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月刊 慈濟SDGs 不是難民 是世界的孩子 是世不界是的難孩民子 慈濟 馬來西亞沙巴 產婦盤山過海 走出生路 菲律賓保和島 那一年,我們一起蓋的教室 Tzu Chi Monthly 699 2025年2月1日出刊 DS Gs 慈善全球
攝影/黃筱哲 人生最大的幸福 人人有愛,家家傳善, 時時精進,日日造福; 平安和睦,代代相傳, 朵朵心蓮,開滿人間。 ‧ 證嚴上人 靜思晨語 面裡 慈濟月刊 慈濟SDGs 不是難民 是世界的孩子 是世不界是的難孩民子 慈濟
1 2025.2 —— SDGs SDG4 SDG8 SDG16 元月二十二日,花蓮靜思精舍 舉辦冬令發放暨圍爐活動, 全臺五十五場次也至此 圓滿。這 樣的溫馨 相聚,始 於一九六 九 年;而今慈濟在全臺照 顧關懷兩 萬七千五 百個家庭 ,每個月 訪 視,春節前夕致贈物資 卡採買年 貨,並邀約就近來到 會所同 享團圓飯 ,在慈濟 大家庭辭 舊 歲、迎新春。 細看各社區人文真 善美志工 拍攝的相片,感受到慈 濟人慎重 其事、誠意滿滿;而每 個小家庭 扶老攜幼、共聚圍爐, 傳達了他 們對訪視志工的接納與信 任。 歲末年終,還想起 一個溫馨 的畫面。去年十二月, 二十多位 敘利亞志工來到臺灣, 與證嚴上 人、海內外慈濟志工聚 首;他們 均為穆斯林,多是土耳 其滿納海 國際學校 教職員, 在敘利亞 內 戰十三年間,靠著堅貞 的信仰, 走過顛沛流離的傷痛。 其中有兩 位教師的分享,特別令 人印象深 刻 ﹁來土耳其前,我 和一般人 一樣,有穩定的工作及 美好的生 活,和同為教師的妻子 育有兩個 孩子。戰爭爆發後,我 們一點一 點失去所擁有的東西, 直到最後 一無所有。戰爭是可怕 的,我不 希望它再發生在任何人 身上,但 願世界和平。﹂ ﹁逃難的旅程 非常艱難,即 使我擁有新生 活,我卻為留在敘 利亞的家人而悲傷不已 ;我未能 與我的父親再見面,直到 他病重 離世。在我失去希望的當下,我遇 見慈濟,在滿納海教書 九年來, 我感到無比快樂和感激; 我教導 學生阿拉伯語,我還教導 他們學 習做人,要堅持愛與助人。﹂ 本期慈濟與聯合國 永續發展 目標︵ ︶系列報導, 即細 數關於這所學校愛的故 事。慈濟 志工和難民教師在街頭 找回失學 孩子、找回在工廠掙錢 養家的非 法童工, 十年來, 提供了三 萬 一千多位學生教育機會 ,其中已 有數百人進入大學,人 生翻轉指 日可期。而這 也與 的弱勢 孩童教育機會 、 消除童工 與尊嚴就業、 終結兒童剝 削等細項目標不謀而合。 回到那場與敘利亞 志工的分 享,上人提醒大眾,人 心那一念 過不去,人與人起紛爭 ,就會造 成人間的 災難,﹁ 人生有喜 有 悲,苦是一種鍛鍊,讓 我們知道 人世間就是這樣;要永 遠保持良 善,堅定為善,人人心 中有愛, 這個社會一 會改變, 也才會平 安。﹂ 永遠保持良善 副總編輯 編 者 的話
2 Tzu Chi Monthly ‧ 11259 8 02-28989994 e-mail tzmonthly@daaitv.com ○ ○ ○ Rhieza Roxas 【慈濟月刊 歡迎投稿】投稿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 號 慈濟月刊編輯部 傳真電話︰ ︰ 心 靈交流道 我來自海燕風災災區 多年來,我一直希 望能夠參 加海外慈青幹部訓練營 暨全球慈 青年會,但是每次都因 為護照問 題而不得不放棄;雖 然失望,但 我始終堅信,一切都是 最好的安 排,有願就會有力。經 過漫長的 等待,二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九 日,我終於來到臺灣向大家學習, 對我來說是無比的福報。 二 一三年菲律賓海燕風災, 雖然帶給我們很多不 幸,卻也牽 上了與慈濟大家庭的 緣,讓我們 找到愛、希望與使命。 二 二三 年我勇於承擔奧莫克慈 青團隊窗 口,是因為希望能夠像 慈濟啟發 我一樣,啟發和引導在 地的有志 青年。 師公上人教導﹁人 人都有造 福的能力﹂,讓我深 信,即使是 小小的愛心和善舉,也 能帶來巨 大的影響力。這分責任對我來說, 是對慈濟的一種回饋, 也是我傳 遞愛與希望的一種方式。 師公上人說,要發 揮火金姑 的微小力量,真誠地付出無所求, 這讓我時時提醒自己, 要以謙卑 善良和感恩之心面對 生活,將這 分教導落實在生活當 中。雖然我 們身在菲律賓的不同 地區,但是 會像一家人一樣彼此 照顧,共同 努力實踐師公上人的 願,以及積 極地投入志業。 誠摯地感恩師公 上人,用智 慧和慈悲大愛引導我們 成為更好 的人,能﹁回家﹂是我 生命中非 常珍貴的一刻,我們會 繼續走在 愛與慈悲的道路上入法、傳法、 行法,把愛和法帶到我 們能夠抵 達的地方。 菲律賓奧莫克 造血幹細胞捐贈記 高三時曾因治療 氣胸住院, 遇到很好的主治醫師,讓我感受到 醫療對病人的重要。我的媽媽是慈 濟委員,大學時我得知慈 濟推動 非親屬間造血幹 細胞捐贈,一直 很想參加驗血建 檔活動,但慈濟 人醫會的師姑師伯考量 我有氣胸 的病史,希望我多養養身體幾年, 再加入建檔;直到 就讀碩士班, 他們才同意我參與。這 讓我感受 到上人關照捐贈 者的理念,救人 之前不傷害另一個人的健康。 有捐贈成功的師 伯分享,自 己等了十幾年才有被配 對成功 機會,相對來說我真的 很幸運, 建檔完大概一年多就 配對到了。 當時骨捐關懷團隊的師 姑師伯還 詢問我,﹁如果你不願 意,也沒 有關係⋯⋯﹂怎麼可能 不願 !
3 2025.2 ○ 這個機會這麼難得,捐 贈造血幹 細胞像是捐血,就可以 幫助一個 人、一個家庭,我覺得蠻感動的。 我也將捐贈的過程 分享到社 群軟體上,才發現有很 多年輕朋 友不了解,還停留在以 為捐贈者 必須﹁抽骨髓﹂的認知 ;很幸運 我可以經歷這個過程 也可以幫 助推廣這個活動。 高雄 黃冠綸 菩薩相伴,請爸爸安心 我終於在二 二四年十二月 十七日受證慈濟委員了 !這要感 恩我的婆婆陳俞蓉師姊 ,這麼多 年來一直 分享和邀 約慈濟大 小 事;舅舅 陳金麟師 兄鼓勵我 : ﹁不管遇到任何事,都 要先反觀 自己。﹂也感恩黃蔡寬 師姑、明 絡師姑和黃淑娟師姑, 從四年多 前就一直鼓勵我參加培 訓,現在 我要說:﹁讓您們久等了 喔!﹂ 回顧這一年,剛報 名參加培 訓後半個月,爸爸就往 生,一個 半月後又遇阿嬤辭世, 這是我第 一次披﹁重孝﹂,失去 親人的痛 有多痛,只有真正經歷 過的人才 會明白。 我曾起退轉之心, 總覺得怎 麼才報名培訓,就接連 遇到喪親 之痛?還有全臺經藏演 繹企畫團 隊第一次共修,我就因 為要祭拜 父親而缺席。但彰化有 一群活力 滿滿、善良的青年們, 慢慢改變 了我的念頭;感恩慈濟 法親家人 在阿嬤治喪期間給予的 安慰;還 有一直邀約我、說要陪 著我一起 培訓的好友陳佳妤,我 們也同時 受證了! 失去親 人,讓我 自責與 後 悔,欣瑀、采榆、敏玉 告訴我 不要一個人偷偷哭,難 過時要記 得找他們,﹁我們一直 都在,也 會陪著你;我們要一起 培訓,一 個都不能少!﹂陳虹因 、宋品慧 常常傳來暖心問候;常 秉賢也對 我說:﹁只要你開心、 好好的, 不論有沒有培訓,都是 我喜歡的 那個玉芊。﹂ 彰化經藏演繹企畫 團隊每週 有三天共修,每月還 讀書會、 培訓課前 會、培訓課 和組隊勤 務,讓我忙 到忘記難 過;團隊 中,胡小惠老師、葉彥 良師兄、 林俊傑師兄、林惠貞師 姊、碧珠 師姊和許靜宜師姊,用 心用愛地 陪伴我們、教導我們, 讓我們從 小芽慢慢長大 慢慢茁壯 。 現在我 可以跟 天上的 爸爸 說:﹁身邊有這麼一大 群菩薩陪 伴我、照 顧我,我 會愈來愈 好 的,也會陪著媽媽度過 這段傷心 時期,家裏有我和妹妹 ,您可以 放心也能安心!﹂ 感恩這一年的經 歷和磨練, 讓我明白人生無常,要 珍惜與把 握,也體會到慈濟人是 如何無私 大愛、付出無所求。感 恩上人創 立慈濟世 界,讓我認 識這麼多 人,讓我圓滿培訓之路! 彰化 黃玉芊
4 Tzu Chi Monthly ——— ——— ‧ S D G 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32 30 18 36 38 40 44 16 14 8 6 1 12 慈濟在土耳其為敘利亞難民學子創辦滿納海國際學校, 十年來學生逾三萬人;二○二四年九月畢業典禮,高中 部女生班慶祝此刻。(攝影/ Mustafa Hamwieh) 中華郵政臺北誌字第886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1967年7月創刊‧2025年2月1日出版 第699期 發行人/釋證嚴 人文志業執行長/王端正 合心精進長/姚仁祿 平面內容創作中心主責長/王志宏 副總編輯/呂祥芳 編輯/李秀玲、葉又華、蔡嘉琪 採訪召集人/李委煌 撰述/葉子豪、周傳斌 攝影召集人/蕭耀華 攝影副召集人/黃筱哲 攝影/顏霖沼 美術指導/邱宇陞 美術設計/歐陽琬茹 數位主編/楊舜斌 數位編輯/黃若欣 感謝 新豪華製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免費製版 繪畫志工/黃逸樵 陳九熹、蘇芳霈 校對志工/林美枝、張素卿、陳輝明 印刷廠/中華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編輯部/11259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8號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期刊部 Printed in Taiwan 電話:(02)28989000 傳真:(02)28989994 讀者索閱電話:(02)28989000轉1165 傳真:(02)28989966 Tzu Chi Monthly 6 9 9 2 0 2 5 0 2 0 1 馬來西亞沙巴 產婦盤山過海 走出生路 菲律賓保和島 那一年,我們一起蓋的教室 Tzu Chi Monthly 699 2025年2月1日出刊 三百多位志工齊聚慈濟臺南善化園區,備辦圍爐饗 新化、善化、曾文地區二十個鄉鎮慈濟長期關懷的 準備上菜秀。 慈濟基金會農曆春節前舉行冬令發放與圍爐,元月 場,致贈年禮與物資卡給兩萬七千五百戶照顧戶、 ( 寒冬圍爐 歡喜款待 DS Gs 慈善全球 2-cover_3.indd 1 ○ 2 1 ISSUE 699 編者的話 永遠保持良善 無盡藏 虔誠祈禱,感召吉祥 證嚴上人 慈濟誌 天下事 整理 編輯部 慈濟 不是難民 是世界的孩子 想告訴世人,關於我朋友的故事 口述 賽伊和 穆斯塔法 翻譯 林楠松、胡光中 我把得到的愛,加倍為他人送上 口述 凱門 哈提布 翻譯 林楠松、胡光中 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 通往夢想之路 撰文 葉子豪 中東歸來 「譯」見大愛 撰文 葉子豪 線上伴學 說華語也說心語 口述 胡翠君 整理 葉子豪 在約旦避風港等待揚帆 撰文 林綠卿 生命的禮物 張奶奶跨越障礙賽 口述 邱雪萍 整理 蔡嘉琪 親師生 坦白話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撰文 李秋月 插畫 鍾庭嘉 聞思修 每一天都有故事可說 撰文 曾立文 社區好厝邊 臺北市中山八德記憶保養班 多一些快樂相聚的片段 撰文 周傳斌 目錄 慈濟月刊 慈濟SDGs 不是難民 是世界的孩子 是世不界是的難孩民子 慈濟 二 二五年
新竹靜思堂長照站 開心到捨不得下課 撰文 懿旖 慈善全球 馬來西亞沙巴 產婦盤山過海 走出生路 撰文 王俊富 攝影 鄭映航 菲律賓保和島 那一年,我們一起蓋的教室 撰文 江季芳 攝影 蕭耀華 書訊 《大捨與大愛 慈濟大學模擬手術教學》 溫柔引領我劃下充滿溫度的每一刀 撰文 蕭龐軒 人物誌 二十八個福慧紅包的祝福 撰文 陳金香 攝影 蔡夢萍 特別報導 印度菩提迦耶 歲末祝福 在佛陀故鄉 傳揚佛說法 圖文提供 慈濟人文真善美志工 手語演繹孝道 每天回家作業 整理 編輯部 縫紉班交貨 四千五百個福慧袋 撰文 楊桂玟 竹筒歲月 幫助比我更苦的人 撰文 楊桂玟 百川歸海 如何面對生命中的衝突? 撰文 鍾隆琛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撰文 釋德 【心靜定,智慧生】用智慧看待人與事,不受無明煩惱 糾纏;真正的靜 定功夫要在人群中歷練出來。 【賺到時間】一秒當二秒用,不要浪費時間;要做 的事情做到了,就賺 到時間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90 64 54 99 80 84 96 94 92 98 1. 掃描左方QRcode 數位閱讀《慈濟》月刊 2. 《慈濟》月刊免費贈閱 歡迎到各地慈濟會所取閱 3. 如需定期郵寄到府 酌收 1年份郵資NT$165元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專案捐款 安美計畫 長者關懷、教育扶助、翻轉非洲、全球難民關懷、 愛在佛陀故鄉、敘利亞難民學童慈善教育支援計畫等 ▎一般捐款 慈善:臺灣慈善、國際慈善、大愛共善 救拔苦難 醫療: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 教育:慈濟學校財團法人 人文: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贊助人文志業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 名: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請指定用途: 1. 隨喜助印《慈濟》月刊或《檀施文庫》 2. 每月捐助 100 元(1 年 1200 元)以上,加 入「慈濟道侶檀施會」,每兩個月可獲贈一 本《檀施文庫》出版品 3. 參加「大愛之友」贊助大愛電視 慈濟基金會誠摯邀您加入慈濟會員 您的捐助,照亮他的未來,定期定額或單筆隨喜,共造福緣 慈濟月刊 取閱方式
6 Tzu Chi Monthly ○ 無盡藏 今年伊始,美國加州洛杉磯縣 發生山火,從新聞畫面上看 到災區紅紅的火光滿 天,教人緊 張,大火加上大風,風 吹火飄, 就地再燃, 延燒至鄰 近社區住 宅,造成大面積的災難 ,無異於 是人間的火宅。 住家燒燬的受災 人,即使已 投親靠友,住宿及生活 已穩定, 但畢竟是倉皇逃出火場 ,經濟或 許會面臨困難。當前我 們能做的 是急難救助,要趕快去 付出,給 予受災人﹁有感覺﹂的 幫助,不 要蜻蜓點水,是要真正 讓他們得 到有用的援助。 回想慈濟首次的大 型急難救 災,就是一九六九年發 生在臺灣 臺東縣卑南鄉大南村的 大火,因 艾爾西颱風在中秋夜來 襲,加上 焚風助虐,村內起火後 ,引起很 大的災難 。一夜之 間,一百 多 間房屋被焚毀,七百多 人無家可 歸。除了發放應急金 因寒冬將 至,慈濟決定用二萬元 採購臺灣 當時品質最好的台麗毛 毯 發放 給受災的居民;而且不 是一戶一 件,是依 家中人口 數,二人 一 件,這是抱持著愛與尊 重的心, 給人最好的,讓受者心有 所感。 我一直關注著美國 這次山火 災情,非常真誠地思考 著如何援 助?除了人力物力的投 入,還要 借重大家虔誠的祈禱, 上達諸佛 諸天聽,讓諸佛諸天看 見人間的 大愛。人 人共同用 大善、大 愛 去付出,期待這一波火 災早日息 滅,轉危為安。 很多受災居民過去 的生活都 很不錯,一夕之間住家 與財產化 虔誠祈禱,感召吉祥 把握造福的因緣,發揮互助的誠意,還要借重大家 虔誠的祈禱上達天聽, 當我們的心相結合 心念皆是善,必能感召諸事吉 祥。 證嚴上人 主講 編輯部整理 黃逸樵繪圖 二 二五年元月十日至二十日
7 2025.2 為烏有,這就如同佛法 所說,財 產是﹁五家共有﹂,突 然間發生 的災難,就讓平時擁有 的一切都 空了。無論富有或貧窮 ,肚子很 餓沒得吃,難道我們認 為他是富 有的人,就不給他一碗 飯嗎?急 難時喝水吃飯都要很及 時給予, 或者是天候寒冷,要給 予保暖的 衣物或毛毯,這都很需 。 慈濟人啟動募心 募愛,這不 只是為了賑災募款,最 重要的是 呼籲大家提高警覺,並 且發揮人 間互助的誠意,這就是 我們造福 的因緣,所以大家要把 握住。在 有人很需要的時候,我 們及時去 付出,這就是我們生命 中最有價 值的時刻;付出的同時 ,要呼籲 更多親友發揮力量,發 心共造福 田。 慈濟是明朗的佛 教團體,佛 教的精神是不分宗教, 永遠展開 胸襟,擁抱眾生。慈濟 在美國已 三十多年了,應該穩固 好站立之 地,要把握此次因緣, 以實力做 出有效率的幫助;以誠 意站在這 個國際平臺上,千年百 世延續為 佛教、為眾生的精神。 未來的人 間,災難不免,救災經 驗也要代 代相傳。 這次火災是很大 的教育,我 們現在就在學習。野火 延燒範圍 很大,重要的是靜下心 來,人人 虔誠祈禱;若醞釀複雜 的成見 這遠比火災造成的災禍 更嚴重。 我們要以 身作則,用 真誠的愛 來表達虔誠。真誠的愛 ,是疼惜 眾生生命;保護眾生生 命,就是 養護自己的心宅、滋潤 自己的心 宅。我們的心靈之 , 若能時時 用愛滋潤,心地才不會 乾燥,才 不至於一點火就燃燒起來 。 美國慈濟志工吳 如真的家, 已為大火 焚燒,她勇 敢面對事 實,心念一轉,暫時放 下自己的 遭遇,回過頭來立即去 幫助人。 這是多麼地了不起,是 師父的好 弟子!有此法親典範在 前,我們 要好好學習她的智慧。 慈濟人是人間菩 薩,菩薩是 千處有難千處現,而非 千處祈求 千處現;不要等人來求 救,我們 要及時去救度苦難。連 日來,美 國慈濟人很盡心力去救 災,雖然 很不捨大 家的疲倦, 但盼人人 相互勉勵,會合信心、 毅力及勇 氣,真誠地 將菩薩情 付出給眾 生,當我們能以愛以善 鋪好這條 道路,我們的心能相結 合,心念 皆是善,必能感召諸事吉 祥。 此時,我們還是要 呼籲全球 虔誠祈禱、全球虔誠發 願,戒慎 虔誠、齋戒茹素,為美 國祈求平 安、為天下 求平安!
8 Tzu Chi Monthly Taiwan ● 55 42 2 7 5 0 0 1 4 22 ● 79 1 0 2 6 8 2 2 0 6 56 1 6 8 ● 21 1 2 6 1 2 ● World Marrow Donor Association 1 0 3 35 4 ○ 1 12 15 12 22 1 ‧ 慈善 醫療 教育 人文 提報個案 15,077 件 長期濟助 134,028 戶次 急難補助 17,227 件 居家關懷 204,848 戶次 2024 2025 天下事 慈濟誌 臺灣 慈濟基金會於全臺展開 場冬 令發放,其中 場結合圍爐活 動,其他場次則搭配社區歲末 祝福辦理,或由志工親送冬令 祝福; 戶弱勢家庭 在過年前收到 物資卡、祝福 禮;高雄慈濟人也針對六龜、 桃源、那瑪夏等偏遠山區照顧 戶親送年菜 ( 月 日 〜 日) 新北市三重區 六張街一處建 案工地開挖, 造成鄰房嚴重 傾斜、緊急拆除,周邊 戶撤 離。慈濟於六合市民活動中心 設立服務站,開放 靜思堂 安置 人次,提供 份熱食予住戶與救災人員;志 工動員 人次,致贈祝福 禮或應急金,關懷 戶受災戶 ( 月 日 〜 日) 慈濟援建臺東縣豐田國中學生 宿舍「築夢樓」啟用,設有 間寢室、 張床位,配置 淋浴間、閱讀室、用膳區、集 訓休息室等,提供學生專心學 習、發展所長 ( 月 日) 慈濟骨 髓幹細 胞中心 元月 第三度通過世 界骨髓捐贈者 協會( )國際進階認證, 全球 個骨髓資料庫中, 僅有 個通過。每 年一次的 進階認證,肯定慈濟多方面達 到國際頂尖水準,包括確保捐 受贈者的安全與權益,高品質 配對服務與成熟流程規畫,以 及社會善心人士的參 二 二四年 ~ 月 臺灣慈善數據 整理 編輯部
9 2025.2 ● 21 17 6.4 6 43 50 ‧ 20 ‧ ‧ 5 0 0 9 0 0 1 0 0 0 ‧ 1 9 0 ‧ ‧ 22 ‧ 22 居住環境改善 588 件 助學 7,324 件 發放應急慰問金 3,013 戶 關懷災害意外 25,950 戶次 動員志工逾 44,901 人次 元月 日凌晨零時 分,嘉義 大埔發生芮氏規模 極淺層地 震,最大震度達到 弱,有感 搖晃時間長達 秒,為當地 年來規模最大一次,鄰近震央 的臺南楠西、玉井傳出屋損災 情;楠西、大埔停班 停課 大 林慈濟醫院承接多年之大 埔醫療站設備受損,考量居民 災後需求,維持待命 慈濟志工凌晨趕到楠西勘災, 持續送出福慧床、毛毯、隔屏 安置撤離避 的居民;志工熬 煮薑母茶,供救災人員及鄉親 取用 楠西區震後水電供應不穩定, 店家不便營業 ,家庭煮食困 難;志工天亮後提供 份 早餐,午間送出 份、晚 餐 份便當。大林慈濟醫 院營養治療科 間動員支援炒 米粉及蒸素粽送至楠 西 撤離居民急需厚外套,志工打 包 件男女及幼童外套, 午後送往安置中心 高雄志工完成甲仙受災戶關懷 與發放,晚間支援臺南震災區 羽絨外套、麵、番茄汁、福 慧床 志工於玉井區玉田里仁愛街、 楠西區楠西里、東勢里訪視 後,決定於元月日展開百 餘戶安心家訪,除致贈祝福 禮外,也視災損狀況提供應 急金 志工元月日進入大埔鄉訪 視,規畫後續援助
● 2 0 4 6 12 18 19 ● 20 Kodam Iskandar Muda Banda Aceh ‧ Kuta Alam RS Kesdam 1 1 4 12 14 15 Thailand Indonesia ● 7 1 2 15 8 ‧ 15 ‧ D i s a s t e r Recovery Center UCLA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 1 14 1 ‧ 1 18 87 ‧ USA 慈濟泰國分會展開歲末 冬令發放活動,向來自 伊朗、巴 基斯坦等 國 戶難民致贈購 物券 ( 月 〜 日) 印度洋大海嘯 周年,慈濟 印尼分會 與亞齊省 伊斯甘 達穆達軍區司令部( )合作,在班 達亞齊市( )古 達 阿藍鎮( ) 陸軍醫院( )舉 辦大型義診,提供白內障、 疝氣、兔 唇及腫瘤 手術共 人次 ( 月 〜 日) 泰國 印尼 元月 日起,洛杉磯縣發生數場大型野 火,超過 萬 千棟建物被燬, 日統 計全縣仍有超 過 萬人收到強制 疏散 令。此次山火可能成為美國史上損失最 慘重的火災之一 慈濟聖谷愛滿地聯絡處距離伊頓林火僅 公里,慈濟志工成立關懷安置中心, 照顧受山火影響的志工與會員 官方成立災難復 原中心( ),地點在 西研 究園區與帕薩迪納市立學院社區教育中 心,協助受災戶補辦證件、申請聯邦與 民間援助項目;聯邦緊急 事務管理署 ( ,簡稱 )邀請慈濟志工 月日進駐、提供身心關懷,預計值勤 個月 慈濟愛滿地聯絡處與慈濟西洛杉磯聯絡 處月日舉辦首次山火賑災發放。 戶完成受災登記與住宅毀損審核,領取 了現值卡、清潔用品、食物、衣鞋等物 資 全美各分支會展開「馳援洛杉磯縣世紀 山火」募心募愛,投入重建 美國
● 2 0 2 4 2 0 2 5 11 3 3 2 1 2 9 5 5 6 8 7 0 0 1 5 15 ● 2 7 1 5 0 5 6 1 5 90 Malaysia India ● 7 6.8 3 6 6 4 2 3 5 0 6 0 0 1 17 China ● 2 3 0 0 1 11 Nepal 11 2025.2 吉蘭丹支會在 年底完成 第一階段 水 災救援後, 年 初前往道 北縣及巴 西 馬縣共 所中小學,發 予 位學生校服 及日常用品、 戶 教職員慰問金;並至泰 國寺廟、泰裔村發予乾 糧、棉被 清掃 具及 慰問金共 戶;志 工動員超過 人次 ( 月 〜 日) 慈濟第二年在菩提迦耶舉辦歲末祝福,共 計 場,有 所學校與 間課輔班學生、 思龍加大愛村婦女、慈濟縫紉班學員共同 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包 括各國法師、會眾、海內外志工、演繹人 員,共有 人共襄盛舉( 月 日) ★請見 頁報導 馬來西亞 印度 元月 日西藏日喀則市 定日縣發生芮氏規 模 強震,鄰近拉孜縣 等地 也遭受影響;逾 千棟 房屋倒塌,安置超 過 萬人。大陸慈濟人 緊急 籌辦及運送 萬 千斤當 地主食糌粑、 千條毛 毯、 噸取暖用煤炭 及 張摺疊床,已發 送給安置區受災居民 ( 月 日) 中國大陸 慈濟藍毘尼園區舉行動土典禮,超 過 位民眾與志工出席;應 邀而來的一百多位比丘與比丘尼以 梵文唱誦〈三皈依〉後,再以尼泊 爾文唱誦《無量義經.德行品》。 園區位在藍毘尼花園四號門對面, 將興辦教育和義診所 ( 月 日) 尼泊爾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四項:確保世界上所有人都能獲得有教無類、公平及高品質的 教育;對於全球一點二億難民來說,卻是父母、孩子遙不可期的夢想。十年來慈濟在 土耳其辦學,延敘 利亞孩童的基本受教權,讓教育成為他們絕處逢生的希望。 不是難民 是世界的孩子 慈濟 DS Gs 12 Tzu Chi Monthly
來自敘利亞的海達(右)、哈克(左)手中 舊照是二 一六年滿納海中小學學生領取慈 濟發放書包,當年也在滿納海就讀的兩人, 如今已是土耳其高中生、大學生。 (攝影/余自成) ○
Tzu Chi Monthly ○ ‧ ‧ ‧ ‧ Seyhan Mustafa ‧ 23 ‧ 2012 14 那年,我 還是八 歲的小 女 孩,大家正 在慶祝節日 , 我在街上玩,我的朋友 在他家陽 臺上對著我說話。遠遠 地,我們 聽到飛機愈飛愈近,突 然發生轟 隆巨響, 火藥味令 人窒息, 瞬 間,朋友在我眼前死了 !雖然我 幸運地活下來,但那天 的場景 成為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痕 。 隔年,父母帶著我 們三個孩 子逃到土耳其。爸爸有心臟病,那 兩年,我們孩子得扛起 生計。當 我去車縫廠工作時,只 要看見其 他孩子去上學,我的心會非常痛。 二 一四年,慈濟舉辦 發放 活動,家長們與孩子準 備了一場 話劇,在戲裏我們扮演 自己,有 的賣水、賣衛生紙、有 的做工, 一個孩子舉手說 為什 麼我在工 作?但我不工作 家裏怎 麼辦? 志工來工廠找我, 勸我回到 學校,並且承諾會提供 學費;我 終於可以念書了!但沒 有多久再 次失望,生活的開銷讓 我不得不 回到工廠 。感恩慈 濟沒有放 棄 我,再次找到我,並且 提供獎學 金,數目就跟我的薪水 一樣,讓 我可以安心在滿納海念書 。 我用畫作把我的朋 友畫在天 上,在雲間安詳地微笑︵左圖︶。 如果我們再見面,希望可 以跟他 說我人生的旅程,告 訴他,我如 何成為一位護理 師。當年, 的 想告訴世人, 關於我朋友的故事 如果有一天我們再見 面,我想和他說說我 人生的歷程, 以及我如何成為一位 護理師。當年,他的母 親抱著他渾 身是血的小身軀,悲 痛地哭泣;此生每次 想起 我的眼 睛就會充滿淚水…… 口述 賽伊和 穆斯塔法 翻譯 林楠松、胡光中 攝影 黃筱哲 賽伊和 歲,比魯尼大學護理學系學生 敘利亞阿勒坡市人, 年隨家人抵達土耳其 人物檔案
15 2025.2 賽依和畫作∕戰火中萌發的希望 母親抱著他渾身是血 的小身軀, 悲痛地哭泣。每次 想起,我的眼 睛就會充滿淚水。 不只他,我也 記得其他的孩子,那一 天的記憶 深深刻印在我 腦海中 我想向 世界講述朋友的故事, 以及所有 離去的生命,我更想展 現從悲劇 深處迸發出的力量。 因為慈濟,很多失 去家庭、 失學的小孩得到幫助, 我只是其 中一個。我決心將生命 奉獻在幫 助老人家、保護小孩, 這也是 想成為護理師的原因。 如果當年 我有醫療 的基本知 識,也許 , 我的朋友就不會失去生 命了⋯⋯ 現在 已經成年,而且 學到愛與 關懷的力量。這些改變 了我的人 生,也讓我找到前行的方 向。
Tzu Chi Monthly ○ ‧ ‧ ‧ ‧ ‧ 55 ‧ 2014 ‧ Kamil Hatib 16 我曾在敘利亞 教書二十年 , 一家人就住 在學校附近 的 別墅裏,一直到內戰爆 發。二兒 子雲漢那年在清真寺讀 經時遭遇 空襲,炸彈在一樓爆炸 、奪走許 多條人命,在二樓的雲 漢僅受輕 傷,但心理遭受嚴重的衝擊。 情況沒有改善,我 們搬了好 幾次家, 二 一四年覺 得不行 了,一定要逃出國。剛 到土耳其 那年四月,非常冷,我 和孩子們 感受那種嚴寒,與親人 、家園分 離的苦。最後雖然找到 成衣工廠 的工作,收入仍不夠生 活,孩子 只能去打工。 在工廠八個月,身 心俱疲, 隔年聽到滿納海學校成 立,需要 老師,我申請並獲得錄 取,如今 在滿納海教書十年了。 因為慈濟 的幫助,一家人開始有 了轉機, 雲漢從滿 納海畢業 後,獲得 慈 濟獎學金,來到臺灣慈 濟大學就 讀。我擔任教職,也成 為志工, 參與家訪 及每月在 學校的發 放 ︵左圖︶;前年土耳其 南部大地 震,我也與團隊前往災區 發放。 慈濟幫助六千多個 來自敘利 亞的家庭,每戶每四個 月會回訪 複查。下班後 晚間禮 拜結束, 我們去一 戶戶訪視 ,為他們 讀 經;雖然過了十點就沒 有公車, 我們得走路回家,但是 當初,我 們也跟他們一樣渴望獲得 幫助。 我把得到的愛, 加倍為他人送上 來到土耳其那個月非 常冷,我在工廠工作收 入仍不夠生 活,孩子只能去打工。 當我進入滿納海學 校任教 也成 為志工,每晚訪視敘 利亞家庭後已沒有公 車,只能走路 回家,我會想起當年,我也跟他們一樣渴望獲得幫助…… 口述 凱門 哈提布 翻譯 林楠松、胡光中 攝影 黃筱哲 歲,滿納海國際學校小學部社會科教師 敘利亞阿勒坡市人, 年舉家來到土耳其 凱門哈提布 人物檔案
17 2025.2 Ubeideh Aljamal 當我看到慈濟從那 麼遠的地 方來幫助我們,我們敘 利亞人更 應該要相互幫忙。我是 老師,就 用我的專業投入志工, 們的宗 教教導 們要為所有人 做好事, 也因為這樣的使命,我 必須做好 志工的任務,身為穆斯 林就是要 把握機會,做好每一件事 情。 善事是無形的,卻 能讓人感 到溫暖:我希望把所得 到的,加 倍為他人 送上。當 你在幫助 人 時,回饋是內心暖暖的 愛。沒有 經歷過的人, 感受不到 的。 我總是懷著自豪和 熱情去行 善,感受著溫暖。對在 困難時向 我們伸出援手、帶來愛 心與善意 的人們,心懷感激。在 過去十年 裏,我們共同走過,感 受到在給 予中收穫的精神與內心 的快樂, 遠超過受助 對方。 感謝慈濟與所有幫 助我們的 人,我發願持續把這分 愛傳達到 動盪不安的地方,讓更 多的人學 著怎麼去包容,怎麼傳遞 愛。 (攝影/ )
18 Tzu Chi Monthly S D G s 優質教育 合適的工作 及經濟成長 和平正義與 有力的制度 ○ ○ Sultangazi El Menahil International School —— ! ‧ 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 通往夢想之路 涵蓋 範圍 二 二五年開春,全球華 人迎 接新的一年,祈願災 難紛擾 成為過去,而流落外國 的敘利亞 難民,則是殷殷企盼祖 國迎來真 正的和平。 二 二四年十二月八日 ,持 續超過十三年的敘利亞 內戰露出 落幕的曙光;儘管國內 外情勢仍 有變數,土耳其、黎巴 嫩等鄰國 邊界,開始出現返鄉人潮 。 在土耳其伊斯坦堡 省蘇丹加 濟市︵ ︶,也有一群敘利 亞人正在返鄉路 上,他們是慈濟 為援助敘利亞難民所辦 的滿納海 國際學校︵ ︶教職員和畢業 生,每個 人闊別家鄉幾乎都 有十年了。但 這次要回去的不是阿勒 坡、荷姆 斯、大馬士革等地的﹁老家﹂,而 是遠在八千公里外,臺 灣島上的 ﹁心靈故鄉﹂。 頂著十二月冬夜冷 風,土耳 其慈濟負責人胡光中, 站在慈濟 板橋園區門口,迎接這 群遠道而 十年前,土耳其慈濟人把敘利亞難民孩童一一找 回學校, 蒼白疲倦的童顏,對未來沒有期待; 但是當他們從滿納海國際學校畢業 我要做醫師、護理師,回去醫治戰爭中受創的人 ; 我要成為工程師、設計師 來重建家園; 我要成為老師,教導沒辦法讀書的人。這即是以 教育翻轉了人生 撰文 葉子豪(慈濟月刊撰述)
19 2025.2 ○ UNHCR ○ Mustafa Hamwieh 來,將接受證嚴上人授 證成為慈 濟志工的敘利亞夥伴。 ﹁從今天開始,你 們不再是 難民,是敘利亞人了! ﹂胡光中 說著,下機不久的團員 們情緒激 動甚至喜 極而泣, 畢竟自二 一一年內戰爆發以來, 大家已足 足顛沛流離了十三年! 亂世求生,異國千般難 空襲、砲擊、凌虐 ,家鄉成 戰地,迫使數以百萬計 的敘利亞 人出逃鄰 國避難。 聯合國難 民 署︵ ︶二 二四年底統 計,登記 在案的敘 利亞難民 總 數,仍高達四百七十七 萬多人, 滿納海國際學校高中部畢業典 禮,師生留下人生重要一刻; 畢業生或難民 子弟考上大學 後,若家庭經 濟困難,慈濟 會提供補助支持他們完成課 業。 (攝影/ )
20 Tzu Chi Monthly 其中有六成在土耳其, 其餘四成 則分布在 黎巴嫩、 約旦、伊 拉 克、埃及和其他北非國家 。 對於逃到約旦、黎 巴嫩等阿 拉伯國家的敘利亞 人來說,寄人 籬下的生活雖艱難,但語 言溝通 不成問題,孩子也較容易 融入當 地的教育體系。然而土耳 其卻截 然不同,當地使用的是以 拉丁字 母拼音的現代土耳 其文。來到這 樣一個語言文化迥異的 國度討生 活,得付出更多的心血與汗淚。 因語言文化差異、 法規認證 問題,許多擁有教師、 醫護等專 業證照的敘利亞人,無 法在土耳 其發揮專業,只能從事 低技術、 低收入的工作。在收容 五十多萬 敘利亞難民的伊斯坦堡 省,就有 許多成衣、製鞋代工廠 為節省 人力成本招募這些人打黑 工。 ﹁我當時做的 是車縫工,工 資換算下來大概是一個 月五百美 元;但十二到十四歲的童工,一天 工作十小時以上, 概只 能拿到 一百五十到兩百美元。﹂凱門老師 說起在成衣工廠打工時所見。 比起成人,雇主更 願意僱用 薪資低廉的童工,孩子在 成人都 難以忍受 的惡劣環 境裏勞作 。 ﹁一天工作十三個小時,只有十三 分鐘休息時間,還經常被 老闆打 罵!﹂胡光中不捨地說。 即使父母願意讓孩 子上學, 也是困難重重,因為使 用阿拉伯 文教學的國際學校或私 立學校學 費昂貴;土耳其公立學 校儘管收 費較低廉,但孩子語言不 通,且 學校不教阿拉伯文,母 就喪失 了。凱門老師感嘆道:﹁孩子的教 育,是我們面臨到的最大困難。﹂ 父親的請求,辦學起源 然而土耳其慈濟志 工一開始
21 2025.2 ○ Arnavutkoy ○ ○ ○ ○ 並沒有想到辦學。人口 六十萬的 蘇丹加濟市,就有數萬 敘利亞難 民,生活困苦,於是志 工依循慈 善救濟模式,二 一四年開始訪 視、造冊、發放。 豈料在發放物資的 過程中, 竟有人想要把領得 的毛毯、食物 ﹁賣﹂回給志工。胡光中很不解甚 至有些憤怒,但那位敘利 亞父親 所說,卻讓眾人不捨:﹁孩子們都 沒有辦法讀書,你們要是 有錢請 給我們錢,讓孩子可以上學!﹂ 案家的請求,啟動 了滿納海 學校的第一步,當時僅有 的三位 土耳其慈 濟志工胡 光中、周如 意、余自成,走進蘇丹 加濟市、 阿爾納武特市︵ ︶陋 巷,尋找失學的孩子, 一家一戶 地收集資料造冊,再傳 回臺灣慈 濟本會做評估。 志工周如意表示, 滿納海學 校二 一五年元月於蘇丹加濟 市 創校時,就招收了五百 八十七名 學生,教 育、慈善 雙管齊下 , ﹁上人說,他們薪水多 少我們就 補貼多少。這些敘利亞 家長聽到 孩子不但能念書 還可 以拿到補 助,一開始都不相信 但我們真 的去工廠把孩子找回來了 。﹂ 慈濟與土耳其政府 合作,創 校第一年從使用土耳其 公立學校 下午時段場地開始,招 募具教師 資格的難民任教,以敘 利亞教材 上課,老師薪水及其他 雜支由慈 濟負擔; 合作學校 增多,又 面 臨政府要求改為土耳其 學制等問 題,直到二 一七年在蘇丹加濟 市區租到大樓,成立國 際學校, 學生們終於能保有母語 、也有固 定上課的地方。 如今的滿納海國際 學校,已 成為具備幼兒園、小學 、國高中 以及 人掃盲班的大型 綜合性學 校,在校 與線上的 學生目前 有 四千七百多人。二 二四年底統 計,高中畢業共五百三 十一人, 考上醫療 科系就有 一百四十 六 人,理工 科系一百 七十七人 , 二 一五年慈濟志工家訪時, 看見失學難民 孩童在電車地 鐵站外賣礦泉水幫忙養家(左 圖)。十一歲的阿里在製鞋廠 工作(右圖),後因慈濟助學 進入滿納海學校就讀。 (攝影/余自成)
22 Tzu Chi Monthly ‧ Mohammed Nur Alhaj jar ○ Ahmad Jned ○ ○ 語文、宗 教、媒體 等社會科 系 五十四人。 穆罕默德 哈傑︵ ︶,從小學一年 級 在滿納海念到高三。二 一五年 元月開學那天清晨,他 從家裏徒 步四十分鐘到學校,站 在校門口 等校工開門,是開學首 日第一位 到的孩子。余自成問他 怎麼這麼 早到,小哈傑用不流利 的土耳其 語回答:﹁因為怕太晚 到學校, 沒有座位。﹂ 當年的孩子,如今 已經穿上 志工背心,成為發放、 記錄的生 力軍;也 有人已出 社會工作 數 年,畢業五年的傑內 德︵ ︶是翻轉人生的實例。 二 一四年逃到土耳其 時, 他十七歲。為了繼續求 學,把重 達十多公斤的高中教科 書、考卷 隨身扛著,然而生活難 以為繼, 只能到製 鞋廠工作 ,直到二 一七年進入滿納海學校就 讀。 ﹁慈濟 把我從 工廠帶 到學 校,我的內心也從充滿 仇恨變成 了充滿愛。沒有經歷過 這一切的 人是很難體會 。﹂把 握慈濟開 啟的機會之窗,傑內德 努力追趕 落後的學習進度,在滿 納海高中 部畢業 ,考入世界排 名前五百 大的理工學院,並以優 秀成績畢 業。他把 第一份薪 水交給胡 光 中,捐助烏克蘭難民; 現在正準 備創業 成立自己的公司 。 ﹁傑內德說,有一 天他會有 機會,可以把所有補助 他 錢都 還給慈濟。﹂看到難民 孩子們完 成學業﹁成材﹂,胡光 中付出不 求回報,卻甚感欣慰 回想剛開 始找到這些孩子,問他 們將來想 做什麼,孩子完全沒有期 待。 ﹁可是讀了書以後,你問他的 願望是什麼?他們會說 我要做醫 師、護理師,回去醫治那些戰爭中 受害的人;我想要成 為工程師、 設計師來重建家園,我 要成為老 師,教導沒辦法讀書的人。那個希 望是真正用教育來翻轉人生。﹂ 為讓失學的敘利亞難民學童有 機會讀書,志工胡光中(左圖 右)帶著文件表格訪視難民家 戶,案家的孩子行吻手禮表示 尊敬:家訪結束時 周如 意與住在地下室 們道別 (右圖)。 (攝影/余自成)
23 2025.2 ● 2024年全球被迫流離失所人數激增至1.2億人,創 歷史新高 ● 敘利亞難民人數最多,在國內與境外逾1,380萬 ● 境外的477萬敘利亞難民,有290萬人在土耳其, 逾60萬人在約旦(以聯合國難民署登記在案者計) 全球難民現況 土耳其 敘利亞 約旦 地中海 伊斯坦堡 大城市 國界 首都 (資料來源/聯合國難民署《2024年全球趨勢》報告、Operational Data Portal 2024年12月) 安曼 大馬士革 圖例:
24 Tzu Chi Monthly Al i Uslanmaz Muhammed Hak 多語教學,劣勢轉優勢 在阿拉伯文中,滿 納海的意 義為﹁荒漠中的甘泉﹂, 寓意讓 身陷教育沙漠中的孩子找 到知識 的泉源。而支援難民子弟 教育, 也間接幫助了土耳其社會 。 前蘇丹加濟市市 長,現任土 耳其慈濟基金會顧問的 阿里︵ ︶先生就指出:﹁如果 敘利亞難民孩子失 學,長大後會 活得很辛苦。一旦淪為社會 邊緣 人,可能會有酗酒、吸毒 、暴力 行為,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危險。﹂ 自敘利亞內戰爆發 後,伊斯 坦堡陸續湧進超過五十萬 難民。 身為土耳其本 地人的慈濟聯 絡 十年前滿納 海第一個到 校的學 生哈傑 (左上 圖), 如今與 好友卡 薩(下圖右一 )一起承 擔人文真善 美的記錄工 作。 (左/余自成攝影) (右/ 攝影)
25 2025.2 Em i n e Al bay ○ — ○ 點職工埃 米內艾爾 拜︵ ︶回想,一開 始大家懷著 憐憫心關懷這些遷徙者 ,但隨著 難民人數愈來愈多,同 胞們感受 到生活受影響,社會上 的確有反 對收容的聲音。﹁但十 幾年相處 下來,我和敘利亞鄰居 都已如同 一家人。而且慈濟不只 照顧敘利 亞難民,也照顧土耳其 貧民,很 多土耳其人都很感恩。﹂ 失學的難民兒少流 落街頭、 非法打工 ,和本地 人摩擦起 衝 突,讓政府及民眾深感 憂慮。但 滿納海學校所在的蘇丹 加濟市, 幾乎看不到敘利亞孩子 在街上遊 蕩,非法童工、族群衝 突也比其 他城市少了許多。﹁如 果沒有滿 納海,那將是一個大災 難。﹂凱 門老師肯定地說。 來到滿納海學校,學 生們可 以用阿拉伯母語學習 本國語文、 社會史地、數理生物等學科知識, 以及土耳其文 英文。更重要的是 宗教與人文的化育,除了 伊斯蘭 信仰的根本︽古蘭經︾, 學校並開 設慈濟人文與 華文選修課程 。 慈濟基金會也結合 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慈濟大學與 慈濟國際 青年會,於二 二三年展開﹁滿 納海的承諾 敘利亞難民華語文 伴學計畫﹂,由臺師大 教育學院 胡翠君助理教授主持, 招訓青年 志工成為﹁大學伴﹂, 藉由線上 視訊教滿納海 子學華文 。 知道多學一樣外語 的好處, 志工周如 意力推華 語文教育 : ﹁這些孩子從以前沒辦 法讀書, 到今天可以學習阿拉伯 語、土耳 其語、英語,再加上華 語,對他 來講是人生多大的轉變 ?只要通 過檢定,就可以拿到臺 灣教育部 頒發的證書 以後在留 學還有工 作方面就有更多的優勢。 ﹂ 她也引導敘利亞孩 子領略東 方文化的 茶道、花 道,並對 父 母、師長奉茶表達孝敬 。談到妻 子周如意對花道的堅持 ,胡光中 坦言一開始不是很認同 ,直到周 從幼稚園到成人掃盲班,不同 年齡難民在滿納海學校上課, 其中「華語文伴學計畫」,對 象是十三到二十五歲學生,二 二四年年初線上大小學伴在 校內相見歡。 (攝影/曾圓媛)
26 Tzu Chi Monthly BNT ○ A hme d Al i yan ○ ○ ○ Mohammed Hak ○ 如意把一封學生寫的信遞 給他。 ﹁她看不懂阿拉 伯文,只能 找我翻譯,我看到信上寫 著一句 話:﹃我很感謝您,您像 母親一 樣地對待 我。把我 當一個平 凡 的、普通的孩子一樣地對待。﹄﹂ 當下胡 光中才 頓悟自 己錯 了,原來 孩子們並 不是﹁天 生 的﹂難民,那些美好事 物他們都 曾經擁有;但戰爭爆發 後,所有 人都把他們當難民看, 鮮少顧及 到他們還是原來的﹁人﹂ ! ﹁兵荒馬亂下,大 家都在顧 ﹃肚子﹄,要讓這些孩 童去感受 到生活裏的一點點美, 很不容易 但也非常重要。﹂周如 意說明以 美療癒心靈的用意,那 分感受, 可能在未來的 命挑戰 中,成為 孩子心底的支撐。 感受被愛,率先付出愛 對於滿 納海學 校的教 育志 業,上人有著深切的期 許:﹁不 要讓逃難中的孩子,對 人懷有仇 恨, 他們心中存有 愛與感恩 的種子。﹂ 要讓孩子、師長完 全撫平戰 爭、逃難造成的心理創 傷,放下 戰爭罪行 衍生的悲 憤其實不 容 易。但可以確定的是, 愛與關懷 的種子,十年來已在他 們心中發 芽茁長,並且發揮力量了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 ,滿納海 學校師生們和全球慈濟 人一樣, 響應竹筒歲月精神,捐 出超過兩 萬美金善款,資助 慈濟購 疫苗,優先為臺灣青少 年施打。 二 二三年二月,土耳其南 部及 敘利亞北疆發生芮氏規 模七點八 強震,滿納海學校教職 員及畢業 校友,主動請纓前進重 災區,是 慈濟賑災團隊的主力。 ﹁受到慈 濟幫助 的時候 , 我也開始 學習幫助 別人。﹂副 校長阿罕 穆德阿里 揚︵ ︶回想,二 一五年帶著 太太及六 個孩子來 到土耳其 , 及時獲得慈濟發放四 條大毛毯, 幫助一家人度過寒冬 。生活安定 後,他就投入助人行 列,除了關 懷身處伊斯坦堡的 難民同胞,也 於二 二 年底,前往黎巴嫩首 都貝魯特,協助港口大 爆炸受災 戶的賑濟發放工作。在土 耳其有 難的時候,更是義不容辭。 ﹁我們對土耳其地 震受災民 眾說,你們已經跟我們 站在一起 十年了,現在輪到敘利 亞人支援 了。讓我們一起努力, 我們是一 家人。﹂阿罕穆德阿里揚 說道。 地震賑 災團隊 有多位 滿納 海畢業生,其中高中部學 生哈克 ︵ ︶拍下敘利亞 志工擁抱受災戶的 畫面,甚至被 ︽慈濟︾月刊選用成為六 七七期 土耳其南部強震報導的 封面。對 於滿納海 學子承擔 影音記錄 的 表現,身為﹁師傅﹂的余自 成備 感欣慰:﹁之前他們是被 記錄的 人,可是二 二三年大地震時, 是他們來記錄慈濟大藏經 。﹂
27 2025.2 Mohammed Nimr Aljamal 滿納海師生多次自發募款回饋 臺灣(下圖) ,新冠疫情期 間,二年級的阿里阿布迪捐出 珍藏的一歐元,寫下「這枚硬 幣對我來說很珍貴,因為它是 一個記憶,但不比有需要的人 更珍貴」(上圖 )。 (攝影/ )
28 Tzu Chi Monthly SDG4 SDG8 SDG16 ○ 實現承諾,相遇敘利亞 從聯合國十七項永 續發展目 標的觀點來看,滿納海國 際學校 不僅確保 了身為弱 勢群體的 難 民,得以獲得免費、公平 和優質 的中小學教 育,亦即達成 ﹁優質教育﹂,更重要的 是傳達 愛、和平、非暴力的價 值。志工 們把孩子帶離工廠,送進 校門的 行動,具體回應 ﹁合適的 工作及經濟成長﹂,以及 ﹁和平正義與有利 的制度﹂所共 同關切的﹁剝削童工﹂議題。 ﹁我希望把在慈濟 人身上學 到的精神,不斷地傳承 下去,傳 達到每一個不曾了解的 地方,尤 二 二四年底滿納海學校敘利 亞志工來臺受證圓滿,參訪已 簽訂合作備忘錄的臺南慈濟中 學,志工們分享生命故事,展 開親手寫的春聯送上祝福。 (攝影/黃筱哲)
29 2025.2 ● 2015年1月 滿納海中小學創校,為土耳其第一所半公 立敘利亞學校,由土耳其學校提供下午時 段場地,慈濟聘請難民老師授課,陸續增 至 8 校 ●2015年7月 土耳其政府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仿 滿納海模式廣設「臨時教育中心」,幫助境 內 30 萬名敘利亞難民兒童就學 ●2017年9月 慈濟承租新大樓,做為1到5校校舍 ●2018年8月 滿納海國際學校通過美國教育認證機構 (Advance Education,Inc.)認證,並獲得 土耳其教育部核准成立,於11月舉行小 學部、中學部、高中部掛牌。2024年底 統計,校內與遠距學生共 4,760 人,包含 成人掃盲班近 2 千人 領取BIM現值卡 4,173 戶 孤寡貧困家庭(直接匯款)832 戶 醫療個案 831 戶 大專學生 423 戶 急難醫療 292 戶 家庭急難 168 戶 補助打工學生 99 戶 其他類 26 戶 ● 2014年開始,包括慈善、醫療、教 育,逾 400 萬人次受助 ●每月補助 6 千餘戶難民家庭,定期訪視 ● 興辦滿納海國際學校,10 年來校內、 線上學生 31,819 人 滿納海國際學校大事記 土耳其慈濟援助 敘利亞難民行動 每月發放援助家庭類型 (2024年11月統計) 總數 6,844 戶 Nadya —— 其是動盪的阿拉伯地區 。﹂獲得 上人親自授證成為慈濟 志工,阿 克夫老師發願做一個傳 達大愛、 賑濟苦難的助人者,與 他同梯受 證的敘利亞志工們,也 懷抱同樣 的心願:把慈濟帶回敘 利亞,用 愛重建家國。 ﹁我對他們說,如 果有一天 你看到我和 ︵周如意︶, 在阿勒坡 的廣場上 閒逛,可 以 過來帶我們去你家拜訪 。﹂這個 不知在發 放場合講 過多少次 的 ﹁夢﹂,胡光中坦言先 前只想著 說幾句祝福打氣的話, 給難民撐 下去的希望,而今這個 夢不再遙 不可及。 ﹁明天 到底會 怎麼樣 ?半 年、一年後是如何?大 家沒把握 也很著急,在這一段時 間,我們 該做的就是陪伴 我們給的承 諾,就是陪他們走回家 的這一條 路。﹂胡光 中篤定地說 。 (感恩 林楠松、胡光中 、余自成、吳青 泰協助翻 譯)
30 Tzu Chi Monthly ○ Ome r Y i l ma z ○ ‧ ‧ S D G s 優質教育 合適的工作 及經濟成長 和平正義與 有力的制度 中東歸來 「 譯」 見大愛 因為你們幫助了 我,讓我有 機會去幫助更 多的人,給 他們帶來快樂,讓他們 生活過得 更好。感謝上人,感謝 慈濟。﹂ 二 二四年歲末在臺灣,與 證嚴 上人溫馨座談的會場上 滿納海 學校學務處 主任紀雅德 ︵ ︶分享了 自己逃難 的經 歷,以及到校任職、當 志工的心 路歷程。阿拉伯語訴說 的真實感 受,經由翻譯志工林楠 松轉為中 文忠實傳達。 身為虔誠穆斯林, 現年六十 五歲的林楠松,旅居利 比亞四十 年,看盡中東風雲變幻 ,但對於 與敘利亞志工互動的心 得,依舊 感慨萬千。 ﹁你可以發現所有 到土耳其 的難民,要完完全全平 安逃出來 的機率並 不高,家 人要不被 槍 殺、要不被炸彈炸死, 然後來到 土耳其找不到工作。他 們說,我 們的故事其實都很相似 ,要不是 有慈濟,就不會翻轉人生 。﹂ 林楠松早年留學利 比亞,畢 業後先到臺灣駐利比亞 辦事處工 作,認識了同樣來自臺 灣的留學 生胡光中,兩人是同一 所大學 學長學弟 幾年後雖各 奔東西, 仍保持聯繫。 ﹁二 一一年二月十七日 利 比亞革命爆發。剛好是 我們離開 臺灣回到利比亞的當天 。﹂那年 與妻兒返 臺探親結 束就遇到 動 亂,後來雖平安離開, 但撤離路 線槍砲聲不絕於耳,稍 有差池很 可能就上不了飛機。﹁ 如果說利 比亞的動亂是二十分, 那敘利亞 可能到八十分,那種戰 火打下去 旅居阿拉伯國家四十年,同樣經歷戰火, 身為穆斯林的林楠松以阿語為華人與阿拉伯世界搭 起橋梁; 信仰無絲毫改變,眼界卻比以前更寬更廣。 撰文 葉子豪(慈濟月刊撰述) 攝影 黃筱哲(慈濟月刊攝影) 涵蓋範 圍 ﹁
RkJQdWJsaXNoZXIy MTI1Mjcw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