖),準備教她料理簡單的日常餐 食。

012 直到五年前輟學,離家出 走。 小卿雖然疼愛孩子 ,但教養 上卻力有未逮。新冠肺 炎疫情期 間,就讀高職的安安暫 停到校上 課,楊清雲找來志工教 她們如何 做﹁電鍋菜﹂,幾次之 後,小卿 很客氣地 說:﹁女 兒挑食不 喜 歡。﹂ 訪視志工為兩個孩 子費盡心 思,鼓勵她們參加慈濟 為青少年 舉辦的課輔班或活動, 幫課業落 後的安安申請新芽獎學 金,但兩 姊妹顯得興趣缺缺。 安安從小少有人際 互動,近 年來除了更加沉默,也 總是一動 不動地坐在床沿,兩眼 直勾勾地 看著志工。徐柿妹鼓勵 安安幫忙 做家事, 也邀她到 靜思堂當 志 工,期盼讓足不出戶的 安安可以 增加些肌耐力,同時也 銜接後續 可能的就業輔導、勝任 輕度勞動 力的工作 ;可惜的 是,三次 之 後,安安照樣提不起興 致,拒絕 再參加。 風暴捲起,難有寧日 漫長的互動,挫折 感多於成 就感,需要恆久的愛與 耐心。雖 然小卿與安安的狀況不 同,但相 同的是,﹁他們都需要 有人能在 身邊耐心陪伴。﹂楊清雲 說。 在小卿的不經意吐 露下,楊 清雲、徐柿妹猜想 安 安可能在 學校被同 學霸凌; 但小卿的 理 解與表達 能力不佳 ,交代不 清 事情始末 :﹁她愛 發脾氣, 愛 哭鬧﹂、 ﹁她洗完 澡都不穿 衣 服﹂⋯⋯又看到安安日 益封閉自 己、眼神 空洞茫然 ,﹁這些 年 來,我一直隱隱約約感 覺好像會 出事!﹂楊清雲說不出 口的擔憂 終於發生了。 今年三月,安安突 然暴怒、 發狂,失控亂砸屋裏的 東西,還 將鈔票撒 出窗外、 拉扯樓下 鐵 門;慌亂中,小卿打電 話報警, 由警察將安安強制送醫 。住院期 間,安安完全不配合任 何治療, 也不打理個人清潔,院 方於是建 議轉院;到第二家醫院 安安甚 至出現躁動、自傷的行為 。 不管是陪伴就醫、 找尋收容 機構、申請社福補助, 或是因為 房東限期 搬遷而幫 忙找覓租 屋 處、協助搬家,訪視團 隊加上社 工一次次合力動員 幫 助他們度 過難關。 團隊接力,有路可走 徐柿妹表示,十多 年來關懷 阿玉阿嬤、小卿等一家 人,卻常 常得不到回應,難免有 無力感, 遇到瓶頸無法突破時, 也會想打 退堂鼓;但她沉澱之後 ,還是鼓 勵訪視志工,只有靠著 團隊的接 力陪伴,他們未來才有希 望。 ﹁孩子罹患精神疾 病,是父 母一輩子的傷痛!﹂徐 柿妹深有 感觸,她的婆家八名子 女中,二 伯最聰穎、學業成績也 最優秀, 猜測可能是課業壓力太 大,高二

013 2023.7 慈濟 時思覺失調症病發。 徐柿妹當年看著公 公看顧二 伯,自己 也接手照 顧了二十 五 年,其中 的挫折與 心酸無可 言 喻,因此更能同理案家的 無奈。 早年民眾對精神疾 病的了解 甚少,婆婆誤以為西醫 治療會使 用電擊,基於捨不得讓 兒子受 磨而延誤就醫。由於 知二伯除 了思覺失調症還患有強 迫症,一 整天占用浴室玩水,父 子間為此 常起衝突。公公彌留時 牽掛二 伯無人照顧,當她告訴 公公會承 擔起照顧二伯的責任, 請公公不 要掛礙,他才撒手長辭。 徐柿妹帶著二伯就 醫,在藥 物控制下,病情得以穩 定,但他 強迫洗手、身體抹水的 慣性無法 改變,導致感染蜂窩性 組織炎, 腳踝因此長期潰爛。徐 柿妹早晚 幫他擦藥,但才剛敷藥 包紮好, 頃刻間 又玩水弄溼了 傷口。精 神病患的日常秩序紊亂 ,前一天 打掃好的浴廁,隔天二 伯又把排 泄物弄得到處都是;徐 柿妹說, 這些都是讓家屬深感沮 喪、傷痛 難為之處。 社會環境變遷、生 活壓力增 加,志工接觸到的精神 障礙家庭 更多了。訪視志工定期 研討相關 社福議題與關懷技巧, 但遇到難 題時,則 需要專業 社工從旁 協 助。 慈濟臺 北分會 社工王 淑曄 說,以小卿家為例,目 前以醫療 為優先,醫師初步提出 ,安安的 狀況應不只有輕度智障 ,需再重 新鑑定;同時由身障資 源中心協 助辦理低收補助,並在 安安出院 後評估安排日照中心; 倘若過程 中生活發生困難,慈濟 可給予急 難補助。 十八年來陪伴一家 三代,阿 玉阿嬤如今已八十高齡 ,志工黑 髮也變白髮;精神障礙 的成因多 重而複雜,志工只能摸 著石頭過 河、一步步謹慎應對, 楊清雲深 信:﹁總會有路可走的! ﹂ 楊清雲和徐柿妹在訪視路上相互扶 持和打氣;她們知道如果放棄了, 小卿一家人會更難有康復的希望。

014 ‧ ‧ 以 前我們都稱﹁弱勢家 庭﹂, 但弱勢兩 個字好像 帶有同 情、階級、無能感、無 力感的概 念;現在我們說﹁脆弱 青少年﹂ 或﹁脆弱家庭﹂,這樣 的名詞其 實比較有正面的觀點 也就是這 些人在非常脆弱的情境 下,即使 環境很糟、資源很不足 ,還能夠 努力地生活,所以他其 實有很強 大的韌 。而這樣的稱 呼,可以 幫助我們思考,我們該 如何幫助 他運用自己的韌力,不 被環境打 (攝影/蕭耀華) 孩子為何不求助 如何幫助在原生家庭遭遇創傷經驗的青少年? 協助者需要有「創傷知情」的概念, 想要去理解創傷,了解「你發生什麼事?」 而不是問「你到底 什麼問題? 口述 林麗文(張老師基金會心理諮商師) 採訪整理 洪菁菁 .

015 2023.7 Adverse Ch i l dhood Expe r i ences ACEs ○ ACE A C E 慈濟 敗、折斷。 兒童青少年階段, 我們特別 重視的是 大腦的成 熟跟發展 。 十四歲以前,是大腦急 速成長的 階段;大腦發展的功能 是﹁用進 廢退﹂,具有可塑性, 愈鍛鍊的 地方功能愈強,愈沒有 鍛鍊的地 方,功能可能就消失。 如果先天已有一些 遺傳,像 是語言的發展遲緩、過 動或是自 閉的狀況,有些家庭又 無法提供 良好的教養,甚至未能 接受醫療 的協助,例如語 治療 、感覺統 合的刺激,或是各種學 前心智醫 療評估,了解孩子的發 展是否達 到同年齡層 水平;這 些家庭可 能因為社經地位不足 環境的因 素,也會讓孩子失去早 期療育、 復健的機會,影響成長。 這樣的孩子在幼稚 園、小學 進入團體生活,出現了 搶玩具、 打人、愛哭鬧等脫序的 行為,面 對學校生活會有很多挫 折,由於 還沒有準備好怎麼跟同 年齡的孩 子相處, 會發現自 己無法交 朋 友、別人都討厭他,或 是無法完 成功課、考試跟不上, 長期的壓 力會導致大腦的神經系 統受損, 甚至演變為精神疾病。 從行為看見他的感覺、需求 美國疾 病管制 與預防 中心 發表的童年逆 境經驗︵ ,簡稱 ︶研究,發現 當一個人在 兒童時期 經歷負向 逆境經驗 較 多,日後較易罹患癌症 、憂鬱症 等疾病, 也有較高 比例出現 肥 胖、酗酒、情緒障礙、 自殺傾向 等問題。 兒童福利聯盟於二 二一年 針對臺灣高中生進行童 年逆境經 驗的抽樣調查,發現約 每三位高 三學生就 有一位具 創傷經驗 。 在情緒困擾方面, 量表滿分 為十分,分數達四分以 上的高中 生,有三成具有重度情 緒困擾, 童年經驗量表 包括逾半數覺得憂鬱 、比不上別 人,近半數容易緊張 不安,近四 成會易怒或伴隨睡眠 困難;最令 人擔憂的是,有自殺 意念的比例 高達百分之三十一點 七,幾乎是 每三位中就有一位, 我認為實際 數字可能更高。 兒福聯盟也調查 出,孩子遇 到困難時,有七成五 會找朋友求 助,只有 三成左右 會向家人 求 助,推測這群孩子的 創傷多是來 自家庭。要注意的是 ,其中還有 近兩成的 孩子完全 不願對外 求 助;即使求 了,真 能得到幫助 嗎?他們之中有超過 一半比例不 覺得求助會有好的結 果,足見創 傷經驗給孩子帶來相 當嚴重的心 理衝擊。

016 至於會開口求助的 孩子,多 半說不清楚自己發生的 事,只是 說自己憂鬱、很煩、很 痛苦;因 此學校老師、協助者需 要有﹁創 傷知情﹂的概念,關注 對方﹁發 生了什麼事﹂,而非指 責﹁你有 什麼問題、怎麼會這樣﹂ 。 比如懶惰、手機網 路成癮的 行為,多半是他們應對 壓力、情 緒的結果,源頭可能是 從小缺乏 被照顧、被肯定,缺乏 資源所產 生的無助感,以至於藉 沉迷手機 或網路遊戲尋求情緒的 出口。找 到可能的源頭後,不要 以表面的 行為評價、批判他,而 是要看看 行為的背後到底發生了 什麼?原 因是什麼?這樣的接納 態度 孩 子感覺有人懂、被理解 ,比較有 機會開啟對話的可能性。 基於脆弱,孩子會 有很多的 測試行為,例如對立、 反抗、攻 擊、指責、憤怒,認為 ﹁都是別 人的錯﹂。如果可以不 被他的攻 擊行為嚇到,穩穩地看 出孩子這 些爭強鬥 狠的行為 背後,是 他 用來保護自己的面具, 通過了這 個孩子的測試,才有可 能慢慢地 協助他的所需;如果他 各種的 失控,網路成癮、打電 動、滑手 機到日夜顛倒,功課不 做 也不 喜歡跟同儕相處了,就 要特別 關注,看看孩子有沒有 學習適應 的困難,有沒有優勢的 能力被忽 略、沒有被看重、被引 導,以至 於缺乏成就感而迷失在 網路的世 界中。 還有退 縮、拒 學在家 的孩 子,則需要社會支援系 統,例如 學校的輔導諮商中心有 社工可以 家訪評估,為這個家庭 引入適當 的社會資源;另 外一種是順服的 孩子,比如憂鬱,他們很難被社會 看見,因為太乖、太安靜了,一旦 出事都很嚴重,可能自殺、自傷。 培養面對世界的韌力 如果孩 子已經 出現情 緒困 擾,比如過動,若沒有 得到合適 的診斷與治療,就容易 衝動,甚 至放棄學習。我會鼓勵 讓孩子藉 由接受評估認識自己的 行為,知 道怎麼合理地運用自己 的優勢, 例如透過運動,甚至投 入運動休 閒產業發展長才;不一 定要成為 運動員,但透過這個體 驗,大腦 神經發展較成熟之後, 再慢慢補 足其他的專業學習,一 樣可以有 所成就。過動症有非常 高的機率 變成憂鬱、焦慮或強迫 症,久了 會造成神經損傷,不治 療、不面 對的結果,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精神疾病發病會損 傷大腦, 要提早去預防;當孩子 出現精神 狀況時,一定要就醫。 若是病症 緩解離開急性病房後, 師評估 無法再回到校園承受學 習的進度 和人際的壓力,則有中 介學園可 以提供協助。 以臺北來說,例如 榮總精神 醫學部的向日葵學園, 臺北市立 療養院的又一村暨蘭亭 書苑,能

017 2023.7 ‧ ‧ ‧ ───── 慈濟 針對復原的狀況日間留 院,有社 工師及心理師協助評估 ,或者是 培養發展謀生的技能, 如烘焙、 木工、園藝等。原先 學籍可以 保留,為青少年精神患 者做好就 學或就業的準備。 預防重於後續治療 照顧青少年的心理 健康,就 要幫助他們培養韌力, 預防重於 治療。方 式有動態 的也有靜 態 的,例如推展接觸大自 然的冒險 教育,帶孩子划獨木舟 、爬山、 荒野挑戰,或是街舞大 賽、籃球 比賽和各式表演藝術, 或是如宗 教的靜心。讓青少年有 展現自己 的平臺,在課業之外有 正向的目 標投入,發揮他們愛秀 、想被這 個世界看見、喜歡展現 自己的特 質;當孩子有人際的支 持,和有 志一同的 朋友有共 同要完成 的 事,會感覺自己對世界 有貢獻、 生命充滿活力。 (相片提供/林麗文) 脆弱青少年即使在惡劣情 境下還能夠努力的生活, 他其實有很強大的韌力; 我們要幫助他運用他的韌 力,找出他的內外在資 源,不被環境所折斷。 基於脆弱,孩子會有很多 測試行為,例如反抗、指 責、憤怒;如果可以不被 嚇到,穩穩地看出這是他 保護自己的面具,才有可 能慢慢地對話、建立關係 協助他的所需。 精神疾病發病會損傷大 腦,要提早預防;當孩子 出現精神狀況時,一定要 就醫。 心理諮商師叮嚀 當助人者 遇上青少年

018 ‧ ‧ ﹁療 養院有廣播找我,但是我正 在跟螞蟻講話。﹂﹁你跟螞 蟻講那麼久,害我等好 久!﹂患 有思覺失調症的小翁, 時不時出 現荒誕又怪異的妄想, 關懷小翁 長達三十年的基隆慈濟 志工黃秀 燕,知道他又發病了, 總是一派 輕鬆地回應。 黃秀燕清楚記得, 一九九三 年第一次見到小翁的情 景,他頭 戴一副燒燙傷病人使用 的石膏, 只露出一雙眼睛。那時 他才剛退 伍不久, 精神就開 始失序, 幻 聽、幻覺的干擾讓他痛 苦不堪, 決意走向死亡;他開瓦 斯自殺, 結果嚴重氣爆造成全身 嚴重燒燙 傷,整張臉也扭曲變形 ,為了恢 復肢體活動功能,手部 開刀二十 多次。 黃秀燕當時剛受證 為慈濟委 員一年多,第一次接觸 精神疾病 個案,她看著資深的訪 視志工如 何溫言軟語地鼓勵小翁 ,﹁他那 時真的很想不開,意志 消沉 在 志工真誠鼓勵下,他後 來就敢面 對大眾了。﹂ 小翁年幼時父母離 異,由爸 爸扶養,瓦斯氣爆燒掉 了住家, 父子倆只好租房子住 爸爸原本 擔任工廠的倉庫管理員 ,為了照 顧患有精神疾病的小翁 ,不得已 辭去工作 ;慈濟人 及時介入 關 懷,並補助他們的生活 與醫療費 用。 ﹁他沒有暴力傾向 ,如果吃 了藥,人好好的,是可 以跟我們 聊。﹂爸爸往生後,小 翁獨居, 黃秀燕也從資深訪視志 工手中接 下此一個案。 同理不否定,建立信任 ﹁與精神障礙者相 處,跟一 般的訪視個案一樣,就 是用真誠 心對待。﹂三十年來, 小翁曾經 車禍撞斷腿,黃秀燕當 時幾乎每 天為他送三餐;當小翁 被送往桃 園的一家 療養院, 訪視團隊 接 撰文 洪菁菁 攝影 蕭耀華 訪視三十年 黃秀燕引光入室 精神疾病患者發病時,幻覺、妄想、行為混亂,往 往遭人排斥或被家屬禁錮。 黃秀燕推開了那一扇門 去理解這些被視 瘋狂的 人, 感受他們內心世界所承受的煎熬痛苦,更想帶來改 變的契機。

019 2023.7 慈濟 連多年,每個月一次從 基隆到桃 園,帶他 外出去逛 書店或是 吃 飯,陪他參加慈濟的冬 令圍爐; 也曾經在宜蘭一家療養 院裏,小 翁全身感染嚴重疥瘡, 黃秀燕陪 伴他就醫,幫忙將 的 所有衣物 煮沸消毒。 小翁身邊已經沒有 親人,長 期陪伴的黃秀燕是他唯 一信任的 人。有一回小翁發病非 常嚴重, 在租屋處所在的社區裏 漫無目的 地走來走去、胡言亂語 ,嚇壞了 居民,房 東緊急通 知請她來 處 理。 小翁眼神都不對了 ,不過還 認得她, 黃秀燕問 :﹁你很 不 舒服喔? 是不是被 干擾得很 嚴 重?﹂他點點頭,又開 始語無倫 次。黃秀燕接著說:﹁ 師姊帶你 一位關懷戶阿嬤患有精神疾病,雙 目失明且重聽,慈濟志工黃秀燕蹲 在床前和她說話。

020 去給醫師 看好不好 ?會比較 舒 服。﹂小翁再度點頭。 黃秀燕表示,精神 障礙者必 須按時 藥,一旦停藥 就容易發 作;所幸小翁不會傷害 人,就是 喃喃自語、眼神渙散, 一看就知 道是發病了。 ﹁這一路以來的陪 伴,真的 是狀況不斷!﹂黃秀燕 回憶,有 一次小翁從療養院走失 ,當時寒 流來襲,基隆下大雨, 很擔心他 如果往深山跑不易被發 現;所幸 第二天警 察發現他 赤身裸體 、 拿著雨傘在街上指揮交 通,﹁他 說是神明降駕,他要脫 光衣服接 駕。﹂黃 秀燕了解 ,只要同 理 而不否定 ,就不會 刺激對方 的 情緒,﹁ 我不會講 他不正常 , 我笑著回 答他:﹃ 你真是虔 誠 啊!﹄﹂ 小翁目前安置在花 蓮玉里的 療養院,黃秀燕固定每 個月寄送 食物、︽慈濟︾月刊、 佛書等物 資給他。旁人的真誠關 懷,小翁 其實感受得到;新冠肺 炎疫情期 間,黃秀 燕接到第 一通關心 的 電話竟然是小翁打的, ﹁他很擔 心我會感染,叫我口罩 要戴好、 要用肥皂洗手、不要去 人多的地 方,也會 寫信感謝 我對他的 照 顧。﹂ 身體會生病,精神也是 ﹁但不是每一位精 神障礙者 都是一樣的。﹂黃秀燕 強調,關 懷過程中,隨時要察言 觀色,對 方如果表情和善,表示 內心起伏 不大;但如果發病時 會有種種 負面、混亂的妄想,旁 人難以捉 摸,一定要小心應對。 她曾關懷一戶個案 ,因為按 電鈴,驚擾到對方,對 著門外的 志工破口大罵了半小時 ;黃秀燕 機敏地從半掩的大門瞧 見,屋內 有個擺放茶具的櫃子, ﹁你好像 很會泡茶 喔?﹂黃 秀燕和他 閒 聊,直到對方情緒漸趨 緩和,才 讓志工進屋裏。 也曾遇到個案有暴 力行為, ﹁他是發了狂準備打人 ,我們從 他家落荒而逃。﹂黃秀 燕說 此 時不要繼續關懷,而是 請政府單 位介入協助,將其強制 就醫,並 尋找機構收容。 身體會生病,精神 也一樣有 可能生病,黃秀燕說, 生病就是 要接受專業的治療。﹁ 幫助精神 障礙者, 最重要的 就是協助 就 醫,其次是幫他們尋求 相關的社 會福利資源。﹂ 病人跟家屬是命運 共同體, 在漫長的 病程中, 黃秀燕看 到 有些家屬 不知道如 何﹁與病 共 處﹂,往往讓自己的身 心也陷落 其中。 ﹁你是 誰?你 說什麼 ?﹂ ﹁我是慈 濟人⋯⋯﹂ ﹁你說什 麼?你是誰?﹂八十四 歲的阿嬤 有精神疾病,重聽又雙 目失明, 任憑黃秀燕扯著嗓門, 阿嬤還是 聽不見。

021 2023.7 慈濟 屋內屋外堆滿垃圾 ,里長因 而向慈濟提報,五、六 十位志工 前來清掃;全身癱瘓、 長了褥瘡 的阿嬤瘦骨嶙峋,原本 睡在客廳 的木頭長椅上,志工送 來電動病 床,讓她可以舒服地躺臥 。 ﹁媽媽每天伸手挖 自己的排 泄物,怎麼講都講不聽 ,我快受 不了了,昨天揍了她, 很無奈, 真想把她趕出去,我覺 得自己沒 有照顧好媽媽⋯⋯﹂阿 嬤經常大 吼大叫, 女兒長期 照顧她, 長 年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和情感負 荷,因此罹患憂鬱症。 身心俱疲 的女兒絮絮叨叨地抱怨 、訴苦, 黃秀燕耐心地傾聽,適 時安慰和 鼓勵。 辛苦的家庭,將心比 投入訪視工作三十 多年,陪 伴過無數貧病交迫、啼 飢號寒的 人家,自己是否會受到 負面情緒 的影響?黃秀燕說,她 一點也不 擔心,因為她始終將全 部的注意 力放在如何幫助對方、 如何解決 問題,而不是將自己困 在負面的 情緒、情境之中。 當然不可否認,在 與精神障 礙者的關懷互動中,難 免會感到 害怕、挫折與無奈,但 幸好慈濟 逾半世紀來的訪視關懷 是以團 隊而非個人方式進行, 而且背後 也有專業社工輔導與支 持 所以 一路走來可謂是﹁難行 能行﹂; 志工用心用愛走入許多 經濟弱勢 或為精神 問題所苦 的個人與 家 庭,可說也彌補了政府 社福資源 的有限與缺口。 人生錯亂、變調, 精神疾病 患者復原過程既漫長又 辛苦,黃 秀燕說,有些民眾可能 會恐懼或 排斥他們,而她一直將 對方視為 親人、朋友,陪伴就醫 ,提醒定 時吃藥,讓他們不會覺 得孤單無 援,而是被了解和接納 ,才能避 免病情惡化,在復原的 路上繼續 前進。 黃秀燕專注聆聽家屬訴說承擔照顧 者的壓力,也協助尋找資源,避免 他們身心負荷過重。

022 A B C D A affect attention a p p e a r a n c e attitude B behavior C cogni t ion D drive ‧ ‧ 問 :如何辨識是否罹患思覺失 調症?何時需要就醫? 答:臨床上,出現無中生 有,信 以為真卻又堅信不移的 狀態,無 論別人透過各種證據理 由企圖說 服改變,都難以動搖, 這就是妄 想;而感官知覺能接收 到別人接 收不到的刺激,但實際 的刺激並 不存在,這就是幻覺。 例如病人 可以聽見別人聽不見的 說話聲, 這種思考與知覺出現失 調狀態的 症狀若持續出現,並且 已明顯影 響一個人的現實感、判 斷力就是 思覺失調。 評估精神狀態有個 簡單的方 法,是﹁ ﹂。 是情感 ︵ ︶、專注力︵ ︶、 表象︵ ︶、態 度 ︵ ︶,觀察一個人是否面 無表情、過度亢奮、憂鬱或喜怒無 常。 是行為表現︵ ︶。 思覺失調的病人可能出 現急性混 亂的矛盾狀態,比如提 到爸爸最 近才往生,卻是笑著講 ,也可能 講話語無倫次、答非所問 。 是認知︵ ︶。處 在妄想狀態時,疑心會 很重,看 見陌生人會懷疑對方是 不是要陷 害他;最常見的是脫離 現實的視 幻覺、聽幻覺,沒有的 東西或沒 人講話, 卻看得見、聽 得見。 是活力︵ ︶。例如不 想跟人互動,該表露情 感時很冷 漠;假如你熟識這個人 過去的狀 態,一段時間沒見卻發 現他逐漸 離群索居,比如以前是 班上第一 名,現在卻不想上學, 什麼都不 想做、比較懶散。 一般人只要覺得情 況需要尋 求協助,就設法建議對 方尋求專 業諮詢。 關於強制 住院治療 , ︽精神衛生法︾對於嚴 重病人有 具體定義,包括明顯脫 離現實的 奇特思考、怪異行為, 以致無法 處理自身事務者。而且 還需要經 過強制審查會委員的審 核認定, 確實有傷人或自傷行為 的危險性 才會同意讓病 接受住院 治療。 口述 李嘉富(臺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 採訪整理 洪菁菁 當思覺失調時 思覺失調症病人並不會比一般人有較高的暴力行為 ,幻聽、幻覺起因於多巴胺分泌旺盛, 導致大腦接收過量訊息、過度敏感,痛苦 他們, 所需要的是醫療和復健。

023 2023.7 ○ 慈濟 問:思覺為什麼會失調? 答:思覺失調患者產生幻 覺或妄 想,在於大腦裏的多巴 胺︵神經 傳導物質之一︶過度旺盛 。 比如若是在捷運站 收音,會 收錄到很 多吵雜的 人聲、環 境 音,把這個錄音開大聲 、戴上耳 機聽,就像是思覺失調 患者感受 到的狀態;吵雜聲如果 發生在半 夜,更會讓人害怕焦慮。 當多巴胺活性太強 ,導致太 過敏感,大腦無法選擇 性的分散 注意力,不想聽的訊息 全部跑進 來而無法專注,就像聽 見有人在 耳邊講話,而且是謾罵指 責。 當幻覺或妄想持續 ,甚至行 為出現混亂,超過半年 以上,就 稱為思覺失調症。好發 於十五歲 慈濟人醫會二 一七年於新北市義 診,案家因罹患精神疾患而無法自 理生活,李嘉富醫師(中)問診評 估。 (攝影/蔡淑卿)

024 到二十五歲,特別是十 九、二十 歲。例如 有些男孩 子平常宅 在 家,服兵役時,團體生 活導致高 度壓力 症狀就容易被突 顯。 問:思覺失調症會好嗎? 答:按過去臨床統計,思 覺失調 症患者平均有四分之一 可能預後 恢復良好;另外有二分 之一的人 會反覆發作,需要長時 間的藥物 控制;還有四分之一的 人藥物治 療後恢復還是 限。主 因是發病 早期缺乏病識感而不願 意接受治 療,是治療上比較大的困 境。 發病最初的二到五 年,是治 療的最佳黃金期,最好 能夠早期 發現、早期治療,避免 大腦嚴重 受損。新一代抗精神病 藥物的副 作用較少,功能恢復更 好,還可 以施打長效針劑,依據 近期研究 顯示,目前因為治療的 療效進步 很多,初次發病需要以 住院方式 治療,甚至長時間住院 的病人比 例相對減少了。 問:思覺失調症會遺傳嗎 ? 答:在精神疾病中,精神 官能症 如焦慮、憂鬱等與心理 社會壓力 較相關的疾病,可能 外在壓力 環境關係較大。例如新 冠肺炎疫 情爆發以來,全世界增 加了百分 之二十五的焦慮、憂鬱 人口;思 覺失調症雖然也可能與 壓力誘發 有關,但與體質更有關 。一般 罹患思覺失調的機率是 固定的, 變動不大,約為百分之一 。 一等親裏,如果爸 媽其中一 人罹病,孩子也罹病的 機率約百 分之十二;父母兩人皆 罹病,孩 子也罹病的機率就會高 達到百分 之四十,但仍不是百分 之百都會 遺傳。一旦強調遺傳, 就會讓有 遺傳體質的人感到宿命 難抗;要 強調的是,如果帶有遺 傳體質, 能否讓自己有好 抗壓 性,不會 在有生之年發病。 並非每個有家族史 的人都會 發病,例如與多巴胺的 遺傳基因 有關的疾病,後來被發 現和創造 力有關, 有人因此 成為大學 教 授、創新發明者,但也 有人可能 較易形成酒癮、反社會 性格,端 看如何運用這項特質, 天才與疾 病往往也可能是一線之隔 。 問:當思覺失調者出現 症狀時 身邊的人該如何協助? 答:患者並不會因此有較 高的暴 力行為,當幻聽、幻 、妄想 現時,不要當場否定, 也不要刻 意強化。對患者而言, 這些感受 是真實存在的,一旦被 否定就會 對人產生不信任感;有 些人為了 不否定,還表示自己也 有相同經 驗,這會強化對方的妄 想,讓他 更信以為真,讓症狀更顯 著。 假設對方說:﹁我 親眼看到 外星人,你相信有外星 人嗎?﹂ 可以先了解原因:﹁你 遇過嗎? 當時發生什麼狀況?﹂ ﹁原來你 一直覺得外星人在你身 上裝了竊 聽器,所以那種感覺你 一定很不 舒服,對不對?﹂不強 化,而是

025 2023.7 ‧ ‧ ‧ ──────── 慈濟 感同身受對方的情緒感受 。 問:如何幫助思覺失調者 復健? 答:健康的基本原則,就 是﹁正 確認識,及早就醫,規 律治療, 健康作息,重返工作﹂ 。目前臺 灣的社區精神醫學與復 健系統已 建構相當完整,包括日 間留院、 社區復健中心、康復之 家,過往 透過日間病房復健經驗 ,我們每 年已可協助百分之十的 慢性精神 病人提供生活訓練,重 返社區或 職場。 醫界預測,臺灣未 來十年內 可能因為高齡以及少子 化,新發 病而需要急性住院的病 人會慢慢 減少,再加上藥物、針 劑治療效 果不斷進步,慢性精神 科病房數 也會愈來愈少;隨著社 區醫療 政策,在社區廣設康復 之家或復 健中心,由心理師、社 工師、職 能治療師等專業人士協 助病人做 返家前的準備,也可以 協助症狀 穩定者為就業做準備。 (攝影/黃永福) 大腦的多巴胺分泌太過旺 盛,會過度敏感,就好像 戴上耳機放大聲量,無 法轉移注意力,也無法專 注,會感到害怕和焦慮。 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副作 用少,功能恢復更好;但 治療最大的困境,是發病 早期缺乏病識感,不承認 自己生病而不願意就醫。 罹患思覺失調症與遺傳體 質有關,但並非每個人都 會發病,關鍵在於能否讓 自己有更好的抗壓性。 醫師提醒 關懷陪伴 還要鼓勵就醫

026 ‧ ‧ 強韌的玻璃人生 你很難不一眼就注意 到她,嬌小的身軀, 起身時高度 僅約一米三,還得拄著兩支枴杖才能緩步前進,仔細看,面 容、雙手多處彎曲變形,但她似乎毫不在意自己的外貌與行 動,全心投入回收資源分類。 她是臺中長安環保站志工吳貞葉,罹患先天性成骨不全 症,也就是俗稱的「玻璃娃娃」。聽她描述九歲那一年,還 是一位四肢健全、健康活潑的小孩,在田裏快樂地玩耍,一 不小心摔跤,導致左大腿骨折,當時被送去國術館接骨,沒 想到一個月後才發現骨頭接歪了,於是又在國術館強將接好 的骨頭扳斷重新接上,這是她此生難以忘懷的劇痛。在一旁 聽聞的我們,不禁目瞪口呆 這個荒唐的治療過程竟發生在 一位小孩身上。若說她的基因有先天缺陷,卻也為她帶來超 越常人的「開朗樂觀」特質 與人互動的熱絡自信、隨時洋 溢笑容。雖然她的骨骼如玻璃般易碎脆弱,但她的心胸如玻 璃般透明清淨,折射著光芒力量! 吳貞 臺中市 撰文 黃筱哲、蔡瑜璇 攝影 黃筱哲 全臺灣有八萬九千位慈濟環保志工,在八千八百個環保據點孜孜不息地做資源分類; 大家不分學歷也不談背景,無薪無酬地投入;不問付出成本更不與艱苦人爭利, 只為了鼓勵大眾愛惜物命、疼惜大地,留給代代子孫一 乾淨的地球。

RkJQdWJsaXNoZXIy MTI1Mjcw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