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月刊 慈濟 竭「淨」所能為生命解渴 竭 慈濟 為 生命解渴 所能 臺中市立慈濟仁愛綜合長照機構啟用 DS Gs 特別報導 695 2024年10月1日出刊
攝影/黃筱哲 共善造福 人間覺有情,共善勤造福, 付出無所求,時時懷感恩; 人人有佛性,步步信願行, 同結善法緣,福氣滿人間。 ‧ 證嚴上人 靜思晨語 面裡 慈濟月刊 慈濟 竭「淨」所能為生命解渴 竭 慈濟 為 生命解渴 所能
1 2024.10 ○ SDGs SDG6 ○ ○ ○ ○ SDG6 在臺灣生活,人們早習慣旋開 水龍頭後, 潔淨的水﹁ 理 所當然﹂會﹁自來﹂, 加上臺灣 水費相對便宜,一個十 元銅板就 可以買到一度水,即體 積一千公 升、重量 一噸的自 來水;如 此 親民的平均單價,讓人 使用起來 ﹁無感﹂。 殊不知,全球有二 十二億人 口無法取得衛生飲用水 ,其中以 非洲國家最為嚴峻。聯 合國教科 文組織在﹁二 二四年聯合國世 界水資源開發報告﹂中 即提出警 告,水資源匱乏的嚴峻 情勢使區 域衝突加劇,若想要維 持長久和 平,各國就必須強化合 作,以避 免爭奪資源擴大紛爭。 證嚴上人長年叮嚀 大家惜水 如金,因為﹁水是大生 命﹂,沒 有水就沒有生命。隨著 氣候異常 威脅與旱澇天災頻繁, 慈濟國際 賑災時,也常隨著當地 水資源短 缺問題來思維因應之道。 本期﹁慈濟 與 系列報 導﹂,我們將 焦點集中在 ﹁潔淨水與衛生﹂目標 ,撰述葉 子豪分析 慈濟在人 道救援工 作 中,應對水資源議題的 做法與成 效,並從中看到慈濟對 於﹁二 三 年前,實現所有人均能 普遍 和公平獲得安全且可負 擔的飲用 水﹂、﹁二 三 年前,讓每個 人都享有合適且平等的衛生設備﹂ 等相關 細項目標的努力。 我們也感恩大愛電 視資深製 作人許斐莉從辛巴威帶 回最新報 導,從中進一步了解, 婦孺們每 天耗費時間步行取水, 取水過程 中還可能面臨各種危險。 同樣由大愛新聞記 者帶回的 慈濟好故事,還有多明 尼加援建 學校的動人成果,以及 菲律賓近 三十年來為貧病者義診 的悲心與 毅力。這些第一手的見 聞,在流 逝的時光中留住了美善史 實。 這期月刊也特別報 導慈濟基 金會社工的故事 一般 人對社工 領域專業並不熟悉,然 而他們在 慈濟慈善志業發展近一 甲子的軌 跡中,不可或缺。如今 每月例行 關懷的臺灣弱勢家庭至 少兩萬多 戶,每一戶的開案與否 、補助模 式,都經由長年深耕社 區的訪視 志工與專業社工討論評 估、達成 共識。 撰述周傳斌歷時數 月向多位 慈濟社工了解他們的工 作情形, 並專訪資深志工來側寫 社工身影 和互動經 驗,得到 的結論即 是 ﹁無論是志業或是職業 ,我覺得 更多是那一分我們想讓 這個社會 變得 好的心﹂,而這 也是助人 者的初心。 編 者 的話 水是大生命 副總編輯
2 Tzu Chi Monthly ‧ 11259 02-28989994 e-mail tzmonthly@daaitv.com 【慈濟月刊 歡迎投稿】 投稿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八號 慈濟月刊編輯部 傳真電話︰ ︰ 心 靈交流道 蘭嶼綠島輔具發放記 從加拿大回臺灣 探親,在屏 東林端對師姊邀約下, 與專案團 隊前往蘭嶼和綠島發放 慈濟環保 輔具。我們此行三十人 ,連同十 五臺機車,八月二十六 日從臺東 富岡漁港搭船到蘭嶼, 船長看到 有大量的輔具,得知我 們此行目 的後,無償提供靠近船 頭的有限 空間讓我們擺放。 在蘭嶼紅頭部落 發放完成, 返回民宿時天色已暗, 島上山路 沒有裝設路燈,十位師 兄師姊分 騎五輛機車,為了行車 安全,盡 量縮短車距,每輛微弱 的車燈都 可以稍稍為彼此照亮 路面。山路 時而上下坡、時而又大 轉彎,加 上七月下旬凱米颱風造 成部分路 段損毀,機車顛簸得厲 害。後座 的我見不著前路,只好 仰望無際 的星空,淚竟不請自來 ,並不是 因為害怕,而是在步步為營之際, 感受到慈濟家人的合和互協。 隔日下午,慈濟人 第一次踏 上綠島發放輔具。下船 後整裝出 發前,謝國榮師兄接到 電話,有 當地民眾想確認:﹁看 到一群穿 藍色上衣的人,是慈濟 人嗎?慈 濟當真送來免費的輔 具嗎?﹂這 讓我理解了﹁施比受更有福﹂。 八月二十八日在綠 島公館社 區活動中心發放,顧及 不便前來 的民眾,慈濟人展開﹁ 宅配﹂, 將輪椅、洗澡椅、便盆 椅、四腳 柺綁上機車,體積雖然 大了些, 但仍勉力騎行送達。 驀然回首這三日 的行程,師 兄師姊忘卻諸多不便, 謹記克勤 克難的靜思家風精神; 因為種種 考驗,才能 明白巷弄 人間煙火 處,誰也無法無視,那 受苦的人 還在燈火闌珊處。 加拿大 候宣如 這樣做,就對了! ﹁今年五月十日 回來時,上 人送我一本︽無量義經 ︾。其實 我已經拿過很多次了, 但只要上 人送,我都 !﹂慈濟 馬來西亞 分會第一任執行長郭 濟航,九月 三日回到靜思精舍,向 證嚴上人 分享了一段讓人會心一笑的心得。 回憶當時,看著上 人輕撫經 本,郭濟航脫口而出向上人發願: ﹁我要每天誦︽無量 義經︾。﹂ 正準備走 進書房的 上人回過 頭 說:﹁這樣做,就對 了!﹂郭濟 航形容自己好像被電 流穿過,覺 得充滿能量。 自那天起,他不僅每天誦讀, 還拉很多人﹁入法海﹂ 。他成立
3 2024.10 ── 通訊軟體群組,陸續邀 請會眾加 入,約定每天課誦完就 在群組裏 ﹁打卡﹂,期待發散網 絡連結的 功能,邀請更多人﹁每日課誦﹂, 撒出︽無 量義經︾ 由﹁一﹂ 生 百千萬億﹁每日課誦﹂的菩薩網。 ﹁直至今日都沒 有間斷!﹂ 郭濟航接著說:﹁昨天 晚上,因 為想著今天要跟上人 報告會務, 有些緊張,躺在床上輾 轉難眠。 到十一點 四十五分, 突然想起 原來今天忘記課誦!﹂ 他立 即起身拿 起經本專 心做功課, ﹁課誦後,倒頭很快睡著了。﹂ 上人聽了他的分 享後,慈祥 和藹地看著他,﹁再﹂說了一次: ﹁這樣做,就對了!﹂ 三個月前的這句 話,是上人 對弟子發願的肯定;時隔三月餘, 則是對弟 力行最大的肯定。 記得看過一段早 年的訪問, 郭濟航提及師徒對話 :﹁我跟上 人說:﹃我只做您的弟 子,不做 您的負責人。﹄﹂上人回應:﹁負 責人,就是要負責﹃忍﹄。﹂ 當時郭濟航三十 歲,上人說 自己是二 十九歲創 辦慈濟; 他 說,他知道上人是很有 智慧地激 勵他,﹁我不能輸給 上人!﹂他 一路學習﹁忍而無忍﹂ ﹁聽話﹂ 地承擔到現在 沒有退轉。 ﹁日前,聽上人 說:﹃來見 我的人,已有人叫我祖 太︵閩南 語,高祖父母︶。﹄﹂郭 濟航學 著閩南語發音。 ﹁眼前,我們看到 幾代慈濟 人出來了。我們更要努 力傳承慈 濟的五十代,到五百 代!﹂他再 次向上人立下宏願! 我們可能也收藏了 好幾本上 人賜給的慧命寶典︽無量義經︾, 是供奉在佛堂、書房, 或者正勤 誦記、依法、依教奉行⋯⋯ 花蓮 林純霞 醫療志工,準備上線! 參與臺中慈濟醫院 醫療志工 培訓課程,其中﹁病人 安全與隱 私﹂的議題,解答了我 尚未踏進 醫院、穿上志工背心前 ,自己嚇 自己的疑慮。畢竟在醫 院裏 有 些話適不適合說?顧慮 太多會不 會顯得冷漠?講師林怡嘉主任說, 其實可以在話家常聊 天中,透過 引導和提醒,適時當起 醫病關係 之間的橋梁。這讓我有 了信心, 可以當個﹁熱情﹂的醫院志工。 曾啟育 主任的﹁ 淺談失 智 症﹂,更讓我期待已久 。人都會 老,失智只是退化的過 程,就如 同年紀到了頭髮會灰白 一樣不可 逆;當認識這個病症 前、中、後 期會出現的各種症狀, 無論是面 對來院大 德甚至是 自己的家 人 時,就會有相應的心態和準備。 我將緊跟著資深師 兄師姊的 腳步,在慈濟醫 服務 。平常我 喜歡看與醫療相關的 日劇,一想 到不是醫護人員的我, 也有機會 在醫院裏奔走,就讓我期待! 彰化 蔡佳蓉
4 Tzu Chi Monthly ——— ——— ‧ S D G s ——— ‧ ——— ‧ ——— ‧ ——— ‧ ‧ ——— ‧ ‧ ‧ ——— ‧ ‧ ——— ‧ ‧ 42 38 34 30 26 24 8 6 1 12 44 6 9 5 辛巴威連年乾旱,鄉間水坑水質混濁,卻是居民的生命 之泉。慈濟長年以多項慈善行動幫助人們取得安全淨 水,也呼應了聯合國 SDG6「潔淨水與衛生」目標。 (攝影/ Hlengisile Jiyane) 中華郵政臺北誌字第886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1967年7月創刊‧2024年10月1日出版 第695期 發行人/釋證嚴 人文志業執行長/王端正 合心精進長/姚仁祿 平面內容創作中心主責長/王志宏 副總編輯/呂祥芳 編輯/李秀玲、葉又華、蔡嘉琪 採訪召集人/李委煌 撰述/葉子豪、周傳斌 攝影召集人/蕭耀華 攝影副召集人/黃筱哲 攝影/顏霖沼 美術指導/邱宇陞 美術設計/王伶娟 數位主編/楊舜斌 數位編輯/黃若欣 感謝 新豪華製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免費製版 繪畫志工/黃逸樵、 蘇芳霈 校對志工/簡素珠、林美枝、張素卿、陳輝明 印刷廠/中華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編輯部/11259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8號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期刊部 Printed in Taiwan 電話:(02)28989000 傳真:(02)28989994 讀者索閱電話:(02)28989000轉1165 傳真:(02)28989966 ○ 10 1 ISSUE 695 編者的話 水是大生命 無盡藏 家家都有好典範 證嚴上人 慈濟誌 天下事 整理 編輯部 慈濟 竭「淨」所能為生命解渴 慈濟行動 X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系列報導 撰文 葉子豪 從貨櫃型到一卡皮箱 慈濟行動淨水設備 為急難而生 水源匱乏 農糧欠收 辛巴威修井人 撰文 許斐莉 天不下雨 留不住水 甘肅水窖啟示錄 撰文 葉子豪 自來水來之不易 涓滴皆辛苦 口述 李嘉榮 整理 葉子豪 聞思修 父親走失記 撰文 懿旖 攝影 黃筱哲 親師生 坦白話 好人緣藏在細節裏 撰文 李秋月 插畫 鍾庭嘉 特別報導 臺中市立慈濟仁愛綜合長照機構啟用 採訪整理 張麗雲 攝影 黃筱哲 二 〇 二四年八月一日出版 第 期 目錄 二 二四年
專訪慈濟長照推展中心副召集人莊淑婷 十年長照經驗 提供五福照護 慈善全球 日本能登半島震災 空屋跫音 心碎的聲音 撰文、攝影 潘靜涵 在多明尼加 見證教育魔力 撰文 呂思萱 菲律賓慈濟三十年 寶刀未老 勇敢飛奔 撰文 吳意萱 無國籍兒童 沼澤求學路 撰文 張翎慧 攝影 紀淑貞 特別報導 我是慈濟社工 撰文 周傳斌 社會福利專業化 只有愛心還不夠 專案應時代而生 慈善能做得更多 職涯定位與價值 讓命運遇上機會 專家談慈濟社工 為助人工作加分 口述 賴月蜜 整理 周傳斌 人品典範 母親的宏願 再來人間弘法利生 撰文 謝素珠 百川歸海 有種無人記得的愛 撰文 盧蕙馨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撰文 釋德 【得萬分福利】常捨一分時間做好事,可以得萬萬分的福利 造福人 間、利益眾生。 【聽到、看到、做到 當菩薩的第一步,就是聽到有人需要幫助,也有 因緣幫得到,就邁出腳步去做到。 ——— ‧ ——— ‧ ——— ‧ ——— ‧ ‧ ——— ‧ ——— ‧ ‧ ——— ‧ ——— ‧ ————— ‧ ── 82 103 48 74 66 60 54 88 84 94 91 96 102 1. 掃描左方QRcode 數位閱讀《慈濟》月刊 2. 《慈濟》月刊免費贈閱 歡迎到各地慈濟會所取閱 3. 如需定期郵寄到府 酌收 1年份郵資NT$165元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贊助慈善、 醫療、 教育志業 郵政劃撥帳號:06887791 戶 名:佛教慈濟基金會 請指定用途: 1. 慈善:臺灣貧戶長期濟助、急難救助 2. 醫療:推展醫療志業 3. 教育:推展完全化教育志業 4. 國際:國際救援、災後重建 ▎贊助人文志業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 名: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請指定用途: 1. 隨喜助印《慈濟》月刊或《檀施文庫》 2. 每月捐助 100 元(一年 1200 元)以上,加入「慈濟道侶 檀施會」,每兩個月可獲贈一本《檀施文庫》出版品 3. 參加「大愛之友」贊助大愛電視臺 慈濟基金會誠摯邀您加入慈濟會員 1. 郵政劃撥、銀行轉帳定期定額自動捐款 2. 線上捐款 共造福緣 歡喜功德 慈濟月刊 取閱方式
6 Tzu Chi Monthly 感恩、尊重、 愛,大家 都做 到了。聽著 大家的分 享, 很飽滿、很扎實,師父 很感動, 很想說感恩;每當我感 恩大家, 大家後面也接著一句感 恩師 , 其實是大家付出無所求 。彼此感 恩的心,多麼美啊! 雲嘉南地區很純 樸,每次去 大林、去斗南,一群群 來分享的 菩薩都很草根,就像毫 芒中的大 樹,一棵棵大樹保護大 地,真的 很感動。也看到很多資 深的老菩 薩,從過去就跟著師父 一路走過 來,護持著師父,到現 在依舊精 進,還有中年的慈誠、 委員,也 懂得尊重老人。人心能 夠合,心 合在一起,就是合菩薩 。 人人發菩提心,行 菩薩道, 同心、同願、同行,就 是同修; 不只是夫妻才是同修 當然夫妻 的關係,先生出來做慈 濟,太太 不只沒反對還很護持, 先生也牽 著她的手來做慈濟,牽 手行菩薩 道,成雙成對,同心修 行,就會 感到這是一個很有福、 很祥和的 家庭,也是對孩子的典 範教育。 常說家和萬事興,家和、 心和。 這個時代,年輕人 往外打拚 事業或出國深造,士農 工商,青 壯年有各自要做的事情 ,在鄉下 的長輩,也年年老了, 晚輩離鄉 背井,他們孤孤單單; 如果有菩 薩網、菩薩群,就能夠 就近關心 和陪伴,尤其是我們有 環保站, 可以把他們帶出來做環 保,帶進 來慈濟大家庭。 ﹁垃圾 變黃金, 黃金變 愛 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全球。﹂ 慈濟做環保,不只是護 持大愛臺 弘法利生,也是為人間 做好事, 就像海水從點滴來,人 人的愛心 匯入功德 ,可以幫助更 多 。 很期待大家把握 時間,把我 家家都有好典範 佛陀在《法華經》說,傳法要傳到第五十人, 我很期待是五十代,代代相傳; 把我們做過的事情分享給人人聽, 菩薩邀約著菩薩,知福還要造福, 讓家家祥和有福,家家都有好典範。 證嚴上人 主講 編輯部整理 黃逸樵繪圖 恭錄九月七日雲嘉南協力組隊長精進研習營座談開示
7 2024.10 們做過的事情分享給人 人聽;過 去誰接引我們做慈濟? 全都是菩 薩邀約著菩薩進來。佛 陀在︽法 華經︾說, 傳法要傳 到第五十 人,我很期待是五十代 ,代代相 傳,讓資深的人愈來愈 多,讓家 家都有好典範,不只兒 孫滿堂, 而且充滿了愛。 家庭平安,子孫有 成就,當 然是福,但這是過去累 積來的, 因為有造福,才能夠得 福;現在 一樣要繼續,把握因緣 ,還要惜 緣,每次有慈濟人回來 ,我都會 交代:﹁記得喔,回去 要替師父 向資深菩薩問好,要感 恩他們過 去的付出。﹂有因緣 我們就要 請老菩薩出門,牽著他 的手,來 聽大家分享,這也是保 護記憶、 保護腦力。 在人生的舞臺上, 我們自我 盤點,到底這輩子來扮 演什麼角 色?如果扮演得很成功 ,自己滿 意,人人稱讚,還能享 受家庭的 幸福,我們要很感恩。 我自我盤 點,也會對自己說:﹁ 幸好,幸 好我那時候的一念間要 做慈濟, 幸好我有走這條路。﹂如 今慈濟 人遍布國際間,一百三 十六個國 家地區有慈濟慈善關懷 ;我們的 緣結很廣、結很深,所以 說走入 慈濟真的很有福,廣結 福緣;更 要把握今生此世,把握 還能說、 還能走,去行菩薩道。 聽大家分享輔具回 收、辦讀 書會,都讓人很感動,是 惜福與 修慧;也不只是讀書和 送輔具, 而是要走入人群。﹁學﹂與﹁覺﹂ 這兩 個字 很類 似, ﹁學﹂與﹁覺﹂ 中間 有一條路,就 菩薩 道,不斷 學習,身 體力行 知道這一 條路怎麼走。菩 薩道的盡頭就是 覺悟,人 人本具 佛性,如果 沒有行 菩薩道,看不見人 生 的苦相,也沒有感覺到 自己的有福,就見不到 真道。這 條路是對 ,我們 就趕快精進, 相互勉勵、相互見證。 這次大家回來,也 認識很多 人,別人 的精進, 我們見賢 思 齊,對自己說﹁我還要 追他﹂, 這樣就能夠進步。也請 大家有時 間常常回來,最重要的 是聞法不 要斷,聽你們的分享, 我就見證 你們真的有在聽師父的 話。師父 說的話,你們盡量重複 用,好話 多分享,就是度眾的方 向。感恩 雲嘉南地區 為你們祝福 !
8 Tzu Chi Monthly Taiwan ● 0 4 0 3 5 1 9 14 ● 2 0 2 4 ‧ 1 5 3 2 7 2 8 5 8 1 8 4 2 0 4 0 2 3 7 8 4 9 15 17 ● 9 24 ● 17 9 6 ● 5 9 4 ── 10 18 19 1 8 9 8 2 4 9 2 9 6 2 1 3 6 3 4 8 1 0 7 0 1 3 5 9 3 7 5 6 1 5 1 6 5 2 3 9 6 1 7 9 9 8 13 8 24 9 ‧ 慈善 醫療 教育 人文 天下事 慈濟誌 臺灣 慈濟關懷 花蓮震災, 援建大愛屋動工,由花蓮縣府 撥用信義國小旁空地,預計 層樓共 百餘戶,明年 底完 工;將提供受災鄉親安居至生 活穩定遷居,轉為照顧弱勢的 社會住宅( 月 日) 年國際慈濟人醫年會 於花蓮靜思堂 舉行,主題為 「回眸凝視 唯愛不變」,來 自 個國家地區、 位 志工參與。國際慈濟人醫會成 立 年來,於 個國家地 區、累計舉辦 場義 診、服務 人次 ( 月 〜 日)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曾國藩 教授,榮獲教 育界最高榮譽 「師鐸獎」;他長期致力推動 「無語良師」制度,翻轉遺體 捐贈解剖教學風氣( 月 日) 佛教慈濟功德會連續 年獲頒 內政部「宗教公益獎」 由靜 思精舍德佩法師、 宇法師代 表領獎( 月 日) 第 屆金鐘獎,慈濟人文志 業入圍 項 生活風格節 目獎「青春愛讀書」、生活風 格節目主持人獎「青春愛讀書 /謝哲青」、戲劇節目女主角 獎「早點回家/方宥心」、戲 劇節目編劇獎「搜尋者/蔡至 哲」;將於 月 、 日頒獎 ~ 月 臺灣慈善數據 提報個案 件 長期濟助 戶次 居家關懷 戶次 急難補助 件 居住環境改善 件 助學 件 關懷災害意外 戶次 發放應急慰問金 戶 動員志工逾 人次 整理 編輯部
9 2024.10 Japan ● 5 5 9 7 1 5 3 1 4 1 4 3 7 54 ● Magelang 7 5 9 17 Indonesia Thailand ● 5 9 13 19 ● 9 3 Nepal Sri Lanka ● 4 6 3 8 8 23 25 日本 於能登半島震災區完成 梯 次見舞金發放 , 至 月 向 個市町發放 戶,志工動員 人次 ★請見 頁報導 中爪哇省馬吉冷縣( ) 長期乾旱,影響農民生計;附近 知名的婆羅浮 屠寺遊客減少 , 街頭小販經濟低迷。慈濟向婆羅 浮屠鎮 個鄉發放 千份生活物 資,足夠一個月所需( 月 日) 印尼 泰國 強烈颱風魔羯重創菲律賓、泰 國、越南與緬甸,志工動員關 懷;其中清邁慈濟學校師生前往 多聯村、美斯樂致贈應急金,泰 國分會前往清萊府災區發放 百 份物資( 月 〜 日) 當地唯一佛教電視臺菩提電視, 繼元旦起播放《證嚴法師說故 事》、《人間菩提》節目, 月 起首播尼泊爾語〈祈禱〉,由知 名詩人翻譯、畫面為慈濟 年多 來在當地慈善足跡 尼泊爾 斯里蘭卡 新加坡慈濟人醫會團隊前往舉辦大型義診,提供 牙科、內科、中醫科及驗光配鏡、白內障篩檢服 務,惠及貧病鄉親 人次( 月 〜 日)
010 Tzu Chi Monthly ● 2 1 7 2 0 0 8 1 4 8 5 3 8 23 Lesotho ● 8 14 ● 8 13 12 Mozambique ● 4 7 9 1 0 4 0 3 2 9 5 11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 9 4 5 9 8 18 Guatemala ● 9 1 Chile 年來嚴重乾旱造成缺糧危 機,慈濟持續發 放大米, 月至今有 人受惠; 月 冬令發放在馬恰吉及雷利 歐帕拉地區舉行, 戶領到米糧。今年預計發出 百噸臺 灣愛心米( 月 日) 賴索托 慈濟在莫三比克伊代風災後第一個全數移交的梅圖 希拉大愛村,職訓中心啟用,設有裁縫班、針織 班,電腦班及農業技術輔導班開辦中( 月 日) 慈濟與台灣自來水公司合作,海外首座慢濾池於雅 瑪郡庫拉大愛村啟用,提供淨水( 月 日) ★請見 頁報導 莫三比克 級颶風貝羅 月初橫掃加勒比海,重創島國聖文森及格 瑞那丁,聯合島 成房屋嚴重損毀;聖馬丁慈濟志工跨國發放,援助 戶家庭,每戶 公斤糧食、生活物資( 月 〜 日)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丘阿蘭喬市 成居民為貧農, 慈濟人長年關懷, 與市府合作 為 戶發放米、麵等冬令物 資( 月 日) 瓜地馬拉 智利慈濟人與擁抱你基金會、費迪南德阿拉 貢童軍團隊合力關懷從馬波喬河橋下搬遷到 貧民窟的街友家庭,致贈糧食與盥洗用品等 物資,並為孩童募得運動鞋,完成今年最後 一次冬令發放( 月 日) 智利
011 2024.10 《慈濟》日文月刊 每月 20 日出刊,開本輕薄容易攜帶,同時也能在網頁上閱讀 走到哪讀到哪,美事報導不漏接 ● 全臺慈濟會所免費索取 ● 臺灣地區讀者,單本一年份郵資 NT$120 ● 更多數量需求請洽讀者服務專線 : 02-28989000分機1165 ●《慈濟》日文月刊網站請掃 QR code 新刊
12 Tzu Chi Monthly DS Gs 竭 所能 為 生命解渴 慈濟 水, 萬物 生存 與生 長不 可或 缺。 國際 間旱 澇交 加現 象頻 繁, 顯示 氣候 變遷 中的 水危 機; 水源 乾枯 的區 域, 汲汲 求一 瓢飲 而不 可得 。 地表 上淡 水不 如想 像得 多, 在享 受水 自來 的便 利時 更要 珍惜 。
13 2024.10 Hlengisile Jiyane 辛巴威東馬紹納蘭省勾羅蒙 利鄉間,露天取水處水質混 濁,卻是居民賴以維生的日 常。 (攝影/ )
14 Tzu Chi Monthly ○ Domboshava X S D G s 潔淨水與 衛生 良好 健康與福祉 消除飢餓 ‧ 請問哪裏有飲水機?﹂﹁往那 邊走就看到了。﹂ 走進車站、運動場館、商 場、醫院等公共場所,免費提供 乾淨飲水的設施,已經和洗手 間一樣,成為現代建築的基本配 備。只要帶上水瓶,幾乎可以走 到哪裏喝到哪裏。 在進步富裕的國家,民眾不 必顧慮有沒有水喝,而是問﹁喝 什麼?﹂但同一個地球上,仍有 數以億計的人,連一杯乾淨衛生 的水都喝不到。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二 二三年發布永續發展目標現 目 況,全球有二十二億人無法獲得 安全飲用水;水資源緊缺也愈加 嚴重,聯合國發出警訊,指出世 界上有一半人口,每年都要經歷 口 至少一個月的嚴重缺水狀態。 辛巴威鑿千井助百萬人 位於非洲東南部的辛巴威, 因乾旱進入緊急狀態。在大太陽 下,首都哈拉雷鄰近的當部莎娃 ︵ ︶地區,水井旁 排隊取水的人如長龍,背著孩子 的母親或者小朋友們,提著沉重 的水桶徒步回家,只有少數人擁 有腳踏車可以載水。 看起來辛苦,卻比以前好太 多了。過去要行走十多公里路取 水,有了這口井,只要走上兩、 三公里即可。 長住辛巴威近三十年的朱金 【慈 濟行 動 聯合 國永 續發 展目 標】 系列 報導 涵蓋範 圍 ﹁ 撰文 葉子豪(慈濟月刊撰述)
15 2024.10 Hlengisile Jiyane (攝影/ )
16 Tzu Chi Monthly 財不捨地說,在沒有水 井或是水 井損壞的地方,人們往 往要到河 邊或荒郊野外的水窪取 水,﹁在 非常偏遠、非常不乾淨 的低窪地 尋找水源,很多不該發 生的事都 發生了。﹂ 潛伏在河裏的鱷魚 ,半路遇 到的非洲野狗、野水牛 ,或是隱 身草叢的毒蛇,都是致 命危險。 冒險取回的水質也很不 安全,因 為露天水源地與野生動 物共用, 混濁的水裏甚至混雜排 泄物,但 莫三比克伊代風災後,本土志 工關懷受災的雅瑪郡堤卡鎮, 看見居民在簡陋水井取水。 (攝影/蔡凱帆)
17 2024.10 ○○ ○○ ○ ○ SDG6 ● 71%地球表面被水覆蓋 97.5%為海水、2.5%為淡水 ● 全球淡水70%用於農業 ● 全球22億人無法取得乾淨衛生的飲用水 ● 與水有關的災害死亡人數占所有自然災害70% ●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日使用水量110公升, 臺灣2023年平均值高達287公升 盤點水資源 缺水的人們別無選擇; 因為水源 匱乏加上供水系統失能 ,腹瀉、 霍亂疫情頻頻發生。 ﹁所以我常跟本土 志工說, 我們雖然做的是修井的 工作,其 實是在搶救生命。如果 沒有做, 很多生命就會因為不可 預知 細 菌感染往 了。﹂朱金 財說起二 八年時,自己親眼所見 的病 例:一位病人確診霍亂 ,從病發 送醫到宣告不治,只有七 小時! 二 八年,辛巴威有七 萬 九千多人感染霍亂,高 達三千 百多人死亡。十五年過 後,霍亂 疫情於二 二三年十 月捲土重 來;但這時朱金財已經 有了與死 神搶命的籌碼,他從二 一三年 起就成立專業的水井團 隊,能夠 開鑿深井,引出乾淨的 地下水給 民眾飲用;因此當霍亂 疫情復燃 後,就有五位省長向他求 助。 ﹁辛巴威沒有工業污染,所以 地下水基本上都是很乾 淨的。﹂ 朱金財說明,打一口新 井或修復 舊井,必須事先確定選 址處的地 下有含水層、土地為公 有地且距 離聚落不能太遠,如此 方能確保 居民能很方便地取得乾淨 水。 ﹁以前我們只有一 個水井團 隊,但是去年霍亂疫情 爆發後增 加到五個,今年到八月 底,我們 就修復了一千零八十口 井,累積 總數則有二千零三十口 。以前鑿 一口井要十九個小時, 現在大概 五小時就可完成。﹂ 由於慈濟團隊打的 井夠深, 比起容易混入地表污染 物的淺井 水或水坑水更純淨安全 ,而且水 量也更穩定,每當一口 井打通或 修復,鄰近居民就歡聲雷 動! 儘管打了深井後, 水的供應 遠比過去充裕,居民們 用水仍然 相當節儉,若以一家五 口估計, 一戶人家 每天大約 需要五到 七 桶,每人每天僅用不到 二十公升 水,而且這些水不只給人 用。 ﹁他們洗滌鍋碗的污水就給雞 或牲畜喝。我每次看到 這些雞, 牠們在等這最後一道的 水,那種 飢渴的樣子,讓我很震撼 。﹂ 在辛巴威,修井如 同救命, 以一口井可供一千人到 五千人的 效能換算,朱金財率領 團隊新鑿 及修復的兩千多口水井 ,至少嘉 惠兩百萬人 上。 聯合國 ﹁潔淨水與 衛
18 Tzu Chi Monthly 在莫三比克庫拉大愛村,慈濟 建設的方型慢濾池以自然工法 提供淨水,可長期使 用 (上圖 攝影/謝曜聯)。同樣缺乏自來 水的辛巴威,哈拉雷艾普沃斯 居民用慈濟修鑿的水井取水 (下圖提供/辛巴威聯絡處) 。
19 2024.10 ○ ○ ○ ●援建水窖 1998年到2009年在中國大陸甘肅6縣,興 建19,060眼水窖,嘉惠10萬人 ●水井或水泵工程 辛巴威、獅子山共和國、印尼、尼泊爾 其中辛巴威自2013年起開鑿、修繕超過 2,000口井,幫助超過200萬人 ●支援給水設備或淨水系統 委內瑞拉、印尼亞齊省、菲律賓海燕風災 災區、寮國水壩潰決災區、臺灣蘇迪勒颱 風新北市烏來災區、小犬颱風蘭嶼等災區 ●慢濾池 2024年在莫三比克索法拉省庫拉大愛村, 興建海外第一座慢濾池 ●雨水收集 與愛女孩國際關懷協會合作,在烏干達完 成11座雨水收集系統 在越南檳椥省發放水塔、3000臺濾水器 ●學校供水 2021年提供四川涼山州喜德縣30校飲水 機,14,000名師生受益 缺水災難 慈濟搶救 乾旱援助 急難救災 改善水源 生﹂的首要細項目標, 即是﹁於 二 三 年前讓所有人都能公平 地獲得乾淨、安全且負 擔得起的 飲水﹂。長年來,國際 間人道援 助組織在取水、 水、 節水、護 水等與水有關的環節下 足功夫; 慈濟也在洪澇、乾旱衝 擊的非洲 進行多項援 計畫,二 二四年 八月下旬,更 莫三比 克首次啟 用﹁慢濾池﹂,讓淨水 行動更上 一層樓。 淨水工藝落腳莫三比克 ﹁啦啦啦啦⋯⋯﹂ 莫三比克 索法拉省庫拉大愛村, 居民用彈 舌音歡呼,接著排隊裝 取池裏濾 出的淨水;遠從臺灣而 來的關懷 團隊,代表啟用這座生命 之池。 慈濟於伊代風災後 援建庫拉 大愛村,去年起分批移 交入住, 並在今年建造一座慢濾 池提供住 戶飲水。 主責工程 師謝曜聯 說 明,大愛村沒有市電供 應,依賴 太陽能抽水馬達抽井水 到水塔儲 存,並且供應給慢濾池 ,轉為淨 水。由於太陽一下山, 馬達就停 擺,沒有辦法全天運作 保持足夠 水深,如果把池水用乾 了,就得 花費一個月時間重新養 護才能恢 復淨水功能,因此要教 導居民有 節制地取 。 慢濾不是新科技, 早在十九 世紀就在英國投入應用 了。不同
20 Tzu Chi Monthly RO ○ ○ 於現代自來水加氯消毒 作法,慢 濾池利用﹁生物相剋﹂ 的自然機 制,消除水中有害人體的 病源。 台灣自來水公司與 慈濟簽訂 合作協定 ,提供技 術、指導 建 造,台水公司水質處長 陳文祥說 明,慢濾池過濾層由砂 、卵石、 磚塊層層堆疊而成,注 水後需要 ﹁養﹂一段時間,等到 最上層的 濾砂長出微生物群及藻 類,形成 ﹁生物膜﹂後就能消除 病菌、吸 附雜質。 ﹁這個生態系統就 像非洲雨 林,致病的細菌如霍亂 弧菌,進 去這個不屬於它的地方 就變成食 物。﹂陳 文祥用弱 肉強食的 叢 林法則比 喻,如此 ﹁一物剋 一 物﹂,慢濾池無須加氯 消毒,也 不必使用需更換濾心的 濾材,大 大降低了對機電設備、 技術人力 的依賴。只要有砂有石 有磚塊, 加上會蓋 房子的工 人,就能 建 蓋。原水過濾後其大腸 桿菌群數 值從七千多降到不及二 十,已很 接近我國飲用水標準低 於六的要 求,淨水除菌效能良好 ,有效降 低了霍亂對居民的威脅。 其實慈濟在淨水設 備研發上 用了不少高科技,例如 使用﹁超 過濾薄膜﹂過濾有害細 菌,加裝 逆滲透濾材 淡化海水成 為飲 用水。但 這些設備 仰賴精密 資 材、技術人力,未必適 合開發中 國家地區長期使用。相 對的,慢 濾池就好用多了,它可 就地取材 而且人人都能保養維護 。﹁只要 適時刮、 補濾砂及 維護就可 以 了。﹂台水陳文祥處長補 充道。 慢濾池技術將逐步 運用在莫 三比克、辛巴威,以及 尼泊爾和 印度。莫三比克已建成 第一座, 正在籌畫後續,辛巴 慈濟人也 已向政府提出申請 希 望盡早獲 准興建。 「重量級」的雨水回收 乾旱地帶苦旱乾渴 ,然而若 遭遇風災、洪患,黃濁 汪洋中同 樣無安全飲水。在菲律 賓海燕風 災、寮國水壩潰堤造成 洪患時, 慈濟志工賑災也帶來淨 水設備、 儲水設備。只要多造一公升淨水, 就能多一分度過難關的希 望。 相對來說,臺灣自 來水高度 普及,民眾多無缺水憂 慮;然而 因地形、豐枯水期明顯 等因素, 年降雨量 僅能留住 約百分之 十 八,二 二一年百年大旱讓人記 憶猶新。如何將節水作 為落實在 日常生活中,並帶動企 業組織、 社會大眾一起響應更為重 要。 慈濟基金會營建處 顧問林敏 朝回憶,慈濟建築設置 雨水回收 及節水設施的緣起。﹁ 那一天花 蓮下大雨,我們在花蓮 慈濟醫院 的會議室開會 會議結 束後就有 師兄說, 花蓮一天 的雨量, 比 甘肅旱區一整年還多。 上人就慈 示,雨水是天然資源, 我們應該 要珍惜。﹂ 一九九 年代後期,雨水回
21 2024.10 SDG6 收、節水、綠建築等觀 念在臺灣 還處於起步階段,業界 幾無前例 可循,慈濟營建團隊於 是從花蓮 慈濟醫院開始試作。 ﹁馬桶沖一次耗水十二公升, 我們改用節水馬桶,沖 一次九公 升,節省三公升用水。 ﹂林敏朝 接著提到雨水回收,一 般作法是 把建築物上的 ,引 到筏式地 基裏的儲水槽 再用馬 達打 高 樓層的水塔,但慈濟團 隊把儲水 設施分散設在高樓層, ﹁好比從 五樓流到三樓,就不必 用馬達再 抽起來用。﹂ 提升各個產業的用 水效率, 確保永續的淡水供應與 回收,以 解決水資源短 缺,也是 潔 淨水與衛生的細項目標 之一。而 臺中慈濟醫院雨水回收設施, 巧妙藏身建築物內,善用高樓 層的露天空間設置大型雨水回 收槽,無須耗費電力抽水並 提高用水效率。 (攝影/蕭耀華)
22 Tzu Chi Monthly ○○○ ○○○ ○ 早在二 年,花蓮慈院雨水 回收系統已完工啟用, 有效節省 自來水與電力的耗用。 創新而實 用的節水設計,可謂開風氣之先。 二 年後建成、較有規 模的慈濟學校及慈濟醫院等建築, 均內建節 水及雨水 回收設施 。 其中臺中慈濟醫院在節 水節能方 面成效優良,於二 一五年獲得 ﹁綠建築銀級標章﹂的肯 定。 ﹁以前 雨水回 收都是 純粹 澆灌用, 現在是澆 灌用加空 調 用。﹂臺中慈濟醫院工 務室高級 專員余許富,壓低身體 穿過頂樓 屋簷下的低矮空間 進 入 區左 側大樓的頂樓,從建築 外觀只看 得到慈濟特有的﹁人﹂ 字屋頂, 很少人察覺得到裏頭別有 巧思。 南投南埔環保站志工林金國, 回收大小水塔打造雨水回收系 統,過濾處理的雨水供站內使 用、大大降低自來水用量。 (攝影/蕭耀華)
23 2024.10 ﹁這邊 有二十 六顆三 噸水 塔,左右兩邊加起來就 有五十二 顆,儲水量達一百五十 六噸。﹂ 余許富指 著黑色塑 膠水塔解 說 道,並表示以前雨水回 收都是存 滿為止,但現在調撥一 些去支援 空調用水之後,就不曾 裝滿過。 ﹁因為空調每天都在用 ,夏天更 高,每天就要五、六百噸 。﹂ 相較於大型公共建 築精心設 計的﹁隱藏版﹂,慈濟 環保站的 雨水回收設施一眼就能 看出有多 大的﹁肚量﹂。 南投縣草屯鎮南埔 環保站負 責人林金國,語帶自豪 地介紹站 內的儲水設施,計有九 個大小水 塔,外加容量六噸的地 下水窖, 儲滿時就算不下雨也可 以撐上半 年。﹁七月底我們的儲 水量剩下 四、五十噸,凱米颱風 過境時就 滿了還溢出來;但沒辦 法,我們 的最大容量就是九十六噸 。﹂ 正因為善用回收雨 水,有效 節約自來水,水費降到 一期僅兩 百多元,林金國先是被 自來水公 司﹁查水表﹂,接著榮 獲經濟部 水利署頒發﹁節水公益 獎﹂,成 為政府認證的省水達人 ,吸引許 多政府單位、慈濟法親 來觀摩; 他也貢獻經驗,協助靜 思精舍及 其他環保站設立雨水回收 設施。 林金國 說:﹁ 當初設 環保 站,我們就有這個想法 ,要做教 育,讓代代子孫知道, 天公賜的 雨水要珍惜,裝得愈多愈 好。﹂ 地球水源沒有想像得多 由於自來水普及率 高、水費 便宜,一般民眾很難意 識到,臺 灣是世界上排名前二十 的缺水國 度,而地 球上仍有 數以億計 的 人,因為水資源短缺而 不得不流 離遷徙。為了讓學子和 民眾﹁看 見﹂水資源的稀缺與珍 貴,榮獲 國家環境教育優等獎的 慈濟志工 陳哲霖, 用一千支 寶特瓶造 了 ﹁水立方﹂裝置藝術品 如以一千支寶特瓶 ,具象代 表地球所有的水,其中 只有二十 五支是淡水,其他均為 海水,但 那二十五支當中 十七 支是南北 極的冰山,七 是地底 水,人類 真正可以 取用的地 表水,只 有 ﹁一支﹂! ﹁地球水看起來很 多,但我 們可用的淡水只有千分 之一,用 一支跟一 千支的對 比,就知 道 水資源很 少。所以 要﹃惜水 如 金﹄。﹂陳哲霖提醒道。 如同證嚴上人所言 :﹁水是 大生命﹂,任何生物的 存續都離 不開水。聯合國也強調 ﹁水是永 續發展的核心,對於社 會經濟發 展、能源和糧食生產、 健康的生 態系統以及人類生存本 身至關重 要。﹂ 對應氣候變遷的影 響和日益 嚴重的水危機,需要人 類改變用 水習慣。永續水資源, 就從珍惜 使用、節約每一滴水開始 ! (部分資料提供/古繼紅 )
24 Tzu Chi Monthly 慈濟行動淨水設備 為急難而生 慈濟長年投入臺灣災害救助與國際賑災, 結合產、學、研各界專家,打造出多款行動淨水設備, 確保受災者獲得衛生飲水, 避免災區衍生傳染病或中毒等二次災害 移動式貨櫃型緊急淨水設備 將自來水處理工序與設備濃縮置入二十呎貨櫃,可說是一座能被車載著跑的微型自來水廠,每 日淨水量可達五百噸,足供上萬戶使用。使用於二○○一年納莉颱風,供新北市汐止區抽取溪 水淨化應急;也送往委內瑞拉、菲律賓等災區支援供水。 (圖為菲律賓溫妮風災‧攝影/葉秉倫) 到一卡皮箱 從貨櫃型
25 2024.10 Q-Water 淨水系統 由於貨櫃型陸運或空運不便,且水質仍不宜 生飲,慈濟選用工研院與水利署合作研發的 Q-Water系統,所謂「Q」,是因為具備快速組 裝(Quick)、水質優良(Quality)及水量充沛 (Quantity)優勢;二○一三年於菲律賓海燕颱 風重災區獨魯萬市,首度投入救災。 (下圖攝影/黃筱哲) 車載式行動式淨水系統 可由三點五噸小貨車載送、有去鹽分功能的 Q-Water淨水設備,在二○一五年蘇迪勒風災 新北市烏來災區,為受災居民及支援清理的志 工、國軍,提供相當於兩萬支六百毫升寶特瓶 的乾淨飲水。 (左圖攝影/呂佩玲) 高機動節能淨水模組 完成舟艇型、車載式版本後,慈濟進一步委託 工研院將Q-Water淨水設備微型化,製造出可以 放進行李箱登機的「高機動節能淨水模組」, 由四組過濾設備組成,淨水能量為一天兩噸。 二○一八年八月,寮國水壩潰堤造成洪災,慈 濟將這套設備送入重災區供水。 (左下圖攝影/蕭耀華)
26 Tzu Chi Monthly El Niño ○ ‧ 今年八月中旬,大愛電視採訪 團隊與慈濟基金會非洲關懷 團一行人來到辛巴威, 落腳在臺 商朱金財師兄的家。迎接我們的, 是一大鍋足以讓一個部 隊飽食的 蔬菜湯,有新鮮玉米、 香菇、蘿 蔔⋯⋯我幾乎要熱淚盈眶 了。 這在臺灣可能是稀 鬆平常的 菜色,在撒哈拉沙漠以 南的非洲 國家,卻是彌足珍貴。 我們前一 站停留莫三比克期間, 吃不到新 鮮的玉米,因為當地人 習慣將玉 米風乾後磨成粉 要吃 的時候加 水煮成泥,食來無味 ﹁粗飽﹂ 而已;在這樣的荒地, 飲食稱不 上文化, 光是維持 最基本的 飽 足,就足以讓百姓疲於奔 命了。 歷史上已經有上千 年的﹁聖 嬰現象﹂︵ ︶,但二十世 紀以降所發生的數次聖 嬰現象, 對人類的衝擊極為明顯 ,特別 在辛巴威;政府在二 二四年宣 告國家級災害,全國一 千六百萬 人口逾半數糧食不足; 缺糧的原 因,即來自於連年的乾旱 。 朱師兄說,以往慈 濟團隊鑿 井,只需要下探五十公 尺就會有 水源,如 今卻得挖 到八十公 尺 深,顯見地表乾涸程度 ;而在我 們下鄉沿路所見,黃土 大地,河 床只看得到裸露的巨大岩 石。 慈濟在 辛巴威 已經發 展了 五十二個熱食供應站, 每天都有 一萬六千人能夠享用午 餐。實際 到了現場,畫面讓我們 震撼!在 哈拉雷周邊的當部莎娃 供食站人 潮洶湧,民眾每天可能 得花兩小 時從住處 步行到此 ,再等待 發 放。他們許多人都有耕 地,然而 因乾旱嚴重,玉米等作 物無法收 成。 由於發放對象以兒 童為主, 辛巴威修井人 水源匱乏 農糧欠收 辛巴威進入國家級災害,全國一千六百萬人口半 數糧食不足; 缺糧的原因,即來自於乾旱。 五十二個慈濟供食站,每日供應一萬六 人, 有人徒步兩小時,來等這一天唯一的一餐…… 撰文 許斐莉(大愛電視資深製作人)
27 2024.10 一口水井,可以供方圓三公里 的數百戶人家安全飲水;當部 莎娃地區由慈濟修復的井前 長龍蜿蜒,婦女一天要扛五到 七桶才夠一家所需。 (空拍攝影 /李文傑 下圖攝影/許斐莉)
28 Tzu Chi Monthly I ssac ○○ Mashingaidze 因此鄉親們莫不是把稚 齡孩兒都 帶出門,只見婦女們或 背或抱或 牽,每個娃兒都拿著大 大的便當 盒。有孩子走丟了,被 送到慈濟 志工那裏 廣播找媽 媽,孩子 連 名字都說不清楚,兩行 淚掛在臉 頰,而手中還是緊緊地 拿著便當 盒,因為,這一餐可能 是全家人 得共享的唯一一餐。 我們的空拍機飛上 天,捕捉 了水井前長龍蜿蜒的畫 面。新聞 報導後,證嚴上人在花 蓮表達關 切,希望能更明確了解 辛巴威旱 災與糧荒的情形,以及 慈濟應該 如何優化援助 規模, 包括供餐 的次數及人數。 熱食站供餐量大, 往往得花 上一天備 餐;本土 志工艾薩 克 ︵ ︶告訴我, 僅是要將一 餐發完,就得花上兩小 時。除了 主食玉米泥,慈濟人還 準備了米 飯、馬鈴薯、豆泥、高 麗菜等熱 食,對當地人來說 已 是滿漢大 餐了。 首都供水,一週來一次 我們住在朱金財師 兄家,感 受不到當地缺水、缺糧 的窘迫。 首都哈拉雷一星期供應 一次自來 水,﹁但是我們不知道 它哪一天 會來。﹂朱師兄說,經 過 管流 出來的水是咖啡色的, 就算來了 也難以使用。 二 八年霍亂疫情嚴重 , 病菌是透過水或食物傳 染,朱師 兄只好斥資一萬兩千美 元,在住 家前院挖了一口井,井 深五十五 公尺;抽 出來的地 下水比較 乾 淨,可以做為生活用水 ,﹁但是 飲用還是得買礦泉水。﹂ 朱師兄 旅居辛 巴威近 三十 年,僅是建構自家的民 生用水就 花了不少心力;今年霍 亂高峰期 過後,修一口井要三千 美元,鑿 一口井需要七千到八千 美元。一 般民眾如何負擔? 慈濟水井團隊十一 年來已修 鑿超過兩千口井,只 接到通報, 哪裏有水井要修,團隊就去哪裏。 那天,我們離開哈拉雷 ,前往與 水井團隊會合;路途顛 簸,震得 我們發疼 ,從柏油 路走到黃 土 路,樹木稀少,荒地一望 無際。 來到蒙多羅︵ ︶ 修井現場,這裏前不著 村後不著 店,有誰會來?當地居 民說,這 口井位於行旅的中間點 ,可以解 旅途的飢渴,只是壞了 以後沒人 修,已經荒廢二十四年。 朱師兄領著團隊開 始拆卸水 井幫浦。他說,團隊曾 來探勘, 赫然發現井裏長了好大 的蜂巢; 但這還不是最驚悚的情 況, 經 他們發現野獸就在水井 附近。慎 防被動物攻擊,也成為 井團隊 的挑戰之一。 水井團隊通報當地 政府移除 蜂巢後,才過來修理。 令我訝異 的是,團隊中也有女性 成員,她 們奮力地 使用巨型 鉗子拆解 幫 浦,手腳 俐落,絲 毫不遜於 男 性。志工包琪告訴我, 這些拆解
29 2024.10 ── Hlengisile Jiyane 的技巧,都是朱金財師 兄教的, 拆解後找出故障的原因 ,決定替 換哪些零件。 經過長期的訓練和 經驗,一 天內可以完成兩處水井 修繕,但 他們往往會花更多時間 ,因為不 只是修井,還與村民互 動,分享 慈濟的精神理念,特別 是像他們 一樣的辛巴威人,可以 透過慈濟 的幫助,靠自己的力量站 起來。 五支隊伍,掘僻壤清泉 在朱師兄耐心帶領 下,水井 團隊規模不斷擴充,已 經有五支 隊伍每天在偏壤之地免 費為民眾 修井。可以說,慈濟水 井團隊在 辛巴威打響名號了。 回程時,大愛電視 採訪團隊 跳上水井團隊的工程車 ,隨車記 錄。車上擺滿重型機械 ,路還是 一樣顛簸,我們的身軀 被震得很 麻,但是志工們圍在一 起高聲擊 掌歌唱的模樣感動了我 。他們面 對如此艱難的環境,卻 充滿了活 力,不放棄任何翻轉辛 巴威的希 望,令人敬佩。 回到臺灣,靜思精 舍的德浩 師父告訴我,辛巴威的 香蕉非常 昂貴,一般人是吃不起 的,﹁上 人一天會 吃一根香 蕉,提醒 自 己,辛巴威需要翻轉。 ﹂我非常 驚訝,回想起此行在辛 巴威的確 沒有看到香蕉。 上人說,想要翻轉 非洲的苦 難,非常困難,不只是 慈濟的協 助,更需要當地人自發 地產生力 量,才有可能共同面對 氣候變遷 下,環境劇變所帶來的挑 戰。 我也想起朱師兄說 的,在辛 巴威住了近三十年,碰 到出家人 的機會微乎其微 這不就是佛 法所說的﹁邊地﹂嗎? 在邊地, 佛法難聞,但是我們已 經看見慈 濟的種子撒在這片土地 上了。期 待有朝一日,邊地能得 聞佛法, 基礎建設得以完善,人 人豐衣足 食,遠離所有災難。 坐在乾旱的河床,朱金財面前 是居民挖洞取 水處;在缺乏 供水設施的辛巴威,修井如救 人。 (攝影/ )
30 Tzu Chi Monthly ○ ‧ 在慈濟全 球人道 援助有 關 ﹁水﹂項目 中,中國大 陸 甘肅省的水窖援建,堪 稱最具啟 示意義的環境工程。踏 上黃土高 原的慈濟人,見證了偏 鄉居民因 為獲得新水窖,留住 而改善生 活,復因降雨驟減,再 次陷入無 水困境, 最後在慈 濟援助下 遷 村。一切榮枯,離不開水 。 ﹁因為缺水,老百 姓沒有辦 法過上正常的生活。哪 怕他們非 常努力。﹂慈濟基金會 慈善志業 發展處高級專員林靜修 說起,一 九九 年代後期,慈濟基金會 副 總執行長王端正,率團 進入甘肅 省東南部黃土高原上的 通渭與會 寧兩縣,勘查乾旱的情 形與農民 生計狀況;之後更將關 懷範圍擴 大到東鄉、靖遠、永靖 以及廣河 縣。 黃土高原是全世界 公認水土 流失最嚴 重的地方 ,當地海 拔 一千到三千公尺,降水 量低但蒸 發量高,不僅缺乏灌溉 水源,就 連日常用水也難以取得 。居民往 往得走上三、四個小時 ,才能取 得有限的水資源。 尋常的耕作,成了 和老天的 博弈,農 民們無法 確知何時 下 雨?降多 少水?卻 依舊翻土 播 種,賭一把雨水充足、 莊稼豐收 的機率。但絕大多數是 收穫勉強 餬口,甚至顆粒無收。 徒勞無功 的耕作,又進一步破壞 有限的植 被,陷入 ﹁愈墾愈 荒、愈荒 愈 窮、愈窮愈墾﹂的惡性 循環。青 壯人力離鄉打工,許多 孩子被迫 輟學,就算有幸升學 也得離鄉 背井到外地念書,不得 不與家人 分離。 看到黃土高原偏鄉 因為極度 缺水,衍生貧窮、親子 離散、家 不成家等問題,慈濟開 始為居民 建造堅固、耐用、高品 質的水窖 和集雨設施,解決儲水 的問題。 志工向蘭州大學的抗旱 研究機構 請益,評估合適方案, 最終決定 為受助戶建造容量達三 十立方公 甘肅水窖啟示錄 天不下雨 留不住水 偏鄉因枯水而荒廢,新村因得水而興起,總結慈 濟在黃土高原援建水窖的歷史軌跡, 顯示永續生存與發展 離不開「 」,如何永保 淨水長流不竭,值得人們深思。 撰文 葉子豪(慈濟月刊撰述)
31 2024.10 ○○ 尺的水泥製﹁球形窖﹂ ,並搭配 同樣是水泥造的集雨場 ,一舉解 決傳統土窖容易滲漏、 崩塌 取 水過程易受污染等隱患。 一九九八年到二 九年為 止,慈濟在甘肅省六縣 興建了一 萬九千零六十口水窖, 嘉惠人數 達十萬之眾。儘管當地 降雨量沒 有增加,但留住的水卻 比以前多 得多,下過幾次雨後, 三十立方 公尺的球型窖就灌滿了 ,不僅滿 足日常用水,甚至有餘 裕澆灌農 在甘肅靖遠縣六個鄉,慈濟為 旱地居民援建水窖,方形洞口 底下是球形儲水空間下雨時 可由集雨場水溝導入,讓居民 留住珍貴的點滴水資源。 (攝影/蕭耀華)
32 Tzu Chi Monthly ○○ ○ ○ ── 田。更特別的是,還有 助於當地 青年成家立業。 以往,旱區婦女承 擔挑水工 作,從年輕一路挑水到 老,外地 的年輕女子,多半不願 嫁入旱區 偏鄉。林靜修說:﹁十 幾年後再 去回訪,當初的小朋友 已經為人 父了,我問他太太,為 什麼想嫁 來?﹃因為他家有水窖 !﹄﹂擁 有慈濟援建的新水窖後 ,生活條 件改善,所以水窖也在 當地被稱 作﹁致富窖﹂、﹁幸福窖 ﹂。 有窖無水,移民遷村 然而人力不敵氣候 變遷。部 分受助地區如靖遠縣的 若笠鄉, 降雨量愈來愈少。儘管 慈濟在當 地援建了近八百眼水窖 ,但天不 下雨,﹁有窖無水﹂, 又回復以 往長途跋涉取水的困境。 慈濟於是在二 八年,與 甘肅省地 方政府合 作﹁移民 遷 村﹂行動,第一個移民 村是同在 靖遠縣境內劉川鄉的﹁ 來窯慈濟 新村﹂,當地距離若笠 鄉不遠, 原本地廣人稀、風大荒 涼,但憑 藉著政府興建的抽水站 抽取黃河 水提灌, 不毛之地 開始煥發 生 機,成為甘肅省的農畜 重鎮,加 上有高速 公路、鐵 路的交通 之 利,於是成為移民遷村 上選之 地。 為了幫助飽受乾旱 之苦的若 笠鄉貧困戶順利遷入, 慈濟與當 地相關單位合作共善, 把移民村 建設成居住、就學、就 業、農耕 等機能健全的新社區。 二 一一年元月,來窯 慈濟 新村啟用 ,計有兩 百一十戶 , 一千多位原若笠鄉民遷 入;及至 二 一五年十一月,靖遠縣 的第 二座慈濟移民 ,位於 五合鄉的 ﹁白塔慈 濟新村﹂ 也啟用了 , 三百戶居 民分別來 自東升、 靖 安、石門、雙龍四個鄉 及五合本 地。 在黃河水的提灌下 ,兩個慈 濟村的移 民,生活 狀況大幅 改 善,人們不需翻山越嶺 提水,人 力運用更加有彈性。當 地人也意 識到生態保護的急迫性 而積極作 為,退耕還林、滴灌 造林 當 移民離開故鄉,捨棄黃 土高原上 的家屋和田園後,造林 團隊就進 駐當地,植下樹苗、埋 設滴灌管 線,讓茁壯的草木覆蓋 地表,枯 水之地重新長出綠色植被 。 不管是至今仍在使 用慈濟水 窖的甘肅偏鄉居民,或 是搬進慈 濟新村展開新生活的鄉 親,都是 因為獲得足量且乾淨的 水而翻轉 人生,銘刻著滴水來之 不易的艱 苦記憶。 甘肅的水窖援助經 驗,是值 得警惕的氣候變遷實例 。偏鄉因 枯水而荒 廢,新村 因得水而 興 起,再一次提醒世人, 永續生存 與發展,離不開﹁水﹂ ,如何守 護生命的泉源,值得人 們深思。 (參考資料來源 :顧秉柏《黃土 高坡愛未 央》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出 版)
RkJQdWJsaXNoZXIy MTI1Mjcw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