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月刊693期

慈濟月刊 一碗飯 消災解 慈濟 幸福 慈濟 消災解餓 一碗飯的幸福 693 2024年8月1日出刊 日本能登震災復興之路 特別報導 六月初六 曬經書 農禪生活 DS Gs

攝影/黃筱哲 共聚善念‧廣結法緣 不要輕視自己,人人有佛性; 接引人間菩薩,處處是道場; 培養一念善心,廣結善法緣; 共聚善念造福,力行菩薩道; 至誠潤滋群生,祥和淨世間。 ‧ 證嚴上人 靜思晨語 後世演法華 身行親近處 安忍修口業 道心無疑悔 髻中明珠喻 誓願安樂行 六章章名 安樂行品第十四 面裡 慈濟月刊 一碗飯 消災解 慈濟 幸福 慈濟 消災解餓 一碗飯的幸福

001 2024.8 八分飽,兩分助人好 編 語 SDGs SDG2 zero hunger 慈濟 七月中旬,慈濟完成了在日本能登半島 地震災區的四梯次見舞金發放,超過 一萬戶領到現金援助。發放後,日本慈濟 志工收到一張輪島市 受災戶寫來的明信 片:﹁今天門前町下著雨 , 雨水從掉落瓦 片的屋頂滴進屋內 。 在這些充滿陰鬱的日 子裏 , 災害慰問金給了我很大的安慰 。 非 常感謝 , 我會好好珍惜和使用這筆錢 。﹂ 每戶獲得二萬至三萬多新臺幣不等的 ﹁災害御見舞﹂慰問金 , 這筆錢來自全球 愛心捐助 , 甚至是相比之下更為窮困貧瘠 的地區 , 將平日積攢的零錢匯成災區復興 的力量 , 在市町公務人員協助檢核身分資 格後 , 由志工親手交付給受災戶 。 能登半島近半鄉間居民 , 是六十五歲 以上高齡者 從前來現場領取見舞金者即 可窺知一二 , 許多長者獨居或兩 老彼此 照顧 。 老人家人親土親 , 災後不願向外依 親 , 依舊待在受損的老 屋 。 八十九歲的 老先生說 , 孩子有自己的生活 , 不想去打 擾 , 過一天算一天 ; 八十八歲的老婆婆行 動不方便 , 要去銀行領錢 、 辦理手續也不 容易 , 能夠拿到現金 , 真的非常高興 。 臺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 , 與日本同 屬地震 、 颱風頻仍之地 , 加上獨居戶數占 比都很高 , 因此頗值得藉此震 災因緣為 鑑 , 進而檢視臺灣社區的防救災準備及災 後復原韌性 。 而本期持續推出慈濟與聯合國永續發 展目標 ︵ ︶系列報導 , 主軸集中在 ︵ ︶ 的飢餓與糧食議題 ; 在慈濟多年的國際賑災經驗中 吃不飽的 問題 , 更多發生在海外貧窮區域 , 慈濟或 提供熱食 、 或發放米糧食物 , 盡可能維持 受助者基本生存需要 。 為長遠而計 , 慈濟 也會提供農作物種子給農民或社區志工 , 協助自給自足 , 甚而有餘力也能助人 。 一如緬甸貧農聽聞 ﹁ 竹筒歲月﹂的慈 濟緣起 , 起而效尤 , 每日存一把米到 ﹁ 米 撲滿 ﹂ 助人 ; 此舉也引發上人呼籲 ﹁ 八分 飽 , 兩分助人好﹂,期望帶動互愛互助的 人間善效應 。 即使經濟困難 , 只要社會平安 , 人助 自助 , 飢餓問題會獲得紓解 ;若是社會動 盪 , 外援難以進入 , 辛苦度日的人更苦 。 近年來通貨膨脹 , 救濟物資價格提高 , 慈 善援助困難度增加 。 此際更需帶動人人小 錢行大善 , 點滴累積 、 功德無量 。

002 ── 心靈交流道 能登強震後的三件事 七月十三 日收到見 舞金真 是嚇一跳,有說不出的開 心 ! 我也是個佛教 徒 ,我要把它放 在佛龕上,每天都能看到 。 新年第一 天 ,是我的七 十 五歲生日,遇上了能登地 震 ; 只想告訴大家 人生最重要的 三 件事 擁有感謝的心 、勇敢 向前的笑容 ,以及為社會奉 獻 的心意。 我的心臟 有問題 ,已做過 大約十二次手 術 ,脈搏和血壓 總是很高;每天醒來,我總認 為今天就是活 著的最後一天 , 因為佛 陀就是 這樣教 導我們 的;我懷著感激的 心情 ,只想 著如何為鄉親 服務 ,這輩子大 概到死之前都是農夫吧 ! 許多人認 為自己老 了 ,即 使是想修好房 子 ,也可能在房 子修好前就先 死去 ;但對我而 言,過去不可追,未來不可期, 只能微笑向前 走 ;遇上辛苦的 時候,只有改變自己的想法 。 非常開心 領到見舞 金 ,只 有感謝再感謝 ,我會很慎重地 使用的。 日本能登半島志賀町 谷口隆夫 (林玲悧翻譯整理) 一塊錢也想回饋 七月十三 日 ,我們在石 川 縣珠洲市發放 見舞金 ,七十六 歲的山形美和 子阿嬤 ,帶我們 回家看看,她的好朋友西 田美 洋子阿嬤也陪同前往 。 山形阿嬤 說 ,嫁來這個 家 已經有五十年 ,而這棟建築物 六十年了,先生是殘障者 ,對 這個家有很多 的回憶 ,所以災 後不願離開 ,就留在避難所 ; 直到四月十七 日接到通知 ,搬 進組合屋。 阿嬤家滿 目瘡痍 ,令人唏 噓;介紹屋況後 ,阿嬤突然拿 了幾個布包給 我們 ,﹁這是一 點心意,請收下。﹂我們打開 包包一看,裏面都是銅板 。 原來在前往阿嬤家的路上 , 在車裏她問我 們 ,送給她的這 個竹筒要做 什麼 ?﹁這個是要 您每天存一點 愛心 ,去幫助更 需要幫助的人 。﹂ 阿嬤又問 , 那 存滿了怎麼 辦呢 ?﹁請寄到慈 濟日本分會 ,或者是就近捐 給 其他慈善團體 。﹂她點頭稱是。 我們感動地收下她的銅板 , 表示會再將這 分愛心轉給需 要 的人。阿嬤馬上說 ,請不要這 麼講,這只是一點小 小心意 , ﹁剛剛從你們那 邊拿到那麼多 的幫助,即便只是一塊 錢 ,我 也想回饋;何況這只是一塊錢 、 五塊錢或十塊 錢 ,但以現在我 的能力,能回饋 的就只 有這 些,真的很不好意 思 。而且你 們臺灣自己都 受災 ,還大老遠 地跑來幫助我 們 ,真是無法言 喻的感動,謝謝你們。﹂西田 美洋子阿嬤也 跟著說 ,這分情 真是太令人難忘 ,謝謝你們。 我們關心 阿嬤對未 來的想 法,她說,邊住組合屋邊 計畫 吧,很感恩政府貼 心地在房子 裏加寬了走道 ,讓輪椅能夠暢

003 2024.8 【慈濟月刊‧歡迎投稿】投稿地址︰11259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8號 慈濟月刊編輯部 傳真電話︰02-28989994 e-mail ︰tzmonthly@daaitv.com 慈濟 通無阻;其實能平安 ,又有組 合屋可以住 ,別無所求了 ,就 只怕地震再來 。﹁當初來到能 登,覺得這個地方 這麼美麗 、 漂亮、平和,哪知道五十年 後 這麼強的地震 襲來 ,令人膽顫 心驚,無法忘記。﹂ 陪同家訪 的臺灣志 工林天 來師兄是花蓮 人 ,相當能夠感 受老人家的心 情 ;阿嬤們馬上 關心他家裏還 好嗎 ?林師兄回 答家裏沒有事 ,阿嬤馬上說 : ﹁真是太好了 !﹂這分關懷讓 林師兄眼淚直 流 ;攝影師也感 動落淚,拿著攝影機的 手都晃 了好幾 次 ,他說:﹁沒想到 她們一點都不 抱怨 ,還那麼樂 觀,令人心疼又感動 。﹂ 日本 吳惠珍 在英國學會包粽子 英國曼徹 斯特慈濟 志工六 月製作素粽和 紅龜粿義賣 ,當 我在利物浦得 知消息 ,毫不猶 豫地搭上火車 前往參加 。包粽 子其實很耗體 力 ,但師姑熟稔 的手藝 讓這件 事看似 輕而易 舉,無論再累也甘 之如飴 ,這 分精神讓我深 深敬佩 ;師姑已 經護持了這麼 多年 ,我們年輕 人應該學習並接棒 。 過程中,人人各自 承擔責 任,洗粽葉、炒糯米、炒餡料, 還有人秤米和 餡料 ;彼此的默 契彷彿心靈相 通 ,即便是第一 次來,也知道 接下來 該做什 麼;工作完成後 ,自動自發地 收拾清理。大家心連心 ,就像 粽串那樣緊密相連 。 為了學會 包粽子 ,我延後 了回程的火車 班次 ,向師姑請 教,不斷練習,我開玩笑地說 , 如果學會了 ,那就沒什麼事 能 難倒我了。第二天,我獨自完 成了兩串形狀 很像樣的粽子 , 但最緊張的是 煮粽時刻 ,如果 散落漏米,那顆粽子就不 能義 賣了。當師姑撈出粽 串 ,恭喜 我:﹁禧駿你出運了 !鍋裏一 粒米都沒有 。﹂我鬆了口氣 , 自己總算稍微有能力接棒 了 ! 第一步驟 最為關鍵 ,要把 兩片粽葉折成 漏斗型 ,空間足 夠,才能裝下米和 餡料 ,一包 一容就呈現了 包容心 ;要開闊 才能融入更多 人和事 ,不 因 為小挫折就耿 耿於懷 。粽子也 不能綁得太緊 ,避免煮的時候 糯米膨脹,容易爆開。就像做 任何事情如果 壓力太大 ,一旦 情況不 如意 ,就容易 出現情 緒;要學會放鬆心 情 ,犯錯了 就提醒自己下次更用心 。 雖然工序 繁瑣 ,但這是文 化傳承,無論多麼辛苦 ,只要 想到這是一樁 善事 ,可以把愛 傳遞出去幫助 更多人 ,讓拿到 的人覺得粽子 好看又好吃 ,就 會更投入地做 。就像師公上人 說的,用心就是專業 。 困難的事 只怕不去 做 ,只 要肯做,沒有做不到的 事 。感 恩這次的經驗 ,讓我培養耐心 和韌性;也感恩師姑們 煮了愛 心午餐,讓在海外留學 的我感 受到家庭般的溫暖 。 英國 林禧駿

目錄 二 二四 年八 月一 日出 版 第 期 慈濟志工在莫三比 克推動慈善 農耕計畫,供應喬 輕馬拉小學 貧困學童熱食。類 似行動長年 在全球慈濟據點 進行,協助陷 落飢貧的家庭,也 對應聯合國 永續發展目標第 二項「消除飢 餓」。(相片提供 /慈濟莫三 比克聯絡處) 編語 八分飽,兩分助人好 無盡藏 苦樂人生 為自己祝福 證嚴上人 慈濟誌 天下事 整理 編輯部 慈濟 慈濟行動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系列報導 避免缺糧釀成災難 撰文 葉子豪 緬甸貧農 吃得起自己種的米 撰文 周傳斌 專家觀點 讓臺灣至少有飯吃 撰文 葉子豪 農禪生活 六月初六 曬經書 撰文 釋德江、李秀玲 攝影 蕭耀華 心靈故鄉 夢之所繫 我們的主堂 撰文 籃義雄 攝影 黃筱哲 特別報導 日本能登震災復興之路 撰文、攝影 林玲悧 採訪紀實 當我被能登深愛著 撰文 楊景卉 一碗飯 幸福 的 消災解 ○ ▎贊助慈善、 醫療、 教育志業 郵政劃撥帳號:06887791 戶名:佛教慈濟基金會 請指定用途: 1. 慈善:臺灣貧戶長期濟助、急難救助 2. 醫療:推展醫療志業 3. 教育:推展完全化教育志業 4. 國際:國際救援、災後重建 ▎贊助人文志業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請指定用途: 1. 隨喜助印《慈濟》月刊或《檀施文庫》 2. 每月捐助100元(一年1200元)以上,加入「慈濟道侶 檀施會」,每兩個月可獲贈一本《檀施文庫》出版品 3. 參加「大愛之友」贊助大愛電視臺 ▎慈濟基金會誠摯邀您加入慈濟會員 1. 線上捐款 一指積善共造福緣 一念成功歡喜功德 2. 郵政劃撥、銀行轉帳定期定額自動捐款 1 6 8 ‧ DS Gs 12 14 X ‧ 24 ‧ 30 ‧ 32 ‧ ‧ 40 ‧ ‧ 46 ‧ 56 ‧ 6 9 3 線上捐款

本雜誌採用環保大豆油墨印製 愛惜資源 請廣為傳閱 中華郵政臺北誌字第886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1967年7月創刊‧2024年8月1日出版 第693期 發行人/釋證嚴 人文志業執行長/王端正 平面內容創作中心主責長/王志宏 副總編輯/呂祥芳 編輯/李秀玲、葉又華、蔡嘉琪 採訪召集人/李委煌 撰述/葉子豪、周傳斌 攝影召集人/蕭耀華 攝影副召集人/黃筱哲 攝影/顏霖沼 美術指導/邱宇陞 美術設計/王伶娟 數位主編/楊舜斌 感謝 新豪華製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免費製版 繪畫志工/林順雄、陳九熹、蘇芳霈 校對志工/簡素珠、林美枝、張素卿、陳輝明 印刷廠/中華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編輯部/11259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8號 Printed in Taiwan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慈濟期刊部 電話:(02)28989000 傳真:(02)28989994 讀者索閱電話:(02)28989000轉1165 傳真:(02)28989966 ▎慈濟月刊免費贈閱 歡迎到各地慈濟會所取閱 如需定期郵寄到府, 酌收一年份郵資NT$165元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數位閱讀慈濟月刊 《慈濟》月刊官網 全新改版 釋德 99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肯定此生有價值】 不要在意自己幾歲了,而是自問還有多少 利益人間的事需要我去做。 【喚醒愛心與熱心】 平安才能助人。要自我祝福天天發一念心、 養成行善造福的好習慣。 62 ‧ ‧ ‧ 64 ‧ ‧ 66 ‧ ‧ 74 ‧ ‧ 84 ‧ ‧ 88 ‧ ○ ○ 90 ‧ ‧ 92 ‧ 94 ‧ 96 ‧ 98 ‧ 生命的禮物 加護病房的那一夜 口述 洪翊珊 整理 章麗玉、袁淑珍 親師生 坦白話 當同學邀我作弊 撰文 李秋月 插畫 鍾庭嘉 人醫之愛 不只救人 也為地球治病 撰文 王明萌 攝影 黃筱哲 老得很健康 南投 石林罔市 保持健康 支持兒子做好事 撰文 施金魚 攝影 黃筱哲 慈善臺灣 志工移山記 撰文 賴美珍 攝影 梁榮為 把晴光送入暗角 撰文 林清雄、楊慧盈 支援 四 三花蓮強震重建 鹿港麵線愛心綿長 撰文 徐鳳琴 攝影 吳明土 來美髮店成就美事 撰文、攝影 李素月 想做的事 菩薩知道 撰文、攝影 黃淑真 聞思修 不賺錢的裁縫師 撰文、攝影 懿旖 百川歸海 繁花似錦 撰文 林美容

006 ( ) ╲ ── ○ 無盡藏 六 月出門從北往南, 再從南部回北部, 紮紮實實滿三十 一天。 聽大家盤點生命, 愈盤 點愈歡喜,幸好有 走入 慈濟,慈濟在國際 間走 過的足跡 有你點 點滴 滴的力量;慈濟救 助過 的眾生,有你付出 的一 分資源。 我也盤 點過 去,對自己說:﹁幸好, 很有價值的人生。﹂ 看到大家守護 社區 道場、守護在慈濟醫院, 愛的力量很鞏固, 數十 年來如一日;還有 環保 志工,清晨就出 門,沒 有算鐘點 無所求付出, 還虔誠說感恩,真 的是 功德無量。一路上 聽到 菩薩們的精進,也 看到 老、病、苦,比較 資深 的做慈濟也有三、 四十 年了,一心一志投 入, 即使衰邁,慧命也 沒有 中斷,繼續著慈濟 的精 神理念,所以感覺 很安 慰;當然也有遺憾 ,有 的人生病無法來相 見, 有的則是我已經看 不到 他了。聽到有弟子 先去 了,師父不捨;但 回過 頭來,告訴自己要 提起 智慧,這是自然法 則, 虔誠為他祝福 來 去自 如,輕安自在,無掛礙、 無煩惱。 雖然人生有 遺憾, 但在過 去這麼 長的時 間,我們共同的大 愛會 合起來 今天慈濟 才能 普及在國際間;生 命的 價值,我 們都有 做到 了。與佛法會合、 與慈 濟會合,力行在人 間菩 薩道上;生命是過 一天 減一天,但是慧命 在增 長,還要一代傳一 代, 玉脂朱粉 局部 陳九熹 苦樂人生 為自己祝福 雖然說人生是 , 但人與人之間相互照顧也是有福的。 要祝福自己 每天與好人相處、聽好話、做好事, 還要分享所做過的好事,愈盤點會愈歡喜! 證嚴上人 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 二四年七月一日至十四日

007 2024.8 ── 慈濟 把愛的歷史延續下去。 人生有不同 階段, 年少時就是不斷學 習, 能認知到正確的思 惟, 是最快樂的;現在 社會 的生態就是 輕人 往外 求學立業,照顧他 們的 小家庭,年長者總 是孤 單或是 兩老相 依。少 年、中年、步入老 年的 過程,快樂中多數 有著 煩惱,無論貧與富 ,求 不得的事情也很多 。雖 然說人生是苦,但 人與 人之間相互照顧、 彼此 作伴,也是有福 。 年齡愈大,更 是分 秒不要空過,無論 是到 環保站或是分支 會所, 每天都 去說好 話、說 我們做 過的好 事,動 動手、動動腦,歡 歡喜 喜,自然就很健康 。壽 命無量 要有信心 ,不 要去算量,而是祝 福自 己 我很有福,每天 都與好人相處、聽 到好 話,所做的好事有 人記 得,沒有憂愁也沒 有埋 怨,知足心常樂。 每天聽大家 分享, 就像聽家家那一本 經; 有些家庭的經很 難念, 來到師 父的面 前,對 著大眾 來念他 的那一 部經;彼此之間就 會想 到,原本 以為自 己最 苦,沒想 到還有 人更 苦,就心 甘意願 接受 了,把煩惱變成感 恩, 感恩磨你的那個人 ,把 你磨得發亮。 生的喜悅、老 的無 奈,人生就是如此這般; 有了兒孫,很歡喜 ,孫 子年紀小時,我們 還能 夠拿主意;孫子長 大, 我們已 經老了 要受照 顧。不過人生不是 一了 百了,要增加福報 ,而 不是增加煩惱。 若是愛計較, 看不 透、想不開,時常 都有 障礙,永 遠都會 很辛 苦;無明不斷增 加 不 只這一輩子辛苦, 惡緣 延伸來生,會更苦 。人 生﹁有時風、有時雨﹂, 我們要自己去找尋 遮風 蔽雨的地方,還要 學習 如何去除無明。 每天晚上,隨 師的 同仁整理提供給我 國際 間的種種生態,大 自然 有四大不調,人間 的心 態也各不相 ,複 雜交 雜在一起,就是眾 生共 業。看到這些事情 ,總 是感慨良多,自我 警惕 不能停歇,把握生 命, 時間還有多長 我 就要 做多少事情。 世間苦難很 多,都 在善惡拉拔,善的 這一 股力量大,人人才 能平 安健康;若是惡的 力量 大,善的也會被拉過去。 要如何取得平衡? 你不 要拉、我也不要 拉,而 是彼此相愛,你讓一寸、 我也讓一寸,一分一寸, 以禮相待,真心誠 意, 就能創造美的世界。 地球暖化嚴 重,溫 度一直升高。我們 所使 用的物質,幾乎都 要破 壞大地、再經過切 割、 製作才能成就。在 享受 中,莫忘了大地的生態, 少消費 生活樸實 ;少 殺生,清淨飲食; 增長 善,減少惡行。愛 的能 量無窮盡,做我們 還有 辦法做的好事 一 直做 下去就對了。請大 家多 用心!

008 Taiwan 臺灣 ● 臺中慈濟醫院耳咽管中心揭幕,為全臺首創,統整過去5年來超過 800位耳咽管功能障礙治療經驗,將提供病人「全方位評估、診 斷新流程、量身訂製化」的精準診斷與治療(7/2) ● 11名甫自慈濟科技大學長照專班畢業的菲籍護佐,獲聘進入花蓮 慈濟醫院協助臨床照護;花蓮慈院是全臺首個採用勞動部「中階技 術工作人力計畫」引入外籍護佐的醫療院所(7/1) ● 竹南科學園區內的國家衛生研究院汰舊更新設備,將近百臺螢幕、 筆電、桌機致贈慈濟新竹再生電腦團隊,由志工重整後援助偏鄉學 校、清寒家庭、弱勢團體等。新竹再生電腦團隊2021年成立,到 今年6月底已送出近千臺,包括臺灣及日本、英國、阿根廷、莫三 比克、尼泊爾、印度菩提迦耶及菲律賓等(6/13) ● 獲頒今年度總統教育獎的56名學生中,有8位是慈濟長期陪伴關 懷的學子;慈濟慈善扶困對象是以「家庭」為單位,特別著重教育 資源輔助,今年上半年即提供助學金3,284件(7/5) ● 臺鐵229次自強號行經花蓮崇德至和仁路段,因大清水溪土石溢 流覆蓋鐵軌,造成列車部分出軌,司機員手部骨折、8名旅客輕 傷;慈濟於新城火車站提供乘客熱食及飲水,並前往醫院關懷傷者 (6/21、24) ● 花蓮市中山路民宅發生火警,出動45輛消防車、警義消155名才 將火勢熄滅;志工提供消防人員飲水等物資,關懷5戶受災戶並致 贈應急金(6/22、24) ● 臺南慈濟高中榮獲第9屆國家環境教育優等獎,2007年創校以來持 續研發多元課程的努力受到肯定(6/26) 1月~6月臺灣慈善數據 ● 提報個案7,329件 ● 長期濟助72,412戶次 ● 居家關懷102,163戶次 ● 急難補助7,794件 ● 居住環境改善273件 ● 關懷災害意外2,157戶次 發放應急慰問金1,691戶 動員志工逾4,170人次 慈善 醫療 教育

009 2024.8 整理‧編輯部 天下事 慈濟誌 13 6 21 7 Japan 日本 ● 日本能登強震災區見舞金發放,從5月中旬到7月 中旬共4個梯次已圓滿,共11,302戶、24,255 人領取。震災7個月來,慈濟於災區提供熱食、 熱飲、見舞金及助學金,共發出34,475份, 47,428人次受益,志工動員2,172人次 ★相關報導請見46頁 China 中國大陸 ● 6月中旬至7月初,湖南省岳陽市持續20天強降雨, 多地遭遇史上最強洪水襲擊;當地志工於7月3日勘 災後籌集物資,7月6日將消毒液、礦泉水、速食 麵、口罩等送達汨羅市與平江縣 7月5日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潰堤, 志工翌日即前往關心受影響鄉親,並在籌集了環保 毛毯、營養穀粉、速食麵、速乾衣等物資後展開發 放;7月10日進一步籌備了2,000套衣物送往守堤 一線,致贈給辛苦排澇的工作團隊;7月13日至15 日,志工也前往包括華容實驗小學在內的6個安置 點,提供受災鄉親關懷服務 慈濟

010 Jordan 約旦 ● 志工於南部阿巴西亞的貝都因沙漠區舉行一 年兩次的牙科義診,服務39位鄉親。20年 來,慈濟關懷距離首都安曼273公里的原住 民帳棚區,每年齋戒月及冬令兩次大型發 放,8月開學前贈與學童書包文具;2017年 11月起補給學童營養及教室瓦斯費;多年來 提供大學生獎助學金(6/28) Kenya 肯亞 ● 歷經2年乾旱,今年3月雨季終於來到,卻釀 成災難,連續暴雨使得全國9成地區嚴重水 患,29萬人流離失所。慈濟與3個合作夥伴 預計援助14,400戶――天主教靈醫會5月中 旬於首都奈洛比勘災後,持續發放物資和生 活補助金;愛女孩協會於寬札和本雅拉已發 出2,900戶糧食生活包,7月下旬於安博塞 利進行;肯亞紅十字會則在造冊中 ● 2019年伊代氣旋侵襲造成重災,慈 濟於大規模急難救助後展開中長期重 建援助。期間歷經新冠肺炎疫情等考 驗,於貝拉市援建13所中小學,6月 14日舉行聯合動土典禮,預計2025年 完工,可提供2萬8千名孩童就近入 學;於重災區索法拉省梅圖希拉鎮援 建410戶大愛屋,6月17日移交最後一 批,總統菲利佩.紐西(Filipe Nyusi) 特地出席見證,給予祝福 Mozambique 莫三比克

011 2024.8 天下事 慈濟誌 13 6 21 7 ● 菲律賓分會30周年系列活動展開。7月21日 於馬尼拉舉行慈善路跑,參加者的捐款做為 貧困學子的助學金;菲律賓分會自1995年創 立,已幫助超過1萬3千名助學生 ● 2013年11月海燕風災後,慈濟於帕洛興建 200多間簡易屋,穩定災戶生活;人口逐漸 外移,而後就地重建大愛屋,1.5公頃基地 興建60間房屋、中央廚房、職訓中心等, 7月11日移交啟用,並舉辦3天義診,共 5,444人受益(7/11~13) Philippines 菲律賓 Indonesia 印尼● 印尼分會與雅加達政府合作,首次於西雅加達巴美拉鎮 (Palmerah)建造永久組屋,共有4層樓、每間18平方 米共9個單位。自2006年迄今,慈濟扶困計畫已在全國 援建1,433間房屋(7/3) Paraguay 巴拉圭 ● 南半球正值寒冬,距離東方市41公里的加蓮地 印地安村受冰雹侵襲,農作損失嚴重,村民們 依賴樹薯充飢;志工向41戶發放物資,包含 每份20公斤的食物籃、禦寒衣物、種子、常 用藥品及文具(6/30) 慈濟

012 ○ 二 一九年春,伊代氣旋侵 襲東非三國,在莫三比克的 索法拉省帳棚區,孩童等待 慈善組織發放熱食。 (攝影/蕭耀華)

013 2024.8 DS Gs 慈濟 極端氣候、地域衝突、通膨加劇, 正在升高缺糧風險; 糧援維持基本生存,慈善救濟難行能行; 當人們「食」有餘力,八分飽兩分助人, 或可讓更多人免於飢餓。 一碗飯 幸福 的 消災解 慈濟

014 消除飢餓 ○ ‧ X S D G s 被 聯合國判 定為全球 第一個 ﹁氣候變遷導致的饑荒﹂, 就發生在非洲東南部的 印度洋島 國馬達加斯加;連續四 年乾旱, 導致糧作歉收。二 二二年元月 下旬起,卻又遭遇連續 四個熱帶 氣旋侵襲,強度和頻率 超乎過往 平均值,更加重了災害範 圍。 饑荒,到底是什麼樣的情形? 為了活下去,飢民捕捉 蝗蟲、採 摘野生仙人掌果腹 甚 至把製鞋 用的皮革煮來吃,但饑 荒依舊持 續惡化。哺乳的媽媽營 養不足無 避免缺糧釀成災難 撰文 葉子豪 【慈濟行動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系列報導 氣候變遷導致馬達加斯加災難 性饑荒,幼兒嚴重營養不良。 (相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涵蓋範圍

015 2024.8 SDGs ○ ○ Mananjary ○ Eugenie 或食勉物強充溫足飽 72.4億 全球人口80億 食物不足 7.35億 亞洲(含北非) 4.02億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2.82億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 4,300萬 北美及歐洲未報告 大洋洲 300萬 亞洲與北非占全球食物不足人口55%,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占38%以上 飢餓人口在哪裏? 資料來源:聯合國《2023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 慈濟 法分泌奶水,襁褓中的 寶寶不見 嬰兒肥而是瘦到皮包骨 。馬國數 以萬計人口,瀕臨餓死邊 緣 在聯合國十七項永 續發展目 標︵ ︶中,﹁消 除飢餓﹂ 僅次於﹁ 消除貧窮 ﹂,位列 第 二。從當前全球糧食供 給狀況來 看,八十億人口當中有 六成、約 五十億人,是不虞匱乏 的,但飢 餓問題依舊非常嚴峻。 根據聯合國統計, 二 二二 年全球二十四億人處於 中度或重 度糧食不安全狀態,長 期食物不 足人口約七點三五億; 且隨著氣 候變遷加劇、戰爭衝突 增多,缺 糧引發的 道危機將愈發 嚴重。 一千七百萬人次受益臺灣米 慈濟基金會與馬達 加斯加獅 子會合作 展開糧食 援助,二 二二年四 月在南部 的馬南札 里 ︵ ︶地區四 個村莊, 向一千四百六十戶發放 糧食生活 包。這是慈濟首次踏上 馬達加斯 加,也是與聯合國永續 發展目標 ﹁消除飢餓﹂相應,又 一次積極 的作為。 二 二三年,一百二十 噸臺 灣白米海運送抵馬達加 斯加,在 島內歷經三天顛簸泥路 、獨木舟 運載,於東南部與南部 展開十場 發放,總計嘉惠四千九 百七十三 戶、兩萬五千人。 超過攝氏四十度的 熾熱陽光 下,憔悴的民眾露出笑 容,婦女 把包含二十公斤米糧及 營養補充 包、玉米、 花生等物 資頂在頭 上,走數小時回家不以 為苦,因 為終於有糧食了!主責 發放的獅 子會副會長尤金妮︵ ︶, 對民眾解說物資由來, 並教大家 雙手合十, 向遠在萬 里外另一 個島上的伸援者致意: ﹁謝謝你 們,謝謝慈濟!﹂ 馬達加斯加兩千八 百多萬人 口中,有七成落於貧窮 線下,慈 濟糧援行動持續,今年 將致贈兩

016 —— ○○ ○ ○ ○ ○ KIDMIA MAHIBER SDG2 百四十噸臺灣白米。 ﹁感恩農業部農糧 署於過去 二十一年間提供愛心米 ,讓慈濟 能在貧苦國家,為其受 災居民及 貧民,帶來生機及希望 。﹂主責 國際援助事務的慈濟基 金會副執 行長熊士民,說明慈濟 申請公糧 援助國際的成果 自農糧署開放無償 申請庫存 公糧援外後,慈濟從二 三至 二 二三年,已申請輸出十 五萬 四千多噸臺灣米,幫助 二十個國 家,其中十七國是聯合 國認定的 糧食危機 中高風險 國家,超過 一千七百八十九萬人次受 惠。 二 二四年慈濟申請的 援外 米糧,預計幫助非洲、 中美洲的 十個國家地區。在中美 洲受援對 象中,最險惡的當屬目 前武裝組 織暴力事件頻傳的海地 ,為確保 發放順利,長期合作的 地臺商 聯繫軍警及政府單位協 助,盡力 縮短通關到發放之間的 庫存天數 以降低風險,讓貧民能 安全領到 米糧。 ﹁在非洲五十五 個國家中, 慈濟已援助三十六個國 家,目前 持續關懷十三國。﹂慈 濟基金會 宗教處海外慈善組楊琇 光表示, 海外援助因地制宜,考 量海運碳 足跡,近年賑災物資已 提升就地 採購比例。 以東非國家衣索 比亞為例, 慈濟援助因緣已超過二 十年,該 國一億二千萬人口中, 有三百萬 人因內戰、乾旱衝擊流 離失所; 二 二二年起,慈濟為難民 發放 糧食包,二 二三年五月與積米 亞協會︵ ︶合 作在南部乾旱災區紓困 ,援助的 物資就是在非洲當地採購 。 「一粒米中藏日月」深意 消除飢餓的細項目標, 包含確保所有人全年都 有安全、 營養且足夠的糧食,以 及消除營 養不良、使農村生產力 與小規模 糧食生產者收入成長等 農業永續 項目。對於糧食匱乏、 糧價高漲 的國家,糧食發放是緩 解飢餓困 境的及時雨。然而,確 保糧食自 給率,維繫本土農業 生產能量, 可強化應對飢餓危機的韌 性。 因此,慈濟在施糧 應急的同 時,也會視受助地區的 條件與需 求,提供種子、肥料、 水利等支 援,幫助復耕。熊士民 副執行長 簡要說明:﹁慈濟 深 入了解其 在地環境、生活文化, 以及是否 有良好的水土利於農 耕?若是務 農,自然從農耕方面設想幫助 ﹂ 早在一九九一年, 慈濟賑濟 中國大陸華東大水災時 ,證嚴上 人就指示賑災團隊,不 只要發放 米糧,還要為農民提供 稻種。志 工不解請益,上人以﹁ 一粒米中 藏日月,半升鍋裏煮山河﹂回應, 指出米糧可化解飢餓, 但吃完就 沒了,而稻種播下後, 不僅可以 生產稻米供糧,還可繼續 播種。 緊接著一九九四年 援助柬埔

017 2024.8 ○○ ○○ ○ Chandra Wijaya 慈濟 寨西部的旱澇災害,慈 濟不僅提 供米糧、穀種,還運來 一百多部 抽水機,送至各災區抽 取河水或 積水,灌溉 缺水的稻 田搶救秧 苗。水利、穀種的援助 ,幫助柬 國災區恢復農業生產, 一九九五 年四月,柬國內政部副 部長何速 將軍,帶著復耕後收成 的稻米來 到靜思精舍,代替受到 幫助的農 民表達感恩。 而在二十一世紀的 國際賑災 行動中,二 八年緬甸納吉斯 風災後,農業復振與農 村帶動, 堪稱消除飢餓與貧窮的典 範。 經由慈濟,臺灣愛心米已援助 馬達加斯加( 右圖攝影/藍 祥佑)、莫三比克(左上圖攝 影/蕭耀華)等二十國;印尼 為二 三年慈濟申請公糧援 外的第一個國家,二 一一年 於雅加達發放愛心米時,慈青 協助長者搬運(左下圖攝影/ )。

018 ○ Metuchira ○ ○ EPC Luís Joaquim Mara 回想納吉斯氣旋過 後的勘災 見聞,現任慈濟緬甸聯 絡處負責 人李金蘭依舊深感震撼 ,受災的 農村滿目瘡痍,倖免於 難的農民 們失去家園、耕牛,就 連耕地也 遭海水暴 潮入侵鹽 化,如果沒 有外援資助,勢必掀起 一波賣地 潮。所幸慈濟及時伸援 ,無償提 供快熟稻種與肥料,讓 農民避免 了雪上加霜的債務,可 以復耕重 建家園。 而慈濟人在勘災、發放同時, 也向村民介紹慈濟的﹁竹筒歲月﹂ 精神,日存五毛錢累積 善款,行 善造福。農民生活拮据 ,遑論投 幣存錢,一位 就提 議,用日 存一把米代替,具有緬 甸地方特 色的﹁米撲滿﹂就此誕生 。 ﹁聽到存一把米 可以救人, 很多村民 都覺得這 是很簡單 的 事,大家幾乎是整個村 都在存; 收到的米,可以拿去做 村裏面的 扶貧。﹂李金蘭表示, 緬甸 民 自己有飯吃,也存一把 米讓更苦 的人有飯吃。 兩千人組成農耕灌溉渠道 緬甸一把米帶起﹁ 八分飽, 兩分助人好﹂觀念,讓 助人善行 不分貧富。而在種族、 文化、飲 食迥異的非洲,慈濟人 則是開闢 菜園與農場,把收成用 來救濟更 需要、更弱勢的人。 以東非莫三比克 為例,二 一九年伊代風災過後, 莫國慈濟 志工把農耕濟貧模式, 從首都移 植到中部災區索法拉省 雅瑪郡梅 圖希拉鎮︵ ︶。剛開始 拓展出來的﹁大愛 場 ﹂土地只 有兩公頃,卻號召了上 千人自願 投入慈善農耕行列。 莫三比克缺乏水利灌溉系統, 不少老農因年事已高 無力提水 灌溉,於是無償出借土 地給慈濟 耕種。﹁我們在雅瑪郡 有兩千多 位志工組成提水網絡,大家到水井 或河邊提水 真的 是結合很 多人的力量!﹂慈濟莫 三比克聯 絡處負責人蔡岱霖讚歎道 。 ﹁大愛農場﹂蔬 果繁茂,除 了非洲人不可或缺的主 食玉米, 還有南瓜、番茄、地瓜 葉等富含 維生素的蔬菜,飽滿的 花生則是 蛋白質與油脂的重要來源 。 眾人原本期待,農 場收成可 以救濟更需要的人,沒 想到二 二 年四月因為新冠肺炎疫 情, 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許 多在城市 工作的居 民因封控 管制無法 工 作,被迫返鄉;在梅圖 希拉鎮, 大愛農場蔬果適時緩解 返鄉者的 生活壓力。 ﹁從今 年開始, 我們開 了 十六公頃的玉米田,這 是第一次 大面積種植糧食作物, 農場志工 都知道這不是要拿來賣 的,而是 用來做玉米粉,為小學 生提供熱 食。﹂蔡岱霖說明。 慈濟在雅瑪郡援建的喬輕馬拉 小學︵ ︶, 貧困學生餓著肚子上 課,學習狀

019 2024.8 ○ Phyo Pyae Aung 慈濟 幫助農村提高糧食生產力,是 消除飢餓的方 法之一。慈濟 在多國發放種子、協助水利, 幫助災後復耕收成(上圖攝影 /蕭耀華); 二 二三年十 月,緬甸中部大水釀災,今年 二月甌甘鎮受災農民領到慈 濟發放的肥料(下圖攝影/ ),及時趕上 施肥。

020 況不佳,甚而缺課。﹁ 志工去年 開始提供熱食,今年增 為一週兩 次。大愛農場種的糧食 只夠學校 五百多個學生半年用量 ,其他還 是得仰賴臺灣的愛心米 。但是我 們會朝著自給自足來前 進。﹂蔡 岱霖承諾道。 一顆玉米種子生成救濟糧 而在更南端的南 非,德本的 本土志工在各社區有二 百多個供 食站,為孤兒老弱提供 熱食,志 工也開墾大愛菜園。 ﹁我們鼓勵本土 志工,要帶 動社區的人,不要等別人來幫助。 其實只要努力,可以種 菜幫助自 己,還可以把菜分享給 其他需要 的人。﹂說起推廣 園 的現況, 居住在德本的慈濟志工 袁亞棋坦 言,效果不盡如人意, 南非經濟 條件在周邊國家中算好 的,低收 入者有政府及慈善團體 救濟,久 而久之養成﹁福利依賴 ﹂;帶不

021 2024.8 ●災區復耕 提供種子、肥料、水利設備;包括緬甸、 柬埔寨、菲律賓、中國大陸、賴索托、尚 比亞、莫三比克、斯里蘭卡等 ●發放糧食 慈濟於全球68個國家地區設立聯絡據點, 日常濟貧或急難發放 臺灣愛心米歷年累計援助20個國家地區, 其中17國有中高風險糧食危機 ●設立供食站 為社區貧病孤老供餐,包括南非、莫三比 克、史瓦帝尼、辛巴威、海地等 ●改善營養 為BMI值偏低的貧困村民、兒童發放營養 食品,定期複查,包括印度、莫三比克、 印尼等 消除飢餓 慈濟行動 慈濟 動社區年輕人,本土志 工媽媽、 阿嬤們就帶著慈青一起 種菜,用 蔬菜與愛心米維持供食站 。 ﹁希望每個社區都 願意自己 種菜,這樣 就不用仰 賴慈善救 濟。我們都跟本土志工 說,上人 就是這樣的精神,精舍 師父們一 日不作、一日不食,他 們自己耕 種,做嬰 兒鞋,還 能夠去做 慈 善,這是慈濟的源頭。 我們希望 傳遞這個概念。﹂袁亞 棋語重心 長說道。 這分精神遠傳到另 一非洲國 家馬拉威,慈濟帶動農 耕計畫, 在布蘭岱地區有七個部 落五十位 農夫加入,慈濟提供玉 米、大豆 種子,幫助他們自力更生 。 馬拉威村民頭頂著農耕計畫自 產的玉米粉, 跟隨南非志工 訪視受助戶(左圖)。當地多 處部落用慈濟致贈的種子耕作 (右圖),收成挹注慈善。 (攝影/袁亞棋)

022 ○ ○ COP28 COP29 六十歲的安妮於二 一九年 加入慈濟,她有一點五 公頃的耕 地,今年因聖嬰現象缺 雨,只收 穫三百五十公斤玉米粒 ,卻捐出 一百公斤 。﹁收成 已經很不 好 了,你們又把玉米捐出 來,這樣 能生活嗎?﹂志工關懷問 。 ﹁如果沒有慈濟 援助種子, 我們一無所有。現在已 經很足夠 了,所以抱著感恩心, 回捐這分 愛,希望能再幫助更多 人!﹂安 妮和另一位回捐玉米粒 的本土志 工史黛拉異口同聲地說 。在普遍 貧窮的當地,這分愛 讓更多人 免於飢餓。 糧食系統轉型養活全人類 在二 二三年 聯合 國氣候峰會會議中,糧 食議題首 次成為焦點 ; 會前會今 年六月在德國召開,糧 食系統轉 型亦將成 為年底大 會的重要 議 程。展望未來, 了消 除飢餓並

023 2024.8 慈濟 以永續的方式養活全球 人口,生 產者需要種植更多糧食 ,同時降 低碳排放,避免讓地球 升溫超過 攝氏一點五度的限制。 避免飢餓成為災 難,雖然沒 有單一的解決方案,但 重建自給 自足能力、發展永續農 業、減低 食物浪費是重要的關鍵 。而慈濟 多年來為貧困缺糧或發 生重大災 變的國家提供糧食,先 協助受災 的人安全地生存下來, 再長期陪 伴、支援災後復耕,緩 解飢餓的 同時,也為糧食永續盡一 分力。 就如上人所言:﹁ 種子收割 後可以代代不斷地種植 、不斷地 收穫;這分愛是日日月 月、歲歲 年年,永無止息。﹂物資有時盡, 但是助人的那分愛將生生 不息。 莫三比克慈濟志工與援建的喬 輕馬拉小學合作,展開熱食計 畫,用農場收成與臺灣愛心米 為貧困學生供餐。 (相片提供/ 聯絡處)

024 ○○ ‧ 農 民種的米,自己卻吃不到、 須借錢買米,這是緬甸李金 蘭十六年前與慈濟志工 下鄉訪視 時,深感不解的現象。 緬甸曾有世界糧 倉美名 二 八年遭受納吉斯風災, 稻 主要產地伊洛瓦底江三 角洲海水 倒灌,收成全無、災情 慘重。臺 商夫人、出生在緬北的 華人李金 蘭,災後加 入主要由 馬來西亞 慈濟志工組成的訪視團 隊,到仰 光市周邊災區去看視居 民生活狀 況。 ﹁在緬北,農民無 論住在高 腳木屋或磚房屋,生活 都還算不 錯,而且家裏都有大米 倉;他們 收成的稻 米,會放在 倉庫慢慢 吃、慢慢等價格好時再 賣。來到 仰光,我很詫異,農民 的房子是 那麼小,而且沒有米倉 。﹂她不 禁向她所訪視的農民問 道:﹁你 們平常沒有存米嗎?那 你們一整 年下來要吃什麼?﹂ 水患在緬甸某些地 區是家常 便飯,導致收成不穩定 ;若是沒 有收成,農民下一季度 就得借貸 購買稻種和肥料。一般 先是向利 息較低的政府管道借貸 ,若收成 還是無法償還貸款 有 些人就轉 向利息較高的民間管道借 貸 利息滾利息,債務 過重時, 有些農民 只好將收 成上繳給 債 主,自己另外打工維持 生計,有 的甚至連土地都拿去抵 債,徹底 成為佃農。 李金蘭說:﹁我問當地農民, 在風災之前,很多人就 有負債, 肥料也是賒帳來的,稻 種在種下 去之前就已賣給中間商 了。等稻 穀長出來時,預支的錢早已用光, 收成直接還債。我看到 許多家庭 的米缸,是完全沒有米的 。﹂ 當土地不再屬於 自己,辛苦 耕種的稻米也不屬於自 己;稻農 若想吃飯,還得另外努 力打工去 緬甸貧農 吃得起自己種的米 撰文 周傳斌 氣候變遷、局勢不安、農技不彰,讓緬甸貧農愈種 愈窮,甚至借錢買米; 當他們透過農業輔助提升產量,日存一把米助人的 善行也持續超過十年, 讓更貧困的家庭也有一口飯吃。

025 2024.8 慈濟 買米。 慈善救濟,給農民真正需要的 納吉斯風災後,緬 甸又陸續 發生幾次水患,慈濟在 第一時間 發放食物、 生活物資 或學用品 後,將賑災重點放在農 業輔助, 上人請當年在緬甸投入 賑災的馬 來西亞慈濟人發放﹁福 種﹂,期 待來自全球慈濟 的祝 福帶給農 民世代耕種的力量;志 工為農民 提供不同的稻 、肥料 ,或是蔬 菜種子進行輪作;這讓 土壤養分 在不同耕作期可以恢復 。此舉不 只是為了緩解災後缺糧 危機,為 農民增加收入,更不希 望農民擱 下農田,離鄉背井到外地 打工。 收成的稻穀(圖左),碾米脫 殼後成為食米 (圖右),一 粒粒都是農民終年辛勤生計所 繫。 (攝影/蕭耀華)

026 ○ ○ Kyi Lee Lae Oo 丹茵鎮達那秉村的 烏丁屯, 長年就是需要用收成抵 債、另外 打工養家的稻農;他租 用犁牛耕 種四畝地,平均一畝地 可收成十 籮稻米,但租一頭牛就 還二十 籮;雨季無法下田時, 只好借錢 買米吃。 二 一 年拿到慈濟發放的 白米與稻種,他被慈濟 志工分享 的竹筒歲月精神所感動 ,決定仿 效日存五毛錢的善舉, 開始日存 一把米。他沒有因為自 身清貧而 停止行善,即使在米缸 快見底, 仍堅持存米、捐米;他 在受助的 每天從煮飯的 米中存起一 把,約二十天 便可存滿 容量二點六公斤的米撲 滿。緬甸農村民眾歡 喜領回空罐,慈濟志 工定期去村莊收民眾 捐贈的白米,用以幫 助貧苦。(上圖攝影 /蕭耀華 下圖攝影 / )

027 2024.8 ○ Okkan Shwe Nar Gwin ○ ○ ○ 日存一把米 米撲滿傳奇 120,000 100,000 80,000 40,000 60,000 20,000 0 2021 2018 2019 2020 2022 2023 2024 (10月起) (至6月) 2017 3,067 1,628 20,947 9,230 17,964 9,496 17,089 8,713 17,089 8,764 29,608 20,544 46,058 24,390 117,696 57,082 捐米撲滿(人次) 米撲滿白米(公斤) 米撲滿去哪裏: ● 白米做為米撲滿村本地或周邊村落濟貧;為學校、醫院供餐 ● 稻種幫助鄰村農民播種之用,多餘可售出挹注村內建設基金 ● 2024年米撲滿村落區域:仰光省仰光市、甌甘鎮、丹茵鎮、莫比鎮等地及勃固省 (2022、2023年因內戰,無法進村收集米撲滿,捐贈人次銳減) 慈濟 同時也在助人。烏丁屯 的行徑, 讓與他相似背景的同胞 ,看見另 外一種活著的可能性, 成為當地 的榜樣。 二 一五年八月,緬甸 連續 豪雨再遇柯曼氣旋,造 成四十年 來最嚴重災情,超過二 十萬公頃 農田泡在 水中;仰 光省甌甘 鎮 ︵ ︶瑞那滾村︵ ︶的烏善丁,是慈濟發放稻 種給兩萬一千戶的受惠 者之一。 他聽到一把米就可以助 人,開始 一戶戶推廣﹁米撲滿﹂ ,甚至自 費買罐子給村民存 。 如今,在仰光省、 勃固省, 累積有兩 百多個村 莊響應米 撲 滿;煮飯前存下一把米 ,不影響 全家溫飽,最高曾在二 二 年 捐出十一萬七千多公斤 。新冠肺 炎疫情肆 虐,加上緬 甸局勢動 盪,米撲滿村數一度減 少,二 二四年逐漸回升,今年 上半年已 捐出近三 萬公斤白 米。李金蘭 說:﹁帶動的村莊慢慢 地又回來

028 了,讓我們很感動!﹂ 瑞那滾村曾經是甌 甘鎮最窮 困的村,而今有大幅度 變化。在 地景上,不僅修了水泥路和橋梁, 還有太陽能板發電;人 心也有轉 變,村內已有兩百位志 工。有了 水泥路,農民可運輸農 作物到城 鎮販售,不需要再經過 中盤商; 全村近九成家庭還清債 務, 民 的收成終於回到自己的手 裏。 全球通膨,人助還要加上自助 緬甸境內衝突已 持續四年, 也受到國際經濟制裁; 雖然新冠 肺炎疫情影響早已減緩 ,但通貨 膨脹衝擊民生,日常食 材價格翻 了三倍。慈濟發放物資 ,包括稻 米等作物種子或是建材 ,都是在 當地採購。去年十月雨 季,勃固 省再次發生嚴重水患, 大水不退 長達十四天;物價飛漲 加重救濟 的難度,志工勉力前行 ,緊急發 放熱食,並為同樣受災 的甌甘鎮

029 2024.8 ○ Kyi Myint Daing Orthological Hospital Thae Pyar Waw ○ Saw Tho Han Saw Yi Mon Than 慈濟 啟動復耕計畫,提供米 撲滿村落 肥料。 由於社會動盪,多 處城鎮遭 到封鎖,包括慈濟長期 關懷的村 落,甚至完全失聯。當 地農民的 生活是否因此倒退回到 過去?李 金蘭感到悲觀,但她仍 願意保持 希望,﹁我們一直在等 機會,看 看什麼時候可以再進去。 ﹂ 瑞那滾村也曾遭到 封村數個 月,解封後資源開始進 去,村中 情況漸漸好轉。即使天 災人禍不 斷,但居民持續日捐一 把米,慈 濟與農業部合作,由農 業部教導 耕種技術 慈濟提供犁 地機、割 稻機,讓村民半價租用 ,費用成 為慈善輔助基金,累積 起來能自 力更生修路;農民隨分 隨力捐稻 種幫助鄰村,用不完的 稻種就變 現,做為村裏的建設基金 。 早年,米撲滿的米集中起來, 遠途運回仰光 照顧 戶;而今 則是回饋當地 優先供 應孤老, 其次是家中經濟支柱往 生或生計 困難的家庭,二 二四年統計至 七月初已幫助二千二百多 戶次。 不僅如此,志工用 米撲滿的 米與蔬菜煮粥,讓勃固 醫院、基 敏丹骨科醫院 ︵ ︶、北歐卡 拉巴醫院的貧困病友有 免費餐點 補充營養。﹁緬甸民眾 有捐款給 醫院的善舉,慈濟志工 選擇比較 少人捐助的三所 院, 作為幫助 對象。﹂李金蘭說明情 況:﹁一 般會到政府醫院看病都 是經 較 不寬裕的人,長期住院 時,慈濟 供粥,可以減輕他們的負 擔。﹂ ﹁這幾年疫情跟政 局導致失 業人數增加,很多家庭 收入不穩 定,孩子也沒有辦法帶 便當。﹂ 李金蘭不捨地說,學校 課程從早 上九點到下午三、四點 ,這些學 童就挨餓到下課回家。 志工在 瑞那滾 村、德巴 村 ︵ ︶、堝市︵ ︶等 地共六所學校為學生提 供營養午 餐。志工開菜單給學校 老師,用 米撲滿的 米和農民 自種瓜果 蔬 菜,再採購不足的食材 ,由以工 代賑的村落志工媽媽烹煮 。 ﹁有些村莊因為 安全問題, 志工進不去,就請老師 承擔;志 工通電話了解老師今天 煮了什麼 菜?必須顧及營養。﹂從二 二三 年六月至今年二月,已 為學生提 供三萬八千多份營養午餐 。 在稻種和技術改 良後,農耕 收成有顯著改善;然而 氣候異常 及人為因素,始終加深 糧食供應 的危機。慈濟引入點滴 積善的助 人思維,埋進善土壤的 善種子, 在純樸的人們心裏萌芽,迸發出足 以改變緬甸地貌與人心的 力量。 內戰影響家庭生計,很多孩子 上學沒能帶便當。六處米撲滿 村為學校供餐,有了米與農民 捐助的蔬菜,搭配雞蛋、水果 補充營養,孩子歡喜飽足。 (右上、右 下圖攝影/ 左圖攝影/ )

030 Love From Taiwan ○ ○ ○○ WTO ‧ 一 包包印有﹁ ﹂ 的臺灣白米,讓非洲、拉丁美 洲受助民眾一展歡顏; 但臺米援 外的善行背後,還隱含 著不容忽 視的糧食安全議題。 根據農業部統計, 臺灣的糧 食自給率僅約百分之三 十;為何 每年還有足夠的米糧可供 援外? 答案就 在人們 的日常 生活 裏。﹁一九八 年代,每人每年 食用九十 八公斤的 白米;但 是 二 二二年已 經掉到四 十三公 斤。﹂農業部農糧署稻 作產業組 楊敏宗副組長表示,由 於國人飲 食習慣改變等因素影響 ,臺灣稻 米的消費量較早年已大 幅減少。 二 二年臺灣加入世界貿易 組 織 ,日本、泰 國、美國等 ﹁舶來米﹂也進入市場 ;但基於 糧食安全考量,政府除 了以﹁保 證價格﹂收購稻穀 確 保農民收 益以維持稻米生產,也 庫存一定 量稻米以備不時之需。 楊敏宗副組長表 示,目前全 臺每月食米平均消費量 約十萬噸 ︵以糙米計算︶,政府 依規定應 儲存至少三個月的﹁安 全存量﹂ 即為三十萬噸。我國目 前稻米生 產供過於求,公糧庫存 高於安全 存量標準,透過慈濟等 慈善團體 向政府申請公糧援外, 並由申請 者承擔進出口作業與運 輸費用, 海運至各國救助飢貧, 不僅為臺 灣結善緣,也讓庫存米 糧發揮最 大效益。 在糧食安全存量 之外,確保 糧食自給率,維繫本土 農業生產 能量,能讓 國家社會 在面對災 害、疫情等無常衝擊時 ,多一分 韌性。 ﹁好比一些非洲 國家,它本 身是咖啡、可可產地 但也一直 缺糧。﹂慈濟大學永續 暨防災碩 士學位學程主任邱奕儒 指出,農 業發展應 以自給自 足為首要 目 標,許多開發中國家之 所以會出 現糧食危機,正是因為 農業生產 不是為了自給自足,而 是為了出 專家觀點 讓臺灣至少有飯吃 撰文 葉子豪 農業生產不能只重經濟作物而忽略糧食,維持甚至 提升糧食自給率, 在面對災害、疫情等無常衝擊時,方能多一分韌性 。

031 2024.8 ── ○ ── SDGs 慈濟 口賺錢。 ﹁它們的邏輯是, 我出口可 以賺現金的經濟作物, 再拿賺到 的錢到國際市場上買糧 食。但國 際的糧價是波動的,而 且經濟作 物價格也會波動。當經 濟作物跌 價時就賺 不到錢,無 力購買糧 食。﹂ 邱奕儒說明,自由 貿易下, 少數產糧大國的低價農 產品銷售 全球,排擠了各地小農 的生存空 間,導致許多國家農民 離 ,田 地休耕,糧食自給率降 低,增加 爆發糧食 危機的風 險。而大片 土地開墾種植單一作物 ,大量使 用農藥、化肥,導致土 地逐漸劣 化,農業生產就失去它的 韌性。 面對當 前全球﹁ 糧食商 品 化、生產集中化﹂衍生 的危機, 一般人可以用﹁吃﹂來 維繫糧食 自給率,也就是多吃本 土生產 稻米、蔬果等農作物。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 經濟學系 雷立芬教授,以友邦帛 琉為例, 說明糧食自給的重要性 帛琉當地主食原 是芋頭,但 在日本、美國統治期間 ,稻米進 來了,人們改吃米飯; 但帛琉並 不產米,都是由美國加 州進口。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海運受影響, 米進不來,險些斷糧, 所幸危急 之際,臺灣及時運米支 援,這個 小島的兩萬居民才免於糧 荒。 ﹁不曾經歷過,你 不會想像 沒有糧食的那種困難。 ﹂雷立芬 教授提醒道:﹁維持我 們的農業 生產,就是在保護我們 的生態。 當風不調雨不順,全世 界都缺糧 的時候,臺灣去哪邊買 糧食?所 以維持糧食自給率是很 重要的, 我們要有自己的農業; 只要願意 吃米飯,至 少在臺灣 是有飯吃 的。﹂ 二 二三年,賴索 托土地乾 旱、農作歉收,民眾遠途前來 領取慈濟志工所發的臺灣愛心 米,緩解糧食匱乏的苦境。 (相片提供/慈濟基金會) 延伸閱讀 慈濟 系列報導 消除貧窮

RkJQdWJsaXNoZXIy MTI1Mjcw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