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月刊702期

慈濟月刊 主題報導 緬甸震災 不是難民 通過封鎖 援助曼德勒 緬甸震災 通過封鎖 援助曼德勒 Tzu Chi Monthly 702 2025年5月1日出刊

攝影/黃筱哲 人生的法則 無明煩惱,障道難行, 得法歡喜,心通淨明; 覺悟有情,尊重感恩, 發心入群,廣度眾生。 ‧ 證嚴上人 靜思晨語 慈濟月刊 主題報導 緬甸震災 不是難民 通過封鎖 援助曼德勒 緬甸震災 通過封鎖 援助曼德勒

1 2025.5 —— —— World Giving Index ○○ 回顧過往幾個月︽慈濟︾月刊 報導的時事脈動,總是天災 人禍交織成悲歡離 合 二月號 描繪土耳其滿納海國際 學校的故 事,去年底來臺的敘利 亞師長們 在途中得知,糾葛十三 年的內戰 結束,他 們不再是 難民;三 月 號、四月號闡述年 逼 近民居的 美國洛杉磯山火,災難 規模遠超 想像;三月號封面故事 則是發生 在農曆年 前的臺灣 嘉義大埔 震 災,如今慈濟仍在臺南 災區籌辦 永久屋建設事宜。 盤點五月號月刊報 導內容, 感嘆世間依舊動盪 不休。緬甸中 部三月二 十八日發 生強震, 為 華人世界所知的瓦 城 曼德勒 及其周邊地區,高達三 千多人罹 難。當馬來西亞、臺灣、印尼、中 國大陸慈濟志工正多方 設法把救 援物資送達當地的 同時,國際媒 體已把焦點放在美國關 稅政策造 成的經濟衝擊。 緬甸軍政府四月二 日宣布到 二十二日暫停內戰,以 利救災。 已在災區的仰光慈濟志 工,把握 這段停火空檔,積極訪 視醫院、 寺廟、孤兒院、安置中 心,致贈 帆布、福 慧床、飲 水、食糧 等 物資,啟動﹁以工代賑 ﹂模式請 村民協助為受創寺廟、 村落搭建 臨時住處。此外,與國 際救援機 構、本地華人組織交流 看法,也 為中長期援助蒐集更多訊 息。 根據近十年來世界 慈善捐助 指數︵ ︶統計, 緬甸曾連續多年蟬聯冠 軍,堪稱 是最樂善 好施的國 家;近四 年 來,內部衝突、局勢不穩、物價上 漲,志工慈善賑濟,步步為營。 慈濟全球慈善足跡 迄今達一 百三十六 個國家地 區,有六 十 八個國家地區設立分支 聯絡點, 寸寸步履 篳路藍縷 ,艱辛卻 值 得;以緬甸為例,二 八年納 吉斯風災造成十萬人往 生,馬來 西亞等國慈濟志工克服 萬難,首 度進入賑災,後續發放 穀種扶助 受災農民 ,在地志 工也一一 浮 現,並帶動出﹁米撲滿 ﹂助人的 善行。今 年曼德勒 大地震發 生 後,他們因此能即刻趕往 區。 每年農曆三月二十 四日是慈 濟周年慶,今年四月二 十一日, 慈濟邁入第六十年;當 天印度、 馬來西亞、新加坡、臺 灣志工在 印度王舍 城靈鷲山 ,於佛陀 說 ︽法華經︾的說法臺與 靜思精舍 連線志工早會,並恭誦 ︽無量義 經︾梵唄。這段時間以 來,在 思精舍與各慈濟會所也 舉辦朝山 經行,大家心念一致, 祈求人間 紛爭止息 平安無災 步步艱辛卻值得 副總編輯 編 者 的話

2 Tzu Chi Monthly ‧ 11259 8 02-28989994 e-mail [email protected] 【慈濟月刊 歡迎投稿】 投稿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 號 慈濟月刊編輯部 傳真電話︰ ︰ 心 靈交流道 回家真好 一年兩次的花蓮醫療志工行, 我格外珍惜。三月九 日,我們一 行六十八人從彰化前 往花蓮 近 午抵達火車站,原以為 會由慈濟 醫院的專車接送,沒想 到迎接我 們的是兩輛遊覽車。 上車後,司 機大哥欣喜地告訴我, 他們已經 兩個多月沒有出車賺 錢的機會, 感恩慈濟這段期間舉辦 五十九周 年慶活動,海內外志工回到花蓮, 讓他們再次有了工作收入。 和桃園區志工交 接班、熟悉 環境後,傍晚六點,終 於回到心 靈的家 ──靜思精舍。迎接我們的 是親切熟悉的德安師父,﹁回來了 喔!﹂是,師父,我們回來了! 擔任花蓮慈院志 工,最大的 福報就是能安單於精 舍。每天清 晨,與師父們一同誦經、薰法香; 晚上,常住師姊邀請師 父們講經 說法,讓我們日日獲得法的滋養。 上人常說:﹁因 緣來時,要 好好把握,錯過就沒有機會了。﹂ 過去我總以為 只要回 到精舍參 加早課、用早齋時,就 一定能見 到上人,沒想到近年來 也要看因 緣是否具足。 三月十四日,農曆 二月十五 日,我心中默默祈願能見上人。 拜經後,敬 愛的上人 真的出現 了!在二位師父的攙 扶下,緩緩 步入主堂。那一刻,我 的眼淚不 由自主地在眼眶中打轉 ──感動、 感恩,難以言喻 今生最大的福報, 就是能成 為上人的第一代弟子。 我定將依 著上人指引道路,一步一腳印, 踏實做好本分事。 八天七夜的志工 行,滿懷感 恩。感恩同行的師兄 師姊,因為 大家的合和互協,才讓 這次的醫 療志工服務圓滿順利。 回家,真好! 彰化 黃水月 在菩提迦耶的四十五天 三月二十八日午 後,飛機緩 緩離開印度迦耶,往 窗外看去, 依舊黃塵滾滾的街景 漸行漸遠。 記得當初懷抱著戒慎恐 懼心情而 來,現在竟也有幾分 情牽,相信 這趟任務是不辱使命。 在菩提迦耶記錄的四十五天, 走過每一個村莊,都看 到星馬志 工團隊在 這段時間 中努力的 痕 跡:某個慈善個案家 在哪?進入 了哪些學校?曾協助哪 些醫療個 案?誰又成為我們的志工? 這些都隨著佛陀足 跡而努力 沿線發展,這就是真實 的現代歷

3 2025.5 ○ 史。因此,我們也希望每一個點、 每一個故事,都能親自 跟著團隊 踏進,站在現場留下紀錄。 從苦行林的龍洞 出發,走過 傳說中佛陀經過的村 莊 在愈來 愈熱的溫度下,或許是根性愚昧, 很難靜心體會佛陀走 每一寸土 地時,心中想些什麼? 然而,不 同宗教人士在沿途中, 都大膽地 用各種建設來努力彰顯佛恩。 越過尼連禪河, 河床乾涸, 河沙滾燙、太陽反射蒸起的熱浪, 有這麼一點感受到渡生 死河達彼 岸,但隨即被一群﹁討 錢﹂的隊 伍拉回人間。雖然這 是人間事, 但我們也要時時藉事 練心,謹記 千萬不要﹁有事就發 願,沒事就 抱怨﹂。 走過漫漫時間長 河,生命真 的顯得太短,不管在 何處、扮演 什麼角色、承擔什麼 責任,都應 深深感受上人的悲心, 這一步踏 出去就是開始了,不要 想需要花 多少時間,我們相互 勉勵,讓站 在善這一邊的人愈來愈多。 新竹 胡媛甄、邱俊良 做慈濟也說慈濟 清明連假收假日, 游挽師姊 在通訊群組邀約有空 的法親,一 起送環保輔具給民眾。 有三位志 工報名,到了現場又來 兩位不請 之師,大家把握休假做志工。 我們在巷口會合, 準備送助 步車給一對老夫婦,阿 公九十多 歲、阿嬤八十多歲;開 門的是他 們的女婿鍾先生,對比 我們只送 助步車,卻有著大陣仗 ,覺得很 不好意思,我說:﹁人 多,帶來 的祝福就更大。﹂ 鍾先生和我們話 家常,提及 在他以往工作場合,結 識不少慈 濟人;我們﹁勸進﹂他參加慈濟, 不過他回答要照顧家 中老小,暫 時不方便。我們歡迎他 日後有因 緣,也可以走入慈濟大家庭。 李依綢 師姊帶 了一本︽ 慈 濟︾月刊送給鍾先生, 這一期彙 整了慈濟二 二四年在臺灣的慈 善數據;我為 他解說 ──每天平 均有四十一個家庭,打 電話到慈 濟求助;每個月接受慈 濟幫助的 個案平均一萬一千多 件,若每戶 補助五千元,慈濟每個 月要支出 的善款近 六百萬。 這期月刊也提到因 戰爭而遷 移到土耳其的敘利亞 難民,這群 孩子沒有 錢,但每次 聽到臺灣 發生災難,即使只有一 塊錢、五 塊錢,也會把點點滴滴 的愛匯聚 起來祝福臺灣;所以他 們不是難 民,而是世界的 。 透過送輔具的因 緣,我們走 進鄰里居民的家,了解 是否有經 濟上的困 難需要協 助?也分享 慈濟在社會、國際間的 善行,就 像將善的種子種在人 人心田,祈 願未來有一天大家也願 意深入慈 濟、了解慈濟、護持慈 濟,達到 弘法利生的目標。 新北市 汪育如

4 Tzu Chi Monthly ——— ——— ‧ ——— ‧ ‧ ——— ‧ ‧ 60 ——— ‧ ——— ‧ ——— ‧ ‧ ——— ‧ ‧ ——— ‧ 38 40 46 48 30 8 6 1 12 34 慈濟救援緬甸曼德勒震災,勘災來到建物嚴重毀損的因瓦古城,瑪哈 綏達廖佛塔臥佛頭部墜落,面部朝下,眼簾低垂,彷如悲憫眾生,志 工以在地禮儀,赤腳表達赤誠,禮拜祈禱災厄止息。(攝影/郭威陽) Tzu Chi Monthly 2 0 2 5 0 5 0 1 Tzu Chi Monthly 7 0 2 702 2025年5月1日出刊 5-cover_.indd 1 ○ 5 1 ISSUE 702 中華郵政臺北誌字第886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1967年7月創刊‧2025年5月1日出版 第702期 發行人/釋證嚴 人文志業執行長/王端正 合心精進長/姚仁祿 平面內容創作中心主責長/王志宏 副總編輯/呂祥芳 編輯/李秀玲、葉又華、蔡嘉琪 採訪召集人/李委煌 撰述/葉子豪、周傳斌 攝影召集人/蕭耀華 攝影副召集人/黃筱哲 攝影/顏霖沼 美術指導/邱宇陞 美術設計/歐陽琬茹 數位主編/楊舜斌 數位編輯/黃若欣 感謝 新豪華製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免費製版 插畫繪者/黃逸樵 溫牧、蘇芳霈 校對志工/林美枝、張素卿、陳輝明 印刷廠/中華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編輯部/11259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8號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期刊部 Printed in Taiwan 電話:(02)28989000 傳真:(02)28989994 讀者索閱電話:(02)28989000轉1165 傳真:(02)28989966 編者的話 步步艱辛卻值得 無盡藏 看到、聽到、盡心力做到 證嚴上人 慈濟誌 天下事 整理 編輯部 主題報導 緬甸震災 通過封鎖 援助曼德勒 撰文 周傳斌 圖片編輯 黃筱哲 關鍵數字看 撰文 李委煌 特別報導 一念心 五毛錢 慈濟邁入第 年 整理 編輯部 心靈故鄉 萬人經行祈福 撰文 釋德澡 農禪生活 友善耕種 採薑黃 撰文 釋德澡 攝影 蕭耀華 生命的禮物 牽起病人的手前進 口述 鄭毓嬿 整理 林芝羽、游春娘 聞思修 美哉蔬食生活 撰文、攝影 懿旖 目錄 慈濟月刊 主題報導 緬甸震災 不是難民 通過封鎖 援助曼德勒 緬甸震災 通過封鎖 援助曼德勒 二 二五年

大林慈濟醫院 心蓮記事 膚慰 撰文 周傳斌 攝影 黃筱哲 慈濟 內建防毒軟體 入校宣導 年 撰文 葉子豪 攝影 黃筱哲 以茶代酒 敬健康的自己 撰文 葉子豪 告別成癮 分手快樂 口述 陳紹祖 整理 葉子豪 慈善全球 十年馳援獅子山共和國 借力使力 行過貧病泥淖 整理 編輯部 相片提供 慈濟美國總會 日本岩手縣大船渡市 在海嘯與山火之後 撰文 林玲悧、洪秀瑩、吳惠珍、陳靜慧、許麗香、朱家立 人醫之愛 花蓮慈院復健科支援瑞穗 鄉裏來了個溫柔女醫師 撰文、攝影 吳宛霖 百川歸海 老有所用 撰文 林建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撰文 釋德 【學習放下】 入群處事,煩惱要放下、責任要提起, 路才開得通、行得通。 【以善為寶】 莫輕善小而不為,多跨一步、手伸出去、開口說一句好話, 都可以助人。 ‧ ——— ‧ ‧ S D G s 16 ——— ‧ ‧ ——— ‧ ——— ‧ ‧ —— ‧ ‧ —— ‧ —— ‧ ——— ‧ ————— ‧ 52 60 68 99 92 98 88 76 74 1. 掃描左方QRcode 數位閱讀《慈濟》月刊 2. 《慈濟》月刊免費贈閱 歡迎到各地慈濟會所取閱 3. 如需定期郵寄到府 酌收 1年份郵資NT$165元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專案捐款 安美計畫 長者關懷、教育扶助、翻轉非洲、全球難民關懷、 愛在佛陀故鄉、敘利亞難民學童慈善教育支援計畫等 ▎一般捐款 慈善:臺灣慈善、國際慈善、大愛共善 救拔苦難 醫療: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 教育:慈濟學校財團法人 人文: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贊助人文志業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 名: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請指定用途: 1. 隨喜助印《慈濟》月刊或《檀施文庫》 2. 每月捐助 100 元(一年 1200 元)以上,加 入「慈濟道侶檀施會」,每兩個月可獲贈一 本《檀施文庫》出版品 3. 參加「大愛之友」贊助大愛電視 慈濟基金會誠摯邀您加入慈濟會員 您的捐助,照亮他的未來,定期定額或單筆隨喜,共造福緣 慈濟月刊 取閱方式

6 Tzu Chi Monthly ○ 無盡藏 時間易逝,無 形無聲過 去, 要再拉回來 不可得;未 來 還有多少時間不可知, 因為人生 無常,所以常說要把握 時間,有 把握分秒 才會有現在 。感恩在 這幾十年 間,就是一 個念頭: ﹁為佛教,為眾生﹂, 這是我的 師父給我 的兩句話, 短短六個 字,我謹記奉行,承擔 到現在。 慈濟將近六十年了,沒 有想過要 如何累積, 只是看到 了人間苦 難,不忍 不捨,想 著如何去 幫 助,每一天、每一秒付 出,就走 到了今天。 時間能成就人,沒 有時間也 做不出四大志業;我很 感恩菩薩 們、四大志業團隊,挑 起了天下 米籮,沒有大家同心同 志願,來 會合師父的心,就沒有 今天的慈 濟。我不敢休息,休息 就失去時 間的價值,只要有時間 ,我就不 怕辛苦,珍惜點滴。 這個時代和五、六 十年前已 經完全不一樣,社會經 濟更好, 貧富差距也更大。我天 天坐在同 一個位置, 能走出去 的範圍很 小,但我的心天天放大 在天下。 科技發達,只要手指一 點,國際 時事就快速近在眼前, 天地之間 氣候不調,人心動盪不 安 我分 秒都在擔心中 虔誠祈 求平安, 也希望人人培養真誠的 愛,只要 有人有困難,都能伸出 雙手,扶 他、護他、祝福他。 地球人口年年不 斷增加,思 想愈來愈高漲,年輕人 也有他們 的理念,我時常感慨跟 不上;不 過生起信 心,篤定人 心本是善 良,只要有好的環境, 讓有因緣 看到、聽到、盡心力做到 愛護天下苦難人,只要看到、聽到、手伸出去做得 到的, 就盡心力去做,每一天、每一秒付出,做出時間的 價值、生命的價值。 證嚴上人 主講 編輯部整理 黃逸樵繪圖 二 二五年四月五日至二十一日

7 2025.5 的年輕人能認同、願意 走進來, 讓他們了解生命的價值 觀,一起 為人間付出、利益社會。 該做的事,做就對 了。很多 事看到、 想到,可 是人力做 不 到;力量雖然有限,但 在因緣範 圍裏聽到、知道、做得 到的,就 盡心力去做。認真專心 好自己 能做的事情,天天的日 子,如此 而已。 三月底緬甸發生 強震,聽到 報回來的災情,有六百 多間寺院 倒塌,損傷不少人,原 本收容的 孤兒也難以安住;心裏 掛慮著要 如何去幫助,但最困難 的是物資 非常難送進去。緬甸的 慈濟 啟 動救災,雖然人數不是 很多,但 他們不放棄 我們也不 放棄,一 直在努力設法;這一波 能有多少 力量幫助,我們就要做多 少事 人間不如意事多, 苦難也很 多;回過頭來就會覺得 能生活在 平安的地方,要知福惜 福,還要 感恩與疼惜。每天幾個 銅板,小 額捐款對自己的生活沒 有影響, 但天天都有一念想要助 人的心; 點滴可以成江成海,這 江河大海 也有你的那一滴水,一 點一滴會 合成救助苦難的大力量 也成就 了自己生命的價值。 想來人生感恩事 多,感恩自 己心中有愛,從年少、 年輕,走 入了中年,一直到老 ,時間過 去,唯有﹁ 愛﹂字永 遠沒有過 去;也感恩愛總是圍繞 在身邊, 從來沒有減少,菩薩們 從海外、 從臺灣各 地歸來,天 天與我談 愛,談真誠的大愛。這 分愛與被 愛,清淨無染。 今年和去年一樣, 新加坡、 馬來西亞慈濟人在慈濟 周年慶這 一天來到印度靈鷲山, 在佛陀說 法臺誦︽無量義經︾梵 唄。看著 大家隊伍浩蕩整齊,一 步步朝山 上去,聽 著大家捧 著︽無量 義 經︾唱誦的聲音,想著 這樣的境 界,總是感動和羨慕; 我今生去 不了,不過天天清晨, 我的心都 向著靈鷲山頂禮,感恩 大家帶著 我的一念虔誠,步步接 近佛陀心 靈的世界,要記得修福 打從內 心發願造福人間,還要 慧 見 證兩千五百多年前,佛 陀的確到 了這個地 方說法,慧 命延續至 今,靈山法會,永遠不散 。 在這個時世之間, 很需要安 住大家的心,定下這一 念心 對 自己有信心,願意為善 天下。付 出並不會減損自己 人 人心中都 有一畝心 泉,可以滋 潤大地群 生;這畝心泉取之不竭 提取再 多也不會減少,利益人 間的能量 會不斷增 長。愛的能 量少不了 我,更少不了你、少不 了他 要 相互感恩, 相互祝福 人人的功 能、良能就像井水汲不 完,對人 間造大福, 付出多少 就得多少 福。請大家多用心!

8 Tzu Chi Monthly Taiwan ● 4 21 3 24 59 4 2 19 31 8 5 ● 4 × PaGamO PK 21 1 5 9 2 4 31 1 18 4 13 ● 21 23 11 3 29 ● 4 3 28 25 3 24 4 ‧ 慈善 醫療 教育 人文 提報個案 3,281 件 居住環境改善 117 件 長期濟助 30,532 戶次 急難補助 3,724 件 居家關懷 51,160 戶次 2 0 2 5 3 天下事 慈濟誌 臺灣 月 日、農曆 月 日,慈 濟 周年,透過雲端,全球志 工參與從清晨四點二十分開始 的早課、志工 早會、藥師法 會、午間祈禱、傳法健身及溫 馨座談。 月 日到 日連線 禮拜《法華經》,共有 個國 家地區、超過 萬 千人次精 進 第 屆慈濟 環保防 災勇士 賽,國際盃全球總決 賽完賽,由臺北市金華國小陳 質睿奪冠。縣市盃階段,全臺 個縣市共有 所學校 參與,為歷年最多; 年來超 過 萬人次參賽,成功倡導師 生共學環保 以遊戲強化自主 學習 ( 月 日 〜 月 日) 花蓮慈濟醫院兒科病房護理長 李依蓉,從 歲踏入護理領 域,經歷兒癌、急重症、罕見 疾病及安寧病童照護過程,堅 守兒科服務 年,獲頒第 屆 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是今年 東部唯一獲此殊榮的護理人員 ( 月 日) 慈濟大學濫用藥物檢驗中心獲 衛生福利部認證,成為全臺首 家通過「正丙帕酯」檢驗的機 構,同時獲得依托咪酯、美托 咪酯、異丙帕酯、正丙帕酯等 種濫用藥物的 尿液檢驗認 證,與政府同步防範新興毒品 危害健康 ( 月 日) 整理 編輯部 年 月 臺灣慈善數據

9 2025.5 ● 58 5 ● Odyssey in 26 5 4 16 27 Japan ● 2 9 4 30 65 1 9 3 4 5 6 88 ● 3 28 3 29 50 ● Putra Heights 4 1 2 3 9 4 6 4 3 2 13 20 2 6 0 5 5 1 Thailand Malaysia 大愛電視節目 入圍第 屆休 士頓國際影展 ――《與象拔河 的人》、《異 常.巨變》、 《美在不完美》 、《願望的 重量》 、《尋 蹤.成 佛之 道》,預計 月頒獎 「經典 彰化」特展 在彰化美術館 展出,以《經 典》雜誌創刊 年來精彩圖像 為核心,展出 大主題 ――濁 水溪、鹿港及老 屋歷史、彰 化醫療史、經典 照片、賴和 ( 月 日 〜 日) 日本 岩手縣大船渡市發生森林 大火,燒燬近 千 百公 頃,造成 千多人無家可 歸,是當地 年來最嚴重 林火災難。慈濟志工於三 陸公民館發放見舞金,並 提供毛毯、披肩,協助 個家庭, 人受惠 ( 月 日 〜 日) ★請見 頁報導 受 月 日緬甸強震影響, 首都曼谷興建中的審計署大 樓坍塌,造成多人死傷及失 蹤;慈濟泰國分會志工與北 京平瀾公益基金會香港團隊 合作, 月 日起至救災現 場協助翻譯,並因應該機構 需求,提供 個屍袋 雪蘭莪梳邦再也布特拉高原( ) 月 日發生天然氣輸 送管爆炸,引發火災,周圍數百戶 房屋受毀;慈濟雪隆分會展開急難 救助,進入疏散中心關懷,人醫會 醫師看診、針灸。 位慈濟志 工 月 日啟動安心 家訪,走訪 戶; 日進入重災區造冊, 於 日致贈現值卡 戶;共送 出 份安心祝福包 泰國 馬來西亞

10 Tzu Chi Monthly Myanmar ● 3 28 29 USA ● 3 28 12 50 7.7 8.2 3 6 4 8 20 17 22 12 緬甸 慈濟與美國哈佛大學宗教學 院 合辦「利 他與心靈 療癒研討 會」,邀集相關領域之研究 學 者及心靈關懷工作者,包括 法 師、宗教師、志工,分享佛 教 慈悲利他 與心靈照 護的關係 ( 月 日 〜 日) 美國 月 日 時 分發生強震,地震矩 規模為 ,芮氏規模 ,震央靠近實 皆省,鄰近的曼德勒受創嚴重;共造 成 千 百多人罹難, 千 百人受 傷,近 萬人流離失所 緬甸慈濟志工進入災區發放,包括福 慧床、蚊帳、草蓆、飲水、白米、食 油、衛生用品、 醫療用品、太陽 能 燈、急難金等;啟動以工代賑,為 處搭建臨時住所,提供給僧侶、受災 戶和消防員 馬來西亞和臺灣 慈濟志工打包福 慧 床等物資 ,空運送 入;全球 個 國家地區 慈濟人為 賑災募心 募愛 ★請見 頁報導

● 3 12 11 2 1 1 3 13 19 20 3 30 4 1 9 28 Malawi ● 3 20 4 2 4 17 7 0 1 3 36 4 17 22 ● 3 15 1 5 1 2 3 16 4 5 Republic of Mozambique Madagascar 11 2025.5 ● 10 5 1 3 4 Spain 月 日氣旋侵襲南部,引發洪水摧毀農作 物、沖走牲畜, 影響 個地區,超過 萬 千人受災、 萬人無家可歸 志工 月 至 日於布蘭岱區共 個部落啟 動勘災,並於 月 日至 月 日前往布蘭 岱區以外的 個重災區擴大勘災範圍,實勘 個部落收容所。籌備糧食包發放,包含玉 米粉、豆子、營養粥,也將提供蚊帳、淨水 劑等物資防止疾病傳播 馬拉威 氣旋造 成楠普 拉省受 災,志工 月 日至 月 日前往勘災, 月 日起向 戶發放 糧食包,包含 玉米粉、 豆子、花生、 鹽共 公 斤,以及世界 糧食計畫 署之大米、豆 子、 用 油等物資 ( 月 日 〜 日) 氣旋 月 日第二度登陸南 部地區,造 成 萬多人流離 失所;志工進行 梯次家訪勘 查及發放,超過 千 百戶受 益 ( 月 日 〜 月 日) 莫三比克 馬達加斯加 去年 月底瓦倫西亞省 個小城鎮發生嚴重洪災, 今年 月底歐洲慈濟志工 前往初勘, 月中旬到 月再次展開重災區複勘行 動,與政府單位溝通 放 事宜 希望讓受災戶獲得 到最迫切的經濟援助 西班牙 東非三國裘德氣旋災害

12 Tzu Chi Monthly Inwa Mahar Shwe Thar Hlaung 鄰近曼德勒市的因瓦( )古城 是緬甸佛教史上經 典集結及佛教藝 術的重要根據地, 其中瑪哈綏達廖 佛塔( )受 地震毀損。 (攝影/怡夢丹)

13 2025.5 ‧ 通過封鎖 援助曼德勒 緬甸震災 璀璨精緻的佛塔藝術瑰寶,以及不同立場的衝突交戰,並存於今日的緬甸; 在這美麗與哀愁之間,曼德勒大地震又為人們帶來更大的磨難…… 報導主題 圖片編輯 黃筱哲(慈濟月刊攝影)

14 Tzu Chi Monthly Ma Soe Yain Monastery Dh amm cariya 重傷 強震發生 在實皆斷 層其中一 段,自一 八 三九年後約兩百 年處於沉寂狀態 ,一次釋 放的能量相當巨 大,造成曼德勒 市許多建 物坍塌損毀。 曼德勒市瑪索彥塔寺( ) 是歷史上 培育僧侶 的重鎮, 也是海內 外 佛教學者 的學習基 地(右圖 )。地震 當 時,許多年輕僧 侶正在寺裏進行 上座部佛 教學術體 系裏高級 別的卡奧 級( )考試,因建物受損而傷亡嚴重。 (右/金夢玲攝影 左/郭威陽攝影)

15 2025.5

16 Tzu Chi Monthly

17 2025.5 信仰 曼德勒是緬 甸近代佛教 歷史 核心之一, 寺廟與佛塔 的建 築更是藝術 的展現;走 進曼 德勒, 彷彿走 入佛教 博物 因瓦古館城。曾 是緬甸歷史 上多 個王朝 的首都 ,整個 地區 九百多座古 建築、佛塔 、佛 寺毀損,比例接近九成 。 (右 /郭威陽攝影 左/怡夢丹攝影)

18 Tzu Chi Monthly 創痛 災難初期,沒有 大型機械,人們 只能徒手 挖掘被建物埋住 的傷者,即使救 出也欠缺 醫療資源,造成嚴重死傷。 曼德勒中央醫院 主體建築成為危 樓,院方 在外圍空 地搭設帳 棚當作臨 時病房( 左 圖),日間高溫 甚至達攝氏四十 度,醫療 量能也嚴重超載 。救援團體提供 帳棚,設 置臨時安置區並提供醫療服務(右圖)。 (攝影/怡夢丹)

19 2025.5

20 Tzu Chi Monthly —— USGS —— Sky Vi l la Htwe Htwe Lw i n ‧ 三月二十八日,緬甸時間十 二 點五十分,坐在車上的姜 榮 華感覺車子像被浪衝撞 般晃動。 他立刻意識到 地震了;馬路 上的機車騎士紛紛停下 ,民眾從 家裏驚慌逃出。姜榮華 感受到這 次震動時間將近一分鐘 ,較以往 都長。震動停止後,他 下車安慰 一位哭泣的民眾:﹁沒 事的,跑 出來了。這裏是安全的。﹂ 此時, 身在曼 德勒省 的姜 榮華,還 未完全意 識到災情 的 嚴重性。 當日美國 地質調查 局 ︵ ︶測得地震矩規 模七點 七,且屬於極淺層的地 震,深度 僅十公里,破壞力極強 。後來該 地震也證實帶走數千人 的性命, 並被命名為曼德勒大地震 。 地震當日,李金蘭 剛好隨臺 灣丈夫回臺探親。李金 蘭是慈濟 緬甸聯絡處負責人,她 和舅舅姜 榮華一樣 是土生土 長的緬甸 華 人。在得知地震後,李 金蘭焦急 地聯繫親友,確認家人 安危,同 時她也協調急難物資的 訂購和發 放事項。 姜榮華在開車回家 的路上, 見路旁很多房屋都倒塌 了;回到 一片狼藉的家,所幸家 人平安, 房屋也安然豎立著。他 們收拾用 品,準備當晚在屋外過 夜,畢竟 餘震不斷 ,沒人敢 住在室內 。 到了傍晚 姜榮華拿著 手機走往 離市區較遠的地方,試 著連接網 路,最終 才接到了 李金蘭的 電 話。 李金蘭請姜榮華找 人,協助 去領取已經購買好的物 資及時發 放。第二天,姜榮華召 集友人, 一同前 提貨,送到聽 聞最嚴重 的地區 也就是華人俗稱的 瓦 城,曼德勒省的省會曼 德勒市, 距離震央 僅十餘公 里。到了 那 裏,他們和封鎖現場的 軍方溝通 很久,後來才得到許可進 入。 當進到 災區現 場,姜 榮華 震撼得說 不出話, 他看著眼 前 的天空公寓︵ ︶,﹁心 痛啊!沒 辦法形容 ,全部倒 塌 了⋯⋯﹂即 使在一週 後接受電 訪,他語氣沉重,只能 簡短回憶 當時場景。近兩週後 前往相同 地點的馬來西亞志工王 慈惟描述 眼前情景 :﹁四棟 十幾層的 大 樓,三棟粉碎掉,變成 土堆;剩 下的一棟建築也垮了一 大半,剩 下四、五層樓。﹂ 災後三天間,姜榮 華持續將 麵包、瓶裝水、機能飲 料送進災 區給救災人員,希望為 搜救黃金 時段多盡一分力。由於 緬甸缺乏 重型機械,加上災區範 圍大及天 氣炎熱等因素 即使軍 政府罕見 向國際請求援助,很多 國家也派 志工四 月十一 日到實 皆市 勘災,忒忒倫( )難掩兄 姊遇難的 悲 傷,卻仍捐贈 米糧給其他受 災者。 (攝影/郭威陽) 撰文 周傳斌(慈濟月刊撰述)

21 2025.5 曼德勒大地震 ● 1948年脫離英國60多年殖民統治,成立緬甸聯邦 共和國 ● 人口:5,700萬,共有8大族群,以緬族最多占 68%,官方語言為緬甸語 ● 信仰:80%為佛教徒 ● 人均GDP:1200美元 ● 面積:臺灣18.7倍 ● 常見天然災害:地震與氣旋(Cyclone) 強震重創人口稠密的中部省分,198,623人流離失 所,災後18天統計仍有41,733人在145個避難所 日期:3 月 28 日 時間:臺灣14 點 20 分 震央:曼德勒市附近 震矩規模(MW):7.7 芮氏規模(ML):8.2 震源深度:10 公里 國界 首都 震央 圖例: 泰國 緬甸 奈比多 曼谷 震度 9 7 5 8 6 4 曼德勒 緬甸小檔案 死亡 3,655 人|受傷 4,824 人|失蹤 129 人 實皆市 仰光 2025年4月20日統計

22 Tzu Chi Monthly Maha Gandar Yone Monastery Khant Khant Maung 馬哈甘達勇寺院( )僧舍多數毀 損,志工挑燈 規畫,預計在 寺院後方空地 搭建防水帳棚 以應對雨季。 (上/ 攝影) 曼德勒一處體育場,有二百多 戶人家在貨車上紮營避難,志 工夜間關懷。(下/郭威陽攝影)

23 2025.5 OCHA Rel ief Web MRCS WHO —— —— ○○ 搜救團隊援助,但是對 於救援工 作的進展幫助有限。 多國啟動急難援機制 災後第一時間,災 區最需要 的是乾淨的飲用水、醫 療照顧、 藥品和緊急避難所。根 據聯合國 人道事務協調廳 ︵ ︶設置 的救援網︵ ︶資料, 緬甸紅十字會︵ ︶與紅新 月會國際聯合會,災後 立刻分送 境內預存 的物資。 四月中旬 統 計,世界衛 生組織︵ ︶已 提供近一百七十噸藥品 、醫療器 材和帳棚。 就在姜榮華前往災 區、代表 慈濟送出第一批物資時 ,各國慈 濟志工也同時展開物資 協調的行 動,為緊急救災做準備。 負責緬甸慈濟事務 的慈濟基 金會宗教處同仁梁思諭 ,震後立 即與負責緬甸周邊國家 慈濟事務 的同事組成專案小組, 分別向緬 甸、馬來西亞、印尼、 泰國、中 國大陸等 地慈濟志 工,盤點 可 動用的資源。各國物資 在如火如 荼地準備,但前提是要 進得去緬 甸。那幾天,梁思諭及 同事們最 擔心的是 緬甸政府是否會開 放人道物資入境?入境 後的物資 又是否能交由在地慈濟 人親自發 放到居民手中? 籌備中的物資包括 福慧床、 毛毯、蚊帳、帳棚與乾 糧等,多 是針對露 宿在外的 受災者所 考 量 遮蔽風雨、隔絕地 氣、躲 避蚊蟲,提供一個能安 心休息的 臨時庇護所。 災後很多民眾留宿 街頭或鄰 近空地上。姜榮華在發 放物資的 時候,就注意到夜間蚊 蟲的滋擾 是一個問題,大部分的 人其實沒 有帳棚,就在地上鋪一 層毛毯當 床墊;可 是當時氣 象播報預 計 將有氣旋 來到。令 人沒想到 的 是,四月五日晚間八點 ,曼德勒 下起大雨 。姜榮華 不禁擔心 : ﹁哇,雨那麼大!那些 災民怎麼 辦⋯⋯﹂ 即使各國物資備妥 ,但四月 三日以前,能否送往緬 甸的情況 仍不明朗 。馬來西 亞志工張 濟 玄,自二 八年緬甸納吉斯風 災就長期關懷當地;傳 出震災那 一天,一 位政府機 關友人告 知 他:馬來西亞政府正計 畫運送物 資到緬甸。得知這個重 要訊息, 他隨即回 報給馬來 西亞慈濟 團 隊,並啟 動物資申 請與動員 程 序。 由於本次軍機運送 行動,屬 於國家與國家間的交涉 ,相關機 構一直未能確定出發日 期。換言 之,不同國家地區的慈 濟人,即 使齊備救援物品,但若 要另以民 間組織名 義運輸更 多物資到 緬 甸,只能焦急等待。 勘災團分多路訪視評估 李金蘭在四月一日 返抵位於

24 Tzu Chi Monthly ○○ 緬甸南部的仰光,四月 二日、災 後第五天 ,她與兩 位志工郭 寶 鈺、溫斯朗分別帶隊, 進入曼德 勒勘災。平常原本約八 小時的車 程,道路因地震錯移、 破損,延 長至十三小時。曼德勒 機場及通 往曼德勒的道路損壞, 無疑是為 這場救援行動增添了人 力物力運 輸的時間成本。 勘災團主要的任務 ,是全面 了解曼德 勒各社區 的災情和 需 求,還包括走訪醫院、 佛寺等重 要據點。在緬甸,寺廟 在災難時 期不單是宗教空間,更 是社區避 難中心與供食中心;然 而這次地 震,許多寺廟建築受到 損壞 也 需要關注。證嚴上人特 別叮嚀弟 子們,除了關心重災區 ,也要到 佛寺、孤兒院、養老院 和安置中 心等易被忽略的都市角落 。 雖然境外物資還沒 到,但緬 甸慈濟志工已經做了不 少事情, 災後三天內就發放了大 量物資。 姜榮華過往雖非慈濟志 工,但他 協助將慈濟物資送到重 災區和醫 院,約有 四千人份 麵包、飲 用 水、運動飲料等。同時 ,緬甸慈 濟志工林治民與家人, 也在當地 提供了二百五十份便當 給第一線 救災人員。 林治民與從二 八年風災 後即協助慈濟的緬甸實 業家林銘 慶,兩人更承擔了協助 國外物資 入境緬甸的重要角色。 印尼慈濟原先預期 在四月三 日就會透過印尼軍方協 助送去五 臺發電機及上千套生活 用具,但 是後來被告知擱置。這 件事情對 於花精力籌備的志工自 然是可惜 的,但最遺憾的是該批 物資未能 給予緬甸災民幫助。 同時間,馬來西亞 的慈濟團 隊一直在等待消息。從 最初四月 二十三日提早到四月十 二日,最 後確定是四月七日;得 知訊息時 已是四月三日,只剩三 天要調動 物資、運輸和上機,讓 志工倍感 時間壓力。 第一批物資從大馬送達 二十一位志工聚集 在吉打州 慈濟人劉炳坤的橡膠加 工工廠, 將一張張福慧床疊高, 再以工業 膠膜包綑固定;廠內二 十位緬甸 籍員工得知這批物資是 要運送到 自己的國家,都主動留 下來協助 搬運。﹁緬甸員工本來 就熟悉這 些工作,其實後來都是 他們在做 事情。﹂張濟玄感恩表示 。 慈濟團隊將物資送 達馬來西 亞空軍基地,並與紅十 字會及其 他慈善組織協調艙位, 四月七日 凌晨,五百二十張福慧 床最終僅 獲准八十張上軍機。 濟玄後來 樂觀地回 溯:﹁我 們六百九 十 張毛毯全 部都有放 上去,很 幸 運。﹂面對多變的狀況 ,志工們 仍舊保持感恩應對。 這批物資送達緬甸 奈比多軍 用機場,經由馬來西亞 分會執行 長郭濟緣牽線,以及林 銘慶與緬 甸紅十字會主席的協調 下,由奈

25 2025.5 四月四日,從 慈濟仰光聯絡 處運出 的福慧 床運抵 曼德 勒災區(上圖 ),優先提供 救災團隊、醫 院使用。四月 七日上午,馬 來西亞志工張 濟玄(下圖右 三)、李濟瑯 (下圖右二) 隨同大馬皇家 空軍出發,運 送福慧床及毛 毯前往緬甸。 (上/陳勇華攝影 下/張濟玄提供)

26 Tzu Chi Monthly Mandalay Orthopaedic Hospital ○ ○ 比多紅十字會總部副主 席丁町皚 醫師協助清關,再轉交 給慈濟親 自執行發放計畫。 林銘慶和林治民多 方與不同 單位詢問,希望得到准 證;四月 五日獲得外交部長初步 同意,讓 慈濟能以民間組織名義 捐贈物資 到緬甸。計畫安排空運 的物資根 據勘災結果彈性調整, 除了福慧 床、摺疊床、睡袋、蚊 帳等,另 有太陽能燈、醫用防護 用品及乾 首批福慧床四 月四日送抵災 區,曼德勒骨科醫院( )臨時住院 區,人們不再席地坐臥。 這項賑災設施 研發構想始於 二 一 年巴基斯坦水 患援 助,出生不久 的嬰兒躺在溼 冷的泥地上, 促使志工研發 出床身鏤空通 風且離地三十 公分的「福慧 床」,可徒手 架設、摺疊搬 運,適應潮溼 環境。 (攝影/陳勇華)

27 2025.5 N G O Grea t Wa l l Ho t e l Ma La Min Thu Yi Naing —— Tada-U 糧,份量都是數以千計 。這批物 資以生活用具為主,對 此梁思諭 解釋道:﹁食物盡可能 在當地採 購,而且志工回 報有很多 也在發放食品。﹂ 每一天都有悲傷的故事 從地震首日五十人 罹難、四 月一日統計兩千多人、 到四月中 旬已經超 過三千六 百人往生 。 ﹁許多建築沒來得及處 理,瓦礫 下面掩埋很多人⋯⋯﹂ 李金蘭在 與花蓮本會連線時如此說 道。 為數不少的失蹤者 仍被壓在 建物中,傷亡具體數目 未知,讓 這個災難更顯悲情。曼 德勒的長 城大飯店︵ ︶ 在地震時倒 塌,瑪臘敏 杜︵ ︶幸運地逃了出來, 她的母親怡乃︵ ︶三月 三十日從緬甸北部趕抵 曼德勒, 就一直住在飯店對面的 寺廟守候 著 瑪臘敏杜的姊姊和 姊夫仍 受困飯店中。 四月八日,當勘災 團隊與他 們相遇,瑪臘敏杜說到 傷心處不 禁落淚,自己雖倖存了 ,卻需要 承受姊姊 與姊夫未 能逃出的 痛 苦。母女倆或許還心存 親人能被 尋獲的希望,才始終沒 有離去。 志工致贈慰問金給這對 母女,表 達一分心 意及關懷 。這樣的 故 事,勘災 團隊幾乎 每天都會 遇 見。 志工分工訪視醫院 、寺廟、 孤兒院、安置區所需, 能就地採 購就會立刻購足送往, 如乾糧、 飲水、洗 漱用品、 女性衛生 用 品;尤其孤兒院、安置 區的小女 孩以及寺廟的沙彌尼, 有這些日 常用品能安她們的心。 福慧床也起到了重 要作用, 不管是對於受災戶、病 人或是忙 碌的醫療人員;災後, 他們大多 在戶外鋪 席,高溫 近攝氏四 十 度,地面生起的熱氣讓 人難以好 好休息。高度離地而且 透氣的福 慧床,能讓人們舒適地 坐臥,讓 身心真正地休息。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 的雨季, 志工啟動以工代賑的方 式聘請居 民協助搭建遮雨棚,帆 布、竹竿 及草蓆等材料則由慈濟 提供。村 民郭昂國勒說,妻子的 頭部和手 部在震災中受傷,他領 到三萬緬 幣以工代賑金,就可以 帶妻子就 醫了。 進入災區的第一週 ,志工密 集走訪足足有二十個村 莊 了解 居民的傷痛和需求,遇 見失去親 人的受災戶,也會致贈 慰問金; 第二週、四月十三到十 八日,即 向這些勘 查過的村 落進行物 資 發放,主要發放大米、 油或慰問 金。 德達烏鎮︵ ︶非常靠 近震央, 約兩千戶 房屋受損 , 志工勘災、造冊時,幾 乎家家戶 戶都在清理廢墟;四月 十四日發 放,房屋全毀或家有重 傷、鰥寡 者,獲發 大米、食 用油及應 急

28 Tzu Chi Monthly 金;居民展露出笑容, 似乎難題 在當下都煙消雲散。 德達烏鎮是一個佛 教歷史悠 久的地方,存在很多古 遺跡,志 工郭寶鈺進入勘災時, 看到沿路 寺廟都倒塌了,感到特 別心疼, 地震彷彿將歷史文化從 這片土地 帶走了。 古老佛寺除了有文 化及宗教 的象徵意涵,也是在地 人重要的 經濟來源,帶來了觀光 收益。震 後重建需要資源,但生 計已受影 響。 在過去十餘年來, 每當緬甸 發生重大天災,馬來西 亞志工王 初估有三千餘 間宗教建築在 地震中 受創。 寺廟不 只是 信仰所依,更 是社區慈善中 心,災後收容 無依者。馬哈 甘達勇寺院僧 眾露宿在外, 志工購置材料 ,啟動以工代 賑,邀請居民 搭建臨時住 與遮雨帆布。 (攝影/郭威陽)

29 2025.5 Ay e Ye i k Mon Orphanage 慈惟總會前來協助救災 ;長期接 觸中,感 覺緬甸人 特別善良 : ﹁他們不貪求,拿到慰 問金總是 會說:﹃不好意思,其 實自己原 先的日子也不錯 可以 的話,也 會希望不受幫助。﹄﹂ 王慈惟感 慨:﹁這樣的民風,可 偏偏就有 這麼多磨難。﹂ 發放的同時,急難 物資的運 輸也露出曙光。慈濟馬 來西亞雪 隆分會透過聯合國人道 應急倉庫 安排的第一 架包機,四月中旬送 達曼德勒,第二 架包機也同時出 發;全球二十 餘個國家地區的慈 濟志工,也同步發起募捐 支持。 勘災團隊四月 十八日結束急 難發放, 志工陸續 返回仰光,對 於當地狀況已有了一分 理解和掌 握,接著就是規畫未來 的中長期 援助;不過,這分未來 卻令人擔 憂。緬甸長期處於內戰 中,這次 由於災情嚴重 軍政府 與反抗軍 達成停戰協議,但僅限 於四月二 日至四月二十二日。 停戰協議結束後, 慈善組織 未來是否 能參與當 地的社區 復 原,尚無人知曉;更不 談古遺跡 的修復工作。慈濟只能 把握眼前 這段可貴的和平時期, 為飽受創 痛的人們送上支持 。 欸耶夢 寺院設 置的愛 育善 心孤兒院( )宿舍受損嚴重, 一百位 孤兒有 一半露 宿空 地,所幸院內 仍有存糧,志 工致贈麵包, 並評估搭建遮 雨棚。 (攝影/郭威陽)

30 Tzu Chi Monthly ○○ Nargis G e r ma n Wa t c h ○ Mocha ○ CRI —— ○ ‧ 緬甸地震後第五天,仰光慈濟 志工抵達瓦城,愈靠近目的 地,所見塌屋瓦礫愈令 人驚心。 入夜後,許多居民就地 搭起帳棚 或掛上蚊帳席地而睡, 寧可露宿 街頭、車上,也不敢待 在建築物 裏。大震後,水、電、 網路、汽 油短缺,還有村民乾脆 就在伊洛 瓦底江畔梳洗。 每年三月到五月, 是緬甸最 炙熱季節。三、四月之 交,災區 所有人幾 乎日日頭 頂攝氏三 、 四十度高溫;幾場強風 大雨,為 餐風飲露的人們徒添無 奈,五月 後則將迎 來雨季。 這些季節 變 換,對於生長於斯的慈 濟志工都 相當熟悉,他們知道賑 災腳步必 須要快。 慈濟在緬甸推動慈 善已超過 十六年,緣起於二 八年的納 吉斯︵ ︶特強熱帶氣旋, 襲擊素有﹁世界米倉﹂ 之稱的伊 洛瓦底江三角洲,造成 十多萬人 罹難,堪稱是緬甸歷史 上最嚴重 的自然災害。災後,慈 濟人緊急 提供民生物資,後續大 規模發放 稻種、肥料協助復耕, 援建受災 學校;在當地華人與緬 甸人認同 投入下,成立了慈濟聯 絡處,長 年帶動本土志工濟貧。 根據環 境智庫 ﹁德國 觀察 ︵ ︶﹂統計 , 二十世紀 末後迄今 二、三十年 間,最致命的氣候災害 ,納吉斯 風災排名 全球第一 。二 二三 年五月重 創緬甸與 南亞的摩 卡 ︵ ︶氣旋,也列在當 年全 球自然災害導致流離失 所人數最 多的第二名。 同樣由﹁德國觀察 ﹂所發布 的︿二 二五年氣 候風險指 數 ︵ ︶報告﹀也顯示 ,從過往 三十年來的災害統計來 看,飽受 極端氣候影響的國 家 包括傷 亡人數與經濟損失等在 內,緬甸 全球飽受極端氣候影響的國家,緬甸排名第四,二 二四年亞洲最貧窮國家,緬甸位居第三; 儘管處境艱難,緬甸人樂善好施 屢屢被國際評比 為最慷慨、最有愛心的國家。 撰文 李委煌(慈濟月刊採訪召集人) 關鍵數字看緬甸

31 2025.5 ○ GDP Wo r l d Population Review ○ ○ Wor l d g i v i ng i ndex Bago Thanlyin 排名全球第四。 二 二三年 統計, 緬甸人 均 僅約一千 二百美元 ;依 據世界人 口綜述組 織︵ ︶報告,緬甸 被列入二 二四年亞洲最貧窮國 家第三名。即便在軍政 府於二 二一年取得政權前,緬 國都市貧 民比例,甚至 列亞太 地區第一 名。 經濟條件不佳,再 加上難以 承受異常氣候的脆弱體 質,曼德 勒大地震後的重建勢必 辛苦。儘 管處境艱難,緬甸向來 是全球最 樂善好施 的國家, 人民也有 質 樸善良的 特質。近 十年來, 世 界慈善捐贈指 數︵ ︶的捐款人 口比例,緬 甸 名列前茅甚至曾是全球 第一;它 也常被國際評比為最慷 慨、最有 愛心的國家,捐錢人口 比例比其 他富裕國家都還多。 一如慈 濟志工 在仰光 、勃 固省、甌 甘鎮、岱 枝縣、莫 比 鎮、丹茵鎮等農村推動 的﹁米撲 滿﹂,即是以﹁日存一 把米﹂的 方式來取 代﹁日存 五毛錢﹂ 布 施,如此點滴累積下的 一把把白 米,就像金錢般一樣可 助人。這 種捐贈方式,可說是因 應不同地 區、條件的創意慈善模式 。 近年政治局勢的不 穩定,限 縮了慈善空間,慈濟配 合法規, 持續扶困 。今年初 因為物價 上 漲,貧民更難以吃飽 二月 和三月在勃 固省︵ ︶與仰 光省的丹茵鎮︵ ︶完成 三千戶米糧發放。這次 地震後, 國際人道救援難以即時 投入;志 工同樣通過層層關卡, 才能直接 向受災戶提供物資。 後續復建之路,不 難想像仍 存在變數。但如同慈濟 當年發放 的稻種,被村民稱為﹁ 福種﹂, 從一粒粒有形的種子觸 發出一顆 顆無形 愛心,祝福會 有更多從 地發芽湧現 無量愛心 ,投入中 長期重建,共同為緬甸造 福。 四月十三日, 志工在曼德勒 阿馬拉布拉鎮 發放大米及食 用油。 (攝影/陳勇華)

・ 震災後,慈濟啟動應變機制,確認 志工平 安,同步盤點賑災物資 ・距離緬甸 央 千公里的鄰國泰國曼谷,一 處興建中的 層樓倒塌;慈濟協助北京平瀾 公益基金會搜救隊以泰文和政府搜救隊溝通 ・慈濟於仰光設有聯絡處,聯繫志工開始於 曼 德勒災區採購飲水與食物發放 ・慈濟第一梯勘災團從仰光出發前往曼德勒 , 由於道路受損,原本 小時車程經歷約 小 時抵達 ・拜會民間組織、醫院、寺院、收容中心及 國 際救援隊;民眾露宿街頭、席地而臥,傷 患 在戶外帳棚、攝氏 度高溫下「住院」 ・至實皆省勘災 ・福慧床自仰光運抵曼德勒 張捐贈雲南 會館,啟動臨 時醫療站; 張贈予中央醫 院、 張贈予骨科醫院;志工向醫院病患與 家屬發放麵包和礦泉水 ・仰光志工前往首都奈比多,與社福和救濟 安 置部部長洽談進口救災物資事宜 ・緬甸政府頒布新規定,所有救災行動需與官 方合作。慈濟團隊拜會曼德勒行政辦公室, 上呈救災規畫,獲得批核參與救災 ・分工關心寺院、村莊、孤兒院;曼德勒甘德 內蒂( )綜合醫院急缺醫療物 資,很多病患依然席地而臥;來到曾經的媒 體熱點 天空公寓, 天過去了,家屬仍 在外等待救援隊從瓦礫中找到家人 ・勘災團於曼德勒連線臺灣靜思精舍,報告連 日勘災情況。因應緬甸軍政府宣布停戰至 月 日,考量志工人身安全,第一階段勘災 發放、以工代賑到 日先告一段落,團隊返 回仰光籌備中長期援助 ・距離市中心約 小時車程的德達烏鎮色秋村 ( ), 戶受災,由於聯外 道路損壞嚴重,救災資源補給困難;慈濟發 動以工代賑,邀約居民搭建帳棚安身 ・再赴實皆省勘災 ・即日起開始針對 餘個訪視過的村落進行發 放,包括白米和食用油 ・向重災區德達烏鎮提供急難金,致贈對象為 房屋全毀及有人因地震傷亡的家庭 ・馬來西亞慈濟人安排 床福慧床,透過聯 合國人道應急倉庫安排包機,從吉隆坡送達 仰光機場, 日送入災區 慈濟援助大事記 1 30 8 13 40 —— 70 50 40 Kan Taw Nadi —— 13 4 22 18 1 Zay Cho Village 800 20 1,349 16 3 March April 4 29 28 3 2 30 4 11 14 13 9 10 月 月 月 April 4

・即日起每日積極走訪寺廟、孤兒院和醫院 , 同時就地採購緊急發放,包括蚊帳、草蓆 、 雞蛋、奶粉和尿片等。日間高溫,時有暴 雨 狂風,吹倒帳棚;霍亂、登革熱等傳染病 極 易爆發,造成二次災難 ・緬甸外交部、內政部、社福部同意慈濟空 運 救災物資到仰光,再送到災區由慈濟人發放 ・馬哈甘達勇寺院的僧舍倒塌 ,現有 餘位 法師,有些露宿路上,以袈裟鋪地為床。 志 工採購亞答屋材料,啟動以工代賑 邀請 居 民搭建 個大型帳棚,預計可提供 位僧 眾與 位居民安身,以應對雨季。 代賑金 緬幣,是一般散工日薪 倍,幫助村 民互助度過難關 ・前往德達烏鎮勘災 ・志工致贈受重創的因瓦古城遮雨帆布 ・緬甸臺商總會與慈濟合作,將福慧床、床墊 等物資捐贈曼德勒衛福部的精神衛生醫院 ・慈濟基金會經華航協助,將 福慧床 張、 蚊帳及支架各 組運抵仰光機場 ・馬來西亞慈濟人安排 張福慧床、醫療口 罩、手套從吉隆坡送達仰光機場 ・緬甸新年第一天,慈濟和嘉千誒達善市鎮弘 法協會在曼德勒烏拉登寺紀念廣場合辦祈 會,共 位法師及 位民眾與會 ・森板安置區( )地震後起 火, 間鐵皮屋被燒成平地,慈濟發放 張福慧床 ・發放完成,以工代賑共搭建 處臨時住所, 提供給僧眾、災民和消防員居住,志工分批 離開災區, 日全數返抵仰光 ・已發出福慧床 床、瓶裝水 瓶、電 解質飲料 瓶、大米、食油、草蓆 張、蚊帳 頂、太陽能燈 組。其他物資 有食物:麵包、泡麵、雞蛋、餅乾,醫療衛 生用品:口罩、手套、擦傷藥、衛生棉等 ・以工代賑 人次 ・志工投入發放 人次、烹煮熱食 人次、 搭建帳棚 人次、協助清理環境 人次 ・緬甸外交部長簽核急難物資進口文件,讓慈 濟可以安排空運送急難物資到仰光,再轉送 災區 ・拜會慈濟長期 合作夥伴 世界醫生聯盟 ( )討論救援計畫 ・馬來西亞軍機 協助慈濟運送 張福慧床、 條毛毯至奈比多, 位志工隨行,物資 由緬甸紅十字會協助接收;另一路經由民航 送往, 位志工攜帶 公斤香積飯、香積 麵、穀力棒抵達仰光 600 4 200 100 30,000 2 100 100 1,404 550 200 Sein Pan Quarter 400 400 17 20 1,460 10,620 16,500 439 74 840 1,342 780 147 940 225 8 16 15 18 17 20 5 6 —— M.D.M. 80 690 2 2 117 7

圖例: 34 Tzu Chi Monthly 【計算基礎】以當年度投入的社會救助、災害救 助、獎助學金、兒少福利、老人福利、福利 社區、志願服務、教育志業8個領域的志工人 次,乘以當年度基本時薪(以4小時計算)及 誤餐費,志工人次計算以1天1人次,不包含海 內外交通住宿費用及志工自掏腰包結緣物品等 之費用 ● 2024年志工動員與無私付出價值135億元 志工無私動員 —— 0 2019 12,163 11,823 11,461 13,520 2000 2021 2022 2023 2024 (年分) 元(百萬)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0,786 志工分布國家 10,143 60 $ ‧ 慈濟邁入第 年 「慈濟在將近六十年前起步,呼籲人人每天存五毛錢,隨著這個動 作,每天都記得『要救人』,天天加強這分善心,慈濟從此就將這 一分愛心擴展開來。這『五毛錢』很微弱、不起眼,但若沒有這 分精神,就不會有今天的慈濟志業。」 證嚴上人 一九六六年農曆三月二十四日,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在今 年四月二十 日走過第五十九個年頭,以付出無求、至真至誠的 一念心,點滴成就四大志業、八大法印。 一念心・五毛錢 整理 編輯部

RkJQdWJsaXNoZXIy MTI1Mjcw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