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月刊 資源再生讓愛循環 地球感謝你 慈濟 特別報導 柬埔寨大型義診 嘉惠跨三國千之人愛 柬埔寨大型義診 跨國之愛嘉惠三千人 Tzu Chi Monthly DS Gs 704 2025年7月1日出刊
證嚴上人 靜思晨語 面裡 慈濟月刊 資源再生讓愛循環 地球感謝你 慈濟 特別報導 柬埔寨大型義診 嘉惠跨三國千之人愛 柬埔寨大型義診 跨國之愛嘉惠三千人 ‧ 攝影/黃筱哲 大愛之門 以誠以正,弘法利生, 正確道路,聞法力行; 心中有愛,集福造福, 大愛之門,生生有福。
1 2025.7 ○○ ○○ ○○ ○ NVOAD ○ ○ SDGs 臺灣已進入颱風季節,在首颱 生成前,慈濟 志工六月 參 加了新北市防災士培訓 成果發表 會,一起迎來全市防災士人數正式 突破萬人的里程碑。這幾年來,慈 濟與政府合作推動防災 士培育課 程與避難演練,齊心守護社區。從 救災到備災、防災 這是慈濟慈善 經驗的累積與必然的走向。 慈濟基金會國際長 曾慈慧於 五月﹁全美急難救助志工 組織﹂ 年會獲頒 傑出領導力﹂獎,她表 示,慈濟從臺灣出發,走入世界災 難現場,以上人教誨 的﹁傾聽、 關懷與尊重﹂陪伴 受災者,將佛 教人文關懷化為實 際行動,這次 獲獎是全體慈濟人 的榮譽,她只 是代表領獎;她也特別 提到,慈 濟在救災時使用的 現值卡,以及 平日儲備的環保毛 毯等物資,在 國際救援平臺上受 到肯定。 美國慈濟成立 三十六年來, 一步一腳印深耕慈善。二 一年 九一事件,慈濟共發出兩百萬美 元救助金,幫助超過三千戶家庭, 也是當時唯一直接致贈 現金給受 難者的慈善組織。二 五年卡 崔娜颶風重創 紐奧良,慈濟首度 使用可兌領物資 的現值卡。因為 這些付出,二 六年透過紅十 字會推薦,慈濟正式成為 全美急 難救助志工組織的會 員之一。 成立於一九七 年的全美急 難救助志工 組織︵ ︶, 是國家級災 志願組織 聯盟,負 責協調非 營利組織 合作。二 一八年年會中,大愛感 恩環保毛 毯榮獲﹁ 年度創新 獎﹂;二 二三年年會,有急難救 助 代 表盛讚:﹁慈濟回收寶 特瓶做成 的毛毯,手感非常柔軟 、結實; 失去一切的人拿到這條 毛毯,會 是一種安慰。﹂今年年 會,各組 織展示救 助物資, 包括淨水 設 備、急難救助餐車、重 建家園工 具箱,其中慈濟環保毛 毯及福慧 隔屏頗受合作夥伴青睞 ,希望能 夠把循環 經濟帶入 到防災系 統 中。 本期﹁慈濟 ﹂系列報 導主題,即為﹁資源再 生讓愛循 環 地球感謝你﹂;藉由慈 濟研 發的塑料回收再製產品 ,較為人 知的像是摺疊可攜式的 福慧床、 寶特瓶回收再製的環保 毛毯,以 及包括前 兩者在內 的床、毯 、 櫃、椅、桌、蚊帳、隔 屏等所謂 ﹁賑災七寶﹂,讓人們 了解在氣 候變遷、 資源匱乏 等環境威 脅 下,可再生 再利用的 循環經濟 推動益發迫切,以及這 些物品背 後最可貴的價值:慈悲 、同理與 行動。 社區守護者 副總編輯 編 者 的話
2 Tzu Chi Monthly ‧ 11259 8 02-28989994 e-mail [email protected] 【慈濟月刊 歡迎投稿】 投稿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 號 慈濟月刊編輯部 傳真電話︰ ︰ 心 靈交流道 七百件扶手的感激 收到組長黃鳳珠師 姊傳來訊 息:﹁上人、精舍師父 以及彰化 分會關懷法親居家環 境安全,防 範意外,六十五歲以上 可以裝扶 手,讓在工作的子女也安心!﹂ 我和師兄商量之後,覺 得我們還 不需要而謝絕。 一週後,組長再度 請我回傳 地址。我跟師兄報備, 志工要來 家中安裝 扶手。師兄 問:﹁要 收費嗎?﹂我說:﹁ 不收費。﹂ 師兄自言自語:﹁哪有 這麼好的 事?﹂我說:﹁要收費也沒關係, 不收費就把錢捐出去。﹂ 不久後,陳國政、 施宜良和 鄭坤楊三位師兄來到 家裏,協商 安裝位置。他們邊丈量、邊拍照, 結束後還要趕去十五位 志工 勘 查。他們的熱誠,我家 師兄感恩 在心;也很好奇,做 沒錢的事, 怎能這麼歡喜。 感恩和氣組長鄭佳 子師姊和 組長鳳珠師姊,這段期 間和大家 保持聯繫,按照每人的 狀況不厭 其煩修改安裝日程表 真不容易 啊! 安裝那一天,陳國 政師兄開 著休旅車抵達我家,打開後車廂, 裝滿了施工用具。我們 幫忙把沉 重的器材推進客廳,師 兄從三樓 依序安裝三處扶手、樓梯止滑條, 我協助在落差處鋪上 止滑墊 他 熟練使用不同工具施 工,邊笑著 說:﹁在慈濟,很多事 情從不會 學到會。﹂ 師兄原本只是輔 助者,自購 工具以備不時之需,漸 漸地變成 主要施工 者,除了關 懷法親, 還協助社區個案,至少 已經施作 七百件。師兄提到,很 多志工都 很訝異,師父怎會想要 幫弟子安 裝扶手?原來是師父疼 惜弟子們 年紀漸長,需要有舒適 安全的居 家空間;雖然有些人 年事已高, 無法再出勤務了,但是 以前的付 出,師父都記在心裏。 年長志工 聽到師父如此關心,無不感動。 安裝扶手的日子, 國政師兄 早上七點半 門,到傍 晚六點可 以完成三十件。事後我 家師兄心 有所感和我分享,國政 師兄真不 簡單,除了做自己的 事業之外, 還願意付出這麼多心 力做慈濟, 而且做得那麼歡喜。 我說對啊, 他結了好多善緣每天都很充實。 慈濟人的品質和 涵養,就如 同靜思語所說:﹁生命 的價值就 在活著的每一秒鐘,把 握正確的 方向做對的事。﹂我感 覺慈濟真 的好美!﹁學好、學善、學愛﹂, 是我們每日的修行功 課,走入慈
3 2025.7 ○ ○○ —— 濟真好,您覺得呢? 彰化 張毓芬 邀您同行醫療志工 五月二十四日在高 雄靜思堂 舉行初階醫療志工課 程,清修士 靜力說起 花蓮慈濟 醫院個案 故 事,一位自幼罹患俗稱﹁泡泡龍﹂ 的罕見疾 病患者,曾 被醫師宣 判:﹁活多久, 就苦多久。﹂然而, 靜力師姊三十三年如一 日地陪伴 著他,他即使歷經苦 痛,仍以微 笑與善行,溫柔回應這個世界。 這堂課數度讓我 淚水潰堤, 內心湧上說不出的激 動與感恩。 我投身慈濟醫療志工行 列已逾十 載,曾有幸接引一位 病患,陪伴 他走過病痛,重獲健 康,並於二 一八年受證慈誠;如 今,他在 社區深耕,承擔協力 隊長,與志 工們攜手同行。回首 這段歲月 那分相伴同行的溫暖 與點滴,已 化作心頭最柔軟的風景。 每當我們走進醫 院,所陪伴 的不只是病患,更是在照見自己。 望著病榻上的長者,聞 著疾病的 氣味,那一瞬間,才真 正懂得何 謂﹁病苦﹂。一句溫暖 問候、一 抹發自內心的微笑,就 是病患眼 中最溫暖的陽光。 人生有四寶:﹁ 安心睡、快 樂吃、歡喜笑、健康 做。﹂這不 只是用來照顧自己,更 是疼惜眾 生。正如上人慈示:﹁ 有苦的人 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走進去。﹂ 若我們能走、能愛、能 付出,就 別讓時光蹉跎 我們每 一個微小 的善行,都是成就改變 世界的起 點;我們發出的微光, 也許正是 他人黑夜裏的一點希望。 正如講師謝金容所分享:﹁能 救人的,就是菩薩。﹂期 許自己 用行動實踐悲心,也誠 摯邀請大 家攜手走在這條﹁醫療 志工﹂的 菩薩道上,尋找屬於自 己的那分 圓滿與感動。 高雄 謝玉如 為一千五百個家庭帶來希望 二 八年小女兒秋玲參 加 親子班,我 家師姊投 入訪視勤 務,常常做到很晚才回 家,我因 為接送她,就這樣走進 慈濟,跟 著做個案訪視。承擔合 心慈善幹 事時,遇到三個困 難 第一是 對家庭的責任,每天凌 晨四點到 五點,我要先把貨送好 ,早上八 點出現在醫院,九點開 始陪伴志 工去關懷醫療個案。我 覺得自己 需要有雙倍時間,才能 完成這些 事情。 第二個困難是對自 己沒有信 心,第三個困難是經驗 不足。聽 到上人說用心就是專 業,我相信 只要願意學,凡事都會 有辦法; 也感恩師兄師姊願意 指導我、信 任我,現在雅加達每月 平均照顧 一千五百 個個案,這 不只是數 字,更是 們合和互協 以及大愛 精神的呈現。 印尼 楊偉雄(黃曉倩翻譯)
4 Tzu Chi Monthly ——— ——— ‧ ——— ‧ ‧ ——— ‧ ——— ‧ ——— ‧ ——— ‧ ——— ‧ ——— ‧ —— ‧ ‧ S D G s ——— ‧ ——— ‧ ——— ‧ ——— ‧ 36 30 28 64 58 50 38 26 24 20 8 6 1 12 46 柬埔寨、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與臺灣醫療團隊,端午假期齊集柬 埔寨茶膠省舉行定期大型義診;各國醫療先進在當地醫學生或年輕醫師 輔佐下完成診療及手術,三天服務近三千七百人次。(攝影/鍾國義) Tzu Chi Monthly 2 0 2 5 0 7 0 1 Tzu Chi Monthly DS Gs 7 0 4 704 2025年7月1日出刊 八十歲的宜蘭環保志工陳秀雲,每日出門做環保; 地與海洋有深厚情感,不時騎車來到岸邊張望,每 在她眼中都是對環境的負擔,必須拾起回收。癌末 苦,「但不要一直想著自己生病,能做就做。」從 底,她已回收七十六萬五千支寶特瓶;她發願,有 支目標! (撰文、攝影/黃筱 ★相關內容請見 環保志工的願望 7-cover_.indd 1 ○ 7 1 ISSUE 704 中華郵政臺北誌字第886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1967年7月創刊‧2025年7月1日出版 第704期 發行人/釋證嚴 人文志業執行長/王端正 合心精進長/姚仁祿 平面內容創作中心主責長/王志宏 副總編輯/呂祥芳 編輯/李秀玲、葉又華、蔡嘉琪 採訪召集人/李委煌 撰述/葉子豪、周傳斌 攝影召集人/蕭耀華 攝影副召集人/黃筱哲 攝影/顏霖沼 美術指導/邱宇陞 美術設計/歐陽琬茹 數位主編/楊舜斌 數位編輯/黃若欣 感謝 新豪華製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免費製版 插畫繪者/黃逸樵 溫牧、蘇芳霈 校對志工/林美枝、張素卿、陳輝明 印刷廠/中華彩色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編輯部/11259臺北市北投區立德路8號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期刊部 Printed in Taiwan 電話:(02)28989000 傳真:(02)28989994 讀者索閱電話:(02)28989000轉1165 傳真:(02)28989966 編者的話 社區守護者 無盡藏 無常人間 有情祝福 證嚴上人 慈濟誌 天下事 整理 編輯部 特別報導 跨國大型義診 愛不 單 撰文 周傳斌 圖片編輯 黃筱哲 醫界菁英呵護醫療新苗 撰文 周傳斌 義診幕後身影 整理 編輯部 從臺灣偏鄉到國際義診 撰文 鄭竹晏 依稀看見那時的自己 撰文 徐榮源 慈濟在柬埔寨 整理 編輯部 守望三十年 為匱乏之地點燈 撰文 李委煌 大地保母 宜蘭縣 陳秀雲 即便末期還要做 撰文 黃筱哲、蔡瑜璇 攝影 黃筱哲 慈濟 資源再生讓愛循環 地球感謝你 攝影 蕭耀華 一分鐘室內庇護系統 完成! 撰文 葉子豪 寶特瓶做的毛毯 送出一百三十萬條 撰文 葉子豪 循環經濟,不只是資源回收而已 撰文 葉欣誠 目錄 慈濟月刊 資源再生讓愛循環 地球感謝你 慈濟 特別報導 柬埔寨大型義診 嘉惠跨三國千之人愛 柬埔寨大型義診 跨國之愛嘉惠三千人 二 二五年
親師生 坦白話 機智社團生活 撰文 李秋月 插畫 鍾庭嘉 聞思修 粽夏環保站 烏日高手雲集 撰文 張瑋玲 人品典範 為自己開道 為苦難人鋪路 蔡昇航 以身載道 整理 編輯部 有幸成為一家人 撰文 蔡青兒 一場心痛但珍貴的歷練 口述 李啟誠 採訪 吳宛霖 整理 李委煌 生命的禮物 揮別探戈生活 口述 嚴介聰 整理 蔡嘉琪 大林慈院 心蓮記事 景與境 撰文 周傳斌 攝影 黃筱哲 百川歸海 如何讓生命活潑有趣? 撰文 鍾隆琛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撰文 釋德 【利害與利益】所謂利益,是對人間有利也有益;若只追求「利」 ,「害」 隨之而來。 【療癒身與心】對症下藥可以緩解病痛,用心疼惜則 能療治心靈;醫療 有愛,是人間之福。 【歷史裏有你有我】認真盤點生命歷程,感恩共同走過來的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8 70 99 72 88 98 86 82 80 1. 掃描左方QRcode 數位閱讀《慈濟》月刊 2. 《慈濟》月刊免費贈閱 歡迎到各地慈濟會所取閱 3. 如需定期郵寄到府 酌收 1年份郵資NT$165元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專案捐款 安美計畫 長者關懷、教育扶助、翻轉非洲、全球難民關懷、 愛在佛陀故鄉、敘利亞難民學童慈善教育支援計畫等 ▎一般捐款 慈善:臺灣慈善、國際慈善、大愛共善 救拔苦難 醫療: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 教育:慈濟學校財團法人 人文: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贊助人文志業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 名: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請指定用途: 1. 隨喜助印《慈濟》月刊或《檀施文庫》 2. 每月捐助 100 元(一年 1200 元)以上,加 入「慈濟道侶檀施會」,每兩個月可獲贈一 本《檀施文庫》出版品 3. 參加「大愛之友」贊助大愛電視 慈濟基金會誠摯邀您加入慈濟會員 您的捐助,照亮他的未來,定期定額或單筆隨喜,共造福緣 慈濟月刊 取閱方式
6 Tzu Chi Monthly ○○ ○ ○ 無盡藏 人生嘆無常,生、老、病、死 是自然法則,這個道理人人 清楚,但有一個忘不了的身影 ── 相信不少人都認識昇 航,他從青 年時代就走入慈濟,帶 動慈青, 到了成家立業,承擔起 慈濟的志 業精神,在菲律賓挑大 梁,與許 多人結了好緣。 菲律賓和臺灣很 近,慈濟情 也很厚,每次發生災難 ,風災、 火災、震災 救濟總是 用很多力 也用很多情,很感恩菲 律賓慈濟 人付出很多;二 九年凱莎娜 風災、二 一三年海燕風災,慈 濟啟動以工代賑,在街 頭巷尾帶 動出幾十萬人恢復家園 ,很不簡 單。那時昇航才三十幾 歲,要點 工、發工資,他身材瘦 瘦的、站 得高高的,拿起了麥克 風和大 說話,他的形象都在我腦 海中。 昇航有家庭的因 緣,培養他 走入慈濟的道場,還有 菲律賓慈 濟人的帶動與成就,這 一顆種子 很鞏固,一生沒有走偏 路,為人 間付出。只 是他有過 去的因與 緣,還來不及等到了合 抱之樹, 總是很不捨、很心痛; 在我的心 目中,他永遠都是年輕 人 他很 投入、很會帶人,也 的 典範,教我如何放得下 他?相信 大家都一樣,永遠記得他 。 五十一歲的年紀, 超過三十 年做慈濟,說起來慧命 是很長, 他的生命足夠價值,他 的風範值 得我們看齊。他自己開 道鋪路, 自做自得,心很清淨; 他的路, 我們不用擔憂 不過這 分情,我 們就是要為他祝福。 相信昇航他有修, 也明白道 無常人間 有情祝福 人生是苦,也警惕我們人間無常;放下是很困難的 ,不過這就是生命的教育; 珍惜身邊的因緣,分秒精進付出,相互祝福、相互 勉勵好好走在菩薩道上。 證嚴上人 主講 編輯部整理 黃逸樵繪圖 二 二五年六月一日至二十日
7 2025.7 理,因緣來時就瀟灑過 去。他已 經解脫了,從衰弱的舊 軀體脫殼 而出,要讓他了無牽掛 ,快去了 要快回來,做未來的鋪 路人 接 起我們的菩薩道。在他 要去住院 前,他坐在會客室那個 角落、那 個窗戶邊聽我講話,他 很輕安; 他這輩子把路鋪得很平 他的因 緣也很好,我篤定也很 有信心, 他已經帶著福德回來在 與他有緣 的慈濟家庭,而且見人 就笑,討 人喜歡,這個幸福的家 庭會好好 栽培他。 放下是很困難的, 不過這就 是修行的 道路;我 們不要掛 礙 他,而是知道他給予我 們一個生 命教育,想到他,就要 好好挺起 胸來,多一秒鐘的時間 ,就多一 分精進。 他罹患的疾病極 罕見,我們 的醫療體系很盡心力、 不放棄, 也向海外 找尋有沒 有這樣的 病 例、有沒有治療的藥物 ,也因此 讓醫療人 員感覺要 再去研究 病 源,探討可以治療的方 法。他這 一生現一個病相,提醒 醫師、科 學家、生理學家提升這 一念,幫 助更多的病人;如果往 這方面來 想,他也是功德一樁。 佛陀來人間開啟 佛法真諦, 最真的法就是無常;人 生不論是 物質或者是生命,都 隨著因緣 生滅。人生是苦,也給 予我們警 惕,警惕人 間沒有什 麼是永恆 的,千變萬化,也很難 求得隨心 滿意。任何人都不知道 今天事、 明天事; 今天過去 了,已做的 事,無論大小動作,因 已定,緣 已成,就是在累積中而 已。過去 的已經過去,拉不回也 留不住, 但我們要啟發智慧。 時間無息無影,飛 秒而去, 我們要重視生命,把生 命用得有 價值又夠本。想到昇航 ,我會感 覺到要趕快把握好 ,把握因 緣;反觀自己也是自然 法則,年 紀也大了、體力也沒了 ,不過只 要一口氣在,有辦法出 聲說話, 就要說一天的好話,盡 每秒鐘的 氣力來付出。 情難放, 但時間 總是會 過 去,會慢慢恢復;在常 與無常之 間,要看 得開、想 得透;道 理 其實很平常,但想不開 就會有煩 惱。人與人之間,不論 什麼時候 都要相互祝福 珍惜 身邊的因 緣,相互勉勵,好好走 在菩薩道 上。只要把路鋪對 未 來長短都 沒有關係;這是生生世 世要走的 路,分秒之間不要斷了 這一個心 念,不要有空隙,密密 地連結, 大願力延 續永永遠 遠、長長久 久。請大家多用心!
8 Tzu Chi Monthly Taiwan ● 0 1 2 1 6 21 52 18 70 ● 2 0 0 4 2 0 2 4 4 6 7 7 2 1 16 5 21 6 ‧ 慈善 醫療 教育 人文 提報個案 5,537 件 居住環境改善 224 件 助學補助 3,195 人次 長期濟助 50,642 戶次 急難補助 6,603 件 居家關懷 85,002 戶次 2 0 2 5 5 ● 55 1 6 3 8 6 9 13 ● 2 5 16 天下事 慈濟誌 臺灣 嘉義地震後,慈濟 於 緊鄰震央的臺南楠西區、玉井 區展開急難救助、房屋修繕; 更應受災戶安置所需,與臺南 市府共善,啟建楠西段「大愛 福利園區」,月 日動工;三 層樓建物,二、三樓規畫 間 套房、 間雙人房,總 計 間;一樓規畫鄉親聚會大廳, 兼具日照及休閒功能 花蓮慈濟醫院重啟「天祥假日 門診」,服務外地旅客和偏遠 居民。從 年起每週上 山駐診, 年 月花蓮 震災後考量安全問題而中斷; 回應居民期待與需求,秀林鄉 衛生所團隊重整衛生室環境, 月 日由陳志強醫師帶隊試 行, 月起每 週看診 次 整理 編輯部 年 月 臺灣慈善數據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舉辦 「臺灣脊椎微創內視鏡、亞 太脊椎、國防部軍醫局、臺 灣外傷醫學會模擬手術聯合課 程」,來自海內外 家醫院、 名醫師參與,並以莊嚴 典禮致敬無語良師的奉獻與家 屬的成全。 位無語良師是林 財旺、王李錦鳳、辜偉文、林 阿巫、林明發、黃炳昭、洪素 茹、張煥龍 ( 月 日 ~ 日) 臺北慈濟醫院社區暨長照服務 部副主任李孟蓉,榮獲第 屆 新北市長照卓越獎之「長照服 務貢獻獎」。李孟蓉推展出院 準備銜接長照服務,推動家庭 醫學科醫師參與社區居家失能 個案照護,提升在地安養品質 ( 月 日)
9 2025.7 ● 5 3 1 5 6 6 6 7 ● 5 7 8 ● 2 0 2 5 5 17 30 4 8 8 2 0 0 0 1 0 7 ● WMDA WMDA 4 1 Fu l l Standards 5 19 22 ● 50 0 1 2 1 5 25 ● 30 16 15 2 5 25 慈濟大學合校後首次舉行畢業 典禮, 個學院 個校區透 過實體與線上舉辦聯合畢業典 禮,祝福 位畢業生邁向 人生另一個階段 ( 月 日) 慈濟基金會攜手工業技術研究 院,啟動「無人空拍機操作訓 練與防災應用推廣計畫」 對 象為慈濟急難救助隊志工與青 年學員,從 月到 月在工研 院中興院區約 堂課程,確保 每位學員有足夠操作時數與實 務模擬經驗,並協助取得民航 局合格證照 「 世界壯年運動會」 月 日至 日於雙北市舉行; 慈濟基金會為志工服務單位之 一, 位志工於各館場排 班輪值 多人次,服務 來自 個國家的運動選手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楊國 梁與醫務主任楊尚憲,前往加 拿大魁北克參加世界骨髓捐贈 者協會( )年會,親自 領取「再次進階認證證書」。 是全球骨髓庫的唯一認 證機構,為確保捐贈者捐贈安 全與患者移植品質,審慎要求 全球骨髓庫標準化作業規格, 每 年 次嚴格實地考核 ; 慈濟骨髓資料 庫獲發「 」認證,也是目前協 會通過的最高級認證 ( 月 日 ~ 日) 臺南玉井、楠西區慈濟志工響 應援助緬甸地震 賑災,號召 位社區志工,齊 聚「楠西 大愛廚坊」綁愛 心粽義賣; 該地點為志工廖 花末自家旁 的空地,常年包 粽義賣,今 年 嘉義地震時在此克 難煮食,經慈濟 基金會協助 搭建鐵皮屋,並以此命名 ( 月 日) 慈濟桃園分會新芽課輔班第 期課程展開,本次共 位中小 學學童參與。課輔班今年邁入 第 年,由教聯會、外語隊、 慈青、退休教師志工每月 次 為弱勢家庭學童輔導 課業 ( 月 日)
10 Tzu Chi Monthly ● TYDA Prey Kabbas Referral Hostital 5 3 6 8 6 5 3 4 TYDA 2 0 1 7 TYDA 2 0 1 8 5 30 6 1 12 Cambodia ● 3 28 4 2 20 4 27 N95 12 30 1 8 2 2 5 25 6 11 2 6 6 6 4 5 15 13 6 15 4 10 87 2 0 0 Myanmar 非營利組織柬埔寨總理青年志願醫師協會 ( )會合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及 臺灣慈濟人醫會於茶膠省泰格巴縣立轉診醫 院( )提供眼 科、牙科、外科、內科和中醫共 個科別的 義診服務,共 人次受惠; 月 至 日,即由柬埔寨志工與 醫師協助眼科術 前篩檢,為義診當日由菲律賓眼科中心執行 慈濟手自術做準備 年與 合作,固定每年舉 辦大型義診, 年簽訂「柬埔寨醫療 合作與緊急援助案」備忘錄 展開交流 ( 月 日 ~ 月 日) ★請見 頁報導 柬埔寨 月 日曼德勒強震後,志工在 月 至 日完成第 一階段急難援助行動,發出糧食 、福慧床、環保毛 毯、 蚊帳、醫療口罩等援助物資 月 日起,志工再度前往重災區進行第二階段勘災 及發放,延續第一階段 ,累計致贈藥品、醫療及 口罩、醫療手套予 家醫院;帶動以工代賑搭建臨 時住所共 處,供 位僧侶及村民暫居;至 月 日,持續為受災民眾發放大米、食用油、福慧床、 環保毛毯、蚊帳等物資; 月 日再於德達烏鎮發放 大米及食用油共 戶 因應緬甸 月開學,馬來西亞志工跨國支援,帶動當 地 個承包商、以工代賑志工, 月 日起為受災學 校及寺院搭建簡易教室及簡易屋,每間約 坪,可依 土地面積調整空間大小,至 月 日共完成孔教學校 個校區及 所寺院共 間。包括曼德勒市、阿馬拉 布拉鎮、因瓦鎮、德達烏鎮及首都奈比多 預計援建 間 緬甸
● 1 7 1 4 2 5 0 2 0 1 9 3 4 2 0 2 1 8 6 7 2 0 2 6 4 3 0 0 0 23 6 11 Mozambique ● 2 5 25 ● 2 4 5 2 6 2 24 5 25 ● 2 0 2 3 4 6 5 24 6 3 9 1 1 1 3 Haiti Brazil Ecuador 11 2025.7 索法拉省庫拉大 愛村交屋啟用, 戶入住可以 抵禦 級氣旋 (風速約為每小時 公里)的 新屋,並獲贈太陽能套組,維持基 礎照明。建村過程有當地村民共同 投入,由慈濟教導建築技術,提升 就業技能與家庭收入 年 月伊代氣旋重創中部 索法拉省,慈濟興建 個大愛村, 籌畫期間歷經新冠疫情, 年起動工,已陸續建成 棟交 付使用,預計 年 月前完 成超過 棟;另外援建 所 學校 ( 月 日) 莫三比克 海地局勢持續惡化,幫派 暴力、糧食危機、霍亂疫 情、人道援助不足等窘 境,讓居民普遍受苦;慈 濟志工張永忠帶領本土志 工於當地母親節舉辦朝山 暨浴佛,祈求社會早日祥 和,並辦理 場臺灣人道 援外大米發放 ( 月 日) 東部聖保羅州 月因連日強降 雨引發洪水土石流;慈濟志 工 月勘災和 複查名單 , 月 於伊塔夸市向 戶發放糧 食包, 公斤物資包括大米、 油、豆類、麵粉及調味料等 ( 月 日) 慈濟 年起每年 月至 月在曼塔、聖塔安娜、維和 港和卡諾亞四個城市發放文 具 包,援助貧困家庭孩童。今 年 月 日至 月 日舉辦 場 發放,共 人次受惠 海地 巴西 厄瓜多
12 Tzu Chi Monthly 臨時手術室裏正進行腫瘤切除手 術,醫師以手術專用手套盒的白 色無菌包裝紙,替代一次性手術 洞巾,減少醫療廢棄物,細節中 展現慈濟人文精神。 (攝影/鍾國義)
13 2025.7 ‧ ‧ 特別 報 導 Cambodia 一次次大型義診經驗累積,慈濟團隊力求給予柬埔寨鄉間居民安心的醫療感受; 但終究不是在醫院,沒有尖端器材輔助,語言隔閡也限制了醫病溝通, 柬埔寨志工化作語言與文化的橋梁,近三千七百人次病患的苦痛能被聆聽, 醫師得以傾獻專業化解憂愁。 跨國 大型 義診 撰文 周傳斌(慈濟月刊撰述) 圖片編輯 黃筱哲(慈濟月刊攝影) 愛 單 不
14 Tzu Chi Monthly P r ey Kabbas Referral Hospital TYDA Chhom Sophea Kart Eng 從首都金邊機場前往茶膠省的 東北部,約一個半小時的車 程中,沿途可見嘟嘟車 、摩托車 與日本進口車穿梭,路 旁林立著 成衣廠、製鞋廠、零食 攤車、高 腳屋與佛寺。現代與傳 統並存, 映照出柬埔寨城鄉緊密 相融的都 市樣貌。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 是泰格巴 縣立轉 診醫院 ︵ ︶,任務是慈濟 與柬埔寨 總理青年 志願醫師 協 會︵ ︶合作的定期 大型義 診,包括眼科、牙科、 外科、內 科和中醫五個科別,五 月三十日 到六月一日共診治了近 三千七百 人次。 義診首日上午十點 開始,我 們隨臺灣團隊抵達已是 中午十二 點;院外滿滿掛號人潮 ,慈濟志 工和當地青年志工忙著 協助登記 科別,填寫基本資料; 年輕志工 們的面容青澀,卻嚴肅而 認真。 一個月前,新加坡 團隊已實 地勘查,義診前兩天與 柬埔寨志 工開始布 置場地, 等待馬來 西 亞、菲律賓與臺灣團隊 會合。外 科及眼科規畫在同一棟 建築,以 簡單的門窗區隔出手術 室;鐘素 帕︵ ︶正接受手 術,壯碩 的他讓手 術檯顯得 窄 小;臺中慈濟醫院簡守 信院長操 刀,切除他背部和手臂 後側表皮 的腫瘤。 之後,我找到等待 領藥和衛 教的鐘素帕,透過一位 現場服務 的大學生,將他的高棉 語翻譯為 英文來進行採訪; 說 ,這個症 狀已經有 六年了, 只要躺臥 壓 迫,就會 感到不舒 服。面對 記 者,他沒 有太大戒 心,眼神 柔 和;在後續採訪中,當 地人都給 我這種感覺,溫和且坦然 分享。 簡守信說明,類似 良性腫瘤 病例在臺灣,醫師多會 建議病人 持續追蹤,再決定是否 要手術; ﹁不過在柬埔寨,即使 判斷這是 良性的,但要病人到哪 裏持續追 蹤或觀察 呢?因此 直接切除 腫 瘤,讓他們安心。﹂當 下移除的 不只是腫瘤,也是拔除 病人心中 那一根讓他們時時憂煩的 刺。 眼科醫師分秒必爭 義診第二日,眼科 候診區坐 滿了人,他們多數在五 月三日至 四日就接受術前篩檢, 病眼上方 額頭貼紙標記著患者及 手術類型 的編號;在臨時診間, 十餘人滴 藥水散瞳,藥效需至少 十五分鐘 才會產生。 身著藍襯衫、略帶 憂傷眼神 的卡英︵ ︶阿嬤在人群 中尤為突出。透過當地 華人林偉 大翻譯,我們得知她今 年六十九 骨科醫師洪碩穗(右)來到內 科診區,與臺北慈院副院長張 恒嘉(左)會診,不同科別機 動支援,提升義診效益。 (攝影/鍾國義)
柬埔寨 泰國 寮國 越南 首都 圖例: 柬埔寨小檔案 位置|亞洲中南半島 首都|金邊(Phnom Penh) 官方語言|高棉語(Khmer) 人口|逾1,784萬人,高棉族約占90% 信仰|約95%人口信奉上座部佛教 人均GDP|約2,700美元 面積|181,000平方公里,約臺灣5.1倍 歷史|● 約9〜15世紀:曾為強盛的高棉帝國中心,代表遺跡為吳哥窟 ● 1863〜1953年:成為法國的保護國 ● 1975〜1979年:紅色高棉政權執政,造成嚴重人道災難 ● 1991年:簽署《巴黎和平協定》,標誌內戰結束 ● 1993年:在聯合國監督下舉行大選,恢復君主立憲制 金邊 茶膠省轉 泰診 格醫 巴院 縣立 國界
16 Tzu Chi Monthly 歲,視力模糊已有一段 時間,兩 個月前右眼視物更出現黑 影。 卡英換上手術服、 戴上手術 帽等候。術前,醫師先 為病人局 部麻醉,透過手術顯微 鏡,以超 音波乳化 探頭進入 眼球內部 震 碎、吸走造成白內障的 混濁水晶 體,手術過程依醫師經 驗,約十 至三十分鐘。 四個手術檯,病人 一個接著 一個,兩天就完成一百 零八人次 白內障和 翼狀 胬肉手術。 醫師 們期待能精準和安全 每次手 術,確保所登記的病人 都能得到 治療;對病患來說,這 是他們治 療眼疾的難得機會。帶 領菲律賓 眼科團隊的史美勝醫師 說,來此 都是經驗最豐富的眼科 醫師;此 行還攜帶快速消毒設備 前來,讓 一檯檯手術無縫銜接。 手術結束,卡英坐 起身,眼 神有些迷離,似乎還沒 回過神, 當她第一眼看到我們便 合十表達 感謝,這讓主刀醫師特 別緊張,
17 2025.7 Jamaica Mae Digo 嚴肅提醒我們,不要讓 患者的手 太接近患部,避免引發感 染。 術後的病人被請到 不遠處的 空間稍微 休息,領 取消炎眼 藥 水、聆聽 術後注意 事項。卡 英 說,她的視力還有些模 糊,也有 些許刺痛感。 眼科手術對於當地 民眾是非 常可貴的。單眼白內障 手 約兩 百到五百美金︵新臺幣 近六千至 一萬五千元︶,取決於 使用的人 工水晶體和術式;再加 上到金邊 的交通費、住院費、藥 材費,對 於月均收入二百美元的 民眾而言 是很大 負擔,更何況 像是卡英 眼科手術前, 病人穿戴手術 服、手術帽,病眼上方額頭以 貼紙標記(左上圖),由志工 協助點散瞳劑(左下圖);病 人術後隔天回診,菲律賓史美 勝醫師(右頁右二)檢查復原 情形。 (右、左上/ 攝影 左下/蔡夢萍攝影)
18 Tzu Chi Monthly Mao Sareorn 這樣的退休人士。 免費卻有效的診療 毛沙倫︵ ︶女 士今年六十歲,等候看 牙科。她 牙痛近一年,嚴重影響 生活,有 時還連帶頭痛到無法工 作。她在 家織布,兩個月可以完 成一捆, 所得一百 美金︵新 臺幣約三 千 元︶;收入不豐,卻又 因病痛影 響生計。她並非不想處 理牙疾, 五年前曾去私人診所拔 牙,那次 花了十美金︵新臺幣近 二百九十 元︶;昂貴的費用令 不能輕易 選擇自費就醫。據現場 的牙醫系 學生分享,近年有些私 人診所的 費用可達二十至五十美金 。 拔牙後,毛沙倫咬 著棉球止 在新加坡牙科團隊的指導下, 柬埔寨牙醫系學生實地執行拔 牙、洗牙等治療術式。 (攝影/黎東興)
19 2025.7 Yin Sarim 2柬 0 埔25 寨 年義 慈診 濟 地點| 茶膠省泰格巴 縣立轉診醫院 日期|5月30日〜6月1日 受惠|3,686 人次 外科| 內科| 牙科| 中醫| 眼科| 156 人次 1657 人次 757 人次 901 人次 215 人次 血,到內科區去治療腸 胃問題, 只能以點頭或搖頭來回 答問診; 由於沒法採訪,只能祝 福她在拔 掉蛀牙後痛苦能盡快消失 。 完成生平第一次洗 牙的雲莎 琳︵ ︶,大方向我們展 示她潔白亮麗的牙齒, 接著前往 內科報到。她從事織布 業 常常 一整日坐在織布機器前 ;這段時 間家裏經濟吃緊,內心 焦慮,工 作得更勤,或許因此腸 胃不適, 醫師也提醒她要定時用餐 這些健康常識簡單 又一般, 但忙於生計的人們卻無 暇兼顧。 為她看診的臺北慈濟醫 院何景良 醫療長表示,有腸胃問 題的病人 確實占了很大的比例, 雖然現場 能做的檢查有限,他盡 可能從過 往臨床經驗加上問診, 提供合適 的藥物與衛教。 慈濟柬埔寨聯絡點 負責人謝 明勳說,即使公立診所 對有工作 證的民眾提供醫療補助 ,但僅限 於看診費,之後到藥局 買藥需要 自費,對部分民眾而言 ,仍是一 筆不小的經濟負擔。 義診數據背後意義 義診第三日一早, 醫療團隊 抵達現場時,眼科候診 區民眾起 身鼓掌,他們的視力改善 了! 我們也遇到前來複 診的卡英 阿嬤,她戴著昨天醫師 給她的墨 鏡保護眼睛,她說右眼 看得比較 清楚了, 恢復期間 沒有太多 疼 痛,她很開心。年近八 十歲的先 生也一同前來,準備接 受白內障 手術;或許妻子術後狀 態讓他安 心,他沒有特別緊張的 感覺。我 們為他們在診間外留影 ,兩人笑 得燦爛,畫面充滿著幸福 。 外科手術最能提供 病人立即 回饋,迅速解除短期或 長期的不 適。內科與中醫則側重 診斷與衛 教,不僅提供藥物,更 強調保健 觀念;牙 科的拔牙 、洗牙與 補 牙,幫助病人維持生活 品質。各 科別醫師盡己所能,願 能多付出 一些,提供多一些幫助。 三天義診,各科百 位、千位 的統計數字,背後都是 病人與醫 師的短暫相遇,但在彼 此生命中 泛起的漣漪卻是長遠的。
20 Tzu Chi Monthly Po l o Chhay Daro TYDA TYDA TYDA TYDA ○ Dangkor Landfi l l T Y D A Thay Vireth TYDA TIMA ‧ 義診進入第三天,在內科區, 一名穿著白 色 衫的醫 師正為一位婦女看診。 這位醫師 非常年輕,他的膚色和 五官與來 自其他國 家的華人 醫師明顯 不 同,一看就知道是本地 人。他是 蔡達羅︵ ︶,急診科 醫師,衣 服左邊袖 子上印有 與 慈濟長年 合作的非 營利組織 : 柬埔寨總 理青年志 願醫師協 會 ︵ ︶的標誌,他 凌晨剛結 束工作就搭車前來。 是柬埔寨最 具規模的 醫療組織,擁有逾一萬 名會員, 義診範圍涵蓋全國,致 力於縮短 城鄉醫療差距。蔡達羅 說,他是 農民之子,一直希望能 改善偏鄉 醫療失衡問題 , 的宗旨與 自己的理想不謀而合。 會員遍布柬 埔寨各醫 療機構,也因此在義診 現場能夠 協助將病況複雜 個案 轉診到大 醫院。柬埔寨慈濟志工 謝明勳補 充說明,慈濟會負擔轉 診病人後 續的交通和治療費用。 海外志工最佳幫手 二 一八年,還是醫學 生的 蔡達羅就參與慈濟在金 邊市朗哥 垃圾掩埋場︵ ︶ 舉辦的義診;這次來到 茶膠省, 他感受到 民眾無法 負擔醫療 費 用,也樂 見義診能 提供不同 科 別、特別是眼科醫療服務 。 的代表 醫師戴 維烈 ︵ ︶認為,柬埔寨的 醫療一天比一天好,無 論是軟硬 體相較十年前已進步許 多;民眾 只要有身分證和工作證 ,都能享 有醫療補助,也能選擇 地方診所 或都市的政府醫院,當 然也還是 有病人就 困 難, 會協助 這些民眾獲得 資源。 和國際慈濟人醫會︵ ︶ 年輕醫師和醫學生志工穿梭義診現場,服務病患也 輔助來自國外的醫療團隊診療, 他們所展現的人文關懷和虛心學習的態度,正是每 次義診最長遠的價值。 撰文 周傳斌(慈濟月刊撰述) 醫界菁英呵護醫療新苗
21 2025.7 TYDA Uni vers i ty of Puthisastra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相同的是, 成員也都是志 工,利用週末假日或請 假參與義 診。戴維烈分享,在這 樣的組織 中能感受到愛心,也可 以和同業 交流與分享。 現場還 有九十 位來自 私立 普迪薩斯特大學 ︵ ︶和公立健康科學大 學︵ ︶ 的學生主動報名參加, 其中牙醫 系輔助牙科,其他則分 布在不同 崗位 ──在各個科別做登 記,協 助醫師翻譯,在外科或 眼科擔任 助理或協助衛教;綜觀 下來,最 大的需求還是翻 。 臺北慈濟醫院徐榮 源副院長 表示,這 是他參與 過﹁最有 規 模﹂的義診,不論是驗 血、心電 柬埔寨醫學生英淑妮達(後排 左一)協助馬來西亞王玟富中 醫師(白衣者)翻譯,成為醫 病之間溝通橋梁。 (攝影/黎東興)
22 Tzu Chi Monthly Visal Lay Chhaykong Sor Narin Eng Soni ta 圖設備或是新增的轉診 措施,他 都給予正面肯定;他尤 其讚歎協 助翻譯的醫學生,有時 還沒開 口,醫學生已經將問診 單上所有 項目都問完、填寫好了 。醫學生 維思︵ ︶則謙虛表示,自己 在這過程中有很多的學習 。 醫學生的漫漫長路 新加坡牙科團隊則 帶領牙醫 系學生操作拔牙、補牙 和洗牙。 許智亮牙醫師讚許這些 不同年級 醫學生的 表現,﹁ 在地服務 在 地﹂的景象更令他感到欣 慰。 健康科學大學四年 級牙醫系 學生賴財光︵ ︶ 表示,來自海外 這群 醫師們臨 床經驗豐 富,可以 迅速診斷 疾 病;他也注意到拔牙時 ,器械使 用習慣的差異,這類有 別於教科 書的交流,令他感到新奇 。 拔牙時,賴財光用 手機照亮 病人口腔,確保視野清 楚,協助 學姊碩娜仁︵ ︶拔去殘 留的牙根。許智亮說, 這是﹁爛 得只剩下牙根﹂的蛀牙 ,在新加 坡等醫療普及的國家其 實不容易 碰到;偏鄉民眾刷牙習 慣不佳, 又未必負擔得起洗牙、 補牙等費 用,使得類似個案變多。 碩娜仁在這次義診 中執行了 二十五到三十次的拔牙 手術。賴 財光則為了三天全勤感 到值得, 因此有更多實踐所學的機 會。 柬埔寨醫師養成的 路非常漫 長,牙醫系需要讀七年 ,一般醫 學系則是八年,畢業後 根據不同 科別,再花兩到五年考 取專科醫 師資格;醫學生畢業後 ,多半選 擇有足夠設備和資源的 都市大醫 院,覺得這樣才能發揮所 長。 就讀三年級的醫學 生英淑妮 達︵ ︶坦言,有時候 也挺想放棄的 不過學 業已經完 成一半,她還是會堅持 下去,朝 向兒科或胸腔科醫師努 力。這也 意味著包含見習在內, 她還要歷 時九年才能成為正式醫師 。 英淑妮達常常參加 義診,這 回是她首度接觸並認識 中醫,還 嘗試了把脈;她覺得自 己不是很 會表達,但是這幾日不 斷與人溝 通,對未來行醫 很好的 訓練。 馬來西 亞王玟 富中醫 師分 享,除了為民眾治療, 跟醫學生 接觸就像是在撒播善的 種子;許 智亮牙醫師甚至期許未 來能在柬 埔寨成立慈濟人醫會, 讓在地醫 師多一個平臺付出。能 陪伴像英 淑妮達這樣的醫學生步 步踏上醫 師之路,在資深醫師眼 中,正是 義診最長遠的價值所在。 慈濟醫療最大資產 在菲律賓富有盛名 的眼科醫 師史美勝 說,到海 外義診時 , 他都希望 能跟當地 醫師合作 ; 回想早年 到印尼義 診,團隊 成 員以外籍 居多,如 今印尼醫 療 團隊規模 已經比菲 律賓團隊 龐
23 2025.7 sustainable eye care the feel ing for people TYDA 大。他總 結,最重 要的是提 供 ﹁ ︵永續的 眼科照護︶﹂,要讓在 地更多優 秀醫師崛起,更要讓願 意走出來 服務的醫師崛起,才能 促成當 眼科照護的永續。 新加坡資深外科醫 師馮寶興 則說,慈濟最能夠帶給 當地的其 實是﹁醫療人文﹂,也 是慈濟最 大的資產,還有﹁ ︵對人的情感︶﹂, 對在 地的醫學生和願意參與 義診的各 國中生代醫師們都是。 馮寶興指著正在合 力為病人 做表皮腫瘤切除手術的 大林慈院 心臟血管外科呂佩潔與 新加坡外 科鄭嘉慧醫師,自嘲自 己老了, 未來接棒的將會是這群年 輕人。 蔡達羅(右五)剛從夜間急診 下班就趕來參 加義診;年輕 的 成員及穿上慈濟志工 背心的醫學生,讓現場洋溢希 望。 (攝影/蔡夢萍)
24 Tzu Chi Monthly TYDA Jamaica Mae Digo 義診幕後身影 義診前一個月,柬埔寨志工與 醫師即展開眼科術前篩檢,為慈 濟菲律賓眼科中 心執行白內障等 手術做準備。菲 律賓眼科團隊打 包 二十二箱便攜型儀器及藥 品、耗材(右頁上圖)前 往,並反覆操作、 測試設備(左圖)。新加 坡慈濟先遣團隊也攜帶三 十一箱裝備,於泰 格巴縣立轉診醫院設置場 地,規畫出各診間、醫療 室、發藥處(右頁 中、下圖)。 (左、右頁上/ 攝影 右頁中、下/楊志煌攝影)
25 2025.7
26 Tzu Chi Monthly L i ng l i ng ‧ 多年來,我在工作崗位上照護 著臺灣的民眾,除了門診, 主要從事中醫居家醫療 工作,運 用中藥、針灸、拔罐、 推拿等療 法,改善失能長者的身 心狀況。 透過照護服務,我們走 進的不只 是偏鄉,不僅是一間間 屋子,更 是每個家庭背後的生命故 。 柺杖、輪椅、電動 床、鼻胃 管、尿管、尿布、束縛 帶;拍痰 的聲音 嗆咳聲;無力 的手腳、 潰爛的臀部壓瘡、鼓脹 的肚皮、 無法咀嚼 的嘴巴、 睜不開的 雙 眼⋯⋯這些都是日復一 日生活 真相,讓我看見生命的 脆弱,也 看見人性的勇敢;聽見 無常中的 悲苦,也學會感恩當下的 福氣。 這些經驗讓我更珍 惜國際義 診的機會。不同的語言 與文化, 不變的是對生命的尊重與 關懷。 布簾下,生命短暫相會 在柬埔寨,搭著前 往義診地 點的巴士,我望著窗外 ,一對沒 戴安全帽的年輕男女, 夾著一位 緊閉雙眼 、正喝著 奶瓶的小 嬰 兒;兩位背著大書包、 穿著制服 的女孩,一邊走過懸掛 著三隻大 豬腿 攤商,一邊玩鬧 著;一位 市場攤販因機車加裝了 鐵盤、行 駛太靠中線而被司機按 喇叭;還 有一隻在屋簷下搖著尾 巴、陪伴 祖孫的狗 ──一幅幅在地人生 活 的景象深深觸動我,這 些平凡的 細節,讓我看見了生活 的辛苦, 也看見了愛與堅持。 在一張擺放著針灸 針具、酒 精寶特瓶 與棉球的 小小看診 桌 上,我放上從臺灣帶來 的祝福小 掛飾。十九歲的當地醫 學生玲玲 ︵ ︶與我分坐兩 側,桌 邊還有一張空著的紅色 塑膠椅, 等著看診的民眾坐下。 簡單的治 療空間用印 慈濟人醫 會標誌的 走入偏鄉居家醫療所見,讓我看見日復一日的生活 真相,也學會感恩當下的福氣, 這些經驗讓我更珍惜能走入國際義診的機會,時時 提醒自己盡一己之能,我是一位有福的人。 撰文 鄭竹晏(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家庭醫學科主任) 從臺灣偏鄉到國際義診
27 2025.7 Chan chea aom Chan chea aom 布簾一間間隔開,裏頭 各有一張 治療床與一臺工業小風扇 。 透過翻譯,我向民 眾解釋病 情,在治療床上進行理 學檢查與 評估,施 予傷科推 拿與針灸 治 療。我也用手機圖片與 影片介紹 衛教與運動處方,有時 坐著、有 時站著示範動作 提醒 病患後續 該注意的處置或建議轉介 他科。 來就診的多數民眾 都有營養 不良問題,導致頭暈、 胃痛、肌 少症、血糖控制不良等 情形。勞 動過度引發的肩腰背痠 痛、肌肉 緊繃與退化性關節問題 ,也不只 出現在長者身上,許多 年輕人、 中壯年族群也都有類似 困擾,大 多沒有接 受過系統 性的醫療 服 務;有些人自行購藥, 缺乏服藥 紀錄,也沒有血壓或血 糖的定期 監測,這些現象都與整 體環境條 件的限制息息相關。 治療結 束後, 我雙手 奉上 一份包含 著上人祝 福的小物 , 並以微笑與 一句溫柔的 ﹁ !﹂︵高棉 語﹁祝福 你﹂︶,為這段短短二 十分鐘的 生命交會畫下溫暖的句 點。我深 深體會到 ──技術能醫治病痛 , 慈悲才能療癒人心 而 即使是微 小的關懷 ,也能在 資源匱乏 之 地,帶來無比溫暖的力量 。 見苦知福,無論是 在臺灣社 區行醫,或是在海外義 診付出, 我時時提醒自己把握當 下、盡一 己之能。我是有福的人 ,是一位 在社區中耕耘福田的中醫 師。 「 !祝福你 喔!」鄭竹晏中醫師(右)送 給病患結緣品,以高棉語祈祝 平安。 (相片提供/鄭竹晏)
28 Tzu Chi Monthly ‧ 人到中年,職責滿肩,行程如 織。醫院裏的每一日,如走 馬燈般轉動;然而,在 太太遠赴 多倫多探親一週後,我 於端午假 期隨慈濟人醫會團隊, 踏上前往 柬埔寨的義診之路。這 趟旅程, 既是行醫 ,也是修 心;既是 異 鄉,也 心鄉。 清晨四時許,團隊 從桃園靜 思堂出發 彼時天未亮 ,機場卻 已人聲鼎 沸;我們 身穿整齊 制 服,行善為念,在出境 長龍中更 顯莊重。 臺灣與柬埔寨首都 金邊距離 約二千三百公里,飛行 時間三個 半小時。離開金邊機場 ,沿途稻 田無邊,骨瘦如柴的黃 牛低頭吃 草,路邊零售攤販星羅 棋布,檳 榔、鮮肉 、小吃與 零食樣樣 皆 有,但顧客稀少,門可 羅雀。不 禁令人疑惑:這裏的人 靠什麼為 生? 慈濟柬 埔寨聯 絡點負 責人 謝明勳一路娓娓道來, 談及當地 貧困、灰 色產業與 隔代教養 問 題,令人百感交集。他 分享,鄉 下艱苦人之所以無法就 醫,不僅 是交通不 便,更是 因為一貧 如 洗,連買油、鹽、味精 或米,都 無法整瓶整包購買,只 能請店家 分裝少量帶回。若要看 病,還得 靠家中年輕人騎摩托車 載送;雖 然慈濟安排交通工具接 送,他們 仍因怕被﹁丟在都市﹂ 回不了家 而卻步。 即使安排好白內障 手術,鄉 親也常因擔心術後需休 息而無法 工作賺錢,寧可眼盲, 也不敢輕 易接受治療。這些都要 靠志工們 用心陪伴 、詳細說 明與善巧 安 排,才能促成一次就醫機 會。 聽聞這些,我內心 久久不能 平靜。六十多年前,我 出身於臺 灣鄉間貧寒之家,那種 ﹁沒錢看 醫生,病也要撐過去﹂ 的經驗, 六十多年前,我出身於臺灣貧寒之家,沒錢看醫生 的經驗歷歷在目。 今日看見柬埔寨鄉親堅韌又隱忍的眼神 彷彿照見 過往的自己,更添一分不忍與同理; 願我們所做,不只是施藥,更是施愛。 撰文 徐榮源(臺北慈濟醫院副院長) 依稀看見那時的自己
29 2025.7 X X 歷歷在目。今日看見柬 埔寨鄉親 那種既堅韌又隱忍的眼 神,彷彿 照見過往的自己,更添 一分不忍 與同理。此行,不僅是 身體的移 動,更是情感與記憶的回 返。 這一程,我走進了心 義診內科共設十條 動線,首 日看診病患高達三百多 人。民眾 多主訴頭痛、肩頸痠痛 、胸悶氣 促與高血壓之苦,這些 症狀看似 常見,卻因長年缺乏醫 療照顧, 積重難返 。許多人 從未接受 胃 鏡、超音波等基礎檢查 ;甚至有 一位婦女照顧罹患肺結 核的母親 長達三十年,自己卻從 未拍過一 張胸部 光片,這位婦女的愛 雖 深切,卻忽略自身健康 ,令人鼻 酸。 所幸,團隊此次準 備周全, 具備心電圖、 光、腹部超音波 與快速血檢設備,以專 業結合愛 心提供實質協助。午餐 時,發生 一段小插曲:張恒嘉醫 師正欲用 餐,聽到 外面有人 要急救, 放 下碗筷隨即出去救治。 我心裏有 點震撼,還好有心臟科 醫師在現 場。 首日義診晚上七時 返回金邊 飯店,來自臺灣、新加 坡、馬來 西亞的內科醫師分享心 得,研擬 後續兩日如何更有效率 看診,現 場科別無小兒科,如 小病患, 要給哪位 醫師看? 大家合心 合 作,讓我學習很多,這 不僅是一 場義診,更是一段跨越 語言、文 化與貧富的醫療人文行動 。 人在異鄉,見他人 之苦,照 見己身之福。在這片佛 寺與高腳 屋共存、嘟嘟車與進口 車並行的 土地上,我看見真實的 生活,也 看見人性的溫度。醫療 ,不只是 藥與器,更是一場愛的 實踐,一 次靈魂的相遇。願我們 所做,不 只是施藥,更是施愛; 願所見所 行,皆為光明之因。這 一程,走 得不遠 卻走進了心。 徐榮源副院長(右一)鼓勵協 助翻譯的柬埔寨醫學生先詢問 病患生活史、過敏史、病史, 讓問診更為扎實清楚。 (攝影/陳麗雪)
30 Tzu Chi Monthly logo 1994 1997 慈濟在柬埔寨 柬埔寨長期內戰方息,卻在一九九四年 夏遭連續豪雨侵襲,水退後又逢強勁東 北季風推促乾季提早來臨,造成數十 年來罕見的洪旱交織災情,產生缺糧 危機。慈濟基金會接到柬國求援信函, 十一月起啟動勘災與賑災。 大水過後的馬德望省農田禁不起乾旱嚴 重龜裂(左頁右下圖);為了搶救枯竭 的秧苗,慈濟一九九四年底提供抽水機 灌溉稻田,志工與居民為抽水機貼上慈 濟 貼紙(左頁左下圖)。一九九五 年元月再次前往馬德望省及干拉省發放 大米及穀種(左頁上圖)。 一九九五年西北邊境再次水患成災,慈 濟十一月、十二月進入馬德望等三省發 放(右頁)。後續援助直到一九九七年 柬國發生政變,考量志工人身安全才停 止。 (攝影/黃錦益) 援助旱澇,解決糧荒 ~ 年
RkJQdWJsaXNoZXIy MTI1MjcwMA==